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天基云蒙庄园4期期:怎样写课堂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4:20:45

                           怎样写课堂故事


   课堂故事,就是教师以叙事的形式记录发生在自己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生活中的各种真实、鲜活、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通过对它的反思、理解和感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课堂故事要真实,切忌闭门造车、无中生有和弄虚作假。
  课堂故事的表述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一般来说,需要根据作者本人的写作能力、经验和故事本身的具体情况来灵活决定。一是要考虑叙述表达方便,二是有利于进一步解读研究,三是可读性强。根据笔者学到的经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课堂故事表达的要素
  1.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前提条件和背景。
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生成发展的,真实的课堂故事也是如此。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相关情况: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件的突出冲突、重要转折点、结局等,尽可能客观地再现过程,以便我们更好地顺着一定的脉络线索去合情合理地解读故事的意义和发现故事的诸多价值。如介绍一堂课中感受最深的一个精彩片段,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状况下上的,是用的什么教学资料(如哪个版本的教科书等等),学生对象状况如何(如,是关注的全体还是个体,学生基础如何等等),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当然我们强调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突出和侧重。
  2.为故事确定一个有价值的主题。
  课堂故事要有一个好的主题,使它去照亮所要表达的整个内容脉络和精神,不能漫无边际的信马由缰,也不能是一本平淡无味的流水账,必须在一定的主题下展开。因此,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这个故事的价值在哪里呢?”“这个故事想反映什么问题呢?”等,或更具体的问题,动笔前要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和打算。比如,我们学校在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创优课堂教学”活动,在不同的学生、教师、学科、课堂资源等背景条件下,课堂会因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的综合作用产生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或事件,教师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一定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的感受和经历。写作时就应该从这里出发,找寻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如笔者当时在让学生学习自然资源时,注意到学生对我出示的“毒蛇是否是自然资源?”产生疑惑。我就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使用“延迟评价”(指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过早地为学生下结论,而是让他们充分暴露存在的问题)的做法,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课后,我以此为主题(毒蛇是自然资源吗?)把这个经历感受很好地整理出来,并作了简要评析,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附:
  毒蛇是自然资源吗?
  在教学生学习“什么是自然资源”时,让学生自学教材后:
  师:(屏幕出示)请辨别:荒地、石山、毒蛇都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
  生1:荒地、石山都是自然资源,因为它有利用价值,而且是来源于自然界的。
  生2:我同意,但毒蛇不是自然资源,因为它对人类有害。
  生3:是的,今年暑假,我的家乡有一位农民不慎被毒蛇咬了一口,没来得及治疗,就死掉了。
  生(部分有同感者):毒蛇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
  生4:不对!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毒蛇的毒液经过提炼加工后,可以用来给人们治病,它对人类来说是有利用价值的,因此是一种自然资源。(一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同学们就这样开始七嘴八舌地争辩起来。
  我推波助澜:是呀,毒蛇到底是不是自然资源呢?
  经过一番争论趋于平静后。
  师:谁能概括一下同学们的意见?
  生1:毒蛇既有坏处,也有好处。
  师:那么,毒蛇是不是自然资源呢?
  生5:我觉得,毒蛇是不是自然资源,不能只看到它有害的一面。
  生6:是的,许多像毒蛇这样的东西,都有可利用的一面,但是利用不当,就可能产生坏处。(众生表示赞同)
  师:那么,毒蛇……
  生(齐声):也是一种自然资源!
  评析:这是一个用问题创设情境来成功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例子。“毒蛇是自然资源吗?”的争论,启示如下:其一,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发动,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探究话题。话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驱动性、挑战性和一定的开放性,能刺激学生,使学生想说;能启迪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学生,使学生勇于表现。其二,设计一个好的话题,要求教师既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又要研究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水平,还要洞悉学生的现实认知心理特点。话题即问题,要力求使设计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情感的涌动,从而“一石激起千重浪”。其三,教师在争论中的角色,不应再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讨论结果的评判者,而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把学习活动不断推向高潮的促进者。在这里,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中,教师没有随意褒贬学生的结论,而是大胆施用了“延迟评价”的艺术,让学生的各种意见得以充分发表,也使得各种原始认知差异得以暴露。学生就在这样一种真实的原生态学习情境当中,去自主地、充分地进行了一场思想的激烈碰撞,进行判断、比较、综合,最后趋向统一,很自然地得出“毒蛇也是一种自然资源”的结论。本课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还无形中学会了辩证地去认识问题。这是难得的。
  3.要突出关键性细节。
  有了好的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拉杂冗余,而是要设法对获取的原始材料进行精心筛选,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突出的、特定的内容以及关键性环节,即人们常说的“卖点”。比如介绍“毒蛇是自然资源吗?”的话题,就有必要把学生在认识上是怎么从“不是”到“是”的转变过程,特别是把“似非而是”的争论过程重点交代清楚。而这一点,也是读者最想知道和关心的核心内容,当然也是文章的亮点所在。
  4.点明典型性的结果。
一般来说,课堂故事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展开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重要结果(无论是预期的还是意料之外的),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是什么样子的。这里面应包括学生的诸多反应和教师的独特感受等,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也会增加课堂故事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5.出示独到精要的评析。
  给故事做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是课堂故事进一步增强魅力的必要之举。课堂故事所要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的认识分析,作者都要有一定的看法和主见,这就是我们常见的评析或反思。评析是要在记叙基础上的分析说明,是在尊重事实基础上的合理生发开去。我们可以事先帮助读者揭示出这个故事的一些意义和价值来,算是“抛砖引玉“,以引出读者的一些思绪和想法。比如”毒蛇是自然资源吗”的事例,我们其实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分析,揭示出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内在教育科学规律,引发读者或自己作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评析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以是荡开一笔,从理论的视觉、从实践的逻辑,以不同的维度,进行一些阐述,让读者对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多样性价值作一番理解和思考。
二、写作课堂故事的几个关键事项
  写好课堂故事,除了安排好内容要素外,还有三个关键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要选择有价值的情境。
  有价值的情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读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选择情境是故事写作中比较关键的一步。我们知道,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即故事产生的种种可能的变量:有些是我们已经或可以意识到的,有些是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性不能或还没有意识到的),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判断、选择、决定。有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会给人以更多的启迪。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还要有很好的针对性。大的方面如要注意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要提出人们想关心了解的事情和问题;小的方面要考虑交流的适用范围和限度,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讲什么、向谁讲、讲到什么程度、如何讲等,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故事应有的价值来。
  2.要揭示出人物的相关心理。
人物的言行再现只是故事内容呈现的一些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展现则是故事依存发展的内在依据,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方式,会有着不同的反应。“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呢?”“这些教育行为的背后指向是什么?”这样看来,我们所需要的课堂故事,应是能够深入显现刻画教师的内心世界的故事,应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故事。另外,课堂故事不仅关注教师的心理反应,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应是课堂故事中的主角。“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真正的内在需要是什么?”“教师的做法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共情?”“他们对教学事件意义和价值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诸如此类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这是新课程理念所不允许的。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课堂故事以及更好地反思改进课堂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和见地。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故事质量的高低除故事本身的重要参考价值外,作者对故事分析质量的高低也是关键所在。作者的教育实践水平和理论思考水平的高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有独到的思考和见地不仅需要作者有一双“火眼金睛”,还能调动自身储备去思考。总之,课堂故事要能够通过作者的努力,去敏锐地、形象而丰富地反映出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并表达出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来。
  课堂故事写作最常有的格式是“描述+分析”式,这是当前教师用得最多、最擅长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简洁明了,将整个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着重描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后半部分针对所描述的事件的一两个问题(即上面提到的关键性细节)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理性的思考分析即评析。在这里,其描述一般是指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或动人情节,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再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是概括地叙述记实,主要是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情境,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主义隐藏在描述之中。而我们所说的分析部分,就是针对描述的情境发表一些个人的感受或见解,即评价分析。评析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针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剖析,或者交叉进行。
  除此之外,还有“背景+描述+问题+诠释”式等其他形式。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一是要做到对课堂故事本身的客观描述;二是要对课堂故事中所述问题、事件等有比较深刻的独到的分析,二者完美结合就可以发挥出课堂故事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