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混凝土是否加钢筋:胡德平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出版 温家宝代序 - 铁峰山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0:06:15

胡德平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出版 温家宝代序

历史人物 2011-02-24 13:35:34 阅读719 评论3   字号: 订阅

新华时政2011年02月18日 15:11:39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书的作者是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胡耀邦是中 国改革的中枢决策者之一,胡德平曾任职于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既是改革决策群中的一员,又是改革的亲历者。因此之故,相比满妹的《思念依然无尽 —— 回忆父亲胡耀邦》的温情,胡德平的书就有些冷峻 —— 以“中国为什么要改革”的视角开笔,不仅回放胡耀邦在改革大潮中的身影,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诸多思考。看似父子隔空对话,而延续的既是历史脉络,又是血缘亲 情。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胡德平以上个世纪六 十年代的两份上书为切口,从五个方面探讨问题的答案。这两份上书,一份是 1962 年陕西户县农村党员干部杨伟名、贾生财、赵振离的《当前形势的感怀》;一份是 1968 年胡耀邦给毛泽东的“建言信”。杨伟名等三人要求中央在农村实行“社会主义单干”,发展农村自由市场,恢复中小工商企业。胡耀邦呼吁摒弃“斯大林时代的计 划经济”。他认为这种经济没有“实在的可行性”,我们非要这样勉强坚持下去,“共产主义”只会“遥遥无期”,中国走“亦农亦工、农工结合”的发展道路,才 能摆脱困境。

杨伟名等三人是最基层的农民,胡耀邦是中央 委员。身份和地位如此悬殊,而对那时中国弊病的诊断则基本一致 —— 当然,那时从中央高层到地方,刘少奇、张闻天、邓子恢、孙冶方、卓炯等人,也提出过相同或相似的意见。上下共识,中国本应有改革的契机,但到毛泽东那里, 却成为“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恩格斯有言,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 1978 年改革大潮初起,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推波助澜,践行着杨伟名等人的观点。而成为中枢领导人的胡耀邦以“五个一号文件”回应农民的“伟大创造”。上下共识,改革从农业而工业进而在各行各业高歌行进。

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历史,而且也在于现实。胡 德平以“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作为思忆父亲胡耀邦的话题,当然有为当今的改革焦虑症开“安定”的指向。顺着这个指向在历史与现实间游走、思考,可以进一步加 强一个结论:改革的动力来自于上下互动的共识。庙堂之高的共识需要,江湖之远的共识也更加不可忽视,而上下互动,使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共识一致起来, “改革疲惫症”才能治好。(徐庆全)

    资料图片:2005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图为温家宝(前排左起第四)、曾庆红(前排右起第 三)、吴官正(前排左起第三)、胡耀邦夫人李昭(前排左起第五)、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前排右起第二)等合影。(图片来源: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

胡德平:《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前言

文革期间,侯外庐先生对他主编出版的《中国 思想通史》给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这部书的最大缺憾就是缺少对古代诸子经济思想史的整理和研究。我认为此话是经过侯老长期痛苦思考后的箴言。离开经济 基础而谈思想史,这是历史的偏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能够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即此一点就有解放思想、解放人,要求变 革上层建筑与之同步的意义。因此整理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史是时代赋予的课题。

本书是学习我国改革思想史的一部专作,但要 声明的一点是,本人不是思想史研究方面的专家。我想任何对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有兴趣的人,都有权利用心写出这方面的著述。当代人写当代史,有诸多有利的条 件,但能否客观公正,则一直是史学界讨论不休的一个有趣话题。本书也面临着这一问题的诘问。

我国人民对改革事业的真切感受究竟如何?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应该如何区分?在党中央岗位上工作的同志对改革事业的根本思考是什么?人们都非常希望得到真实的答案。本书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真实性。

耀邦同志对改革的各种观点及思想发展过程, 无疑是改革历史进程中应予关注、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本书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直到整整一个八十年代。本书从耀邦同志的直接史料出发,径直探 寻他的精神世界,务求解读他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当他的心路思绪已尽,无路可走原地打转时,他是怎样在无路的荒原上迈出的第一步。这种思想的脚步,尤其是寻 路的思维脚步,正是本书最为关注也是至今还未研究到位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书中主人公之子。本人不回避这两重角色和关系,现将耀邦同志这一时段的心灵史呈献世人,任凭浏览评说。(来源:胡耀邦史料网)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目录

代序 再回兴义忆耀邦…………………………………………温家宝

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曾庆红

一、在“文化大革命”中

“一叶知秋”的万言书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之一

一、如何看待三年困难时期,以及更长时间的全国农村形势呢?

二、何为“一类物资自由市场的开放?”

三、为什么主张“恢复单干”?

四、对中小工商企业的态度

五、对社会主义分期问题的认识

打破二元化对立的社会经济结构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之二

一、如何看待斯大林时代的计划经济

二、中国应走一条“亦工亦农,工农结合的”发展道路

“地尽其利”和资源共享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之三

一、“是地尽其利,还是保护资源”

二、是“全民所有”还是“全民所无”

三、“全民所有,谁共谁的产”

四、资源向全民开放

关于贫富悬殊问题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之四

一、消除贫困、共同富裕的政治障碍

二、消灭贫困、共同富裕的体制障碍

三、“是绝对平衡还是波浪式的发展”

我国工业化的道路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之五

一、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

二、“亦农亦工”思想的发展历程

三、结束语

从一封家信谈起

华北战场上父亲的一首七言诗

——家庭、战场、胜利

一、诗作的创作背景

二、诗文注释

三、胜利后总结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温故知新 开拓未来

——《理论动态》精华本序

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上篇)

一、理论品格强烈影响社会效果

二、耀邦同志在“《实》文” 发表前做的准备工作

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中篇)

一、耀邦同志在大讨论中的心态和人品

二、历史的合力是怎样形成的

三、党内一隅民主空间

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下篇)

一、理论工作务虚会

二、“真理标准”的再补课

胡耀邦为何要反对封建主义

倡导民主法制,反对封建主义

——重温叶剑英三十年前讲话

一、 倡导破除封建主义迷信的第一人

二、躬身力行民主法治的委员长

附:重温改革初衷 恢复历史真相

——《倡导民主法治,反对封建主义——重温叶剑英三十年前讲话》、《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座谈会摘要

要把就业问题说到家

一、下乡插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

二、再走老路就是新的“祸国殃民”

三、就业的出路在服务业、集体所有制

四、体制改革不搞不行

三、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

耀邦同志第一次面对被拆迁群众

——谈谈住宅问题之一

中央书记处对北京住房建设的指导

——谈谈住宅问题之二

耀邦同志对发展小城镇的论述

——谈谈住宅问题之三

统筹城乡建设是解决城市居民住宅的根本方向

——谈谈住宅问题之四

附1:关于确保农村开发用地的所有者权益

附2: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的 好处应还给农民

提倡比较研究

—— 耀邦同志与首都建设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建设方针的两次指示

—— 耀邦同志与首都建设之二

支持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耀邦同志与首都建设之三

附:科技产业高于企业所有制

对北京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新任务

—— 耀邦同志与首都建设之四

住宅问题上的国计民生

—— 耀邦同志与首都建设之五

规划代表未来

——耀邦同志与首都建设之六

在保持人民币主权币种的条件下,加大金融改革力度

一、主权币种的重要性

二、准确掌握人民币的发行量

三、进一步开放金融管制

四、加快实体经济的资本化

改革初期国民消费的饥渴需求

——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之一

一、 啤酒生产的插曲

二、山东超出预计37%的消费增量说明了什么

三、人民的需求如潮似涌

关于消费的几个观点

——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之二

一、刺激消费,引导消费

二、需要和需求的界线

三、为何强调消费

四、消费与浪费的区别

关于消费思想的形成过程

——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之三

一、对经济工作的热爱

二、对群众需求的关注

三、“文革”中的逆向思考

四、“文革”中的学习

五、发起关于“生产目的”的大讨论

对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探索

——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之四

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耀邦同志如何看消费之五

在保持人民币主权币种的条件下,加大金融改革力度

一、主权币种的重要性

二、准确掌握人民币的发行量

三、进一步开放金融监管

四、加快实体金融的资本化

追思追远语纷纷

四、故人、信件、访谈

倾心交往五十年

―-胡耀邦和陈丕显的友谊

一、初闻尊名

二、毛主席关于青年团工作的谈话

三、红小鬼的沉浮起落

四、寄语囹圄

五、未竟的事业

寿到雏声胜老声

——胡耀邦与谭启龙的交往

一、一张照片

二、泪为谁流

信义相交的朋友

给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的第一封信

给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的第二封信

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开放观

难忘父亲逆境中的思考

凤凰卫视专访胡德平实录(上)

一、认识民企

二、帮助第一家私营公司

三、投身工商联

凤凰卫视专访胡德平实录(下)

一、胡耀邦对经济改革道路的思考

二、光彩事业

三、绿色经济火车头

四、尾声

 

序一 人生?人格?人心………………………………………………胡启立

序二 在纪念胡耀邦诞辰9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郑必坚

序三 试谈耀邦为我国对外政策在新时期的调整…………………朱良

深深怀念耀邦同志………………………………………………… 余建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