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抗剪截面不满足:要做“杨武”还是“武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0:00:49

要做“杨武”还是“武松”?

2011-11-09 17:26 雅虎文化 

问:再遭遇“西门庆”之时,要做“杨武”还是“武松”?

林冲: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社会中,有血性的男人并不多。他们虽然很健壮,但是精神上的孱弱甚至使他们无力举起邓玉娇的修脚刀。而造成胆小懦弱的深层原因,除了其自身的性格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外部环境,从来没有真正给过他希望。试问:从小到大受欺负,谁来保护过他呢?杨喜利酒后来闹事,也绝非一次两次,何曾受到过约束?活生生的现实就摆在面前,让说教和指责都变得苍白。

想当年我林冲乃八十万禁军教头,尽管可以在万马军中肆意驰骋,但是在娘子被高衙内欺负了以后,也没有勇气用拳头来捍卫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高俅的背景太强大啊。面对着邪恶的强权,不只是我,多数人也只是无可奈何地选择忍气吞声。事实上,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杨武。当我们面对着那些无良教师以我们的孩子为人质对我们进行勒索时,我们选择了屈从;当我们面对着无耻医生明目张胆的胁迫时,我们选择了屈从;当我们面对着飞扬跋扈的官员的蹂躏践踏时,我们还是选择屈从;甚至当我们的财产或是生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我们所做的往往也不是横刀面对威胁,而是以自焚的方式来泄愤或是逃避。我的忍气吞声换来了被陷害发配,最终走上梁山。

不必讳言,就在这起案件被公开讨论的同时,仍有许多人还生存于受侮辱、受践踏的恶劣环境之下。其原因仍在于,现行的法律制度以及配套的司法体系,很难真正做到“小恶必惩”,无法切实保护所有的弱者,使之免于强者的欺凌,也就谈不上让他们看到希望。这造成了武大郎式人物的真实存在,同样也导致“武松”式人物的真实存在——要么是默默忍受,要么是举刀杀人。无论哪种选择,都绝对不是理想的方案。

事实上,当遭遇西门庆之时,不管是做“杨武”也好,或者是做“武松”也好,都绝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在法律保护之下,平平安安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不做“杨武”,也不做“武松”,只求做个普通人,这个要求并不算高,但距现实还很遥远。为此,我们必须加紧完善法律体系,用更“给力”的法律为保护盾,让弱者免于遭受强者的欺凌,让罪恶消弭于萌芽之初,真正维护好每个人的权利。

在一个丛林社会里,再威武的男人也只是一把骨肉;就好像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里,做再多的慈善也无济于事一样。那么,我们应该问责这个社会,这个丛林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不该把男人逼成“武松”的。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不仅不应该鼓励“武松”的存在,还必须庇护杨武。但是我们看到,杨武根本得不到庇护。凶手曾长期为非作歹,居然没有得制度的制止;假如杨武反击,制度未必会认证他为正当防卫;凶手被逮捕,其家人居然还威胁,凶手坐几年出来,要秋后算账,是谁给凶手秋后算账的机会?是制度。对制度,杨武更是无能为力的,他没有任何可以支配制度的筹码。我们难道有吗?面对制度性犯罪,我们都无能为力。

“杨武事件”不是杨武之耻,也不是男人之耻,归根结底也不是我们之耻,而是我们这个制度之耻。我们的制度就是庇护凶徒的,从而鼓励人们都成为凶徒。假如制度不能惩恶扬善,那么善良的人们只能把自己变成凶徒,自己保护自己。我们指责杨武,不就是恨他为什么不恶吗?

最后,我想说,在丛林社会,没有谁绝对是幸运者。凶手的单位还在竭力撇清,强调凶手是临时工。当“临时工”大量成为制度的执行者时,后果会如何?你懂的。

(责任编辑:朱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