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级围岩开挖方法:淳安(千岛湖)介绍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7:03:33

淳安(千岛湖)介绍材料

一、新安远古先民

二、贺齐建县立郡

三、郡州府太守们

四、县名县治变迁

五、淳安历任首官

六、淳安书院林立

七、淳安历史名人

八、农民起义领袖

九、红色革命足迹

十、淳安开创辉煌 

淳安,素有锦山秀水、文献名邦之称,自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建县立郡,至2008年,恰好1800周年!

 

一、新安远古先民

 

远古的造山运动,使淳安成为一片崇山峻岭之地。神奇、秀丽甲天下的黄山山脉横亘于西北;灵秀叠翠的天目山山脉居其东北;绵延逶迤的白际山脉卫护西南;高耸挺拔的千里岗山脉相拥东南,可谓是“环万山以为邑。”群山环抱间流淌着一条蜿蜒如带的新安江。她吸山涧,纳百川,穿峡谷,下滩头,注入钱塘!

就在新安江流域这古老的土地上,大约在1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存。远古的先民,历尽磨难,繁衍生息,从蒙昧中踽踽走来……

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就在新安江下游与淳安毗邻的建德李家乡新桥村乌龟洞内,考古发现一颗古人类牙齿化石,距今已10万年,是属于智人型,定名为“建德人,这就是新安远古先民,经过几万年的艰难跋涉,到了距今7000年至4000多年前,就有了史前文明。

地处新安江中游的淳安地区,是古人类文化最发达的地区。1957年考古工作者就对淳安进贤高祭台进行抢救性的发掘,竟出土石器162件,铜器2件,及大量陶片……

这些文物被称为“淳安进贤石铜并用时代文化遗址”,也称之为“高祭台类型”,它和良渚文化有地层迭压关系,其年代上限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原的商代以前……

新安江流域的几何陶出现,标志着浙江青铜时代的到来,1958年,考古工作队又在淳安赋溪富德村北河坪山上,出土较多的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碎片,与进贤“高祭台类型相似。”

1979年冬,左口乡龙坑坞农民在小塘坞劳动时,在土层中发现一批石器,有石斧、石锛、印纹陶罐及原始青瓷碗、盏等……

那形如算盘的陶纺纶、铜矛等,完全是青铜器时代的器物。

1987年,在淳西威坪地区,农民在挖桔树坎时,竟在深土层中发现了玉琮和玉钺各一件,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闻讯,立即赶赴现场考证,又采集到石锛一件。经专家考证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淳安威坪玉琮、玉钺的发现,充分证明我们淳安的先民们已经建立起可以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相媲美的灿烂史前文明。

大约在公元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新安江流域是三苗族居住。在唐、虞、夏三代,北方华夏族多次征讨,夏王朝第六代帝王少康的庶子无余为祭祀治水的大禹而成为越部落首领,当时“文身断发”,“火耕水耨”而兴起了越族。史学界称之为“百越”。唐代诗人柳宗元曾有“共来百越文身地”的诗句。

新安江流域的先民,历史上均被称之为“山越”,“山越亦本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

从大量文物的发掘证明,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山越文化。从青铜、玉器、陶纺纶文物,说明山越先民已能纺纱织布。

 

二、贺齐建县立郡

 

淳安位于新安江中游,最古属中华九州之一的扬州;春秋后期属吴;战国初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灭吴即属越国。公元前333前,越臣于楚,越人回归南山。后来秦国统一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初属会稽,仍是越地。

秦朝对越族归化,采取强制手段,令越民迁徙浙西、皖南等荒僻之地,同时又将北方“有罪之吏民”流放越地。秦灭汉兴,西汉王朝令越民降汉。当时淳安遂安地区属丹阳郡,归歙县。淳安为歙之东乡,遂安为歙之南乡。

西汉末年,北方战乱,大批地方士族避乱江南,随着避乱的还有大量的农民、手工业者。浙江是北人南移的主要地区,结果带来了中原文化,包括北方大量的劳动人口及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以及中原的人才及学术与思想观念,导致了山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基本同化。

淳安最早传播中原文化的是汉代大司马长史、汝南尹方纮,因王莽纂乱,用方纮为丞相,纮不受,潜带亲属骨肉过江,及大批中原士民来到新安江流域,固桑梓歙之东乡,即淳安县,把这里作为桑梓故里。

我们要特别提到方雄的第二个儿子方储,为汉代名臣,对策第一,为劝驾皇帝以死相谏,气节高尚,淳安自古就称他“方仙翁”。到处建有仙翁庙,贺城就有东,西两座庙来祀祭方储,方储可谓是淳安文化之神。

这里当时称叶乡,歙之东的新定里,为歙东古道,车马奔腾,烟尘滚滚。新安江上,舟辑往来,白帆点点,真正是汉风日盛,人文蔚起,为贺齐建县立郡打下了基础。

东汉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东吴孙权取得“赤壁之战”大捷,当年即派威武中郎将贺齐,来讨伐属丹阳郡的黟歙山越人民。

据史料记载,贺齐一到,武强即遂安,叶乡即淳安,及歙县西北的东阳,丰浦四乡望风先降,贺齐马上先表在歙之叶乡新定里(古威坪)建始新县。

黟歙完全平定后,贺齐复表孙权:“分歙之南乡——武强的新定县即后来的遂安县,歙之西乡屯溪为黎阳县,休宁为休阳县,并原来的黟歙两县和先表建的始新县凡六县,孙权批准建立新都郡,贺齐为太守。”

新都郡所辖始新、新定、歙县、黟县、黎阳、休阳共六县。新都郡是整个钱塘江流域立郡之发端,既是自古繁华的杭州,当时也是钱唐县建制,属吴郡即吴兴管辖,直至隋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才废钱唐始置杭州,新都郡历史比杭州还早381年!

建县立郡鼻祖贺齐,在淳安只有三年时间,建安十六年又赴吴郡建临水县即余杭县。孙权嘉奖他軿车骏马,并叫人扶他上马车,在郡府举行隆重的巡行仪式,孙权望着贺齐笑着说:“人当努力,非积行累勤,此不可得。”贺齐后来转战江南,打下东吴半壁江山,是三国时代战功赫赫的英雄,淳安古县志称他:“保境安民,忠武盖百世,置郡立县,英略冠千秋!”

 

三、郡州治所太守们

 

淳安作为新都郡、新安郡、睦州府治所的历史有490年。至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易为新安郡,新都郡有83年历史,新安郡历史322年,隋代仁寿三年即公元603年,新安郡改睦州。到了唐代神功元年即公元697年,睦州治所迁建德,贺城489年常为郡治。

淳安作为郡州治所的太守、刺史等首官共有67名。由于淳安的政治地位和人文璀璨,一直被称为“严陵首邑”。

这些郡州首官,大多有功于淳安,贺齐更是首屈一指,后东吴大帝孙权所器重的孙韶曾为新都郡太守。孙权立太子孙和,孙和好学,但皇室内乱,被赶出京城,就在我们新都郡西面十里之石门,后被害死。而孙和的儿子孙皓,后来被立为吴国末代皇帝,这位孙皓皇帝就是从我们新都郡走出去的。

孙皓立帝后,念念不忘新都郡,就委派自己亲信沈矫为新都郡太守。吴亡晋代开始,新都郡改名新安郡,同时也将新定县更名为遂安县。新安、遂安同时出现,表明国人思安,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但在那动荡的历史中,曾有新安太守为人民洒热血,抛头颅,如孙泰,和新安人民共同反抗“免奴为客”的抓兵拉夫,密谋起事,结果被杀害。可谓是“丹心只为苍生事,何惧杀身赴九泉”!

新安太守很多有文韬武略,太守牵秀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很有文名,并为晋惠帝时尚书。新安太守程元谭,悯农爱民,积谷两千石以备灾荒,很有惠政,百姓请受留住,子孙便以新安为家。有位太守王实,其兄来新安郡告贫,王实给其钱,他竟在新安采购货物去做生意,王实得知,予以责打,追回钱货,不准用官银经商牟利。休宁的程灵洗聚众抵抗侯景之乱,保新安之平安。晋大元年间,曾有位很有才气,为世所重的殷仲文,任新安太守。《宋书·谢灵运传论》讲他的诗开东晋玄言诗之风气。曾为尚书,后被刘裕所杀,可谓多才簿命了。

很多新安太守也是诗词名家。特别是在南北朝时代,魏晋隐逸文风兴起,如新安太守羊欣,为大书法家王献之外甥,工书善诗有“书裙”之说。有位梁武帝的好朋友任昉,皇帝的文告禅书皆出自任昉手笔,他和沈约、谢脁、王融同创诗歌“永明体”,是南北朝著名诗人,他曾任新安太守,并就居在贺城东五里之任家坎,为淳安任氏先祖。

南朝时代还有多位有文才诗名的新安太守,徐擒不拘旧体,曾是南朝宫体诗创始人之一。还有位太守张率,有《文衡》十五卷传世,其诗情深意绵,如“长相思,久离别,美人之远如雨绝。独延伫,心中结,望云云去远,望鸟鸟飞灭,空望终若斯,珠泪不能雪。”

儒雅博学,高风亮节的新安太守们,可敬可佩!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150余年南北朝分裂局面,提出罢郡为州,仁寿三年置睦州于贺城。那么,睦州又是谁先为太守呢?隋朝由于隋炀帝弑父杀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只有三十八年天下。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睦州雉山人方亮,参加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建功立业。荐任他为睦州刺史。唐代武德四年,方亮正式当了睦州太守。

淳安作为睦州府治所计有76年,曾有13位太守。沈成福虽为司马,他倒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曾上奏迁睦州治,但并没迁成,直到元延寿任太守时,才迁移建德梅城。

淳安作为郡州治所自唐神功元年迁建德后的1246年,至1943年抗日战争中,浙江省在淳安设置第一区行政专员公署。

曾为郡州、专署治所的淳安,历经沧桑,如今的千岛湖已成了举世闻名的东方明珠!

 

四、县名县治变迁

 

淳安自建始新县为肇始,曾七易县名,即始新、新安、雉山、还淳、青溪、淳化,直至淳安,讫今1800周年。其中始新县为382年;新安县前后66年;雉山县76年;还淳县73年;青溪县316年;淳化县仅10年;淳安县名有877年的历史。

遂安县自建新定县为肇始,至晋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易名为遂安县,一度也有别称遂阳县,但正名遂安县一直至公元1958年,因新安江水库形成,遂安古城淹没,才撤销遂安县建制,并入淳安县,遂安县历史1750周年!

县名改易,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始新建县,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始新县名冠绝。然而,隋朝“罢郡为州”,开皇九年,新安郡被罢,新安之名如不存,岂不可惜?于是始新即改为新安县。仁寿三年即公元603年,置睦州于贺城,置歙州于歙县,自此睦歙分立,黟歙休宁等归歙州;新安、遂安、建德、桐庐、分水归睦州。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改睦州为遂安郡,新安之名移歙,只有把县治迁至雉山下,故名雉山县。

唐永徽四年,雉山县竟发生陈硕真称文佳皇帝的农民大起义。30年后,武则天真的当上女皇帝,她忌恨雉山陈硕真,于是将雉山复改新安县。这样新安之名重回故地。

新安郡在安徽歙县仅有短短的14年,唐武德四年,汪华附唐,封越国公,即改新安郡为歙州,遂安郡复改睦州。新安之名在淳安却有376年的漫长历史!

唐代开元二十年,新安县改名还淳县。当时新安江上,舟辑往来,白帆点点,众多诗人墨客争相往来新安江吟诗歌咏。传说李白还写下“还淳”两字匾额,不过他更多地是写“清溪清我心,清溪胜桐庐”;王维写“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崔颢写“舟发青溪锦沙村”;刘长卿则写“青溪送人归;”张旭写出“笑揽青溪月”;戴叙伦有“青溪一路踏花归”的佳句。

青溪,多美的名字!诗人“下笔无不言青溪,新安江里一江诗!”唐永贞元年即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与“还淳”的淳同音,为避淳讳,还淳县就以美丽的青溪命名为青溪县。

青溪县名叫了316年,北宋宣和二年青溪永平乡堨村方腊在帮源揭竿而起,高举义旗。虽然被宋王朝残酷镇压,宋徽宗恨死了睦州,青溪等这些地名。他治国没本事,喜欢花花草草,写写画画的虚名,这次对方腊平乱后,改地名要玩弄点学问,内涵要带着镇压的血腥气。

宋徽宗在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五月下诏将睦州改为严州。将青溪县易名为淳化县,帮源改为威平。

睦州改严州,其意是“此地刁民,严刑竣法、严厉待之”。但又怕大露骨,适得其反,对外则宣称:“严者,严子陵归隐之处,严州,扬严之高风亮节”。

将青溪改为“淳化”,就有露骨的贬意,青溪民刁,以淳良教化之。“化”就是否定原来青溪,对人民是一种侮辱,对读书人更是一种隐痛。南宋时,淳安科第繁登,入仕为官者众多,对淳化之县名颇有微词。到了绍兴元年,南宋朝才将淳化改为淳安,以示安抚。

宋徽宗对方腊恨之入骨,干脆以“皇威平乱”将帮源口的万年镇也称永平镇改为“威平”。并置士军300名,任镇压方腊有功的方庚为巡检司,在威平摄镇九年。然而,纵然改名千百遍,藏龙卧虎地不变。威平的“平”,有封建皇朝“平乱”的血腥气。人民才不管什么皇威圣诏,平字旁边加上土,反其意而用之,成了威武之坪!威坪之名,威武又威勇,威仪又威严!

威坪,这古老的千年古镇,是建始新县,立新都郡的肇始之地。新都郡虽迁至贺城作郡城。而始新县治后易新安县县治皆在古威坪。嘉靖县志这样明确地记载着:“新安县故址在县西六十里永平乡,本汉之歙县之叶乡新定里地,新定分丹阳之歙县立始新县即其地,大业初移雉山下也。”

明代徐楚编辑的《青溪诗集》序也清楚地说明:“青溪者,本歙县东之永平新定里地,淳安之旧名也。建安之世,吴将贺齐平定山越,乃置始新之县,隶郡新都,暨晋平吴,郡改新安,而县仍旧治,大业之初改邑雉山下。”这里的旧治,即始新县治。

遂安县建县为新定,晋代初改名遂安县,县治皆在木连村溪北。直至唐武德四年迁五狮山脚的狮城。木连村溪北有414年县治历史,比古威坪为县治400年还多14年,两县县治变迁时间基本相近。

贺城作为郡城489年,一府六邑,郡城犹如北斗,由六星拱辰。

贺齐建的贺城历经400余年,规模仍很小,郡县不合在一起。直到唐神功元年,武则天当皇帝,才将睦州迁往建德。将在雉山下的新安县迁入贺城。从此贺城就成为县城了。

贺城,作为郡城和县城,一直至公元1959年,沦湮千岛湖底,历时1750年。新的县城就在千岛湖上的排岭拔地而起!著名老诗人杜宣在当年挥毫:“劈山创海建新城,大地沉浮靠我们,地势已随人意改,新城排岭好安家!”而今天,千岛湖镇作为淳安县新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璀璨明珠了。

 

五、淳安历代首官

 

淳安建县1800周年,由于风雨沧桑的冲刷,岁月烟尘的濛沌,加之频繁的战乱兵燹,史料残缺。但我们已查阅到曾在淳安当任最高职位的首官664名。其中郡、州级67名;县级597名;其中原遂安县的287名;淳安县310名。

淳安第一任县令是邵坦,由于他为官惠民,始新百姓挽留他,他就定居在淳安合阳,死后墓在飞沙,唐代时,翰林学士白居易为记。晋代大将军陶侃为邵坦写了像赞:“伟哉哲人,满腹经纶,宰于始新,清廉莅职,惠泽敷民,百姓怀仁,民不忍去,卧辙攀辕,遂居合阳,卒殡飞沙,名标万古,万古犹亲。”并为他建了邵坦祠,是淳安邵姓鼻祖。曾孙邵仁祥,成了淳安尚气节的神,朝廷封他“贞应王”,到处为他建了贞应庙、乌龙王庙。

淳安第二任县令洪纂是晋代兵部尚书洪绍的第五个儿子。洪绍定居在武强木连村,死后由我国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为其写了墓志铭。县令洪纂定居在淳安东源洪头,洪绍、洪纂为淳安洪氏鼻祖。洪氏在淳安出了40多名进士、官宦人物。

《容斋随笔》就是洪纂后代洪璞的裔孙洪迈所写,是毛主席最喜欢读的书。洪绍第八个儿子的十三代孙就是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

南北朝时淳安第一位县令王智仰,和同时任县丞的程康宁,热爱始新,惠政于民,离任时百姓卧辙请留,他们就定居淳安,王智仰住县东安乐乡。程康宁居县西隅,为淳安程氏祖宗。

宋代有位知县应与权,原是黄岩人,因热爱淳安溪山之胜,定居淳安,为淳安应氏先祖。后来应氏读书有成,中进士为官有政绩,在贺城专有应家的“官贤里”,立了“簪缨奕世坊”,“联芳坊”等多座牌坊。

在淳安的历任首官们,大多都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淳安曾建有“名宦祠”把最好的官塑像入祀,他们是贺齐、陈明府、张栖筠、应与权、杨怒、曾子良、虞兟、王衡、邓廷瓒、陈渭、张羽、姚鸣鸾、金选,海瑞,林峃、蔡方平共16名。

原遂安县同样建有名宦祠,祀名的有路敬潜、张裕、朱倬、杨守恭,张政、胡子澄,王受、张瓛、张学、李瓒、朱文、吴为谦、马呈鼎、方应淑、石有恒共15人。淳遂共有31位最好的官。

唐代乾符年间,淳安县令陈明府,在黄巢起义军攻入淳安时,他带领县城百姓和自己两个儿子到屏峰岩避难,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用石块抛下,阻截军队上山,血战七日,最后全家及百姓死于战乱。清代知县史可证父子也被烧死在县衙。他们都把鲜血和生命奉献给淳安人民。

元代遂安县尹朱倬,当红巾军打入县城,县衙吏卒纷纷逃散,而作为第一把手的朱县令独坐县庭以待尽,最后他赴水自杀。更有为民操老过度,死于任上的好官,如清代遂安知县周光启,治政崇清净正,赋外不取,勤政为民,卒于任上,贫无以为殓,是百姓凑钱购棺木扶送归里。

淳遂历代的知县很多实心实德做实事,明代嘉靖乙亥洪灾,遂安冲毁,官吏逃命,百姓溺死,骨骸累累,惨不忍睹。生者集结入山为盗,严州府理官陆愚,自告奋勇来遂安摄政理事,他号召为盗者返家,以饥民赈灾,他忙于收屍掩埋,并为大灾后的大疫救治病人。在这紧张时刻竟有富户控告他,他不理诬告,赈饥抚民修水利,建桥梁,相信政能雪冤,后升任离遂,百姓痛哭,抠衣留恋。

淳安在清代康熙年间,连遭壬戍、癸亥两年大旱,淳安一片焦土,饥民如蚁。当时知县胡就臣急请上发仓米四十九石,发放各乡。仍是杯水车薪,他首捐俸及同僚共捐一千余金,速去省城购米,在东西两庙煮粥赈饥。东源来的饥民在东庙食;西乡来的在西庙吃,胡知县亲自掌杓分粥,他望着奄奄一息的饥民。泪流满脸,哽咽哭泣,知县夫人将首饰衣物换钱易米散之饥民。

在淳安建县1800年中,最著名的知县是海瑞,古代县志记:“海忠介峭耸霜崖,磊磊轩天地,儿童走卒皆知姓名,而发闻自为淳安始,淳之有福星矣!”曾有诗曰:“流览古今循吏传,三百年来一福星!”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后两次会试不第,由吏部选调,任福建南平教谕。嘉靖三十七年(1558)五月升为浙江淳安知县。

当海瑞穿着草鞋,跋山涉水来到淳安,却是地瘠民贫,赋役重而不均,百逃被迫逃亡。

海瑞亲自清丈土地,均平徭役,按土地数目,质地分担赋税,并写成《均徭书》昭告邑民。百姓在重压下得到解税。

海瑞制定《兴革条例》三十六条,整顿吏治,自行革除知县“常例”,不向上司孝敬,对过往官吏不让白吃白拿,他上京履职,不送一纹银。通过革除无名常例,全县每人每年摊派的杂项银子,从五两减到五钱。

海瑞非常重视人命关天,审案深入调查勘验,重证据,轻口供。在淳安政事录中记有梓桐源胡姓与邵姓争坟山案例,胡姓兄弟仗着一位外甥在县衙当差,将自己一位暴病身亡的兄弟冤枉邵家兄弟殴打致死,为制造冤案竟在死者尸骨上涂上朱砂,把受害人邵时重打入死牢。海瑞查清案情,扶弱抑强,平反冤狱。

海瑞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凭智凭勇战胜邪恶势力。浙江总督胡宗宪公子经过淳安,作威作福,吊打驿吏,仗势欺人,狂横称自己是总督公子,谁敢奈何?海瑞偏不买他帐,将他逮捕法办,没收银两,并呈报胡宗宪:“此人竟假冒总督公子,胡作非为,败坏总督官德名声。”胡宗宪尴尬得哭笑不得。

海瑞在淳德政皆举,修学宫,增号舍,改建青溪书院,置地十八亩,建阅武堂,修仓储禁矿缉盗,制订乡约,风俗还淳,政绩 举不胜举。海公祠碑记中道:“忠介海公治淳,高厚如天地,震迅如霆雷,明烛如日月。”他在淳任知县四年,离任移交的清单上,连一柄小小的划火火锨也列上,可谓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六、淳安书院林立

 

    淳安,在中原文化冲击下,特别是建县立郡以后,人文蔚起,秦韵汉风日盛。崇文尊儒,重教兴学成为淳安最主要的一大民风。淳安包括原遂安的山乡,书院如林立。

元代一学者赵汸曾赞叹:“新安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当其时,自井邑、田野以至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书,有史之藏。”所以,淳安早有读书人作诗曰:“莫谓传家无长物,诗书万卷案头盈!”

    古代读书人对山川地理风水格外讲究,这座山位于威坪七都与宋村交界处,叫鱼口尖,古代称状元峰。历代县志大书特书:“状元之峰高莫尔……莫笑此峰在穷坞,春雷奋起惊鳌吼”又是“状元峰顶日,返照入书堂。”古代县城的儒学,棂星门,一定要与状元峰对望。状元峰山麓就有宋梅峰课子处——景贤斋。

    淳安在五代时,宋氏兄弟宋齐邱就有读书石室;宋齐龙有相庄读书之堂;还有方昊将自己居的方昊宅称上贵精舍。那时尚未出现书院。古威坪曾有文殊庵,梓桐的胡一之,胡南逢,胡诚一等读书在此,并相继中了进士,文殊阁就改为联辉阁。淳安理学名儒钱时赞颂:“两贤高躅明千佛,三世传家又一灯,山川姓字从兹响,看取天衢次第登!”

    淳安最早创办第一座书院是南宋淳熙年间蜀阜人钱时,创立的“蜀阜书院”。钱时少从从慈湖著名哲学家杨简先生,是淳安最著名的名儒硕辅。他讲学的名声使朱文公即朱熹都“屡挈诸徒,枉车访论,深合道契”。蜀阜还留下“朱文公街”。

    钱时讲学及著作更引起当时丞相乔行简的佩服,结果宋理宗召见他,见他气宇轩昂,学问渊博,议论宏伟,皇帝大悦,特赐他布衣进士,授秘阁校勘,修国史宏编的官。而钱时不甘心为案牍之劳形,身为官场之使役,辞官去退,云游讲学,遍及象山、新安、绍兴诸郡府。后来还是退居故里,在玉屏街创办的书院中讲学。丞相乔行简亲书“融堂”匾额,故也称“融堂”书院。

    钱时讲学精深,一生著作甚丰,明代《永乐大典》及清代《四库全书》收入他书目有88卷之多,为古代淳安著述最丰者,至今仍收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蜀阜书院一直影响着后人。明代淳安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光蜀阜一个村就有静乐书院、吾溪书院、世科书院、前溪书院、新江书屋,明代云峰的吴福去蜀阜当老师,他教育思想是教书先教人,教人做真人。蜀阜前后曾有徐义甫、徐贯、徐鉴、徐楚、徐汝圭、徐应簧等13名进士。

    当然,淳安最著名的书院还数石峡书院。开始,只是方逢辰父亲方鎔办的家塾。方逢辰原名梦魁,很早就想夺魁中状元。宋淳佑四年,时称“六经先生”的汪自明,为首在县大成殿东南建造魁星阁,以聚紫气,造士兴贤。淳佑八年,石峡书院的黄锐得中榜眼,方逢辰就以“状元留后举,榜眼探先锋”的彩对向黄蜕祝贺。黄蜕也以“欲与状元留地位,先将榜眼破天荒”答谢。仅过了二年,方逢辰果然高中状元。喜得宋度宗御书“石峡书院”匾额嘉奖。再后来,石峡书院的何梦桂又得了第三名探花,而且侄儿何景文也中进士,又喜得皇帝御书“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的联句相赠,石峡书院,魁星四射,荣耀至极!

    淳安有石峡书院,而原遂安有瀛山书院,可谓是双璧联辉相媲美了。瀛山书院历史最早,宋神宗熙年间即公元1068年,有时称乡先生的詹安,构筑于郭村村北山冈,他五个儿子詹至、詹棫、詹柽等皆登进士。真正成为“五子登科”。

    瀛山书院名气之大,还是我国南宋最著名的学者朱熹两次来此讲学。詹安的孙子,詹棫的儿子詹仪之,就是瀛山书院培养的人才,他绍兴二十一年高中进士,与当时“东南三贤”张栻、吕祖谦、朱熹都成莫逆之交,于是两次邀朱熹来瀛山书院讲学。

    朱熹在瀛山书院深感 悟道,欣然题《方塘》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题《方塘》诗后,使瀛山书院名声大振,四方学者慕名而来。学人感叹此诗为朱子悟道之言,上承千圣之绪,下启后学之端。现在这诗碑是清代知县闵鉴重书。

    瀛山书院还走出一名状元詹骙。宋孝宗特地赐詹骙及第诗,称他“桂林争中一枝春。”他官至龙图阁学士。

    瀛山书院使詹氏累世科第,名望显赫,藏有詹氏先贤墨宝。留有朱熹、张栻诸贤的书札往来,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曾有诗曰:“宋家星聚图书府,得此为难守亦难。”詹氏墨宝至今已辗转至国家博物馆。

    在这碧波万顷、浩渺梦幻的千岛湖湖底,历代书院林立,除曾介绍过的,还有柘山、易峰、雉峰、梅峰、翰峰、南山、仙居,梅村、吾溪、琼林、龙山等书院;并有海瑞创立的青溪书院:肖元冈创立的宾兴、鹿鸣书院;县令高秉衡为进士吴希哲创建 的高山书院、县令张一魁建的怀棠书院,进士方瑞合建的东山书院等等。

    原遂安因有名气大的瀛山书院,小书院不很多,但仍有毛士仪建的松臬书院,县西余志广建的台鼎书院,县令韩晟建的五狮书院及众多的社学、义学、义塾。”

    书院教学直至清代才渐渐退去。康熙四十九年,知县杨廷杰捐俸创义学。光绪三十一年,受西方文化影响,废科举,兴学堂。知县屠寄将梅峰书院改办为初级师范学堂,并附设小学,后全县小学兴起,淳安读书成风。所以淳安历代举人、进士如繁星闪烁,光彩照人!

    在淳安建县1800年的今天,我们的学校高耸华丽,宽敞明亮。教育实施已基本达到现代化。而学风更盛,成果更丰,真正是学士如云,博士成群,教育正开创新的辉煌!

 

七、淳安历史名人

 

    淳安建县1800年,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涌动的就是经久不息的人流。

    淳安古老悠久的历史,深远漫长的文脉,重教兴学的民风,加之钟灵毓秀的人文环境,高山流水的自然禀赋,使得淳安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英贤辈出!

    据《续纂淳安县志》和《遂安县志》中的“选举志”中统计,历代辟召,即不通过科举,直接由官府选拔,报皇上批准称辟召,这种为官者150名;科举正榜进士320名,特奏进士110名;乙科举人425名, 贡士1238名,这样共有2233人入仕为官。

    先前,淳西威坪附近的蜀阜村就流传有“三斗三升芝麻官,满街行人官碰官”的民谚。据县志粗略统计,蜀阜有名有姓的为官者有33名,并有勋阶级品坊,青宫少保坊、都宪坊、达尊坊、三代联芳、乔梓联芳、科甲世承、龙门坊、进士坊加县城的同朝尚书坊共有13座牌坊。

    不过,淳安中进士最多的村是云村,不仅县有名,州、省、全国都少见,被誉为睦州科举第一村,这里牌坊更多,有21名进士坊,会魁坊、世科坊、双翰坊、贤书坊……数不胜数,更有密集的旗杆石,排列全村,所以有“云村云一云,旗杆绩蔴林”的民谚。

    云村以吴姓为主,从宋代第一名进士吴涟至清雍正年的吴璋、吴秉两名进士为止,共21名进士。全县举人172名,云村就有19名。据统计,云村大大小小的名人共有218位之多。

    严州知府聂镐敏赞叹:“严州六邑,淳独文献名邦。”

    淳北文昌村也是有名的进士村,文昌原名富昌,宋咸淳年间,何梦桂得殿试三名探花,其侄何景文,叔侄同榜进士。皇帝赐联“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叔登金榜侄同年”并赐改“富昌”为“文昌”。文昌共有进士13名,举人2名,贡生29名。进士村的何氏宗祠由国民党元老何应钦题写。

    淳安中进士比较多的村有赋溪、河村,还有富山、梓桐的慈溪。河村是“五经徐氏”的徐陟定居的地方,宋代就有才子八人,孝宁、孝纪、孝恭、徐唐佐、徐梦高等中进士,明朝又有徐廷授,也可讲是进士村。富山的方昊、方一夔、方中、方天雨等,梓桐慈溪的胡拱辰一家宋代就有胡一之,胡南逢,胡诚一和明代胡拱辰自己共四人中进士,可谓“一门四进士,两朝双荣耀”了。

    原遂安县是睦州一小古邑,据县志载,地据浙上游,龙津狮岫间,虽无珍奇宝石之产,却聚清淑英灵之气。也是人文荟萃,英贤辈出。

    遂安詹氏,闻名江浙。原遂安县历代中正榜进士83名,其詹姓有28名,占33.7%。而宋代遂安中进士46名,詹姓就有24名;而特奏进士,遂安共19名,詹姓有17名。特别是詹安,躬教五子登科。詹仪之的孙子詹骙又高中状元,詹氏可谓荣耀显赫了。

    遂安毛家是个进士村,曾被称为遂安第一村。遂安县的乡贤祠中共32位乡贤,而毛姓人氏就有5位。毛一公、毛一瓒、毛一鹭皆为兄弟进士。清代的毛际可成了“浙中三毛、文中三豪”的其中之一。

    区区弹丸的山乡农村,竟有那么多进士,云村进士之多,为官者之众,实在是个奇迹!

    淳安读书人最崇尚气节,北宋邵炳,辞官归里,筑白云楼隐居,后来范仲淹任睦州知府,以礼相召,不仕谢绝。钱时称“挂印办学”;徐尊生以“山林逸士”自居。状元方逢辰拒官不任;榜眼黄蜕激流勇退;探花何梦桂授职不赴;方一夔退隐富山,洪震老弃官归田。他们有“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浩然之气!

乡贤中,皇甫湜就是唐代诗词名家,他师从韩愈,和白居易、李贺、裴度等都有交往,白居易称他“多才非福禄,薄命是聪明”。皇甫湜和儿子皇甫松诗名传千古!唐代淳安的吴少微和富嘉谟、谷倚共享文名,时称“北京三杰”。还创立“吴富体”诗歌,开一代文风!唐代淳安还有位著名诗人方干,有遗诗370余篇,编成10卷,《四库全书》收有方干诗八卷;《全唐诗》有方干诗六卷。他少时为赋诗得佳句,欢呼雀跃,跌破嘴唇,故称他“缺唇先生”。方干有“身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之称。

宋代有句“两浙三方,天下无双”的美称。说的是淳安的方訚、方闻、方闳,三兄弟,崇宁三年,宋徵宗幸临太学,方闻以对策称首。宋徵宗一时高兴,立马写御书“词翰俱优”四字赐之,时人美之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南宋建都临安即杭州,淳安近似畿辅之地,文风勃兴,科举日盛,在当时,淳安中正榜进士151名,遂安也有46名,共197名,占历代进士总数320名的61.22%。还有特奏进士 110名,可谓人才济济,灿若繁 星。更有“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杨桂枝登上皇后娘!”

杨桂枝荣立皇后,除奸佞韩侂胄,拥立理宗,并对浙江施仁惠政,御批“尽免两浙生子钱。”理宗继位,尊杨桂枝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其兄杨次山也不像杨贵妃兄杨国忠那样专横跋扈,杨家人仁德惠政。至今仍有皇后坪墓地。

元代淳安出了个写出四大传奇之一《杀狗记》之一的徐田臣,《杀狗记》传奇写的是孙华、孙荣两兄弟不和,孙华妻杨氏,用杀狗之计促使两兄弟和好的故事,文词质朴,风行全国。

    正由于有了这些璀璨的文星,淳安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

    淳安更多的读书人,带着儒家的的民本思想入仕为官,实心惠政爱民,曾任尚书一品官员的有方操、方逢辰、胡拱辰、商辂、徐贯。原遂安有王邬、方逢年。他们政绩辉煌,名垂青史!

    淳安官最大,功最高,名最响的是商辂。商辂于明代正统十年即1445年,殿试夺魁,连中三元,历任英宗,代宗,宪宗三朝,被称为“三元宰相”、“三朝元老”、“一品当朝”,为明代历史第一人,名震朝野,声传天下。

    英宗皇帝被蒙古瓦刺部也先俘去,国无王,家无主,代宗上台,商辂辅佐。后代宗欲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商辂光明磊落,极力反对。后英宗发动夺门事变,一举复辟成功,又力佐英宗,并宽宏大量,以大局为重,终因被诬于谦谋逆牵连下狱,后削职贬民返乡。

    商辂罢官居家十年,凿山开道,为故乡做好事。并赴江西庐山,鹅湖讲学。成化二年,宪宗皇帝上台,召商辂复出,他直言持正,反对皇帝内吏侵占民间地产,提出“天下以天下为家,何以庄为?”他更上疏抗言,力罢西厂特务组织。终因宦官排挤,商辂辞归故里。又是宦海十年,后居家又十年而卒,享年73岁。

    淳安千溪万隧,蓄池云雨,故多瑰伟之士。在漫长的历史大潮中,英贤辐辏,人才群涌,正是“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八、农民起义领袖

 

    淳安历史人物若论起知名度,莫过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和威震大宋皇朝的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淳安人民素有淳良,勤奋、豪迈、创新精神,不畏艰难,不畏强权,不甘于现状,求变求新。

    唐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睦州雉山县梓桐源田庄里女子陈硕真和妹夫章叔胤,仗剑从云,高举义旗反唐,风雷滚滚。陈硕真于十月初六日,自称文佳皇帝,封妹夫章叔胤为仆射,童文宝为大将。雉山蒋宝率从响应,义军蜂踊而数万人。

    文佳皇帝陈硕真撞钟焚香,亲自引兵攻陷睦州(贺城),军威大震,十月二十日夜,率众攻陷桐庐,并向东进攻于潜,北上直逼歙州。

    永徽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崔义玄部与扬州刺史房裕仁部汇合,长驱直入睦州境内,重兵压境,硕真撤出郡城,向县西退却,终因寡不敌众,陈硕真和妹夫章叔胤在战斗中被俘,而惨遭杀害。

    陈硕真为了保护陈姓父老兄弟姐妹,在被俘前,急忙摘下头巾,痛心疾首地用鲜血写下四句偈语:“耳听东,祀祖宗,古有月,脉兴隆”。写好抛向空中。其意要陈姓改胡,以避皇家追杀。故梓桐至今多姓胡。少有的陈姓怕皇家官府捣坟毁尸,坟墓概用鹅卵石垒成一色园形坟墓,不竖墓碑。

    陈硕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影响深远。三十多年后的武则天,敢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正是受文佳皇帝的启发。而且更直接影响了北宋方腊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宋代宣和二年即1120年,淳安又爆发了威震天下的方腊起义。宋史及古淳安县志都载:“方腊世居县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青溪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因得凭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青溪诸处山谷幽险。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

    方腊是桶匠,走村穿巷,结交广泛,他借助摩尼教,宣传“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家有事,以相赈恤”的教义,密谋起义。方腊纵论天下,结合实际:“天下之势,犹桶板,能箍则合,不能箍则散。”他自称在天子基、万年楼上得到“天子符牒”,当时遍传民谣:“天子基上万出头,圣公登上万年楼。”万出头,就是方腊要称王,百姓都拥戴他。

    方腊要造反称王的风声传到了帮源里正方有常耳中,他设计将方腊关闭在仓廪中。

方腊被关的消息,杨八桶匠知道了,马上叫上方腊平时拥戴他的穷苦百姓,救出方腊,方腊领导大家杀了方有常全家。方腊就在11月11日聚众起义。

    方腊起义军开进万年镇,11月23日,是农历十一月初一,一为元,万事好开头,方腊立“永乐”年号,尊方腊为圣公,方肥为丞相,“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

    12月14日,宋官府两浙都监,蔡遵,颜坦领兵五千前来讨伐,在息坑被埋伏的方腊义军一举歼灭,方腊起义旗开得胜。

    12月21日,攻克了青溪县城,俘获县尉翁开。12月23日,速战速决攻占睦州府城,睦州太守陈叔易弃官逃至遂安凤林村盛桥头。同时攻进遂安,遂安知县张楠受伤。

宣和三年即1121年1月8日,起义军攻打歙州、休宁。1月10日击毙宋军东南将郭师中于歙州城外,克复歙州。而后兵分三路,方腊亲率主力回师东线,直逼杭州。1月11日宋皇朝命谭稹,王禀领兵镇压无果。1月14日,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方腊不理。1月19日(农历除夕前一天),方腊主力攻占了东南要冲杭州。

方腊起义军占领杭州后,犹如熊熊烈火,在江南大面积燎原,江西信州、江苏苏州等江南十四州都受到义军攻打,攻占下六州五十二县。方腊陶醉在一时的胜利中,不听军师吕将“划江而治”的策略,来巩固根据地,战线拉得过长、力量分散……

宣和三年正月初七,即公历1月27日,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为“江浙淮南路宣抚使”甚至将北方抗金部队调来,倾国倾军对方腊义军进行围剿。经过五个多月的战斗,1121年4月2日,方腊败退青溪。

5月12日,门岭失守,官军纵火为号,倾巢出动,扑向帮源洞,方腊义军血战帮源。两日后,由于方庚带路,收买了叛徒方京欺骗方腊出洞看水盆中日影,方腊等39人战败在帮源洞,被官军捕获。

淳安历史上农民起义几乎连续不断。就在方腊起义失败后五年的1126年12月11日,遂安风林乡广洲源又爆发了倪从庆领导的农民起义。绍兴三年即公元1133年,还是风林乡,在白马源也发生了缪罗率领的摩尼教教徒起义。绍兴二十八年,遂安农民江大明又揭竿而起。元代又发生淳安的童承孙的聚众起义。明代遂安矿工起义,被屠杀2700余人,可谓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清初的反清斗争又是如火如荼。

 

九、红色革命足迹 

 

    中国革命先躯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于公元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在民国时期,淳安也涌现出一些知名人物。如余光凝、方赞修、陆钟麟、王文典、邵瑞彭等,都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

    淳安在民国时期曾发生邵瑞彭揭贿选,一举惊天下的特大新闻。军阀曹锟为谋任总统,给在京议员分赠面额5000元支票一张。邵瑞彭议员,竟将支票制版向各报发布,揭露曹锟贿选总统丑闻。当时淳安人民一片欢腾,高举“揭发五千贿选,先生万里归来”横幅,欢迎邵瑞彭回淳,发表演说。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庄严宣告成立,从此,中国历史发生开天辟地的大变革、大转折。也使我们淳安留下鲜艳的红色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下,1926年7月开始了反对军阀的国内革命战争——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二军六师政治部主任,共产党的党代表肖劲光于1927年2月,率部队经衢州、常山进入遂安到达淳安、进驻威坪镇。肖劲光住在威坪镇前街刘成立家,在这里,接见了从金华省立七中放寒假返乡的进步青年方乃木、汪洋等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27年9月,遂安县狮城镇成立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安县独立支部建立,由周臣任特支书记。1928年9月,中共淳安县特别支部在淳安县城雉山小学成立,由方乃木任特支书记。淳遂开展了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1930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的斗争。7月13日和14日,淳安的茶园镇和遂安的大福基(汾口镇)分别举行农民暴动,并成立了中共方家党支部,淳安县第一个农民党支部正式诞生。

    淳西燃起革命火、红旗漫卷千亩田!30年代初,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33年,建立了皖浙边区游击队,就在淳西八都闻家和原秋源与昌化毗连的千亩田活动。1934年9月,中共浙西工委成立。次年4月中共淳安县委成立、县委设在严家的板桥村、石板庵。由方云志任县委书记,隶属皖南特委领导,到6月初,淳西有唐村、洞源等8个区委、38个党支部、300多名党员,还建立了农民团、农民协会等组织。

       1936年6月,淳遂歙中心县委上升为下浙皖特委,机关驻地从马鞍脚移驻双源狮古山。8月,党决定分别成立淳遂中心县委和歙县中心县委;同时设淳安县委和遂安县委。

仅1935年初至1937年初,我县境内就创建1个特委,3个中心县委,3个县委,21个半区委(半个即和邻县合一)102个支部。是当时全省党组织最多的一个县。

     方志敏是我党早期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1932年,他就派红十军政治部主任吴先民来我县白马、东亭一带建立新苏区。1934年下半年至1936年初,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曾三次途径淳安,并在送驾岭和白马打了两次大战,歼敌200余名。

       1935年1月9日晚上,方志敏率领的北上先遣队即红十军团,在今中洲镇的茶山、半山、土太  厦等三个村宿营。当晚,在茶山村方氏宗祠里,由方志敏主持召开了军政委员会会议,即“茶山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我军高级将领粟裕,刘英、刘畴西、乐少华等同志。会上最后作出了全军返回闽浙赣苏区去的决定。

        1935年12月,原红军独立政治部主任刘中林和浙皖特委书记何英,在浙西边区成立了余家乡青半山苏区政府;(区级),次年,刘中林建立了浙皖边茗坑苏区人民政府(县级),8月,郭村马鞍脚成立遂安县苏区人民政府。

       1937年,下浙皖特委,淳遂中心县委,淳安县委,遂安县委,及各支部及红军武装组织均遭破坏,革命处于低谷。

     淳安这古老的土地上,洒遍了先烈们鲜血。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时期”为革命牺牲的地下党 员,红军战士及革命群众有126人,其中特委委员,区 、县委书记就牺牲10余人。全县有514人为革命不幸被捕入狱。252幢房被烧毁,几千户住山棚农户被迫移民并村,粮食、财产被抢,上万群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漫长的革命斗争,在1949年4月21日,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决策,“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5师师长李德生率部挺进江南,4月27日,以惊人速度一举解放徽州城。5月1日晚,在浙皖交界的太平溪口追歼了敌军73军美械团。师长李德生命令103团,抄山路,抄近路包围浙皖间重镇威坪。5月2日,如天降神兵解放威坪镇,威坪镇成为解放浙江的第一个重镇。同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5师进军淳安县城,解放了淳安县。5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11军33师,在师长孟警宇率领下,自安徽屯溪进入遂安县城,解放了遂安县。

 

十、淳安开创辉煌

 

千钧劈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

195010月,县土地改革工作队分别在东溪乡,三源乡进行土改试点。次年春夏,土改结束。淳安县划出地主1017户;遂安划出地主1206户,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

1953年,全县私营商店纷纷进行公私合营,同时,供销社、信用社、手工业联合社相继成立。至1956年,淳遂有高级社911个,初级社17个,入社农户10.4万户。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在大办钢铁中,很多古树名木砍倒烧炭。全县烧炭68万担。损失木材34万立方米。

在那“共产风,浮夸风”盛行下,全县大办食堂,共有2859个农村食堂,28.8万户农民统一在食堂吃饭。1961年,难以为继,食堂陆续解散。接着三年自然灾害,淳安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着一个极其困难时期。

就在那特殊的年代,淳安人民经历了特殊的移民,以特殊的精神作出了特殊的奉献!新安江水电站19578月动工,1959430日竣工截流,新安江水库形成,淹没淳安、遂安两座县城及五座古镇,49个乡镇,1377个自然村,移民289951人。

19595914日,平均每天迁移2583户,102889人。其中步行迁移每天3624人。淳安人民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就在那困难的年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总是把人民的冷暖记挂在心头!195949日,周总理莅临新安江水电站工地视察,并写下“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欢呼!”还接见新安水库移民,亲切地和移民大娘交谈,并合影留念。

淳安移民发扬“淳良淳朴,勤劳勤奋,豪迈豪爽,创业创新”的淳安精神。在浙、赣、皖三省各地重建家园,开创新的辉煌。上世纪80年代,江西省评了十大农业劳模,竟有八位是浙江淳安移民,当时的江西省长,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吴官正称:“了不起的浙江人!”。

历史总是风云变幻的,道路总是曲折坎坷的!1966年全国席卷“文化大革命”的极左狂潮。淳安是海瑞任知县而成名的地方,文化大革命是以批海瑞拉开序幕的。8月份,淳安兴起红卫兵运动,以致造成十年动乱。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8年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伟大转折点。

改革的春潮,冲开了淳安封闭的山门,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淳安沉睡的大地, 30年来,淳安人民在改革开改中探索,奋进,跨过了艰难的历程,迎来了喜人的巨变!

淳安招商引资,“三资”企业蓬勃发展;交通改观;旅游盛况空前

淳安历届县委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宏扬淳安精神,以豪迈豪爽的姿态,实现全方位开放开发,大力加强对外宣传,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了工业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高潮!

2007年初,中共淳安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以湖兴县,融入都市,建设全面小康新淳安”的大政方针,这是历史的选择,未来的希望。新一届县委号召全县人民坚定不移地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六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打造“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水业基地、生态宜居福地、都市农业园地、文明和谐境地”五块品牌。努力实现淳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千岛湖以一流的生态,一流的水质,以“天下第一秀水”而闻名世界。曾一举摘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魅力名镇,杭州最佳人居奖,并以全国最高分摘取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中国旅游强县桂冠,这是目前我国含金量最高的旅游金名片。还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和“十强景区”,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千岛湖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快速提升,真正走遍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