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无人喝彩:中国A股市场已成“政府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7:06:58

中国A股市场已成“政府市”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皮海洲 2011-11-11 星期五 大 中 小 默认
文章免费订阅 收藏 打印 投稿 评论 ( 共0条 )

最近两年,中国股市出现一种奇特景象,尽管交易市场的行情江河日下,已经名列全球最不“给力”市场之一,但是股票发行(IPO)市场却依旧欣欣向荣,不仅创造了中国股市建立20多年来IPO的最高纪录,而且其融资额把国际上一些老牌市场远远甩在后面。据统计,去年共有347家公司实现IPO,合计募集资金4911.3亿元,今年至今为248家,共募集资金2415.6亿元,并且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推出的增发方案,累计需募资6000多亿元。

中国股市交易行情与发行市场的表现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左边的一个转不动,右边的一个就无法前行,国际市场的股票融资额之所以输给了中国,这与那些市场的交易行情低迷有直接关系。但中国股市却成功地打破了这个规律,交易市场寒风瑟瑟,发行市场却是热浪滚滚。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推动着中国股市这架“独轮车”笑傲全球?1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原来,在这股如火如荼的IPO热的背后,有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撑,这种支撑已经是直接地给IPO企业以财政上的资助,一些省市政府规定,对于上市成功的企业,由当地财政给予补贴甚至奖励,奖励额度最高的达到2200万元。

这种由政府动用财政资金给IPO公司进行补贴甚至奖励的做法,在中国股市已经公开化。比如,今年3月上市的顺荣股份,就在10月发布公告称,公司得到了省政府补贴其上市成功的资金393.8万元,公司已将其计入2011年的当期营业外收入。

一个企业完成IPO,也就是圈钱大功告成,而且,由于中国当下的IPO在定价上已经没有任何约束,因此这些企业大都富得流油,它们愁的不再是钱不够用,而是怎么把这些像倾盆大雨一样洒入企业的资金合理地消化掉。但是在地方政府那里,这些企业居然成了困难企业,需要政府的帮助。纳税人交给政府的钱就是这样被政府使用的?

地方政府为什么会这样做?这只能说明,中国的股市,在政府那里仍然是一块可以给政府带来荣誉,给行政官员创造政绩的招牌。中国上市企业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地方政府才会祭起各种行政手段为一个企业进入股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说法,中国IPO已经实行“市场化”的方针,言下之意就是,尽管投资者对过多的新股发行有意见,但只要能够卖得出去,就说明市场可以接受,怨不得谁。但是,当地方政府公然动用财政资金补贴甚至奖励IPO企业,这个市场的秩序已经被完全扭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争相挤入IPO的队伍了。每一个企业进入股市的时候,都被装扮得十分漂亮,可怜我们的投资者,就这样成了地方政府完成其政绩的垫脚石。

中国股市向来有“政策市”的评价,但现在看来,中国股市已经在“政策市”的基础上又前行了一步,成为一个“政府市”了。遗憾的是,按照政府所握有的权力,它可以操纵股票发行,却很难操纵交易市场的行情,于是我们才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发行市场,也看到了气息奄奄的交易市场。

可想而知,由于中国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占有牢不可破的“权重”,这种“政府市”的特色也将长久地影响中国股市,只要市场存在一天,IPO的这种热潮就不可能退去。最近,趁着证监会主席换人的机会,市场发出了减少IPO的呼吁,前几天,证监会发审委会议否定了3家企业的IPO申请,这被认为是证监会在新任主席上任以后顺应民意的一个善意举动。但证监会有关人员随即作出澄清,表示这只是“个案”,新股审核节奏未变。按照以前的惯例,证监会对市场这种自作多情的想法通常不作理会,落一个顺水人情,但现在证监会不需要这种虚头巴脑的赞扬了,它必须适应地方政府的需要,为大力发展IPO提供支持。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态度倒是正确的,它可以让投资者擦亮眼睛,对中国股市的本质有更清楚的认识。

责任编辑:Leo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