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全集小说: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政黨制度--六個"為什麼"之四[00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5:27:16

《六個"為什麼"--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連載之四︰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政黨制度

——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http://www.xjass.com  2009年07月03日 10:52:15  稿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中國有句古語“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非常形象地說明,做任何事都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別人的做法。近年來,一些人無視中國的歷史和國情,否定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認為只有西方多黨制才是民主的,提出中國應該實行西方的政黨制度。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

1.歷史形成的新型政黨制度

搞清楚中國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不能搞西方多黨制,首先要搞清楚中國政黨制度是怎麼形成的。

在歷史上,中國並不是沒有搞過多黨政治。辛亥革命後,中國曾一度效仿西方,實行議會制和多黨政治,幾年間就出現了300多個政黨政團。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經濟、文化條件和政治環境,加之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阻撓,多黨制並沒有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站穩腳跟。從國民黨領袖宋教仁被刺殺到袁世凱脅迫議員選舉他為大總統,從曹錕5000大洋1票賄選到黎元洪參加9個政黨、伍廷芳在11個政黨掛名,各黨派斗爭,或借助武力相威脅,或借助金錢相利誘,一時間亂象叢生、鬧劇連連。梁啟超批評道︰“乃各雜以私見,異派因相傾陷破壞,而同派之中,亦往往互相忌刻,勢若水火……此種現象實非好兆,亡國之根,即在此耳。”這種混亂的政黨政治,不僅沒有帶來政治清明、國泰民安,反而由于各黨派的爭奪傾軋,引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國共兩黨曾進行過兩次合作,尤其是在第二次國共合作中,毛澤東曾多次表明中國共產黨關于要實行多黨政治協商、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各民主黨派也積極呼吁抗戰勝利後實行多黨制,但是蔣介石頑固推行“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獨裁統治,撕毀“雙十協定”,挑起全面內戰,瘋狂進攻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殘酷屠殺人民群眾和愛國民主人士,宣布各民主黨派為非法組織,使中國最終沒有走上議會民主制和多黨政治的道路。1948年,在解放戰爭將要取得決定性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得到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在內的11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積極響應。各民主黨派表示願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同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事實表明,中國的政黨制度安排,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及全國人民共同作出的正確的歷史選擇,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政黨制度。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種新型政黨制度?這是因為,它既不同于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或兩黨制,也不同于一些國家的一黨制,而是根據中國實際作出的創造,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這個特色,首先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各民主黨派的自覺選擇,也是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前提。60年來的歷史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在多黨合作中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各民主黨派在同共產黨的團結合作中不斷取得歷史性的進步,才能同心協力地把共同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可以說,堅持共產黨領導是我國政黨制度區別于其他政黨制度的根本特點。

這個特色,還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並不是搞一黨制。中國共產黨同其他黨派的關系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重大問題上進行民主協商、科學決策,集中力量辦大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互相監督,促進共產黨領導的改善和參政黨作用的加強。這種新型政黨關系,是我國政黨制度區別于其他政黨制度的鮮明特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把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同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既是我國的政黨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絕不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最終還是要搞一黨制。實際上,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就是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親密戰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各階層各黨派團結抗日,探索建立的“三三制”政權,就包含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雛形。1949年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立時,我們黨就明確共產黨存在多久,民主黨派就存在多久。後來又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八字方針。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新中國如“大廈將建,獨木難支”,不能光靠一個黨派,需要多黨派齊心努力,共建大廈。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又多次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黨的十二大把“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作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團結協作的基本方針。1993年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以後歷次憲法修正案都予以重申。

2.我國政黨制度符合我國國情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我國已經實行了60年。60年來,這一制度在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這一政黨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那麼,我國政黨制度好在哪里呢?

這一制度有利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匯集了各民主黨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在社會基礎、組織構成上具有極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能夠把各種社會力量納入現有政治體制,廣開言路、廣求良策、廣謀善舉,實現最廣泛的有序政治參與。據統計,目前全國各級人大代表中有黨外人士18萬多人,各級政協委員中有黨外人士35萬多人,各級政府和司法部門中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外干部有3.2萬人。這一制度,拓寬了民主渠道,能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實現。一些人從西方民主模式出發,認為只有競選、一人一票才是民主的。這實際上是將民主形式單一化、絕對化。他們沒有看到,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固然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也是民主的重要形式。通過充分協商,既使各方面的意見得以充分表達,又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意志更加統一,行動也更加統一,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在實踐中效果也非常好。

這一制度有利于執政黨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制度設計,有利于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凝聚起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在長期合作中形成了充分信任、相互協商的傳統和機制。大家所熟知的延安時期民主人士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建議,得到中共采納,就是中國共產黨重視民主人士意見的典範。這種重視民主人士意見的傳統,在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執政地位後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體現。近年來,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決策前,都要認真听取民主黨派主要領導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共商國是。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至2006年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委托有關部門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達230多次,其中由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就有74次。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圍繞三峽工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抗擊非典、完善宏觀調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重大意見和建議,對于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一制度有利于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舊中國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常令中華民族志士仁人扼腕嘆息。昔日的“散”同今日的“合”形成鮮明對比,究其原因,其中就有我國政黨制度發揮的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吸取和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重視和合的長處,強調執政黨和參政黨合作共事、求同存異、民主協商,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整合力,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上團結協作、共同奮斗。各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在我國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和獨特優勢。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政黨攻訐造成的政局不穩和政權頻繁更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社會內耗,有利于維護政治和諧穩定與國家長治久安。

這一制度有利于促進執政黨的建設。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听到不同的聲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避免了多黨競爭互相傾軋造成的政治動蕩,又避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督導致的種種弊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通過互相監督,尤其是對執政黨的監督,能夠更好地傾听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訴求,使執政黨隨時听到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及時改正工作中的錯誤。通過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還有利于防止或遏制執政黨內出現腐敗現象。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通過聘請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特約人員、參加黨風廉政建設的檢查,使民主監督的渠道進一步拓寬,監督工作不斷加強,有力地推動了自身建設。

3.我們不能搞西方多黨制

堅持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必須搞清楚為什麼我們不能搞西方多黨制。西方多黨制,是資產階級在政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雖然在反對封建專制的過程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這種政黨制度,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弱點,並不適合所有國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我們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帶來無窮後患。

比如,有人認為,實行多黨輪流執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這個說法是牽強的。其實,西方國家的政黨都是代表各個利益集團的政治工具,他們所關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團的利益,而不是廣大人民的利益。從美國來看,共和黨的背後,主要有軍工、石油、制造等“傳統商業”的支持;民主黨的背後,則主要有金融、電信、傳媒等“新興商業”的支持。所以美國學者倫德?伯格說︰“美國實際上只有一個單獨的黨,即財主黨。”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通過選舉交替上台,輪流執政,表面看非常熱鬧、非常民主,實質上無論誰在台上,實行的政策大同小異,都不會改變資產階級專政的實質。近年來,西方民眾選舉熱情淡漠,投票率連年下降,就是因為人們逐漸看到了這種“民主游戲”的實質。西方國家雖然實行多黨制,但對可能危及資本主義制度的政黨特別是共產黨,是嚴格限制的。195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共產黨管制法》,後又通過了《麥卡錫法》和《蒙特法》,對共產黨的發展作出了嚴格限制的規定。

比如,有人認為,實行了多黨制就能保證政治和社會穩定。這種說法也似是而非。從根本上講,多黨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矛盾和沖突,它們之間經常處于激烈的競爭之中。各個政黨以奪得或控制政權為目標的政治斗爭,目的就是搞垮對方,自己上台執政。因此在權力爭奪中,往往不擇手段,其結果必然是政治動蕩、內耗叢生。多黨競爭必然要爭奪選民,爭奪選民首先要“切割”選民,將選民的利益分歧公開化、對立化,從而形成競爭黨派各自的政治基礎,其結果必然是人為地擴大和深化社會分歧。政黨頻繁選舉、政府頻繁更迭,帶來的是政局不穩定、經濟發展受影響,這種民主只能是一種“泡沫民主”,對國家和人民是極其有害的。

還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黨輪流執政更有利于防止腐敗。實際情況也不是這樣。事實上,多黨競選本身就常常被金錢、財團、媒體等影響和操縱,從而成為“富人的游戲”、“錢袋的民主”。這些年來,西方國家競選費用不斷攀升,數目之巨令人咋舌。據統計,2000年美國大選所花費的金錢高達30億美元,2004年美國大選的費用接近40億美元,2008年更是高達53億美元。試想,沒有大資本集團的資金支持,各黨派怎能參與多黨競選的權力角逐呢?所以,競選的優勝者為回報那些重量級的政治捐款人,當選後就得為他們的利益服務。西方有些媒體把這種現象稱為用金錢“購買權力”,是一種“集團賄選制度”,“民主”往往被賣給了出價高的人,廣大人民的民主實際上被排斥在金錢勢力之外。由此可見,西方政黨政治的真正奧秘是金錢政治,金錢主宰著選舉的過程和結果。

在西方國家被證明是弊端叢生的多黨制,通過各種方式移植到一些發展中國家後,更是帶來了災難性後果。冷戰結束後,非洲許多部落眾多的國家在西方的壓力和影響下,宣布實行多黨制,結果導致政黨林立、競爭激烈,社會矛盾激化,經濟停滯、政治動蕩,國家陷入長期的紛亂之中。蘇聯解體後,一下子成立了幾百個政黨,國家陷入一片混亂,社會沖突不斷,經濟社會發展誤入歧途。事實告訴我們,盲目照搬別國的政黨制度,是取亂之道、取禍之道,其結果必然動搖國家的政治根基,引起政局動蕩和社會沖突,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在中國搞西方的多黨制,既不符合我國國情,也違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期、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的凸顯期,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團結一致、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只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政黨制度,才能更廣泛更牢固地團結各民主黨派、各社會階層,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奮斗。

4.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歷史和現實證明,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適用的政治發展道路。一個國家建立什麼樣的政黨制度,實行什麼樣的政治模式,絕不是人們主觀設定的,而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是特定的政治力量對比、經濟發展狀況、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國實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同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狀況相符合,也同我國疆域廣大、人口眾多、民族眾多等基本國情相適應,是有利于國家發展、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6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完善,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政治制度。但也必須看到,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相適應、需要完善的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健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機制?如何進一步發揮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民主監督方面的作用?怎樣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如何進一步拓展政治協商的範圍和領域?如何進一步創新政協工作的方式方法?等等,這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加以改進。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黨的領導在團結合作和民主協商中得到加強,確保多黨合作的正確政治方向。必須始終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充分調動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各參政黨作用。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的自身優勢和重要作用,廣泛聯系各界群眾,及時反映社情民意,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多黨合作、政治協商中的重要作用,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不斷探索多黨合作的新方式新機制。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推進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發展。

同舟共濟創偉業,薪火相傳向未來。只要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推進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不斷促進執政黨建設和參政黨建設,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就一定會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