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剧情:豆腐没豆味 原来加了料·羊城晚报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7:46:48
“市场上卖的豆腐怎么越来越没有豆味?”

  据《湛江日报》报道,不少市民反映在市场上买到的豆腐味道跟以前的不大相同———外观明显比原来的白嫩,感觉像是米粉做的一样。

  米粉做豆腐?几经周折,记者在赤坎某城中村约访了自称做了十多年米豆腐的贵州冯师傅。冯师傅开有一间小食店,米豆腐是店中卖得较好的小吃。

  “其实,在我们西南省份中用米做豆腐是很普遍的,当年刘晓庆在影片《芙蓉镇》中,扮演的就是卖米豆腐的豆腐西施。米豆腐吃法也不同,因为含水较高,不适合粤菜惯用的煎、焖制法,而是采用类似广东‘豆腐花’的制法。

  “上个月,两位熟客在店里点了煎焖豆腐煲,我赶紧让小工去买广东豆腐,买回来一看,这豆腐居然掺了米浆———我做了几十年米豆腐,肯定看得出来!”

  冯师傅进而道出了掺米浆豆腐的奥妙:“米豆腐用粮仓处理的碎米打浆,500克碎米的成本1元多一点,而用黄豆打浆,500克黄豆成本就要4元,碎米做豆腐产出的豆腐重量还要大一点。”

 

  掺了米也难以识别

  由于找不到掺米豆腐的制作现场,记者找来了梁姨———原蔬菜公司的退休职工,她曾在豆腐车间工作过。梁姨称,她从未做过这种“加料”豆腐。

  梁姨最终还是动用了一部家用电动豆浆机,一套灶具,一小碟石膏(凝固剂),一块纱布尝试还原掺米豆腐的制作过程:先是用电动豆浆机把事先浸泡了半天的米和黄豆混合打浆,往浆里添一点开水,用纱布隔出细浆,把细浆调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加入少量的石膏后倒入汤碗中,半小时后,汤碗中的细浆变成了豆腐花状,这时,梁姨把装着“豆腐花”的汤碗倒扣在平铺了纱布的托盘上,水慢慢地从纱布下渗出。约8小时后,梁姨揭开汤碗,一块“加料”豆腐完成了。

  尝试了煎好的“加料”豆腐后,梁姨表示,用石膏制的“加料”豆腐确实缺豆味,但如果把凝固剂改成卤水,“加料”豆腐的味道会更加鲜美,不易被顾客识破。

 

  无标准查处无依据

  得知记者还原了“加料”豆腐后,一位工商管理人员对记者表示,他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有点犯愁。

  首先,目前各大农贸市场还没有发现这种“加料”豆腐,如何去发现,也是个技术问题。其次,即使发现了“加料”豆腐,也没有应对的手段,毕竟“加料”豆腐和肉类灌水、其他食品掺假不同,管理部门拿不出在豆腐里添加其他食物佐料的禁令作为管理依据,只要“加料”豆腐符合食品卫生标准,无从查处。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