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六十七条第三款:两会感言之七:失望、遗憾和耻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59:43
两会感言之七:失望、遗憾和耻笑作者:高人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0-3-8本站发布时间:2010-3-8 23:17:43阅读量:592次

  最有看头的“两会”,无疑是逢五换届改选那次——因为新人新政新盼头,余下的不过每年的例会,大多数人或许只图看个热闹。

  深受“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教导,我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件件关心;新闻奇闻趣闻,条条入耳。

  不知为何,人们往往对后者饶有兴趣,莫非是能给人们的平庸生活平添点佐料,给穷百姓茶余饭后带来一点欢笑?

  今次的两会,“新闻奇闻趣闻”还是不少,令人失望,令人遗憾,令人耻笑。

  政协按委员人头派送笔记本电脑,在腐败恼得天怒人怨之际,颇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人以公然挑战民意和舆论的恶劣印象,令人失望。

  这是官家行为,暂且搁过。

  如今单表议员的个人风采。

  先是张晓梅横空出世,主张“家务劳动工资化”,意在“通过这种方式,承认和体现女性,特别是那些全职太太在家庭中付出的劳动”,“切实保障女性权益”。

  妇女委员理当不光为权贵的“全职太太”、还要为平民的“家庭妇女”说话。

  ——在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今中国,不知据此能否顺理成章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务劳动及其它劳务的货币化=全职太太家庭妇女的人生价值?如用语句表达,则是“只有……,才……”的条件句式。

  接着是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令人瞠目结舌的“为黄色正名”,主张摒弃用黄色特指色情、淫秽,建议把“扫黄”改为“扫秽”或“扫色”,摘掉被严重扭曲了内涵的“黄帽子”。

  ——把“扫黄”之“黄”,与人文始祖“黄帝”,母亲“黄河”,“黄道吉日”,“黄钟大吕”,“老黄牛”,“黄灿灿的颜色”,乃至“黄种人”相联系,并以鲁迅笔下那位因头皮有几处癞疮疤的中国人模特,而忌讳“光”,“亮”乃至“灯”“烛”的思维,进而推而广之,把“金光大道”“金色年华”所寓之“黄”也拉来说事儿,可谓联想丰富。但遗憾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偏偏忘了拿国旗上那五颗金光灿烂的“黄”色五角星当理由。

  依照这种逻辑,似乎也该给“绿帽子”正名,因为所有绿色都代表环境优美宁静,特环保,橄榄绿更是寓意和平,全新的现代观念,使得清人张春帆所著《九尾龟》首回解读的“绿帽子”,更成了无稽之谈。

  过去有部电影叫《街上流行黄裙子》,现在人人都可以戴绿帽子上大街了。

  还有,“秽”字泛指所有肮脏丑恶丑陋之事与物,“扫”与“秽”语法搭配实在勉强,“扫秽”也就词不达意;而“扫色”,则把“革命红”都搁在扫除之列,岂不与唱红歌,发红缎子,讲红故事相抵触?

  三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分组讨论上,谈起有运动员夺冠后感谢父母一事说:“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运动员得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他还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云云。

  ——他说的这个运动员是周洋。

  全社会都为她那句实话实说的“让父母的日子过得好些”而感动,而于再清,是唯一批评说“要把国家放在前面”的人,他简直就是在提倡假大空套。因为,周夺冠后首先想到的只有父母,没有其他。莫非于或是他人事后找周谈过?假定周即使答辩说——我本来是想先说国家来着,因为太激动了,所以给忘了云云,那也只是推托,搪塞,不想找麻烦;至于“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这句,倘若是出自于副的揣测,那就更是聊以自慰的无聊。

  我猜测,于副应该是大年初一先给祖国上香拜大年的人。

  作为国际奥委会的副主席,于副见多识广,应当知道外国运动员夺冠后,都说了些什么,是不是都得、还要先得感谢国家?

  总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话言犹在耳,但到了国务院所辖的北京体育系统,在副局嘴里就异化为莫说批评政府、连不感谢国家都不行了,到了地方,更不知是什么样子。

  最令人遗憾的是人人熟知的央视当红的老生朱军。

  或许是职业的原因,肉喇叭当惯了,居然什么事情都能挖掘出正面、积极的意义,果然是巧舌如簧。

  对大学生当淘粪工,不但能泰然回避大学生就业的尴尬困境,反对“大学生当淘粪工完全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之说,还能夸夸其谈起什么“实现自身的价值”,要“一切从基层做起”——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不也是“含泪劝告”的大师,在哼哼唧唧“淘粪也幸福”的鬼词么?

  更荒唐的是,“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淘粪现状”这话。

  以朱的年纪,应当经历过时传祥年代,清楚那时人工淘粪的状况——我之不详述,是嫌它恶心。

  “现状”是,城市都改用机器抽淘,早就不是“传统”方式,已经文明和卫生多了——恕我孤陋寡闻,我想象不出还能有多大的改进。

  又是“改变现状”,又是“摆脱传统”,究竟“今夕是何夕”?

  名嘴竟也这么颠三倒四,不知所云?

  出我意料,原来如此,绣花枕头,不过如此。

  以上四位议员所说,尽管都不无道理,但绝对有失偏颇,并且无关国是,如此这般参政议政,实在没的恭维,令人失望,令人遗憾,更令人耻笑。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