高则是谁杀死的:盐都宝地大安寨(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2 23:54:17

盐都宝地大安寨(图)

2011-06-24 17:14:12    来源:自贡网    浏览次数:178      评论:1 条 分享到盐都微博

+ H' @: N$ X" h6 q+ a" V1 X: @

远眺大安寨3 T- U2 ^ z" Y

大安寨是镶嵌在大安区龙井街和大社区王大山山顶上的一块碧玉。) @2 D7 U/ x' v

远看大安寨,她像一柄墨黑色的椭圆形扇面,彩云飘游在其间,扇面上有一团团耀眼的色彩,让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近看,参天大树绕寨而生,绿色蔽日,清凉的风徐徐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置身寨子里,又会发现,青砖修筑的东寨门、南寨门、水东门把寨子围成了一个占地0.7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小径如蜘蛛网,可以通往东西南北…… c# N8 d6 Z: g9 w% F2 d5 `) Y

贵地.得天独厚繁荣奢华3 O7 `3 t; Y: f; t! h7 t4 `. [

大安寨山高百余米,寨垣高7米,垒砌石脚墙,厚3米有余。它依山而立,得天独厚,站在寨子上举目一望,釡溪河波光粼粼,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中心区市容尽收眼底……巍巍大安寨,有俯视众生的傲气。$ O" @5 K: X7 j, ^& I+ \

大安寨曾院墙林立,各方的寨门一关,如铜墙铁壁。一将把关,万夫莫开,连续两年挫败义军的英勇进攻。巍巍大安寨,有奈我如何的霸气。6 {) v6 [7 L7 B8 M, S# }' d

大安寨曾是两场盐业财富最大的宝藏地,每天都有金银担子上山下寨,寨子里设有“团防局”,防卫森严,王余照族人自称“王四挑”。寨子里的巨额财富如引擎,使大坟堡百业兴旺。巍巍大安寨,有舍我其谁的豪气。/ ~. t% @. W. W5 ~. a( Z. g

大安寨曾人丁兴旺,有豪华宅邸、楼阁亭台、粮仓金库、祠堂庙宇千余间,留存至今的精美雕刻、房檐飞翼,印证着当时的富贵奢华。巍巍大安寨,有唯我独尊的贵气。1 O+ S& [9 @4 S& @3 b. R

福地.躲避匪患尽享生活7 g0 U% Z5 x- o& O/ m- v+ _

大安寨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它诗情画意、遗芳悠远。% F9 N: F9 S5 F; n5 }& n1 l

它曾是井盐的大富之家躲避匪患、尽享奢靡生活的聚居地。座座房舍都是富丽的园林式宅院,其朝向、地基高度、房舍的正房、偏房、门厅、天井等的布局等都有风水讲究。其宅院绝大多数是木结构的建筑,有的呈L型分布,有的是三进两重的四合院型,院内桂花、槐花、香樟、铁树、柳树比比皆是。现今规模大的、有盐商名字可查的住宅有16座之多。. }3 P7 C7 H, v% h( O

盐商们在山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户户都是美食家。王氏家庭凡逢婚嫁、丧、寿之事都要请客,展示美食。客人入席后不下桌,享受三轮饮食,一轮糖果茶点;二轮寒食酒宴;最后是热菜饭食。享受热菜时,第一道菜叫“肉参”,第二道菜是“雪薯”,第三道菜是“猴脑”,划拳行令声、叫好声不绝…… V! F& L& R0 l8 B1 E

圣地.书香浓郁文明风雅% |: V7 E) T; T; o& s+ ^: l

大安寨曾书香浓郁,文明风雅。勤学苦读的学子就读于寨上的桂花湾宅院——“书馆头”,这个桂花湾寨院,又叫育材书院,既是清代自流井地区的五大书院之一,又是清代自流井最早的中学堂——树人学堂之前身,为自贡培养了许多有识之才,有的后来还出国留学。% l+ R6 F4 D8 O( Z: X. w7 ^, g* D

大安寨雄据一方,地灵人杰,名家闪耀。河底坝宅院,走出了两位对国家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父子俩。父亲是著名的弹药专家王道周,儿子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和科技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方定。“杨柳树”宅院走出了捐资抗战的爱国儒商王德谦。他是自流井最富有的大盐商之一,曾捐资千万元抗击日本侵略者,因其终身积善信佛,乐善好施, 在自流井一带有“大善人”的美誉。大安寨的王姓后人中,还有王蜀龙、王余杞等。王余杞是四川第一位以盐场为写作对象的著名作家,其长篇小说《自流井》,再现了自贡盐业历史文化的瑰丽。& a8 |7 I# L# c$ b* u6 ^# w9 n

雅地.清风徐来闹中取幽0 }* L- D$ s W( [

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的大安寨,春季花开,夏季树多,闹中取静,闹中取幽,愈发显得珍贵。+ P0 [7 E6 G) f1 O8 U- I

荆花湾宅院,一座像城堡样的房子坐北朝南,进门有两间门房,天井里的石板呈浅蓝色,非常干净,有人就地坐在上面舒舒服服地摘菜、缝衣;天井的水池里,栽种着睡莲,四周的桂花、腊梅花、香樟、松柏等树木枝繁叶茂,披撒着浓浓的绿荫,一看就知生长已久;穿过天井才是正房,正房子有两层,石基、石柱上雕刻着的树叶和花朵,清晰美观,而房子的楼梯、扶栏、楼板都是木制的,红色的油漆依稀可见。想当年,主人家的女儿楼上、楼下地嬉戏或依窗绣花,该是一幅多么生动的仕女图。 d# e; T& a* ^- A6 D- H

1985年,四川省盐校搬迁到大安寨,几千名莘莘学子来自全国各地,千里迢迢来此求知求学。青春的朝气、生命的活力,荡漾在寨子上,古色古香与时代潮流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大安寨老而不腐,古而不旧。, ^; d3 M* R- \; B$ G2 K* g

回到红尘世俗,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但心底有一种温暖,因为自已是大安人,离古朴的大安寨尽在咫尺;心中有一种喜悦,因为大安寨是井盐文化的一本教科书,它已珍藏在了历史的典藉中;心中有一种自豪,大安寨这座井盐发展的丰碑,如今依然牵引着盐都融古铸今,继往开来。9 R- a1 h; E- Z

清影/文  20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