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格尔斯基著作:超级记忆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7:56:26

1.与物相联法

将要记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物结合在一起,通过物的形象或意义记忆所记内容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来记忆生字词或外语单词。它是借助联想在记忆中的作用,通过熟知的事物或其意义把新内容与其联系起来记,再通过物及其含义把新内容回忆起来的记忆方法。

与物连接,可以在脑海里加深所记内容的形象,容易记住;可以凭借这个中介,回忆再现;可以因经常接触而重复记忆。可见它是一种简明方便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初学识字的儿童,可以把"桌"、"椅"、"沙发"、"墙壁"、"窗台"、"门"、"书柜"、"衣架"等字词写成纸片,贴在相应的物上,看物识字,随见随记。又如记忆英文中的缀词,也可以在卡片上写下来,把有"……之上"意思的super-、 extra-贴在天花板上 ,把有"下"的意思的如sub- 、under-贴在桌子玻玻璃板下,前面的墙壁贴per-、pro-、ante-(前),后面的墙壁贴 post-、 re-(后),这样每次看到纸片上的单词,都会与物的背景联系起来,一同记入脑海,达到加强记忆的目的。[replyview]

2.联系愉快经历法

把所要记忆的事物同自己的愉快经历联系起来以增强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来记忆某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它也是利用联想在记忆中的作用并增加趣味的记忆方法。现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凡是威胁自我的记忆,都被打入潜意识的控制范围内,无法爬升到意识的阶层上来。痛苦的经历往往在梦中出现,这是因为人在入睡时,防线松懈,潜意识里的记忆趁机溜进意识范围里来的缘故。不管记忆什么,如果以极其痛苦的心情来记,不久就会被打入潜意识的冷宫。如果联系愉快经历记忆,则既可以提高记忆的兴趣加深印象,又可以通过对愉快经历的回忆,联想起记忆的内容。

如记忆生物知识,联系假日到野外旅游时接触各种动植物的愉快情形,记忆关于大海的描写时联系海滨避暑时的美好享受,记忆人名时联系和他(她)在一起的趣事等都会取得好的记忆效果。就是记忆单调的生词,也可以把它包在愉快的事情里记,这如同将药包在糖衣里服用一样,不管多难,都可以顺利地装入脑海。

3.触景生情记忆法

凭借接触过的景致回忆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回忆自己的实践活动或记忆与其相关的材料。关在屋子里读书,常常因为搞不清具体形象而使记忆淡薄。如果身临其境,借助其景,既可用具体形象的帮助使记忆深刻,又可在景致联系诱导下轻松地回忆出有关内容,因而是较好的记忆方法。

比如旧地重游,常常触景生情,使往事历历在目,这是回忆旧事写回忆录的很好的方法。又如游览名胜古迹,结合景致记忆古人对名胜的描写或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等,会有接触实物所产生的可信感,可以强化理解和记忆,当回忆这些曾记过的内容时,会因曾身临其境而感到亲切,会借助这些景致联想起曾记过的内容。

把记忆的内容和记忆时周围的景致联系起来,也可以增加回忆的中介。有个人在经过北京广播大厦时记住了一段英文材料,以后每当他想起广播大厦,便回忆起当时的内容,尝到了触景生情记忆法的甜头。

4.比喻记忆法

用人们较为熟悉的事物来比喻识记内容来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

比喻即打比方,以此物喻彼物。生动贴切的比喻具有形象的特点,容易造成头脑中的感性形象;具有新颖性的特点,能给人以鲜明的刺激,便于集中注意;具有通俗浅显的特点,使人减轻记忆的负担。运用比喻记忆法,实际上是增加了一条新的类比联想的记忆线索,帮助打开记忆的大门,既利于记又利于回忆,因而是一条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记忆哲学原理,可以把普遍联系的原理比喻成网,把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比喻成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喻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等。

5.转移记忆法

本来记住的材料或事物一时回忆不起来时,避开绞尽脑汁的硬想,把思绪转移到所要回忆的内容的周围去寻找线索,最后达到对所记忆内容的回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精神比较紧张的时候。一个人若是回忆不出所需要的材料或事物,如果绞尽脑汗硬想,常常越想越急越紧张,致使头昏脑胀而无结果。这时有效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暂时停止直接回忆,而到所记材料的周围去寻找线索,等到抑制自动解除,由新的线索获得联想、 启发,就能回忆出所要记忆的内容。

如一个人丢了东西,心中着急,东西丢在何处?硬想也想不出来,这时不妨转移一下,想想自己怎样到这里的,在这之前又在哪儿,到什么地方去过,由时间的过程推展到空间的移动,再由种种周围状态诱导出遗失物品的场所来。

6.运用地图记忆法

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用于记忆地名、地理位置及与之相关的材料,也可灵活运用于记忆历史事件的空间轨迹、历史人物的行踪等与地理现象有关的知识。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现象用投影等方法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它运用颜色、符号和注记概括地反映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记忆地理知识时可以凭借这个形象,利用地图上的联系,达到清晰牢固的记忆。如记忆地名,首先在地图上找到该地的正确位置,进而弄清其经纬坐标及该地特征,而且要着力弄清该地与重要山脉、河流、城市的相对位置,然后检查记忆结果,自己试填,看位置掌握得是否正确。实践证明,运用地图形象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运用地图形象,记忆效果好得多。

7.图示记忆法

通过对图形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此法适应性广。

据心理学家研究,用文字识记和用形象识记材料的记忆效果相差悬殊,物体的视觉形象比词的视觉形象容易记,而且可以保持长久。利用图表、图示等形式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表现出来,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如到一个新城市或游览新公园之后,对照地图或导游图回忆途中所见,印象十分深刻。采用图示记忆法,需要尽可能地将识记对象分析加工,使其图示化,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加深印象,获得的图形形象,简洁,便于记忆,利于通过联想进行回忆。使用现成图形时,应正确理解图形含义,再按图示去记忆,这样才能收到准确、持久的记忆效果。

 8.交谈记忆法

在和他人的交谈中,把自己尚未扎根的记忆或没有自信的记忆经过证实、修改、补充变成确实的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记忆各种材料或事物。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意思是在与人交谈时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新鲜的知识,而且可以获得很好的记忆。培根说过,谈话使人敏捷。谈话之时一般精力集中,对所谈的内容引起高度注意,这是加强记忆的良好心理基础。谈话中有问有答,有自己说有对方说,可以相互证实、修正、补充,这样,使自己原有正确的记忆得到加深,原有不正确的记忆得到纠正,原有的不完善的记忆得到补充,因而是记忆的很好的方法。

有经验的学生在复习时,常常采用交谈记忆法,甲提出问题,乙谈谈自己的答法,乙提出一个问题,甲说说自己的答案,互相切磋,收到很好的记忆效果。采用此法,还能发现自己的主观片面性,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9.争论记忆法

通过与别人就学习材料进行争论探讨以强化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忆较难的材料。争论记忆法符合人脑活动的规律,争论时双方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积极思维,评判对方,阐述己见,因而对学习材料有深刻的理解,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并建立联系,使这些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并且便于回忆联想。争论中原先记忆不准确的地方会被揭露,得到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记忆;原来正确的记忆则受到检验应用,从而更加巩固和深入。争论中还可以开阔视野,并通过"胜败"的强烈刺激加深印象。

采用这种方法需要端正动机,为了理解记忆而不是为了逞强出头;需要端正态度,要坚决反对错的,不钻牛角尖,不固执己见,尊重真理;需要方法对头,不要跑题而要深入。

很多人都是从争论中获得裨益的。爱因斯坦本来不会"黎曼几何",正是同好友的学习讨论争辩中懂得并掌握了这门知识,从而为他后来发现相对论打下了基础。

10.红色标记记忆法

对非记住不可的重点内容用红色彩笔在书上或笔记中做上标志的记忆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听讲或复习时使用。把记忆的重点内容作记号标出,可以引起大脑注意,加深记忆的印象。用红色尤其可以唤起注意力,突出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同时获得非记住不可的动机,往往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使用此法需要准确地确定重点内容,否则如果全是重点一片红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重点存在偏差,又可能会漏掉有用的而记住太多用处不大的知识,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11.理解记忆法

此法又称意义记忆法,与机械记忆法相对称。其实质在于利用知识,利用已获得的联系,经过思考把握记忆内容内部联系。这是学习记忆各种材料或事物的最常用的方法。

所谓理解,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并把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系统之中,即在已有的暂时的神经联系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并把新旧联系组成一个系统。

理解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直接理解,一目了然;间接理解,经过积极的分析、综合才能明白。理解和记忆紧密联系,理解越深,记忆越牢,若要记住必先懂得。理解能使记忆内容"活化",是记忆的催化剂。对记忆内容越理解,越能使大脑思维的暂时神经联系变得更活跃,从而形成种种反思、联想,产生更为良好的记忆效果。如果不理解记忆对象的含义,就不容易记住,即使勉强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强记不如善悟"的道理即在于此。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是克服遗忘的有力手段。古今中外的记忆实践及心理学的种种实验,都证明理解记忆法的优越性。

采用理解记忆法,要弄清记忆对象的含义、意义,要经常重复已经记忆的材料,使理解不断加深,要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要善于将已有知识和要记的知识相沟通,建立新的联系。

如记忆一篇文章,要理解其中心思想,理解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含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理解文章阐述的问题发生原因和结果等等。这样,把握了文章的内部联系并使文章内容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记忆起来就容易了,并且准确、牢固得多。

 

记忆的方法,寓于生活之中,只要你留意,处处都可以找到。下面简介一些生活中简便易行的记忆方法:

1、一次记忆的项目不宜超过“七”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经过种种试验,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一般人一次记忆项目的最大数值是“七”。如在学习外语时,无论是单词还是词组,只要数量不超过“七”,都很容易记忆。所以,在记忆较多的事项时,可将它们按性质分成不超过七的小组,加以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读出声来记得牢

朗读时“发声”这个能动因素和“耳听”这个被动因素同时作用,对大脑的刺激比单纯默读强的多。所以朗读有助于记忆,特别是头脑不够清醒时,郎读可以使思想集中,效果甚为明显。

3、靠节奏感来唤起记忆

节奏,是语言的固有频率,它可以给大脑一种刺激,使思维与这种频率的共振,从而加强记忆。如演员在背歌词、台词、诗文等时,节奏感就起着重要作用。

4、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特征,这种特征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种形式往往不很显著。所以,对被观察的事物细致观察,抓住其特征,就可以记得牢。

5、寻找有关条件,加固记忆外围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处于一个网络中,有其内核和外围。记忆时,应把这些外围条件弄清,这样,在回忆时便可“顺藤摸瓜”,利用外围信息引出或推出要回忆的内容。

6、重要事项放在最前最后记

人的精神很难高度紧张一小时以上,在这一个小时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前十分钟和后十分钟,因为人们开头往往有“这是什么”的强烈好奇心,而最后往往有看是不是这样结束的心情。所以,记忆时,应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或最后记。要记较多内容时,可把记忆的次序不断颠倒,反复多次,让每一项内容都经历过最前和最后。

7、分类便于记忆

在记忆杂乱无章的一大堆东西时,使用分类整理发,可事半功倍。具体做法是先分清要记对象的性质,然后进行归纳分类,一组一组地去记。这样虽然多花了一些整理的时间,但缩短了记忆时间,是得大于失的好“买卖”。分类时,切忌不要把组分得太多。

8、寻找规律更好记忆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数字的排列,总有一定规律,找到了这个规律,对记忆有很大帮助。原因是规律代表了事物的本质,排除了纷乱的假象,使事物明了、简化。这要求在记忆时要多动脑筋。

9、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帕林通过试验证明,人的短期记忆只能保持数秒钟。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东西没有必要长期记忆的。随记随忘的短期记忆正是人脑比电子计算机高明的地方,其好处在于可以排除干扰,减轻大脑的负担,从而可以集中精力记那些必须长期记忆的东西,凡需要长期记忆的东西,可将短期记忆反复记几次,就可以变短期记忆为长期记忆。

10、活用磁带和录音机

一般人习惯于用眼睛看纸上的字来记忆,认为这种办法可靠,其实使用磁带和录音机,能收到特殊的供销。这是因为磁带和录音机让人通过耳朵来记忆,使大脑更加灵活,同时磁带的转动给人以紧迫感,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录进磁带的声音有节奏,使记忆渗透到“无意识领域”中去,记忆从“平面”到了“立体”,效果自然好。

11、讨论促记忆

讨论,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加强对讨论者大脑的刺激。讨论时会出现赞成、补充、质疑争论等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参加者往往全力以赴,积极思索,互相取长补短,次对方的观点中获取“灵感”,得到启发,还可以增长有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比死啃书本效果好的多,但要注意的是参加讨论的人不宜过多,以免掌握不住讨论议题。

12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时,应急时将重要内容画出,并在空白处写下心得、体会。光看不画,读完后不久,印象就淡漠了。一本几万字的书很难将其内容都记住。做注脚可抓住重点,加强记忆,还可起提示、索引作用。毛主席的一条重要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这种做注脚的方法。

13、要读中学生的书

要学会一门新知识并把它记住,最重要的是掌握最浅显的情报和信息。给中学生读的书大都深入浅出,文图并茂,印刷清晰、精美,还比较有趣味,十分容易理解,会给你很深的印象,从而加强记忆。从中学生的书中,你可以学到你需要知识的轮廓,如需进一步学习,再去看有关的专业书,循序渐进。不齿于阅读青少年读物,实在是提高记忆力的一大诀窍。

 

其它几种记忆方法

但我们要注意一点,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几种记忆方法,并非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你。

1、提纲记忆法

当你对很长的内容记忆时,往往不大容易记住。如果能列出一个扼要的提纲,按照标题和段落来分别记忆,就容易的多了。

2、组块记忆法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广度为 7+2,也就是说,给你一个材料让你去记忆,一般情况下,把这个记忆材料分成为7个左右的小材料去记忆,效果比较好。

3、闭眼记忆法

有的人在记忆过程中,喜欢闭一下眼睛,这样的效果似乎比较好。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是一样的道理,人获取的信息80%来自于视觉,决定了人的心理能量也大部分消耗在视觉上,当我们闭眼的时候,抑制了视觉,就把精力集中在了记忆上面。

4、松弛记忆法

在记忆时,放松我们的大脑,是有利于记忆的效果的,就象向大海中投入一块石头,激不起浪花,而向平静的湖面上投一块石头,就久久不能平静。所以我们要把记忆材料投入到平静的大脑中,这样才能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