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官网售后电话:黄杨木雕艺术特色与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6:20:31
艺术形式
    黄杨木雕艺术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传统黄杨木雕、黄杨根雕、黄杨劈雕。传统黄杨木雕主要以雕刻人物形象作为主体内容,而且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着重点,作品刻画力求物尽其用。黄杨木雕除了单一人物造型外,还有群雕和拼雕的艺术形式。群雕或拼雕都是以故事情节和群体人物活动内容为背景,突破了固有材料的限制,拓展了艺术形式的范畴。黄杨根雕是以天然的黄杨木根块作为雕刻用材,其艺术形式方面强调对根块自然形体的充分利用,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手法来刻画不同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黄杨木根块的自然美。黄杨劈雕是用刀斧将不能成为传统黄杨木雕用材的黄杨根块劈开,取其劈开后所呈现出来的奇特纹理,然后进行立意、雕刻。不求精雕细刻,以顺乎自然的创作方式,在淳朴的风格中体现耐人寻味的韵意。
    艺术特点
    黄杨木雕是一种小型立体圆雕艺术,作品主题突出,造型生动,雕刻精致,层次分明,在所有的木雕艺术中,颇有独到之处。明代的作品刻划细致,犹如中国画中的白描手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达到刻工精致而不失浑厚华贵的艺术效果。清代的作品雕工纯朴,刀法清澈,比例匀称,衣褶光滑圆转,作品质感尤为突出。黄杨木雕艺术在长期的探索与发展中,其工艺特点能体现精雕细刻的一面,也能适合与写意结合的造型,有的部位极精细,如刻发丝、眼睛和服饰等,凸的部位肌理光洁得体,凹的部位清晰流畅。
    黄杨根雕以天然的黄杨木根块作为雕刻用材,保留自然的表皮质地趋向于外在美天然造型。黄杨劈雕不求精雕细刻,而是结合“劈”和“雕”的各自技法,以顺乎自然的创作方式,追求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特定形式。
    主要作品
    早期代表作有:王凤祚的《苏武牧羊》,获1953年华东民间艺术展览会一等奖;虞明华的作品《张羽煮海》,于1955年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叶栋才的作品《抢丰收》,曾在1959年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美展荣获奖章;王笃纯的作品《捉迷藏》,曾于1953年选送前苏联展览,并被列宁格勒博物馆收藏。
    近现代代表作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的《飞天》(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收藏)、《蓑翁》(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金顺的《醉翁》(获首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乐》(获198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王笃纯的《乡音》(获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虞定良的《角斗》(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王笃芳的《大唐盛事》(获首届西湖博览会金奖)等。
    艺术价值:黄杨木雕作品主题突出,造型生动,雕刻细腻,层次分明,显得十分精美古朴,在所有的木雕艺术中,颇有独到之处,体现了完美的艺术性。更主要的是乐清黄杨木雕创作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展现出了各自的风格特点,推动木雕艺术的发展。
    工艺价值:黄杨木雕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用到的工具之多,都是其他雕刻艺术难以比拟的,这些技艺无法用现代技术所代替,一般人也难以一时掌握,至少要有近十年的雕刻功底,才能制作出一件象样的木雕作品。 欣赏收藏价值:由于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色泽湿润,并随着年代的久远,颜色由浅而深,因此黄杨木雕会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是高雅的艺术欣赏品。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喜爱,而且越来越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乐清黄杨木雕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此外,因黄杨木雕具有用料优异、雕刻技法丰富、艺术性高等特点,深受欢迎,产品远销国内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