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求生怎么烤肉:三十六计通俗释解(修改稿)王德忱 编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0:26:27

 

 

 

    三十六计通俗释解

 

 ( 修 改 稿 )

 

  王  德  忱   编 著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黑河市

 

邮箱:hlheihedechen@163.com

 

 

 

     目      录

 

 

前言

三十六计题名语性分类

三十六计与成语(词)的差别

三十六计相互关系分析

三十六计通俗释解

第一套 胜战计

第 1计 瞒天过海    第 2计 围魏救赵

第 3计 借刀杀人    第 4计 以逸待劳

第 5计 趁火打劫    第 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 7 计无中生有    第 8计 暗度陈仓

第 9 计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 计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颠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 人 计    第32计 空 城 计

第33计 反 间 计    第34计 苦 肉 计

第35计 连 环 计    第36计 走 为 上

参考资料

后记 

 

 

前言

 

中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是为策谋、睿算、方略之大道真经。用途乃至军事、政治、人事、经商、日常生活等社会各个领域。三十六计,用于战争策略是诡道,用于人们日常生活虽然也避免不了有时是诡道,但是更多的是道理。无论谁回想个人经历多种事例往往都在三十六计的情理之中,日常生活不经意的就有“计”行“谋”现,这是古人在历史长河中总结产生三十六计的坚固基石。

本《三十六计通俗释解》每一计均分为:【原文】、【注释】、【题解】、【译文】、【战例】、【新意】、【悟理】、【常例】。以自己的感悟理解展示三十六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筹谋运作,以日常的事例说明平时人们都能应用三十六计的术理道法。从战争策略到日常生活的三十六计释解,力求通俗易懂。

“原文”:由资料摘录。

“注释”:不追古溯源,不及《易经》卦算,只取通俗简明之义。词、句解释来源于资料或在资料基础之上自己加以理解;有的解释与词、句本义不同,是根据计之原文的真实意义加以变通;同样一个词的概念,根据实际应用在不同的计里做了不同的解释。

“题解”:由资料和自己的理解为计之题的实质含义,是原文内容的概括。

“译文”:主要根据资料,略有自己的理解,不拘束于文字之义,更注重内容的完整性。

“战例”:每一计的战例由多个相同战例资料选出的经典,这个经典战例又是根据多个版本资料改写的,尽量做到简短、精炼,贴切计义。

“新意”:是对每一计题非战事的日常生活事理的解释,基本属于自己的理解。

“悟理”:是对每一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体现,完全是自己的理解。

“常例”:是每一计在现实生活中由自己阅历感知所编写的故事:有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有的是真实素材但涉及的人名地名时间有所变更,有的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真实的素材基础之上加以整理的。——均属于原创。

运用三十六计,成败乃在势运力行:路非一条,事在人为,一计多用或多计套用,为计中有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有计高一筹者,则计可破计;天有不测风云,事无常理,往往出人意料,而计毁于计。三十六计之法,可以把握人生命脉,掌舵途程利害,但是也不乏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真正的计谋,应是在事发之前的设算布施,顾及利弊法理。要做到:知理善为,机关自如;因变则变,因势利导;妙算在胸,利胜于弊。

计者,以“实”为之,真即实,假亦实!

 

 三十六计题名语性分类

 

三十六计的题名语性分为三类:成语类、词语类、话语类。成语类在成语词典中都有词条可查,注释与三十六计含义有的相同有的相似有的相逆;词语类在汉语词典中有词条可查,有的也与三十六计含义不同;话语类就是一句话,任何词典都无收注,只能自己理解。

一、成语类(二十八个)

1、单成语: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釜底抽薪、金蝉脱壳、远交近攻、偷梁换柱、反客为主、苦肉计;

2、多成语:以逸待劳(或:以佚待劳)、趁火打劫(或:乘火打劫)、混水摸鱼(或:浑水摸鱼)、指桑骂槐(或:指鸡骂狗 捉鸡骂狗);

3、假成语:擒贼擒王(成语为:擒贼先擒王)、假途伐虢(成语为:假途灭虢)、上屋抽梯(成语为:上楼去梯 上树拔梯)。

二、词语类(二个)

空城计、反间计(词为:反间)。

三、话语类(六个)

关门捉贼、假痴不癫、树上开花、美人计、连环计、走为上(或: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与成语(词)的差别

 

1、以逸待劳:成语的注释比较简略,采取守势等待疲劳的来敌。对于战争中的计谋来说不能是消极的等待,而必须是主动的,至少是通过侦查获得情报而伏击敌人,更需要是主动牵制、诱敌深入将敌引进包围圈。

2、打草惊蛇:成语的注释与三十六计恰好相反。军事行动谁也不想将自己的秘密暴露给敌方,而敌方却时时想要知道我方的秘密;因而我方机密行动不“打草惊蛇”应属于“反间计”的行为。

3、抛砖引玉:成语注释 “以浅见引出高论”含义有限,三十六计的这一计含有且超出了成语所限的内容。

4、反间:前一部分注释与反间计内容相同;后一部分“专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为“离间计”,而“离间计”是用造谣、行贿等办法使敌方内部发生矛盾应属于“无中生有”之计。

 

三十六计相互关系分析

 

三十六计的相互关系分为五种:相自为计、相似为计、相交为计、相逆为计、相计为计。相自为计每计是一个独立行为,相似为计是计与计有所类似,相交为计是计之间某些环节有共同点,相逆为计则两计是相反的谋略,相计为计是连环计。

一、相自为计

▲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以逸待劳、李代桃僵、欲擒故纵、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偷梁换柱、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空城计、苦肉计。

二、相似为计

▲ 借刀杀人、借尸还魂: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借”,但是前者是利用别人为了伤害对手,后者是利用事物为了能够达到目的。

▲ 声东击西、指桑骂槐:两计各有突出点,一个是行为,一个是意识。前者是以假象的迷惑使对方决策错误而有利于自己取胜,后者是利用相关的事物控制对方而从势态上屈服于自己。

▲ 笑里藏刀、抛砖引玉、美人计:笑里藏刀是给对方一些热情或财物,骗过对方而害之;抛砖引玉是投其所好给对方想要得到的好事,引诱对方上当;美人计是一定给对方某种利益,而后达到控制对方为己所用。三者均为首先给对方好处,实现自己的不同目的。

▲ 金蝉脱壳、走为上:金蝉脱壳实质就是走为上,但是处于难以脱身困境时的“走”,就必须采取诡秘的策略才能走得脱。

三、相交为计

▲ 无中生有、借尸还魂:后者利用前者才能可行。

▲ 隔岸观火、趁火打劫、顺手牵羊:在某种时候是这三个计策的连贯行动,隔岸观火是等到两个对方较量出现危机,见对方两败俱伤发起进攻是趁火打劫,而这时常常需要迅速手疾眼快顺手牵羊。

四、相逆为计

▲ 暗度陈仓、调虎离山:前者是表面在这里攻打,将敌人的主力吸引过来,却去攻打别的地方;后者是确定在这里攻打,却用假象攻打别的地方,将这里的强敌调走。

▲ 打草惊蛇、反间计:两计是侦查与反侦察的信息战术。前者是侦查的一种手段,促使敌方暴露真情;后者是用虚假信息使对方内部生疑互相争斗或上当为我方所用。

五、相计为计

▲ 连环计:一计多用多计套用,相互关联。

 

 

三十六计通俗释解

 

第一套  胜战计

 

第 1计 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注释】天:原指天子,唐太宗皇帝;借指敌方或有利害关系的对方。海:大海,借指面前敌对的势力或不利的事态。 备周:准备周到,各种事情都安排得非常妥当。 意怠:怠,音dài;意识忪懈,比喻出现漏洞。 阴:秘密危险的行为。 阳:平日常见的现象。太阳:平日太习以为的现象、常理。太阴:特别危险的行动、秘密的计划。

【题解】用平日常见的现象使相对的一方信以为真不予防备,而实际则掩盖着秘密的行动得以实现。

    附,语性解释:成语。比喻用假象哄骗对方,无所不至;或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

【译文】防备周密的部署则可能出现忪懈漏洞的环节,常见的现象却使别人不易怀疑。秘密危险的行为隐藏在平日常见的事理之中,而不违背日常现象。用平日太习以为常的现象、常理,就能掩盖特别危险的行动或非常秘密的计划得以实现。

【战例】贺若弼出其不意攻占陈国

公元589年,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兵进攻陈国(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他在与陈国交界之处调遣部队大造声势,显示军营壮观。

陈国以为随军就要来进犯,便调集了全国兵力前往防守。但是,贺若弼只是反复地操练兵力,并没有发动进攻的事态。陈国看着,时间长了也就不以为然了。

之后,贺若弼见陈国已松懈了警备,就出其不意马上发起了攻击,一举攻占了陈国,取得了胜利。

附言:贺若弼调遣部队大造声势显示军营壮观,为“树上开花”之计,而没有发动进攻的事态则瞒过了敌方。当陈国松懈警备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取胜为“顺手牵羊”之计。

【新意】用合乎情理的逻辑、习以为常的现象为幌子进行掩护,实现自己暗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要做的事。

悟理】本计是与有冲突关系的对方过招,使对方被蒙蔽或上当、服从等,常必是先用一定计谋“瞒”得住对方,然后才能“过海”使真正的意图取得成功。而需要保密做的事尤其是个人隐私或自己知道的信息不告诉有利害关系的别人虽然也是“瞒”但不属于“计”之例。  有人伪装成残疾或装有特殊危难得到他人同情可怜而向他人乞讨作为职业甚至有的以此为财路。相看对象时把自己的身体缺陷隐蔽起来,有个民间故事走马观花:一位男子是瘸子去相看对象时约定好时辰骑着马从姑娘家的门口路过,姑娘是个塌鼻子在家院里拿一束鲜花闻花的香气,男子路过看姑娘拿着花如花似玉,姑娘看了男子骑马英俊潇洒,后话自然不用再说了。某些领导干部事情没办好或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常常是过多地强调客观原因以此打消群众的不满情绪。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都需要以什么理由“虚晃一枪”而顺理成章。

【常例】补票

1978年春天的时候,我去德都县(现在改名为五大连池市)办事。事完之后要返回黑河,正赶上下了一场大雪,上客运站去买票结果往黑河的长途客车停运。

我在客运站无可奈何的逗留了一会儿,意外遇到了一位同学,他一惊说:

“老同学,你怎么在这儿?……”

我说:“我公出,这下雪了,回不去了。——你这是要干什么去?”

“我来县农科所取试验种子。”他指了一下旁边地上一个大包裹说,“也走不了了。”

“短途不没有停运么?”我疑惑着说。

“有车,票都卖完了,站票都没了。这还有不少没票的在这等着呢。”他左右扭扭头看着周围的人,示意叫我知道事态的紧张程度。

“哦!”我下意识的惊叹一声。

“什么,”同学说,“你别着急回黑河了,到我那儿玩两天,通车了你从我那儿走。——得了,你就干脆上我家去吧!”

“你都走不了呢?”我说。

“一会看能不能挤上去,到车上补票。”

沉默了一会儿,我想如果在德都住也说不上一、两天,到同学那儿玩玩儿也挺好。可是,环顾一下有这么多人要挤车的,挤上车去也很难,挤不过人家,他那个装种子的包裹很沉。忽然,我兴奋起来,常言说:农时不等人,这种子回去搞科学实验可是急事。于是我悄声离开同学,去找站务检票的工作人员。

检票的是三十左右岁的女同志,我说:

“同志,我是龙镇的,到县农科所来取科研试验的种子,着急回去,……能放我们过去么!”

“啊!”她有些惊惑。我把“来取科研试验的种子”说得很重。因为刚开完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讲了话,全国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她想了想又问:“你没几个人?”

“俩。”我赶忙说。

“一会看看吧。”说完她又去应付别的事情了。

“有门儿!”我心里乐着说。

我回过来,叫我同学把装种子的包裹打开把种子袋拿出来,又把我的兜儿及随身带的其它东西放进他的包裹里。叫他拎着包裹,将大大小小二十来个种子袋系成两嘟噜由我拎着。到检票的时候呼啦一下子人都用上去了。排号,还有警察维持秩序。没票的人排在后边,足有二、三十人,我的同学挤在没票的人中间。我在我的同学旁边两手拎着滴了当啷的种子袋故意展示,又自言自语:

“这科研的种子,回去还得做方案,农时不等人,啥天儿,耽误了可毁了。……”

有票的人都过了检票口,票剪完了。这时没票的人都要往前挤,那检票栏门“啪”的给关上了,没票的人都呆住了。检票的那位女同志往后看看喊道:

“那两位引种的,搞科研的,往前来。”

“哎!”我心中一阵惊喜。

赶紧,我示意了一下我的同学快走。我又故意将两手拎的种子袋高高的显示,几乎是小跑来到前边。那位女同志麻利的打开栏门,急冒火了要挤上车的人眼巴巴地看着我和我的同学顺利地通过了检票口。

附言:引种确是事实,利用这一事实“瞒”住了检票的工作人员,也“瞒”住了其他旅客不与争比,这是利用引种为理由的“假途伐虢”之计。一计针对检票的工作人员和旅客不与争比也是“连环计”。

第 2计 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魏、赵: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和赵国。共敌:兵力集中强大的敌人。 分敌:兵力少量分散的敌人。 阳:兵力势强。 阴:兵力势弱。

【题解】对敌方空虚的大本营进行包抄给予毁灭性打击更容易取得胜利。

    附,语性解释:成语。“围魏救赵”典故,指类似的作战方法;或指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而更好地歼灭敌人的策略。

【译文】先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先打少量分散的敌人,战胜强敌困难不如先比较容易地战胜弱敌。

【战例】田忌率军直逼魏国

春秋战国时,公元前354年魏国庞涓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威王派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去解救赵国。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率军直逼魏国。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

魏军撤退途中与齐军相遇,齐军大败魏军。庞涓率魏军残部败逃回魏国。

附言:齐军实现了“围魏救赵”之计的目的,又大败魏军撤退途中为“以逸待劳”之计。

【新意】避开对方的长处攻击对方的弱点或用做好这一件事情去达到实现另一种事情的目。

【悟理】一个男孩追求一个女孩先是讨好送礼物等到一定程度再求爱或恭维女孩的父母使女孩许配自己。买东西要想便宜就挑物品的毛病或说同类的东西别处也有可能把价降下来。要想求某人办一件事知道不易求得则先托与某人关系好的人说情。

【常例】我读书的曲折经历

父亲自幼没了父母,苦难出身,给有钱的人家扛活,所以他特别深知衣食钱物之重要。据说爷爷是银匠,受其影响父亲自悟了木匠、铁匠、石匠。后来很是发达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企业家”,装钱有钱柜。再后来他看不好,怕重新化成分,就破产加入了人民公社。再再后来,他一心就是想叫我继承他的手艺可养家糊口。由此对我的读书、理想追求造成了很大阻碍。他对于上学读书学习文化虽也知其作用,但他蒙蒙以为那是圣人之事,非百姓可有造化,百姓就是干活吃饭。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是1968年,全国城市的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读书无用”言论弥漫一时。那时候父亲在生产队挣“截半分”即别人都一个工日10分他15分。还有到外队个人家做木工活每天3元钱,当时可是不少的数目啊!父亲提出不让我念书了,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将来跟他学手艺,我说什么也不同意。父亲看我的主意太正没办法,就让与我同班的弟弟回生产队放猪挣工分。弟弟比我小一岁,才十二岁,大大小小放四十多头猪。弟弟猪放的很有本事,他一声喊猪都听话。

弟弟干活挣钱,哥哥念书轻闲,我自然在家里没有地位。为了自己的宏伟理想远大抱负,受点气就受了吧。一个夏天过去了,弟弟一年的猪也放完了,这回父亲理直气壮的对我说:

“你弟弟干一年活了,你看看你……”

我躲开父亲,不理睬他,仍然我行我素。父亲一看这招没灵,自己也说怕将来弟弟落埋怨,就又把弟弟送回学校重读,比我低了一个年级。

后来我家由吉林搬到黑龙江。1972年的时候,父亲又叫弟弟念完初中就不念了,弟弟答应了。于是父亲不让我再升高中,况且生产队已经决定叫我与我父亲学徒,与一般社员正常记工分。这时我也有些无奈了,一是弟弟小的时候就有过一次辍学的经历了;二是父亲必定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靠他养活一家人也不容易。

天助我也!

这年秋天,秋收还没有完就铺天盖地地下了一场大雪。雪深没膝,人们都犯起愁来,这么大的雪可怎么进山打柴呀,一冬天怎么过!父亲就借机拿我念不念书这个说事:“还念什么书,今年柴火都没有烧的,饭都吃不上。”然而我却心中侥幸,暗下决心一定给人们一个震惊的举动。

一放寒假我就跟家里说要上南山打柴去!父亲倒是没说什么,母亲有点忧虑但看我的想法坚决也就同意了。生产队的山,在南离村二十来里地,称南山。进山再走多远就不一定了,二、三里,三、五里,找到有柴草的地方。总之,一天往返得走四、五十里地。

每天天不亮就走,带着母亲给烙的饼,还有咸菜,渴了吃雪。去时饼和咸菜包好揣在怀里,到地方外衣脱下来把饼和咸菜包好放在柴火堆底下保温。就这样天特冷午间吃饼时也冻得难咬下一口。晚上日落时回家,本来打一天柴累了,走的很慢,到家已是披星戴月了。

野猪、狼什么凶险动物山上是看不到的。但是,狼还是有的,不知在哪里藏着,常常光顾村屯。一年冬天的一天晚上,我父亲去队部路过一家的羊圈,眼前是什么黑乎乎的东西在动,到跟前一看是只羊。刚咬死的羊,狼被冲跑了。第二天羊主人扒了羊给我家送了好大一块羊肉呢。

就这样,半个来月终于打够了一车柴。父亲从生产队要了车把柴拉进村的时候,自然全村人反响强烈。

父亲一时激动了,说:“行,书还叫你念!”

附言:父亲的做法是“假途伐虢”来“围魏救赵”没有达到目的,是因为他违背了客观常理;我的做法是间接用了“树上开花”之计“围魏救赵”实现了愿望,是因为我符合人们心态所向。

第 3计 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注释】刀:借指某些办法、招数等。杀:害,给以损伤或消灭。 引:采用办法诱导、处使。 以《损》推演:卦?意为,由一定的客观规律推演出的道理,即不违背一定的客观实际情理。

【题解】自己不出面不受损伤,用教唆、激怒、谣言等手段促使别人去消灭自己的敌人。

    附,语性解释:成语。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陷害他人。

【译文】我方的敌人已经很清楚,但不明确自己的真正盟友是谁,想办法在盟友中诱导、促使他们先去杀敌。这样不用自己去出力,用别人的力量去消灭我方的敌人,这是不违背一定客观实际情理的。

【战例】周瑜借曹操杀蔡瑁、张允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中东吴大都督周瑜想要除掉曹操的降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二人。正好一天,周瑜在军中议事,忽然接到军报,说曹军中的故人蒋干前来探望。于是周瑜灵机一动利用蒋干除掉蔡瑁、张允。他对着众将吩咐一番,就前拥后簇地走出寨中迎接蒋干。

周瑜装作热情的与蒋干寒喧一番后,对手下人一本正经地说:“今日我与故人相会只叙旧情,不谈公事,有违反者,斩!”两人在一起喝酒聊天,周瑜酒后佯装大醉,邀请蒋干和他同眠一榻。

周瑜走进帐中,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蒋干却怎么也睡不着,悄悄起床借着残灯发现书案上有一卷文书,料想这里面肯定有军事机密。他在翻看时发现有一封蔡瑁、张允二人写来的信,信中写蔡瑁、张允二人投降曹操是迫于势力。原来他们两个是暗通东吴的奸细啊,蒋干一想心里说:我得回去报告丞相。

蒋干偷着连夜回到了曹营,向曹操说:“我打探到一个机密哩!”就把昨晚的事都说了。曹操听了大怒,二话不说立即把蔡瑁、张允二人斩首了。等二人的首级献上来时,曹操才如梦方醒,上了周瑜的当了,但为时已晚。

附言:周瑜的热情、装睡和一封蔡瑁、张允二人写来的信都是“无中生有”之计,而使“借刀杀人”得以成功。

【新意】自己在暗处用招数唆使别人去损害对方,或使用别人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悟理】“借刀”,有时可以直接去借,有时需要一定的办法间接的去借。也就是常言说的:把别人当枪使,达到自己阴险的目的,而自己又能装好人。但是,“借刀”也不都是坏事,不一定都去“杀人”。  喧嚷别人做错了的事而显示自己高明。挑唆别人之间的矛盾使自己渔翁得利。炫耀亲属是高官为自己好办事。贷款可以使自己去做大买卖。调解员趁某个场合使有矛盾的两个人和好。

【常例】我与大孩子的故事

我一生记住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上过一个大孩的当。那时我六七岁吧,玩儿时得听大孩的指挥。我们孩子中有一个大孩,小名就叫“大孩子”,他是我们孩子中的领头的。不听他的话,他就不叫你跟一群孩子玩。

我们一群孩子常到生产队的场院里去玩。春夏之际,场院空空的,就像一个运动场,打皮球,赛跑等。冬天一下雪,各种鸟都上场院找食吃,孩子们就用铁夹子在场院里打鸟。秋天的时候,场院堆满了谷垛、高粱什么的。大孩子领我们翻墙进去,看到谷垛后边的一个角落里撮着一溜芝麻。大孩子把上衣脱下来铺在地上,拿过一捆芝麻根朝上用拳头敲打芝麻捆,芝麻粒就哗哗地落在了衣服上。他敲打了一会儿芝麻粒不再出了,那困芝麻杆儿便扔了。我们都去抢芝麻粒吃,吃的挺开心。

之后,大孩子又看到那边有一堆大葱,指令我说:“去,拿一捆来。”

我不能不听,就去拿葱了。我往回返的时候,大孩子他们已经跳墙跑了。我只好把葱扔过墙去,再跳过来,拎着葱在后边跑。跑了挺远,大孩子停下,躲在一墩柳树棵子后边。当我到来时,那大孩子四周看看没人就抽冷子上来夺去我手中的葱转身跑了。他跑得飞快头也不回,向自己的家跑去了。

我家的一个亲戚从柳树棵子后边过来,他不怎么看到了这一切,就上前责备我。他倒不是怪我拿了生产队的东西,好像生产队的东西是大家的,不拿白不拿。他说:

“你拿的葱,怎么给了人家!——你这孩子啊。”

这时我委屈的泪在眼圈转。葱是大孩子指使我拿的,又不是我给了大孩子,是大孩子抢去的,亲戚又怪我。我真的羞愧得不敢回家。从此后,我决心不再上别人的当,不再受别人的欺负。

长大了一些,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不再怕那大孩子了。孩子们之间常常找茬打仗,我还是打不过大孩子。怎么能打过他呢?我动起了心思,我想到:说大鼓书的讲道:两将大战无数个回合,一将佯败拨马便跑,另一将紧追不舍。就见前边那将伸手向宝囊摸一把拿出一枚飞镖,只听“嗖——”接着“啊——”那后边一将立时掉下马来。对呀,何不用“飞镖”之类。

一次又与大孩子发生了口角,先是你来我往的挖苦讽刺,进一步就是对骂,最后就都急眼了。

“你敢过来?——过来我整死你!”大孩子说。

“你过来,过来我也整死你!”我说。

大孩子果然向我冲来,我立即从地上抓了两把沙子就迎了上去。当要到对面交手的时候,我突然把一手的沙子狠狠地打在他的脸上,他眯了眼睛站住用手去揉。接着另一手的沙子也打了出去,然后我转身就跑了。

这回我赢了,赢得爽快。

四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放学就我俩回家。我们村子离学校五里多路,经常都是午间带饭,他和我都没带饭就得回家去吃。我们俩一直闹别扭,走路也不在一起。他先走了几步,我离他有五、六十米远。

学校到家之间是广阔无边的荒野和旱田、水田。一多半的路是沿着河岸走的,路边是苞米地、高粱地或是大草地,河的那一边是水稻地。正是初秋的季节,旷野怪异,风声悚然,阵阵令人胆颤。不过,大孩子在前边,时刻的环顾张望,警觉得很,我在后边自然就放心大胆的走着。

经过一片苞米地头的时候,忽然一阵风吹得苞米叶子飒飒作响。我不由自主的一惊,猛抬头一看,那大孩子没了,眼前三十来米远有一条大狗坐在路当央。这一下子吓得我头皮都发麻,那是狗还是狼?就算是一条狗吧,也够可怕的了,怎敢去碰到它。还好,那狗是背着我的,一动不动。我这时心里告诫自己说:“镇静!”一边来个卧倒侧着藏在了河岸的草丛里。不能进苞米地,那里更可怕,还是翻过河去,河此时水不深。在学校上军事课时学过匍匐前进,就这样爬过河岸到水边,脱鞋挽裤腿轻轻地趟过河,穿好鞋又爬过这个河岸。然后猫着腰就跑,一直跑了一里多地。

放下心来,我上岸四顾一看,大孩子从老远的对面苞米地钻出来了,肯定是很狼狈的样子。他看见路上的狗悄不作声地跑了是叫那狗害我。可庆幸的是,我毕竟机智地躲过了这一危险劫难。

附言:这里的“借刀”有三种借法:一、大孩子用给我们的好处来指使我给他做事为“抛砖引玉”之计;二、表面上是动手打仗而我手里藏着沙子去眯他的眼睛为“暗度陈仓”之计;三、大孩子看见路前有危险偷着跑开使我陷入险境亦为“隔岸观火”之计,而我能镇静的躲开危险逃跑又是为“金蝉脱壳”之计。

第 4计 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注释】逸:安逸,这里指的不是悠闲而是主动性的做好迎战准备。劳:辛苦疲惫,指敌方远道而来已劳累气势消退,或敌方虽气势汹汹而来但已处于被动挨打的包围境地。 困:控制,引申迫使敌人随我方摆布。 不以战:不要与一开始强盛的敌人交战。 刚:势气强大。柔:疲惫懈怠。

【题解】采取积极的战略手段将气势汹汹的敌人拖得疲劳

懈怠处于被动境地,再用我军高昂的士气一举战胜它。

附,语性解释:成语。也作“以佚待劳”,安居不动以待对方疲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取胜。

【译文】控制气势汹汹的敌人造成敌人精力疲惫、给养缺乏等使敌人陷入我方牵制之中,不要与一开始强盛的敌人交战,将敌人拖得气势消退成为散乱无力之兵,再用我军高昂的士气一举战胜它。

【战例】彭德怀巧战蟠龙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的23万兵力,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进犯,对我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当时,我军在陕甘宁边区的兵力仅有2万人。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方针仍是继续过去的办法,同敌在这个地区再周旋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目的是使敌达到十分疲劳的程度和十分缺粮的状况,然后再寻机把敌人歼灭。

我军在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的率领下,遵照毛主席确定的作战方针,同敌人进行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战斗。在延安南部歼敌5000人后,我军主动撤离延安,并以小股兵力诱敌主力进至延安西北的安塞,主力埋伏于延安东北的青化砭地区,在此歼敌近3000人。敌人发现我军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调头东进,而我军将主力隐蔽起来仍以小股兵力与敌人周旋,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了12天400余里,使敌人筋疲力尽。我军主力又在羊马河全歼敌135旅。接着以少数兵力诱敌北上绥德,我主力则隐蔽在清涧以南,乘敌后方空虚之时攻克敌人补给站蟠龙。

打下蟠龙缴获大量物资,为我军创造了很好的补给条件,使我军战斗力更加增强。

附言:我军将主力隐蔽起来,以小股兵力诱敌,为“无中生有”之计,由此拖得敌人处于被动地位。

【新意】做什么事情要处使时机成熟了再去做很容易就能马到成功,或预想达到什么目的先做好准备、打下基础一旦机会来临就胜券在握。

【悟理】摔跤比赛先故意引逗对方发力,等他猛劲过去再看准机会进攻将对方制服。招标竞争时,先让对手量出全部条件,然后自己再拿出压倒一切的能力取得胜利。平常就兴修水利、建水库、加固河堤等,发洪水时就不怕了。两人发生矛盾让对方搅闹、撒泼,用心抓住对方理亏之处最后战胜他。打官司先掌握好证据全面分析应对办法,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找有关的人联系疏通,了解法官的个性决定在法庭上如何陈述,做好准备有利于官司打赢。大会讨论问题时,一般是主要领导先听大家的意见最后才总结性发言更能提纲挈领作出最佳决策。

【常例】写字典

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立四新”,什么古老一点的东西、书籍都要被砸碎烧毁。就这一年,1966年,我在垃圾堆里捡到一本字典——新华字典,很新的,硬纸壳的封皮。这一本字典成为我一生智慧来源的基础。

我的理想之一就是将来要写大量的文章,要保证写作顺利,首先需要熟练字词。为写作做准备,我于1972年写字典,就是以前捡来的新华字典。生僻的字写三、四十遍,一般的字写二、三十遍,简单的字写十几遍,就最简单的“一”也不拉过。一边写字一边反复看一个字的几种注解及它组成词的解释和用法。从头到尾写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一举动引起不少人的惊讶,直到三十多年我回家乡去还有人不可思议似的提起我当年写字典的事。

要想写出好文章来字词是基础,还要有更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我生长在农村,对农业生产也很关注,有农业技术方面的书也认真阅读。

1976年7月初的一天午间,我刚干活回到家,就听广播喇叭喊,请我到队部去一趟。我以为是生产队里有什么事找我,我便去了。进了队部办公室,见生产队长、大队书记我熟悉,另外还有两个陌生人。大队书记说:

“找你来谈谈……”

两个陌生人直截了当的问了我很多问题:《矛盾论》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肥料的三大要素是什么,水的分子式怎么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问我这些,我很平静,对答如流,甚至有的解释很详细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后来不再问了,他们互相看看会意了一下,大队书记就叫我走了。还没到家,广播喇叭又开了,喊,叫我再回去一趟。我回来的时候,一个陌生人对我说:

“决定调你到县农业科县农科所工作,先不要上班,去黑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校学习。”

原来,黑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农校实质就是一个半年期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已经开学近两个月了。德都县农科所一直要选派一个人去学习但没有合适的人选,还有好几个人托人拉关系要去。到不能再拖的时候了,县农业科了解了我的情况:我在写长篇小说都在传言,学校老师保举我数学好,我时任大队理论辅导员在公社有点名气,刚参加完县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就这样县农业科的袁科长和技术员江海燕来对我进行了面试。

我后补来的,人家党支部了、团支部的等等学员与校长、教务处主任的都关系很熟了,都在积极表现。没有我显山露水的地方,我只能平平常常地学习。不过,所里的技术员到德都县下乡都听说我的情况,知道我写小说,知道我理论讲得出名,在所的职工中互相传言。有的打听哪个是我,有的还特意来见我。

到了秋天学习就要结束了。只需要开个总结大会就算“毕业”了。总结大会又只要各个组长代表发言,没我什么事了,我只是利用闲暇时间多看看书。

要开总结大会这天上午,教务处主任各个寝室都走走看看,说些离别的话。我们的寝室在最里头,他也就最后来我么这儿。说了有半个小时的话,下班的铃声响了。他往出走,走出去片刻又返回来面对我说:“你写篇稿,下午发言。”然后径直走了。

我感觉的很突然,也很重要。我去食堂一边吃饭一边打腹稿,半个小时吃完了饭回到寝室趴在铺上就写了起来。由于以前写过字典对字词运用自如再加上我平时注意农业技术,一个午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一气呵成写了八页稿纸的讲稿。

开大会时,所领导、全所科技人员也来参加会议。发言的时候,有的同学批判“右倾翻案风”,有的同学批判“师道尊严”。我的发言,其实应该说是讲演,因为我不全是照稿宣读,我的讲演分三部分:一、赞扬、感老师讲课对我们的教益;二、怎样应用农业科技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三、我个人回去后如何开展农业科研工作和农业生产。我的讲演与那些批判性的口号的发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受到了所领导、科技人员的高度赞扬。

第二天,都准备各奔他乡的时候,有位同学传话叫我去教导处一趟。我进了教导处办公室,校长和主任都在。主任说:

“你不用走了。”

“准备把你留下,先编写教材,……”校长紧接着说。

后来,编写完教材我又被所留下来正式参加了工作。那时有多少下乡的知识青年返不了城,我破例在地区农科所工作,着实在我的家乡十里八村的震动不小。

附言:我的讲演“赞扬、感老师讲课对我们的教益”肯定得到领导、老师的感动,为“树上开花”之计。

第 5计 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释】刚:时机有利。柔:形势危难。

【题解】趁敌方内讧、危难、混乱的时候发起进攻容易取得更大胜利。

附,语性解释:成语,也作“乘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或在别人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去乘机捞一把。

【译文】敌方正处于形势危难、混乱、内讧等害处大的时候,趁这种机会发起进攻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我方用有利的时机能确保战胜形势危难的敌人。

【战例】沙俄侵夺我领土与主权

1860年,正当清王朝在对内用兵大规模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且屡屡失利之时,英国、法国联合再度出兵攻占舟山、大连、烟台,封锁渤海湾。之后继而攻占圹沽、大沽、天津,并一度占领北京城。强迫清政府又新订了《北京条约》,规定中国除允许外国公使驻京,准许内地自由传教,增辟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等通商口岸外,还改订了关锐,割让九龙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这期间,早已觊觎中国领土主权的俄国沙皇便利用清王朝的昏庸腐朽和国内危机,乘虚而入。俄国采取一系列步骤,以实现其扩张主义的野心。

1858年5月28日,俄国乘英、法进攻天津、威胁北京之时,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带兵从俄境出发,顺黑龙江而下,直抵瑷珲,造成兵临城下之势。他们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规定俄国割去黑龙江、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归中俄共管。

附言:英国、法国趁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大规模用兵失利时“趁火打劫”;俄国又趁英国、法国“趁火打劫”时“趁火打劫”,雪上加霜。

【新意】在他人困难或危急的时候,趁机取利。

【悟理】赶集的时候要散市了去买没卖完的物品就便宜因为他不值得往回拿或拿回去放一天就可能损失。一家有难了主动去帮助人家然后要娶人家的女儿为媳妇。发现某一领导干部有见不得人的劣迹便由此敲诈勒取钱财。

【常例】妈妈讲的故事

我回老家吉林去看我母亲。母亲今年九十岁了,身体还好,耳不聋眼不花,拄棍自己能到外边溜达,还能哄小孩玩儿呢。一天三顿饭,一顿能喝二两多白酒。母亲身体健康,我非常高兴。母亲总想多说些什么,一件事说了一遍一会儿又说一遍。母亲说什么,我就听着。

早晨的时候,我洗脸拿洗脸盆去舀水,母亲盯了一下洗脸盆,又想起什么,说:

“那盆是东屯李老三给你爹的,对了,还有那凳子。你爹活着的时候,……”

母亲讲父亲活着时的事。父亲去世六年了,九十二岁去世的。父亲活着的时候有一次赶着毛驴车从东屯村头路过,碰见了那个屯子的李老三。

李老三的家已经搬走了,房子也卖妥了,就差有些东西处理不了,他还在这里守着。他要卖东西,屯里人谁也不来买,看他热闹。实在卖不了好叫他送给别人,都想不花钱白闹点什么。李老三愁了好几天,在家里呆不住就逛到村头来了,碰到赶毛驴车的我父亲。

“四叔啊。”李老三这样称呼我父亲。

“老三,你不搬走了么?”我父亲问,一边把毛驴车停住,与他来说话。

“我还有点东西没处理。”

“啥东西,便宜喽搜的就卖了吧”

李老三停了一会儿,想想说:

“四叔,我把东西给你吧,能卖就给我卖点,不能卖拉到,能用的你就用着。”

父亲很爽快就答应了。

李老三过来赶我父亲的毛驴车往他家去。赶着赶着他故意把车赶沟去了,咋乎着喊大伙来帮往出整车。这一来屯子的人都知道李老三的东西要拉走,就都跑来买,三下五除二就把东西抢光了。

“就剩下一个洗脸盆和这凳子,李老三就送给了你爹。”母亲津津乐道的讲着。

“哈!”我只是笑了一下。

这件事三年前母亲就讲过了。父亲去世三周年祭奠时我回来了,母亲也是这样兴致的讲的。母亲讲完停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说:

“谁道,人咋都这样?——就想捡人家点便宜!”

附言:李老三故意把车赶沟去喊大伙来帮往出整车叫屯子的人都知道东西要拉走,是“打草惊蛇”之计。

第 6计 声东击西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志:志向,引申军队指挥官对作战方向的判断思路。乱萃:多种事情同时出现。 不虞:虞,音;难辨真假。 坤下兑上之象:卦·意为,情形混杂思路错乱。

【题解】故意放出风声或调动兵力要攻打敌人的某地,实际是要攻打另一地点防备空虚的敌人。

    附,语性解释:成语。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要宣扬要打这一方面,其实是攻打另一方面。

【译文】给敌方造成种种假象搞乱思路,使其难辨真假。敌人思路错乱不能正确判断,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决策错误而夺取阵地或消灭他。也就是常常故意放出风声或调动兵力显示要攻打敌人的某地,使敌方信以为真等敌方把兵力都调用于这里坚守后,我方却去攻打实际要攻打的另一地点防备空虚的敌人。

【战例】班超智斗龟兹王

    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

    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国。莎车国王向龟兹(qiū cí)国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国。班超联合于阗国等,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自己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王,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国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

    俘虏逃回莎车国军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并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便就地隐蔽。

    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的空地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国。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国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国已被平定,大势已去,只好收兵,悻悻然返回自己的龟兹国了。

    附言: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国为“擒贼擒王”之计。班超叫士兵军中散布对“自己的不满言论”及撤退时“表面上显得慌乱”是“无中生有”之计。龟兹王率领追兵追杀班超为“顺手牵羊”之计,但未得成功。

【新意】要做的事怕受到别人的干扰、阻止、破坏等则用做另外的事为掩护。

【悟理】本计是有目的的以假话、假象等摆弄、调动、欺骗别人,使别人上当受害而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不同于一般的说谎诓骗别人。  街市上有这样卖水果的小贩,把一种水果分好的2.00元1斤、不好的1.00一斤挨着摆放,他只吆喝:1元一斤就买了。你一听挺便宜就去买,当然要好的,算账时却是2元1斤。当你反问不是1元1斤么?小贩自然理直气壮的说这面不好的1元1斤,好的能么!这时你很尴尬,不买吧挺失面子,特别是旁边还有别人,受了蒙骗被人耍弄了心理不大得劲儿硬装没事付钱吧。

【常例】讨价的技巧

记得小时候,父亲外出办什么事常常都带着我去做帮手。一次去榆树台镇赶集卖高粱杆儿,我去了。

头天晚上,从生产队要来车,把高粱杆儿装好,第二天起大早就得走。二十多里路,天刚放亮就到榆树台了。是冬天,很冷的,冻得我够呛。

好像是个交易市场,父亲把车停一个地方,叫我看车,又把牲口的缰绳给我牵着。父亲去找买主。这高粱杆儿是卖给那些编炕席的人,现在说起炕席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就是用来铺炕的席子。父亲先后找来几个人,讨价还价。直到天大亮了,有个买主确实要买,就是价钱僵住了。父亲要的价与他要给的价差两元钱。

为了打开僵局,父亲不再与他讲价了,问他家住在哪里,那里的年景一定很好吧。转而父亲指着我和蔼恳求地对那要买高粱杆儿的人说:

“你看,小尕儿冻的。我们起大早走了二、三十里路了,小尕儿还没吃东西呢。你就赏给小尕儿一个烧饼吃行不行?要不进馆子喝碗热乎汤暖暖身子也行啊!”

我这时也跺跺脚,脚确实冻得发麻,身子也冷得打开哆嗦了,脸蛋子就更冷冰冰的。

“这,这,……”买高粱杆儿的人没说出什么。

“你能差两块么?多编一领席子就挣出来了。”父亲又进一步讨好似的说。

“行行。”买高粱杆儿的人认可了。

终于父亲把价拿住了。那时候大馒头四分钱一个(需要粮票),两元钱能买不少馒头呢!

附言:这一计类似“围魏救赵”,但不同,“围魏救赵”是确实去做另一件事而达到这一件事的目的;而这里“你就赏给小尕儿一个烧饼吃行不行”等,并没有实际去做,只不过是以此为了“把价拿住”。父亲问他家住在哪里及年景一定很好吧,都是套近乎说好听的话,为“抛砖引玉”之计,使他能够宽容不再计较价格。

 

第二套  敌战计

 

第 7计 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注释】诳:诳语,骗人的假话或事情的假象。 非诳:假话、假象不能露出是假的。实其所诳:使假的被认为是真的。 少阴:用一些假话假象。 太阴:暗中的阴谋。 太阳:达到真正的目的。

【题解】把没有的事情用假话假象硬制造成有,使敌人被蒙蔽上当而按我方的意愿行事则受到损失。

附,语性解释:成语。本来没有的事凭空捏造说成有。

【译文】用骗人的假话或制造某种假象,捏造事实使敌人信以为真或迷惑敌人使其上当。用一些假话假象,使暗中的阴谋叫敌人信以为真中计上当,就能达到所要消灭相关敌对势力的真正目的。

【战例】张仪离间齐、楚反目

    战国末期(公元前313年),秦惠王想攻伐齐国,但忧虑齐、楚结盟无法战胜它们。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的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惠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仪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送与楚国,只要楚国能与齐国断绝结盟。楚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得了地盘又可与强盛的秦国结盟削弱了齐国势力,于是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楚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惠王。秦惠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齐还未断绝结盟,怎能随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回去向楚怀王汇报。楚怀王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与楚国断绝结盟。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故意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定,我当时已说将我国奉邑六里送给楚国,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又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楚怀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可是现在秦国、齐国已经结盟,在两国大军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反倒攻占汉中之地数百里,最后楚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附言:“离间齐、楚”是“离间计”,不同于本“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离间计是使“坏招”挑拨对方发生矛盾,属“无中生有”之计。

【新意】为有利于自己凭空捏造事实、制造谣言排除异己或伤害他人。

【悟理】日常中没有的事说成有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误传、取闹、猜测等,但这些都不是计。为计则是一方针对具体另一方的阴谋与陷害。但是,没有的事说成有也不都是反面的。反之,常常把有的事说成没有也是常有的。  选举时两人争权一方造谣另一方有什么问题使之不利。小贩推销货物编造货物多么好蒙骗消费者上当。男女不正当关系时女方常用装怀孕来胁迫男方就范。老人骗说自己有珍宝在藏着为了让子女孝顺。有的人本来有钱却苦穷说没钱怕与人交往时破费。

【常例】她们是科学家

我们的村子很偏远,往南离最近的村子也有四里多地,往北、东北、西北十几里地的没有人家。距大队学校有五里多路,一般小孩上学都得十来岁。

1964年,毛主席发表了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系列讲话,是因为美帝国主义预言家们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了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为了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中国共产党开始特别注重培养下一代的问题。全国偏远地区、山区都兴办“耕读小学”。我们村就是这时办起了学校,我才上了学。学校就一个教室,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一起上课,一共二十来名学生。就一个老师,这个年级讲完了再给另一个年级讲。尽管如此,我们的学习气氛还是很好的。

在我二年级夏季的一天上午,我们下课老师领我们做游戏。这时有两个姑娘从我们学校的一旁路上经过。她俩好像有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很好看的。这两个姑娘向我们老师喊话:

老师——”

我们老师也向她俩走去几步,大声说:

“你俩咋从这儿走啊?”

“那边雨大被水淹了路走不了。”

两个姑娘走过去了,我们老师转身回来。有同学问,那两个人是干什么的。老师想想说:“他们是科学家!”同学们又问,什么是科学家。老师又神秘的说:“科学家啊,非常了不起,什么都会。……你们好好读书吧,读好书就知道了。”

我头一次听说“科学家”这一名称,很是打动我的心。

后来我才知道,从我们学校旁路过的两个姑娘是中学生。离这里最近的正规中学一个是东南三十来里地的榆树台镇,再就是西北三十多里地的刘家馆子镇。她俩是要道过十几里的水稻地后有人家有路了再去学校。虽然她俩不是科学家,但是当时农村的女孩子能上正规中学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也许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呢!

老师说的不是真话,然而在我的心里却点燃了崇拜科学家的火焰。我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成为科学家!

附言:这个“无中生有”是不经意的谎言。

第 8计 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注释】暗渡:背着对方行动。 陈仓:地名。 示:显示,故意做出样子给别人看。 静:安定不动,引申敌方在此固守。 主:主意,引申敌方确定的作战意图。 益动:有力行动,引申时机成熟。 巽:音xùn,卦·意为,改变原来的行动。

【题解】表面以少量的兵马大张旗鼓的明示要在这里进攻,暗中却调动大军主力绕道行动或另选地点突袭敌人。

附,语性解释:成语。比喻表面一套做法以掩人耳目其实却另有打算,或比喻行动机密等。

【译文】用某种行动向敌方明示要在这里去进攻,敌方信以为真在这里固守准备与我方作战,而这时我方主力却背后暗中行动要道或另选地点突袭敌人。

【战例】韩信计占西魏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关注战争动向,寻找靠山。

    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口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

    西魏王豹没有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临晋关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西魏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时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附言:韩信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均为“无中生有”之计。

【新意】明着为别人好做作样子甚至舍出一点好处,实际是暗中为自己牟取更大的利益。

【悟理】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的隐私不可使他人知晓实情,明的暗的外人谁能说清楚。尤其是夫妻打仗,就事而论是夫错了,但实际是妇有问题引起的;或绝对是妇错了,但实际是夫有问题造成的。某些领导干部表面上为群众做好事自己却暗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偷东西的人常常装作没事趁别人不加防备时便下手。做买卖的小贩把次品藏在好的货物里面向消费者兜售。为求某人办什么事情先讨好人家则夸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的好。

【常例】老席同学

我到一个县城去公出,趁吃晚饭前闲空的时候上街逛一逛,也有一搭没一搭地想要买点什么东西。顺便我就走进了一家商店,漫不经心地看着柜台里摆放的货物。

老板从柜台里迎着我过来,试探着问我:

“你,是不是姓王,……”

“哦……”我一愣神儿,不由抬头看看他。

“是你,……老同学。——我姓席呀!”

“老席同学!”

我忽然想起来了,他是我高中时的同学,他的姓在我们的同学中是稀有的。三十多年没见了,自然我俩都很激动,他从柜台里快步走出来,握住我的手。我俩互相说了几句十分感概的话,他又说:“走吧,到家去。”不用我分说,拉着我就走。

出了这家商店,走不远进了一个大酒店,穿过大堂,来到后边的一间客厅。客厅装饰很是讲究,这一头是沙发茶几,那一头是一个长方形石桌,周围摆着六把靠椅。服务员赶紧跟进来,温柔地说:

“老板,需要什么?”

“这是我同学。”老席同学稍指了一下我,“啥好上啥,先来点饮料果盘。”

服务员不敢怠慢,麻利的上来了饮料、果盘放在茶几上。我俩又说这个唠那个的。老席同学说:那个商店是我个人的,房证都是我的名子;酒店是股份的,我有百分之六十的股;我还有大车小车、车库等,大车有两辆两个儿子跑运输;在县城里有三套住宅楼,都一百多平方;马上招手办一个较大的塑钢之类的加工厂,资金已准备到位了。一说起来看,我这个同学真是家大业大了。可是,当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家都在农村,他的家庭是很困难的。后来他家搬了,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没想到如今在这里碰巧遇上了他。——他是如何发的财呢?

不一会服务员拿来碗筷杯盏放在那边的石桌上,随后上来了酒菜。老席同学说:

“来来,今天咱老同学可得好好喝一喝!”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一醉方休!”我也从沙发上站起走过来。

酒过三巡,我疑惑地问他:

“老同学,你是怎样挣的大钱?”

他略思忖了一下,说:

“我也是逼的。二十年前刚改革开放嘛,国家扶持万元户,银行都动员贷款谁也不敢贷。我娶媳妇借人家好几千元老还不上,要挣钱得有本钱,我说买牛贷了款。

“为了早点挣钱还饥荒,我贷了款并没买牛,壮着胆子去南方进了一车皮橘子。那时候南方的水果刚开始打到北方来,有的人想倒运还不大敢,我干了。

“也怕赔呀!

“上老火了,一天酌么,怎么能挣着钱呢?——货到了,我没有忙着上市,存在了火车站。挑不好的,有压的、冻的;雇人,每天拿出几筐,到人多的路口低价卖,又告诉他们宣扬说:橘子不好倒运,赔死了。

“过了一些天,要倒运橘子的也过时了,——那时候一开始不像现在常年有货。这个时候,我把货推向市场,价一下子就提上来,就临近几个城镇来批发我都没给他便宜。这一把,可挣点好钱。”

说到这儿,他端起酒杯。我也捏着酒杯,笑着道:

“好么,你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啊!”

他诡邪的笑了笑。

附言:贷款买牛却倒运橘子是“声东击西”之计。

第 9计 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注释】阳:相对的这一方。乖:情形不正常。 阴:相对的那一方。 暴戾恣睢:音bào lì zì suī ,残暴放纵,任意横行。 豫:卦·意为,顺性通畅。

【题解】静观对面的双方发生矛盾,两败俱伤后再进攻,可少费力气得到大的胜利。

    附,语性解释:成语。隔着河岸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救助采取在一旁看热闹的态度。

【译文】相对的多方势力事态发生异常互相发生矛盾,我方静观对方之间冲突必两败俱伤。任对方势力随意残暴横行,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反对他使自己陷于绝境。这时再出兵讨伐对方时顺情合理,因而使战斗很容易取得胜利。

【战例】曹操撤兵二袁被害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趁机消灭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兵败后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要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曹军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袁尚、袁熙两人。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见二袁来归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我处实为迫不得已;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先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

    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事实如何?

    附言:曹操趁袁氏兄弟为权利互相争斗之机要消灭他们是“趁火打劫”之计。

【新意】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观看,伺机牟取自己的利益。

【悟理】必须是先有两方矛盾发生,然后才有相关的人或局外的人等到时机介入谋取好处。  买东西的与卖东西的讨价还价最后说僵了,买东西的人一怒不买了,旁边的人看价格已经讲到最低便说我买了。一般的人都是先看看别人如何然后自己再决定如何认为把握,但是这样做往往要失去先机。两个人打仗打到一定时候有人出来劝解,使打仗的人有面子的撤梯,劝架的人又得了人情。落选的前任干部看新上任领导难处的笑话,等待侥幸自己东山再起。在酒桌上,先说自己不会喝酒不能喝酒而少喝了,到后来大力张罗敬酒把先喝多的人灌醉。

【常例】聘个老头儿会计科长

1991年3月的一天,我到市财政局财务大检查办公室交了二万四千多元的罚款。为了不想交这笔罚款,我们单位行政副所长带着我找了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还到我们主管单位省农科院找院长、财务处等想通过省财政厅说情,结果都无济于事。在当时二万四千多元不是小数目,况且在省院各所是第一次被处罚的先例,同样的情况别的所都没有问题,因而影响很大。后来这位副所长对我说:

“今后,你就专门研究政策,想法别被罚款。”

“我……”我无法说出什么来。

从前,科研单位都是国家拨款,每年的钱花不了,根本就没有什么财务管理。会计不过就是记记账而已,会计工作只是后勤称为秘书科的小小办公室,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在单位全体职工眼里几乎是有没有你这个部门都行。报销收据由秘书科长签批,写上:公务费支出或其他支出等,叫你会计怎么记账你就怎么记。在历年评先进中汽车司机首先是被评的模范,会计人员别说沾边连影都没有,你一天就写几个字有什么用。

到八几年以后,开始有了科室“承包”盈利科室发奖金的情况了,这时一些人才认为有必要重视财务会计记账的利害关系了,会计人员被经济承包的人员有所重视。

1988年,开始“科技成果转让”全所发奖金了。这时从外单位调来一个新所长,他非常重视分奖金的事,所以他就特别关心财务分奖金的帐目。他把我们提供的财务数据拿去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比方说吧:农场一年收入25万元,支出11万元,利润14万元30﹪发奖金应该是4.2万元,但实际发放的奖金是4.7万元。他叫我们把账算平衡了,我们只得说算不了。其实管财务的负责人还有另一个“暗帐”,简单的比如:农场的大豆换了豆油送礼了算收入,农场用了某关系人的东西(当然单位已经付出了什么)算支出,等等。这些都不通过财务账,但算奖金得加上,我们怎么能对得上账。当时那个时代背景科研单位财务都是这么管理的。

新所长认定我们财务人员水平不行,决定到外边雇个会计。1989年将财务室从后勤秘书科分离出来单独为财务科,雇了一个退休老头儿来当财务科长。发奖金时又给我们财务科我、记账员、出纳员三人评为三等科室。

明摆着的事,雇来的外人再能耐也不可能改了科研单位当时普遍的财务管理状况。看他们领导和老头儿科长如何处理财务工作的问题。我既不表现出对领导的不满情绪,又不与老头儿科长发生矛盾,静观事态。

会计老头儿科长为了能表现自己的技术权威,一来就把记账法给改了。全国来讲科研单位都实行的是收付记账法,它却给成了借贷记账法,他以为我们不熟借贷记账法好显出他的水平。他哪知道,1987年全省统一会计员考试会计原理我得100分,其它三科也都在95分以上,什么记账法我不烂熟。他看我们做账应心得手,有点失落无奈的尴尬样子。我又获得了会计知识竞赛黑河地区优秀奖,并收到了国家科委研究中心管理室、《中国科技论坛》编辑部、《科技日报》理论部、《科学管理研究》编辑部于1988年10月的“科技体制改革战略选择”征文的《“科技体制改革战略选择”征文选编》,其中入选了37篇文章,有我的《农业科研投资与科研成果商品化问题探讨》,提出了农业科研投资国家“收买制”的理论,并提出国家重点基地建设可实行“合同制”,为鼓励和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可实行“青年科研基金”的“基金制”。《选编》说:这些论文为正在进行的近、中期科技体制改革规划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样一来,会计老头儿科长自愧不如心里发虚,对我们也就胆胆怯怯了。

我们财务三个人,我是会计,再有记帐员、出纳员,我们还没有出三等科室那股气呢,就唆使会计老头儿科长去找所长提财务改革意见,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大堆。会计老头儿科长说:“对,得改”,他便去找所长了。不一会儿会计老头儿科长耷拉头回来了。

我们记帐员说:“咋样?——雇你老头儿来当科长也是白费,说了也是没用吧?这就是三等科室的下场。”

1990年末,会计老头儿科长聘用到期走了。

1991年初财务科没有什么说法,没有负责人,只不过我是会计。一天人事科的一个人开了我们财务室的门说:你们会计都别走,来电话财政局要来查账。我们仨都愣了一下,都没说什么。财务科没有电话,所长都没在家,电话可能是打到人事科了。人事科这事也没权给我们下命令啊。算了,说等着就等着吧。

黑河地区财政局全国财务大检查办公室来了两个人,一男一女,都四十来岁的模样,男的像是负责人,穿着黄色大衣。进我们财务室都非常客气的样子,我站了起来,他们也站着说:我们是财务大检查,到你们这儿看看,你们不能有什么问题吧?他俩好像不是真来查帐的,意思应付一下就走。我只好说:我们领导都外出了,我们没有负责人。接到通知了,……帐都在我这里,我不管事。这时,我们记帐员非常冲动地说:

“我们雇的财务科长,老头儿,到期刚走。我们是三等科室。我们也不揭发也不检举,你们查出问题算你们有本事,查不出来那就拉倒。”

男的一听这话脸色刷的就变了,拽过旁边的一个平常给来报张人用的破凳子,把大衣解开扣一甩扔在桌子上,狠下一条心的气势说:

“查!”

男的坐下来,那女的没处坐,我把我的椅子让给她。他们要什么帐、凭证,我就给他们拿。男的说:

“这么大的科研单位,知识分子成堆,别说砍个树杈,就掰个树枝也能当会计,还雇个老头儿,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就不信查不出你们什么问题来。”

实际上,真的没什么问题,国家拨款,单位花钱,能有什么问题。就是有问题的花销也不往明帐上记。查了半天,他俩也有点犯难。我们的记帐员又说了一句:

“所长分一万来元奖金呢,我们三等科室,一人才分二、三百块钱。”

一听这话,那男的就朝我要收入帐和奖金分配的凭证。看了好一会儿,他俩递递眼神后,男的说:

“不用再查了,你们分奖金个人所得税这次就免了,但是,你们的收入得缴税。别说罚了,补上吧。”

那女的就填写了处罚通知书,补缴税款二万四千多元。我们没什么可说的,只能接过罚单等所长回来。

从这之后,所领导对会计工作开始有所重视,我被任命我为财务科副科长主持工作。1992年全国统一会计资格考试我考取了助理会计师,这时所有的报销收据都必须由我签批,我给会计人员下了规定:就是所长签批的条子必须有我的签字方能生效。1993年我考取了预算会计师,由副科长转为正科长。1995年考取了企业会计师。1996年在国家二级刊物上发表经济管理论文并获得国家农学会经济管理分会一等奖。

附言:会计老头儿一来就改了记账法他以为科研单位只用的“收付”记账法不会“借贷”记账法,好显示自己的水平为“树上开花”之计;我对“借贷”记账法的熟练、会计知识竞赛获奖、国家科委等征文选编重要性压制了会计老头儿也是“树上开花”之计;财务检查罚款为说明顾老头儿的失误是“借刀杀人”之计。

第 10计 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注释】信:相信。 安之:安心顺从。 阴:阴谋。 变:变化,不能实现。刚:害人的狠心。 柔:友善的样子。

【题解】装作友好结盟或送给人家一些好处却隐藏着等待时机要攻打、侵占对方的恶意。

    附,语性解释:成语。指脸上带笑,内藏杀机。形容外表和气心里歹毒的人或假慈善的事情里隐藏着险恶。

【译文】先用好言好语使对方相信而安心顺从,却暗中隐藏着阴谋想要攻占图害对方。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行动,才不能使事先的阴谋落空。内心里是害人的狠毒而外表却是友善的样子,使对方顺从上当则自己的阴谋不能不实现。

【战例】公孙鞅旧情骗擒公子行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这就需要先攻打魏国。

    秦国公孙鞅率大军直抵魏国的吴城城下。这吴城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攻打恐怕难能取胜。于是公孙鞅便苦苦思索攻城的计谋。

    公孙鞅探得到吴城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

    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

    公孙鞅又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之后秦国自然要占黄河崤山一带,魏国只得割地求和。

    附言:公孙鞅用旧情与公子行套近乎这是真实的,公子行信以为真是符合常理的,公孙鞅翻脸失信则为“上屋抽梯”之计却有失人格。

【新意】外表上做些好事给人看或装和气可亲的样子,而掩盖着阴谋、野心。

【悟理】这一计首先是以损害他人而利于自己为目的。生活中的常理,求人办事总得说一些好话或送点礼,这类的正常人情往来不应该属于本计。  骗子行骗时先都是“好心好意”,然后才下手害你。要想把别人的东西弄到手先和别人套近乎。

【常例】便宜的冻鱼

冬天的早市比较冷清,卖的人和买的人都很少,因为天气寒冷。但是,我还是必须去早市的,不天天去也得一天不去两天必得去的。早市买东西还是便宜。

去的时候一边走着一边逛着一边看货一边问价,盘算要买什么东西买哪儿家的。一个卖鱼的,看他好像是个生面孔,穿个黄大衣咋呼着喊:“卖鱼了卖鱼了,四块钱一斤。……”我过来时,看看鱼,是半搾来长的鲫鱼,浑身被冰雪的裹着看不清里边好坏,我不想买便走。那卖鱼的又喊:“四块钱一斤,——吃啥去,土豆还两块呢!”

第二天,我又从另一个地点碰上了这个卖鱼的。他见我过来,马上搭讪:

“大哥大哥,买鱼吧,便宜。大哥以前尽买我的东西了,给你三块一斤,别人都四块呢。”

我疑顿了一下,这不是昨天那个卖鱼的么?以前什么时候我买过他的货?——可也是,农村来卖货的今天来明天不来的,夏天不来冬天来的,认不准以前可能买过他的东西?卖鱼的又说:“大哥,你尽买我货我能给你贵了么,这是自己家从江叉子打的鱼,差不离就卖了。”他拿起盘秤就去撮鱼。

“买二斤,就买二斤。”我强调说,也只好买吧。

“别人都四块一斤,给你三块,大哥。”他又重复着说,一边有点忍心割爱的语气,“二斤,高高的。”

我把鱼拿回家,用凉水缓上叫它慢慢化开。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去收拾鱼,从水里把鱼一拿出直觉一股臭味,用手一捏全都是烂的,鱼刺白花花的露出来。

这鱼根本不能吃!

附言:卖鱼的人说我以前尽买我的东西及并且咋呼与便宜是“无中生有”与“抛砖引玉”混用“连环计”。

第 11计 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注释】僵:死,或损伤。 损:卦·意为,减损之道。 损阴:损伤其中次要的人或某种事物。益阳:保住其中重要的人或事物。

【题解】在战斗中遇到被敌方牵制、包围等困境时为保全大局而必须舍出一些小的利益。

    附,语性解释:成语。顶替或代他人受过。

【译文】当相关的人或事物在一定的局势下必有损害时,应当权衡利弊使次要的受到损失保住重要的不受损伤。

【战例】冯亭舍城联赵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城(今河南沁阳),这样一来韩国的上党郡与国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就中断了联系。上党太守冯亭就与民众商议,因为韩国是没路来救上党了,与其被秦攻占不如降赵。如果赵国接受了上党,秦国必然迁怒赵国,这样就可使韩、赵同舟共济,一起抵御秦国。

    冯亭派使者前往赵国欲将上党十七城献之。赵王问平阳君以为如何,平阳君却说接受没有缘由的利益不好。赵王又说韩国与赵国友好怎么能说是没有缘由呢?平阳君则说:现在秦国眼看就要拿下上党了,怎能眼巴巴地看着赵国坐享其利呢?这明摆着是韩国让秦国迁怒于赵国,还是不要接受上党的好。赵王又去问平原君,平原君主张接收上党。赵王于是让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城邑。

    两年后,上党失守。后来秦国与赵国战于长平,战争以秦军胜利,赵国失败而告终。秦、赵双方互有损伤,不过好在并未影响到主力部队的兵力。自此,赵、韩联合对抗秦国,秦国处于面对双线作战的不利形势。

    冯亭虽舍去上党十七城,却为韩国再争一点利益,拉赵国一起抗秦。此举冯亭赢得身后千秋英名。

    附言:冯亭舍城结好于赵国为“抛砖引玉”之计,而后来赵国与秦国大战不仅是“李代桃僵”之计并含“借刀杀人”之计。

【新意】为了应付某种不可两全的危难情况,权衡利弊要选择留舍的最佳结果。

【悟理】种地一垵只留一棵苗,但为保苗播种时需舍得多下几粒种子,出苗后还要把多余的铲掉。家庭生活困难,只好供一个孩子上学,另一个孩子干活挣钱。据资料介绍,一拍卖会拍卖全世界只有两枚的一种珍贵邮票,买者以高价买下后当场烧掉一枚,结果只剩一枚孤票立即成几倍增长了价值。自己得罪了人则亲属遭到了那人的报复。有时因为一定的关系代人受过。常言道:小不忍,乱大谋;失去小的利益,可以获取大的胜利。又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是尽忠报国还是守孝老人,但愿两全。夫妻不和,但是为了孩子一方只好忍耐。

【常例】不忍心割舍的损失

2001年我办了一个不大的养猪场,最多的时候大大小小有五、六十头猪。一开始没有实践经验,不过陆续买了七、八本养猪的书,有空就认真地学习。

给我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哺乳仔猪的护理。

有一窝两个仔猪抢一个奶头。旁边有闲的奶头怎么叫哪个去吃都不行,偏抢着一个谁也不让谁。没过几天,这个奶头就越来越小了,两个本来肥胖的猪崽越来越瘦,结果都死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翻遍了各本养猪的书也没查到解答。还好,我又从书店买了一本养猪技术的书,这本书上只说了几句:母猪产仔后头三天初乳奶随吃随有,过三天后为刺激性产奶,一个奶头没有仔猪吃就会干瘪上去,仔猪裹出的奶越多的奶头产奶越多,裹出的奶越少的则产奶越少甚至逐渐吊上去停奶。

后来又有一窝也出现了两个仔猪抢一个奶头现象,我只好看着,吃奶的时候把一个猪崽抓起来让另一个吃,稍会儿再把那个抓起来让这个吃。母猪两个小时喂一次奶,你不可能应时的看住,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做呢,再说看了白天也看不了晚上。两个仔猪抢的奶头一天比一天小,最后两个猪崽还是全都饿死了。

本应该能活下来一个,那也值一笔钱啊!

附言:在必有损失的时候不忍心舍弃一个却两相俱伤损失更大,忍心舍弃一个保住一个相对也是一种利益。但是,人们常常都有朴实的侥幸心理,一个不忍心舍得常常会事与愿违。

第 12计 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注释】微隙:小的空隙,难得或意外的机会。必乘:一定利用这个机会。 少阴:小的付出。 少阳:小的获利。

【题解】意外发现可战胜小股敌人的有利机会就要毫不犹豫的打击敌人迅速结束战斗。

    附,语性解释:成语。顺便拿走了人家的东西,比喻手疾眼快有借力使力的智能或技巧。

【译文】意外遇到哪怕是很小的机会也必须利用,虽然利益不大但付出的代价也小所以必须获得。以小的付出,得到小的获利,也是应该做的。

【战例】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十六国之一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一个小朝廷东晋王朝。当他得知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便率精兵五万急于向东晋进发。

东晋将领谢石率军迎敌,他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军阵势严整不敢进攻,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

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交战。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

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军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之,将晋军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撤军令一下顿时全军大乱,都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这时指挥已经失灵,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

谢石趁机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方大乱奋力追杀。在乱军中苻坚中箭受伤,不得不慌忙逃回洛阳。

附言:苻坚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军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将晋军全歼水中也是“顺手牵羊”之计,但未能实现。谢石趁秦军撤军人马冲撞乱成一团迅速渡河奋力追杀而“顺手牵羊”之计却得以成功,同时趁秦军指挥已经失灵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又是“趁火打劫”之计。

【新意】没有预料的好事发生或机会出现一定不要放过由此得到某些利益。

【悟理】这一计是意外的结果,遇到事先没有预见的有利可图的事件而取得利益,主要体现是思维敏捷、手疾眼快,决策果断、行动迅速。  小时候我与同伴去河边玩,河岸小道旁有几个不大的小水坑,是打渔人用来将打上来的鱼赞时放里边存活的。我俩同时发现一个水坑里泥浆浆的,里边有一条鱼。我立刻甩掉鞋闯进水坑去抓,他却站在坑边猫腰伸手向里摸。结果一斤多重的鲤鱼被我抓到了。

【常例】意外的发现

1977年,我所耕作栽培研究室执行调查深松提高地温与产量关系的一项课题。“深松耕法”是黑龙江省科技人员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创新试验研究,调查不同深度的深松与不深松的地温、水分、产量等对比找到适宜深度的深松和证明深松的科学意义。

深松后在一定的天数内课题执行人需要去调查早晨、中午、傍晚的地温。这个课题与我没关系,但其执行人和我日常来往很密切,他经常来我宿舍借书,我经常到他家做客喝酒,所以他每次去调查都来找我叫我与他一起去。

第一天早晨调查我并没在意,他看地温表记录,我先溜达玩儿。上班的时候他把首次调查的台账给科室主任也是课题主持人看,主任当时就冷起脸来,说:

“你整错了吧!——干啥不认真。”

主任随手把调查台账甩给了他,他愣住了。停了一会儿,我把台账拿过来看,真的与预期结果相反,已成定论深松提高地温,可他调查的深松越深地温越低,不深松的反倒好些。我也有些茫然了。

这之后,他每次去调查我都主动陪着他去,帮他看地温表。我用手抠开垄沟,用手的体温感觉不同处理地温的区别,思考着原因。我又与气象台联系了解本地区春夏秋冬的地温、气温情况。冬天冻土层达两米多深,春天要化透了不可是几日之时,需有个过程。于是,我用矛盾的辩证法分析并对主任说:调查没有错,试验也没有错,深松越深地下低温释放的越凉越快,过几天会转过来的深松越深地上高温向下传导就越快越热,深松提高地温是肯定的。“能是这样么?”主任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也陷入了疑虑和深深地思考。

果不其然,几天后调查的情况全发生了变化,深松越深地温开始越高了。就这样并不是我的工作我却顺便了解了深松地温转化的过程,由此问题我写了一篇辩证法的哲学论文:《深松与地温变化的客观规律》。

附言:主任对深松地温调查人的训斥引起我对深松地温的的兴趣是不经意的“抛砖引玉”之意,但是只有“用心”才能抓住这个机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第三套  攻战计

 

第 13计 打草惊蛇

【原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注释】叩:动,去做,引申查明。复者:反复。 阴:隐秘的。 媒:媒介,中间的事物,引申手段办法。

【题解】在不明确对方情况时运用各种手段办法试探对方使他暴露出真实的情形。

    附,语性解释:成语。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比喻做事不机密,使对方知道了自己的意图而有所戒备。

【译文】发现了疑点就应当采取行动去查明原因,掌握了实际情况后在行动。侦察时要反复多次,使隐秘的事物、情况的真相从某些事态掩盖的假象中显露出来。

【战例】百姓状告主簿县令受惊

南唐时期,有一个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便颠倒黑白。他在做县令时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王鲁手下的大小官吏也明目张胆干坏事,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老百姓真是有苦难言,从心理恨透他们。

一次,朝廷派人下来巡查地方官员的情况,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赃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他粗略一看,见这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所以等于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要是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的胡作非为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看完了状子,吓得他心惊肉跳直冒冷汗。

附言:王鲁看了老百姓的状子害怕只是一个现象。他真正害怕的是朝廷派人巡查,自己营私舞弊、贪赃受贿的不法行为就要暴露出来,这是“打草惊蛇”之计。

【新意】对不能直接明确的人或事情,要用办法引诱或试探达到明确的结果。

【悟理】要向某人了解什么事情、打探信息等人家又不说只好旁敲侧击诱发他讲出来。公安机关破案有时采取惊动某些人使相关的人暴露出来这。一方由某种原因要处理资产时有人要买却故意拿把想捡便宜,这方也故意去找另外的人说要买,使对方拿把不住。

【常例】“五块,三块”

上早市一般都很匆忙,买完了菜买早餐,回家吃完了饭还要上班呢。怕花错钱,我从家走时都要数一数衣兜里的钱,好心中有数。

一下楼来不料天气很冷,也不便返回去再加衣服了,想赶紧去赶紧回吧。就这样忙三叠四的来到市场,先是从西头看到东头问价,再返过来从东头往西头买东西。

看到一个摊儿有猪血肠,猪血常吃点好,对人身体是排毒的,我便去买。卖血肠的看上去是个五十来岁的农村妇女,长的黑瘦。她的摊儿一溜不少样农村的杂货。

“血肠多少钱一根?”我问。

“三块。——血肠可好了。”她说。

“买一根。”

“好嘞。”

她把一根血肠装进塑料袋递给我,我顺手就从衣兜里掏出了三块钱给了她。她去应酬别人。我转身要走没走,看她的摊儿那边还有酸菜,心想:已经买肉了,也有了血肠,再买棵酸菜,回家做杀猪菜好了。于是我又过来买酸菜,他又给我称酸菜。她好像有所皱眉想什么,一边小声又像自言自语念叨:

“正好五块,三块。”

我听见了,没有在意,什么“五块、三块”的。她看我没反应,过来给我酸菜又大声说:

“五块,三块。”

我给她十元钱,他找给我两元,我说:

“得找我五元。”

“还有血肠三块呢。”她倒大声理直气壮了。

她这一说我倒有点蒙了,说:

“血肠钱给你了……”

“我这一直记着呢,三块,五块,你拿过血肠就过来买酸菜。”她又示意旁边的人都听到了。

我也不好与一个妇女争吵下去。况且天又这么冷,还得抓紧时间回去吃饭按时间上班呢,我只得赶紧走了。到家一算帐,正好少三元钱,我真有点窝囊。那女人先小声说“正好五块,三块。”是在试探我,看没反应又大声说“五块,三块。”是叫旁边的人听见,最后就成了事实。我窝囊了一时,转而一想这不是“打草惊蛇”之计么,正好我在写三十六计,就作为“一计”的素材吧。这样一想,我倒自己宽慰了许多。

附言:这个事例非常符合原文计谋,“正好五块,三块”、“五块,三块”的试探最后成为了事实。而我“转而一想这不是“打草惊蛇”之计么,正好我在写三十六计,就作为“一计”的素材吧”也算是“顺手牵羊”之计。

第 14计 借尸还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注释】有用者:自己有势力的。借:借用,利用。 不能用者:没有势力的,但不是没有能力的庸者。 求借:想办法利用。 匪:非,书面语。 童蒙:年幼无知的儿童,借指糊涂的人,或不得已而为之。

【题解】借助他人好的声誉、大的影响、强的势力等以提升自己的地位容易办到超乎意外的大事。

    附,语性解释:成语。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借助别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译文】现在正有势力、成气候的,难能被利用;有能力但暂时处于劣势的,想办法利用他。利用还没有成就势力的发挥作用。不是我求助没有势力的人,是没有势力的人感恩于我,或不得已在我的利用之下才可得势的人以情为重,必能甘愿为我所用。

【战例】陈胜借“天意”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举兵起义。但陈胜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怎么办呢?

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百姓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温良贤明的扶苏,他已被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而老百姓却不知;另一个是功勋卓著的楚将项燕,他威望极高,可是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

于是陈胜就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陈胜还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安排: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这事在士兵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

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揭竿而起。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

附言: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及吴广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均是“无中生有”之计。

【新解】利用还没有成就大业的人才为我所用,他一定能为我创造更大的利益。

【悟理】事不好办就说自己的亲属是什么大干部事就好办了。不少人长夸口说认识哪个大明星自显荣耀而提升自己在人们中的地位。用古代的英雄事迹来激励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意志或用质责古代的人或事物来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物。人之间新的矛盾常勾起旧的矛盾而使新的矛盾更加剧烈。

【常例】我与鬼的故事

1998年至2003年,在当时的社会改革形势下,我办起了一个私人企业,烧酒、养猪等,场地是单位的一幢空闲的旧房,这地方可是阴森恐怖!

本来就是郊区,又是在郊区外的旷野。五十米外的道北是住户的平方和单位的大院,往南是几百埫的耕田荒地及至更远方的深山老林。这还不是什么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几年近处吊死过两个人,在房后服毒自杀一个人,在房前一个老头走走路摔倒就死了,南边埋过一个被害人的尸体,这样空旷地的一幢房子能不瘆人么!

我自己吃住在这幢房子里,晚上只有院里一条狗跟我作伴。有的时候有人问我:

“晚上睡觉不害怕么?”

“不怕,”我说。

“闹不闹鬼?”

“闹啥鬼?”

“前后死那多人呢。”

“啊……闹鬼闹鬼。”

我就着话茬编起鬼的故事来。我说:一到半夜,四面八方的鬼就闻着酒香味来了,陪我喝酒。有时我弄个烧鸡,有时拍个黄瓜。怪了,鬼喝酒不吃菜。我说:“吃菜吃菜,有个鬼说:'美酒足矣’!你看他,还'美酒足矣’,文绉绉的,跟前儿死过老学究么?——不定哪个朝代的。喝个差不多了,我吩咐,大鬼守前门,二鬼看后门,别的鬼给我流动放哨,我要睡觉了。”

我讲着,笑着,就是笑话么。我一想,对,就用鬼吓唬别人,别人害怕就不敢晚上到我那里偷东西了。后来,我就经常给人讲我这房子里半夜闹鬼。有一次跟哥们儿喝酒我又讲了鬼,一个哥们儿说:

“那女鬼呢,女鬼干啥?”

“女鬼陪着睡觉。”又一个哥们儿开玩笑说。

“没女鬼没女鬼。”我赶紧说。

“咋没女鬼?——有一个上吊死的就是女的。”那个哥们儿煞有介事地说,像真事儿似的。

“有,有,”我说,“女鬼叫他给我洗衣服,没看我天天衣服干干净净的么,都是她给洗的。——那些鬼给我看院,半夜谁敢到我那去,不客气当场拿下。”

哥们儿们喝着酒哈哈一笑。

附言:说闹鬼就是“无中生有”编的故事,说说笑话也是借此吓唬别人。

第 15计 调虎离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注释】天:自然地形地势等条件。困: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用人:用人为的策略、办法。 诱之:引诱敌人,用欺骗的行为使敌人上当。 蹇:音jiǎn,卦·意为,使为瘸子。

【题解】要攻取的地方有强敌驻守,便用手段假象使强敌调离此地,利于出击获胜。

    附,语性解释:成语。比喻为了自己便于乘机行事用计谋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的位置。

【译文】等到自然环境、条件大为恶劣对敌方无法摆脱困境时,用人为的假象等去诱惑敌人顺从我方意愿调动,往来返去至使敌人像瘸子一样,容易被我方打败。

【战例】孙策笑里藏刀调刘勋

东汉末年,孙权长兄孙策,年少有为,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占据卢江郡的刘勋也势力非同一般野心勃勃,又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孙策知道,如果硬打,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妙计。针对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其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

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他后顾之忧,他决定发兵上缭。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得知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打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于是他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郡。几乎没遇到怎么样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郡。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郡,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附言:孙策“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而“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这是先用的 “笑里藏刀”之计。同时孙策投其所好迎合刘勋心理又为“抛砖引玉”之计。而刘勋攻打上缭久攻不下趁机孙策占领卢江郡是“趁火打劫”之计。

【新意】将不利于自己的某种状况的人或物调离原位。

【悟理】拉架时对一方说快走吧有人(这个人是上级领导或非常有力度)找你或有什么要紧的是需对方去办。将一起工作两个有矛盾的人调走一个或两个分别调开。小偷掏兜前往往先采取什么办法分散一些人的注意力。单位一把手想要办一件有些忌讳的事怕班子里有关某领导作梗便先派他公出几天。某些较高级领导干部报复手下的手段或排除异己常常是表扬夸奖有关键的岗位提到上一级付职或上一级无关紧要的岗位。

【常例】重用的背后

李总经理上任以来,心里一直有一件愁事,那就是办公室主任老刘。老刘年长一些,资格老一些,又是前总经理的好哥们儿,李总经理总觉得他与自己有点貌合心离,办什么事都得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很是别扭。但是,又不好说把他撤了就撤了,那样会叫别人看法不好。

李总经理想来想去拿定个主意,他主动与老刘主任搞好关系,并且经常带他公出谈生意。这一来不少人都嫉妒了,李总经理对老刘主任太重用了。岂不知,李总经理暗中安排副主任小张在老刘主任不在的时候把所有的工作抓起来,多联系群众树立自己的威信,尽快掌控大权。小张年轻能干,很懂事又会来事,机灵乖巧,很是得李总经理的喜欢。小张有了李总经理做后台,那就开始说一不二了,就老刘主任公出回来小张也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后来,李总经理更表现出对老刘主任的重用,调他去一个分部当副经理了,自然小张就升为办公室主任了。小张从心里感谢李总经理也就对李总经理恭维有加,同样李总经理在任何事物处理也就顺心畅达了。

附言:李总经对老刘主任搞好关系并且重用是“笑里藏刀”之计,暗中安排副主任小张在老刘主任不在的时候把所有的工作抓起来掌控大权是“暗度陈仓”之计。

第 16计 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释】逼则反兵:对已经处于劣势的敌人死逼硬打反倒会使敌人豁出命来拼杀。累:劳累,使其疲惫。 需:等待。 孚:音fú,相信,信心。 需,有孚,光:卦·意为,自己有把握将放跑的敌人等到一定的时机被征服或消灭,取得胜利。

【题解】要擒住或消灭现在处于劣势但兵力还不是很弱的敌人,故意先让他逃脱在逃跑时兵力分散士气减弱再擒拿或消灭他。

    附,语性解释:成语。为了捉拿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不加戒备。比喻为了更好的控制故意放松一步。

【译文】在敌人走投无路处于劣势但兵力还不是很弱时对他逼迫太紧可能他拼死反抗,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有一定战斗力的敌人逃跑不要追击得太紧,随其后消减他的气力和斗志,使其散乱然后不用激烈的战斗就能将敌人擒获。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敌人是逃不脱的耐心等待时机,就能取得最后胜利。

【战例】郑武公美人计吞灭胡国

公元前770年,郑国想吞并邻邦胡国。而胡国虽是个小诸侯国,但他兵强马壮英勇善战。郑国若是贸然出战,未必能获胜。

郑武公是个足智多谋的君,他想出一个办法:先假意与胡国通好,把自己美丽的公主嫁给了胡国国君胡侯。胡侯自然是喜出望外,而郑国公主肩负重任,她一方面引诱胡侯整日沉醉于花天酒地中,松怠国政;一方面又为郑武公打探胡国的政治和军事情报。

郑武公又假意召开如何攻打小国、拓展国土的秘密会议。大夫关其思不知情,大胆进谏说:“目前来看,攻打胡国最容易,一来灭胡后可得利,二来又替周朝廷征伐了外族,巩固了周邦。”。郑武公大怒道:“我与胡国最近才缔结友邦,更何况我的公主在那边,如果把胡侯杀死了,我女儿岂不成了寡妇了?大胆狂徒!”,郑武公说完,下令立刻斩杀了关其思。其他大臣都不敢再言。

消息马上传到了胡国,胡侯就更加相信郑国了,而完全放松了警惕,也更加放纵自流。郑武公见时机成熟,发兵大举进攻胡国。很容易胡国就被攻克了,胡侯被杀,胡国疆域全归郑国。

附言:把美丽的公主嫁给胡国国君胡侯为“美人计”,利用美人牵制胡侯和获取情报及斩杀关其思消息传到胡国为“反间计”,斩杀关其思为“指桑骂槐”之计。整体计谋用好处、假意放纵胡侯又含有“笑里藏刀”之计。

【新意】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局面,先故意放松一些。

【悟理】要买东西却装作似买不买的样子好压低价格。当官本想继任却装样说不想干了怕落选没面子。别人求办事故意拖一拖说不好办加大人情砝码。

【常例】数学老师的逼迫

1970年下半年,小学就要毕业了。要想升初中看来不太可能了,父亲不会叫我到很远的城镇去住宿上学。这个时候,我的精神压抑很大,不由得疾病缠上身来。先是耳朵发闷,后来正常的声音就几乎听不见了。同时风流眼病情加重,有时两眼角红肿疼得厉害。

小学并没有毕业,新的形势小学都开始办初中,名称为“小学戴帽”,也就是下一年全体小学毕业班升为本校新开设的初中班。

到了下一年初春,学校开学了,同村的小学毕业班同学都到校上了初中。可我因为耳聋听不见什么不能去上学。在母亲的催促之下,父亲领我去喇嘛甸子看病,那里新成立的医院,据说是从大城市来的医生。

我满怀着希望,一鼓作气走了好几十里的路,到地方一看医院还没有完全建好呢,医生也没有正式上班。等了好半天,才找到一个女大夫给我检查了一下,说我的耳膜坏了不好治,开了点药,并告诉回家多吃胡萝卜。又说风流眼病怎么治,大夫说得到大医院做手术用仪器把泪道通开。回到家里我绝望了,悲痛的大哭起来。不料,一捏鼻子一憋气,两个耳朵里轰隆一声一下子就像通了巧儿,眼角也憋通了气。天无绝人之路,就这样憋气耳朵、眼睛都通开了,逐渐的病都好了起来。

学校校长、班主任来我家家访,做父亲的思想工作,父亲又同意我继续上学。已经开学十几天了,语文好说我下下功夫就能赶上来,数学学的都是全新的东西,正负数、代数运算等不太好理解。数学老师又是新调来的,有点权威的气势,我找他补课他不太理我叫我去问同学。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我去找班主任老师叫她领我去找数学老师给我补课。在操场上把数学老师找到了,他正与几个老师比骑自行车谁转圈儿转的最小。班主任老师召唤他说给我补课,他又说:不会自己看去!

没过两天,数学老师又宣布我为数学课代表。尤其是我把同学们数学作业收上来他说他没工夫,叫我去判。还好我午间带饭在学校吃,然后有时间判作业。我一边给同学判改作业,一边与课本学过的例题对照加深我的复习。就这样一上初中的数学课都是我自学的,我也悟出一个道理:学好数学必须扎扎实实弄懂前面的每一道例题,然后才有利于新问题的解答,这样举一反三数学就能自学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考试数学唯我一人得了100分。数学老师在同学面前说,数学不象语文,只要认得一些字哪篇文章都能看个大概,数学没有自学的钻研能力总也不会太突出的。他说他来到这个学校就了解了我的数学好,果不其然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他还鼓励我说,要继续努力数学将来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尖子。

附言:这是我一个真实的经历,也是对我人生来说是一个重要奠基,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更有意义啊!数学老师表面上不给我补课,又叫我当数学代表、给同学判作业实际是促进我学习,更为“暗度陈仓”之计。

第 17计 抛砖引玉

【原文】类以诱之,击蒙也。

【注释】类:相同的事务或道理。 蒙:无知愚昧或、糊涂不明真相。

【题解】给对方希望得到的什么事物、好处等使他上钩,在敌人不明真情时顺势消灭他。

    附,语性解释:成语。抛出不值钱的砖,引来极宝贵的玉。谦辞,比喻以浅见引出高论。

【译文】敌方要达到某种目的就用这种类似的东西事物去诱惑他使他顺从,便可有利打击这种愚昧上当的敌人。

【战例】孙万荣投其所愿唐军上当

    公元690年,契丹大军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等大将西征,要夺回营州。

    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计谋。他认识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于已不利,则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军逃跑。

    曹仁师见一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黄饥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等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还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兵,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于是唐军日夜兼程,赶到西硖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绝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玄遇等误以为契丹士兵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理驱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黄昏时分,只听—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契丹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追兵,不战自乱。张玄遇等大将被契丹军生擒。

    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唐军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说张玄遇等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人。曹仁师接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当然又要经过峡谷。

    不用多说,曹仁师目无敌情大军重蹈张玄遇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附言:孙万荣制造缺粮的舆论及写信报告曹仁师谎说张玄遇等已经攻克营州是“无中生有”之计,在险地埋设伏兵袭击唐军为“以逸待劳”之计。

【新意】用一般性的事物、言行等引导、启发,促使别人产生更高水平的发挥。

【悟理】开会当有人一说起某一个关键的话题,便引起更多的人发言争论。求人办事不好开口说,而先投其所好打开局面再找机会把话引入要说的话题上。卖东西常用“先尝后买”,尝了人家的东西就不好意思不买了。

【常例】“因式分解系数计算法”的发现

1978年春天的一天早晨天刚亮,我从职工宿舍走进办公室,忽然就跑着闯进一个小青年。他是正在复习准备继续参加高考的待业青年,我经常为他们辅导数学平时交往比较熟悉,所以他进来就问一道因式分解的题。我还有点没缓过神儿呢,接过题一看顺手拿过笔就给他分解开了。他没懂,反过来我也不懂了。

比如:分解2x3 – x2 – 4x + 3的因式,我很容易划了几个数就把它分解成为(2x + 3)(x –1)2。他看着我疑惑,企盼我给他讲明白,我不给他讲明白也不好意思。我只好把(2x + 3)(x –1)2乘回去用拆项法给他讲了。过后,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怎么能随便划拉几个数就把一个因式分解的题给做出来呢?我不能放过这个奥秘,一定搞个明白!

从此,我开始由二项(a + b)n式入手研究(a1x + c1y) (a2x + c2y) … (anx + cny)的计算规律,然后再研究它的逆运算即因式分解。运用了将近半年来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不等二项式组合积法”和“因式分解系数计算法”(见《初等数学若干问题新解》  王德忱 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4月出版)。1982年黑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颜秉海评语说:“……;对因式分解所进行的研究,得出的利用系数计算法这一分解因式新方法也是可行的,可以改进和推广,使之更加简便易行。”

附言:对于瞬间的一个怪异现象,能抓住不放就可能得出最根本的道理,也是“顺手牵羊”之计。

第 18计 擒贼擒王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注释】坚:主要坚固的阵地或主力。魁:首领或关键作用的指挥系统。 解:解除,瓦解。 体:整体,全体部队的正常行为。 龙战于野:比喻强大的部队没有英明的指挥官。 道:比喻战斗的局势。 穷:处境恶劣,必然失败。

【题解】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捉拿住了主谋首领下边其他人员就好解决了。

    附,语性解释:成语为“擒贼先擒王”。抓贼,先要抓住贼中的首恶分子。比喻做事要抓住关键。

【译文】摧毁最坚固的工事阵地战胜主力,先擒拿住首领或打乱关键作用的指挥系统,便可使敌人阵营解体失去正常运作行为。也就是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离开水也就什么本领都没有了。强大的部队没有英明的指挥官,战斗就会是混乱的处境必然一败涂地。

【战例】番王乜先擒获明朝皇帝英宗

明朝英宗十四年七月,北方番王乜先兴兵进犯边疆直捣大同,塞外城堡相继陷落。太监王振专权擅作主张自命为统帅,逼九岁的英宗御驾亲征。可是,粮草还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就仓促向北进发。

明朝大军抵达大同的时候,乜先命令大队人马向后撤退。王振以为敌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于是下令追击。乜先早已料到,已派骑兵精锐分两路从两侧包围明军。明军先锋遭到敌军伏击,全军覆没。

王振闻报大惊,乃召集一个御前会议,无可奈何只得班师回京。明军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黄昏时分。本应到怀来城扎营,凭险拒守以待援军。然而王振以千辆辎重未到为理由坚持在土木堡等待。

乜先深怕明军进驻怀来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势包围土木堡。乜先又施—计,派人送信给王振,建议两军议和。

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他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突围。这一下正中乜先诱敌之计,明军离开土木堡不远,敌军就从四面包围上来。王振在仓皇逃命时被打死。英宗在乱军中也被先生擒。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乜先捉到英宗如获至宝,以后屡犯边疆都挟持明朝皇帝英宗同行,使明军有投鼠忌器之顾虑。

附言:乜先大队人马向后撤退以精锐部队包围明军为“以逸待劳”之计。先送信给王振建议两军议和是迎合王振的心里为“抛砖引玉”之计。王振趁机突围是“顺手牵羊”之计但却中了对方之计。

【新意】办事要抓住关键,工作要提纲挈领

【悟理】放羊要管住头羊。办事要直接找最有实权说了就算的负责人。常常一个重要的工作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好办了。讲道理要抓住要害。

【常例】爱情的抉择

小赵是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只不过高中毕业高考考上的是师范大专,毕业后分配到市一所中学工作。第二年小周大学本科毕业,她主动要求分配到这所中学。小周是个比较漂亮的女孩,体态苗条美丽,煞有楚楚动人的风韵。小周与小赵小学时就是同学,两家离的很近,儿时他俩经常在一起玩儿。后来两家都搬了新房,就离得好远了。中考的时候,他俩又都考到了一所高中,虽然不是一个班,但也能天天见面说话。小赵的帅气,自然在小周这一个越长越大的姑娘心里有着莫名其妙的感觉。

小周和小赵在一起工作了,又是同学自然关系有所密切一些,不由自主的一天互相多看几眼。小赵心里有点自卑,自己是大专生比不上人家本科,不好先开口向小周求爱。可是,小周美丽漂亮的女孩气质时刻在打动他青春的心。正在这个时候,有个机会来了。学校一名副校长调走了,空出了一把交椅。小赵心想,如果能捞到副校长这个位置那就高人一头了,可以体面地向小周求爱。不过,这个副校长怎么能轮到他的头上呢?

一天,小赵一人去教育局办事,在走廊意外地碰见一个人,他疑惑地上前打招呼说:

“咦!吴同学么?”

面前的是一个打扮入时的姑娘,身姿略有些丰满,长相虽然一般但神色很机灵。她一愣但马上一脸惊喜说:

“是老同学。”

他俩是初中时的同班同桌。她没考上高中,就上电大了,据说她父亲是电大的一位什么领导。他也不知吴同学为什么在这里,就试探着问道:

“你现在?……”

“我在局里上班。”吴同学看小赵同学表现奇异的样子就环顾旁边没见有人便得意地说:“我爸爸现在是这儿的副局长。”

一听吴同学说她爸爸现在是教育局副局长,他眼前一亮,有这关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于是他立即与吴同学拉起近乎,吴同学也更是兴奋不已。吴同学将他让进办公室,给他沏茶倒水。两人交谈中都得知对方还都没有处对象,这一点叫吴同学喜出望外。

这次以后,吴同学天天都给他打一两次电话,有空还约他出去玩,逛公园下饭店的,很快她就向他提出了处对象的要求。他心想,如果与吴同学建立恋爱关系,借着她父亲副局长的影响当上副校长就有可能了。但他又很犯难,这样怎能对得起小周姑娘多年来的一片心意。然而要是得罪了这吴同学,别说现在副校长当不上,以后晋职称、评先进等等那个有好果子吃啊!想到这些,他心一横决定同意与吴同学恋爱。

附言:小赵与吴同学恋爱想利用她爸副局长的权利当副校长又是“假途伐虢”之计。

 

第四套  混战计

 

第 19计 釜底抽薪

【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注释】釜:锅。薪:柴火。 兑下乾上之象:卦·意为,用下边的东西控制上面事物的形态。

【题解】断敌粮道、后援,深入敌后打击敌人,往往更能使前方强大的敌人不战自败。

    附,语性解释:成语。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译文】正面不能战胜强敌,转而用别的办法断绝粮道、击毁关键的设施、离间敌方内部发生矛盾等消减敌人的战斗力,常常用侧面的关键事物可以打击面前的主要力量。

【战例】周亚夫深入敌后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liú pì)野心勃勃,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叛乱。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梁国派人向汉朝朝廷求援。汉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平叛。

    周亚夫知道,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与他们正面交锋一下恐怕难以取胜;但是他们出兵而来粮草供应特别困难,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退。

    周亚夫派重兵抢先控制扼守东西二路的要冲荥阳后,分两路袭击敌军后方:派一只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周亚夫占据冒邑后,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

    刘濞闻报大惊,想不到周亚夫根本不与自己正面交锋作战,却这么快就抄了自己的后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速往冒邑开进,要攻下冒邑打通粮道。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刘濞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士兵饥饿,士气衰弱,毫无战斗力了。

    周亚夫见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攻。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敌军不战自乱而大败,刘濞落荒逃走,又在东越被杀。

    附言:周亚夫占据冒邑后,加固营寨,坚守待刘濞大军断粮饥饿、士气疲惫为“以逸待劳”之

【新意】做事情要分明主次、轻重缓急,抓住关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悟理】伟大领袖毛泽东谙熟“釜底抽薪”之计,深知水沸是因为锅底有柴在燃烧。日军在中国肆虐之久,全靠沦陷区补充物资。毛泽东要抽去这把柴,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他指挥八路军发动群众,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拔敌人的据点,切断敌人的运输线,坚壁清野,使敌人对根据地的扫荡处处扑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部队的作战。同时,通过大力地发展根据地占领掌控地域,争取广大人民壮大革命力量,为后来的推翻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常例】说媳妇就娶你家姑娘

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是我的同事讲的。他说,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叫张明,鬼点子多好惹事,学习当然不好,老师常批评他。有一次张明与胡老师干起来了。

“就你这样淘气鬼,不好好学习,还能有出息!”老师气怒说。

“我就不出息了。”张明顶老师。

“你……你长大连媳妇都说不上。”老师气的不料说出这样一句话。

“我不说媳妇。”张明也不含糊,说:“我说媳妇就娶你家姑娘。”

“休想!”

“你看着!”

转眼几年过去了,张明果真的就与老师的姑娘搞上对象了。张明虽然学习不好,但脑子活,初中毕业后就做买卖了,挣了一些钱。他想方设法接近老师的姑娘,请她下饭店,送她礼物。他又讨好姑娘的母亲,给买很贵重的裘皮大衣等等。姑娘愿意,“丈母娘”同意,老师的那个“休想!”也就休想了。

附言:张明用钱物得到了姑娘的爱情又讨好姑娘的母亲同意使用的是“抛砖引玉”之计。

第 20计 混水摸鱼

【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注释】阴:敌人内部出现分歧或帮派争斗。 弱:软弱,指对方气势减退或某种条件等处于不利时。 随:顺从,任意。 向晦入宴息:要适应万物之道随时变化而应变化的规律,如人到夜晚了就应当入室睡觉休息一样。

【题解】趁敌人内部发生混乱或敌对的两方矛盾冲突两败俱伤时,见机取利。

    附,语性解释:成语,也作“浑水摸鱼”。在混浊的水里去摸鱼。比喻在混乱时机捞取好处。

【译文】趁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他们主见不一的弱点或帮派势弱力小而各自为政的机会。随意去进攻或瓦解这样的敌人,就如到夜晚应当入室睡觉一样容易,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战例】刘备借机取南郡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

这时孙权、刘备各自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大都督因赤壁战胜气势正旺,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对南郡虎视眈眈。周瑜为了攻打南郡不惜花多大的代价。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想要见见刘备,看他的打算。

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就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道: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即诸葛亮)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

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刘备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阵。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领赏。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逃走。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

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敌人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附言:周瑜要试探刘备的打算,刘备当然不说实话为“反间计”。诸葛亮建议刘备按兵不动是“隔岸观火”之计。周瑜装死营中奏起哀乐等是“无中生有”之计。赵云乘机攻取了南郡是“顺手牵羊”之计。

【新意】在某些事态混乱时趁机轻而易举便捞到好处。

【悟理】“混水摸鱼”与“趁火打劫”两计常常有相似之处,但前者突出的是乱中取胜,后者突出的是趁难获利,有的时候乱而有难、难则生乱。  小偷常常在人群混乱的时候下手掏兜或趁人精力分散时将包拎走。有人趁人家夫妻感情淡薄不深便插足成为第三者。单位领导是非不分贪赃舞弊时有人借机也能损公为己牟取一些好处。

【常例】老王当先进

1979年末评选先进工作者,我们科研室一十三人,评谁呢?不好评,那也得开会评啊。

我是评不上的,我可以说工作确实没少干,甚至在技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但是,我一是太年轻,二是业余爱好太多:什么数学、文学、哲学,评我有不务正业之嫌。

评主任吧,他身体不好,干不多少事。评副主任吧,也不好办,再说了评上副主任那不给主任难堪么。其他人都是谁也不服谁,谁都知道谁的小毛病。

唉,老王!老王是去年从下边的县调上来的。他学的是农业,毕业之后回了老家县里商业科去了。全国科学大会刚开过重视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归队,他便调到科研单位来了。刚来一年多,虽然对科研问题不太入门但与大家关系不错,一天端着茶水这屋与你谈谈心,那屋与他唠唠嗑,谁也说不出人家有什么缺点。有人就提出评老王为先进工作者。接着有人说同意。

最后,主任问大家,评“老王”同不同意?多数人先后说同意,少数人没吱声也算同意了。

老王当上了先进!

附言:这件事说明有时是被动的“混水摸鱼”,或者说是捡个便宜,这样的事例常有。

第 21计 金蝉脱壳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注释】金蝉:蝉的的一类,是一种昆虫,蝉类在生命进程中要发生蜕变即脱壳。 形:原来的形状,指保持战斗的声势、阵地的原样。 势:表现出来真实的情况,指部队已完成了调动。 巽:退出。 蛊:音gǔ,意为顺事。 巽而止蛊:卦·意为,暗中退出。

【题解】在保持战斗声势、阵地原样的情况下,大部队已暗中完成了撤退或转移。

    附,语性解释:成语。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立即发觉。

【译文】保持战斗声势、阵地原形,隐秘谨慎地实行主力撤退脱离险境;使友军不怀疑,敌军仍在此备战不变。这是暗中退出的办法。

【战例】宋军擂鼓掩护撤兵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来犯中原,宋名将毕再遇与金军交战打了几次胜仗。

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可是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一定会损失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想出了一个撤兵之计:他一边暗中作好撤退部署,一边在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似若出城进攻。

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然而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战。金军的头领以为是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他们不得安宁。于是金军不再理睬,任宋军擂你的鼓。

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鼓声逐渐微弱最后没了动静。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来包抄宋营。当金兵冲进宋营时才发现宋军早已全部撤走了。

附言:宋军兵士“擂响战鼓似若出城进攻”为“无中生有”之计,使敌人信以为真;后来“金军不再理睬”,宋军暗中撤兵亦为“瞒天过海”之计。

【新意】比喻使用某种办法为掩盖暗中脱身溜走。

【悟理】骗子把财务骗到手之后就巧妙的找什么借口走脱。遇到什么不好介入的麻烦问题怕沾惹是非就说有什么事情非去不可便躲开了。流动商贩卖假货钱到手赶紧逃开以后不再来此地。

【常例】借口

1993年的时候,一次我们一行四个人去一个市一家公司进货,办完事之后要找一家饭店吃饭。

地方很偏僻,街道也很破烂,有三两家小吃部门面都不怎么样。后来进了一家饺子馆。

我进来一看,很冷清,桌凳的不像样,转身要走。这时,有两个男人已堵在门口。一个抱着膀儿,小黑胡子;一个异服怪样,戴着墨镜。不由使人想到土匪、黑社会之类,莫非我们进了黑店,我有些毛骨悚然。

服务员是个胖女人,穿着黑乎乎的白大褂,上前说:

“几位要吃什么?——啥都有。”

“看看。”我搪塞着。真的想走开,我灵机一动,翻我的背篼大惊小怪地说:“坏了,我的计算机落在那家公司了。赶紧去找吧,回来再吃饭。”

我给他们几个使着神色,拔腿就走。他们跟我出来走了挺远撵上我,有一个说:

“你哪用计算机了?”

“你没看这像个黑店么?还不赶紧走。”我说。

附言:“金蝉脱壳”与“走为上”之计相关联,必须先有什么策谋做掩盖才能走,一般常用的就是“无中生有”之计。这里说计算机落在那里了,但实际没有。

第 22计 关门捉贼

【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注释】困:包围,断其所有退路。剥,不利有攸往:卦·意为,围歼消灭,放走了再去追赶或远袭就不利了。

【题解】把小股敌人包围截断后路全部消灭,如果放开口子叫敌人逃走再追赶很远去打击就不利了。

附,语性解释:话语。把门关住捉贼就容易了。

【译文】对小股或部分敌人应及时包围断其退路。全部消灭掉,放走了就会对未来的战争形势不利。

【战例】平型关围歼日军坂垣师团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在平型关战斗中我八路军115师得到日军坂垣师团的第21旅团辎重部队于9月25日到达平型关的情报。于是24日晚上115师指挥所、685团、686团、687团冒着大雨按作战预案向伏击阵地挺进,25日凌晨115师万余人的大军悄然无声地隐藏在这荒山野岭的伏击阵地上。

上午7时许,日军坂垣师团的第21旅团辎重部队准时到达,100多辆满载着日本兵和军用物资的汽车在前面开路,200多辆马车随后跟进,最后过来的是骑兵。

我军战士紧握已上膛的枪支,捏着开盖的手榴弹,满腔怒火地盯着这些侵略者。待敌人进入伏击地域后师首长一声令下,公路两侧的山岗顿时怒吼起来,机枪像暴风雨般地扫向敌人,成捆的手榴弹把敌人炸得人仰马翻。

按事先的作战计划,已由687团将敌人部队的后尾截住,将敌人死死地包围在这个山沟里了。敌人想要逃跑是不可能了。在我军的猛烈打击下,日军已焦头烂额,最后坂垣师团的第21旅团辎重部队全军覆灭。

我八路军115师平型关一战巧设伏击大获全胜,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附言:平型关大捷首先与情报有重大关系,准确获得利用敌人行动的情报也应属于“反间计”。

【新意】预知对方详情断然作出决策迫使对方无可奈何或自方出现了某些不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杜绝问题发生。

【悟理】要抓住什么活物常常是几个人前追后堵。说服别人用关键事实叫对方无话可讲只得认同。曾经有一个农民卖菜说:“屯老二越贵越不卖,街溜子越贱越不买”,这都是“关门”看望,一个要涨价,一个要降价。

【常例】一口价

那年我烧酒的时候,正赶上卖粮难,什么粮都不好卖。有一个粮贩子倒运来一车大米卖不出去了,有人在中间联系问我烧酒用不用。

我去看了。大米是新大米,但是加工粗糙,还有糠壳碎屑的。我对粮贩子说:

“这米做为口粮肯定是没人买的,做饲料又可惜,也只我烧酒能用。可我刚进了两车苞米,你这个……”

“大米烧酒好。”粮贩子说。

“烧出酒来什么高粱苞米的,都一样。”我故意抻了一下说:“要行,就六毛五一斤。”

“六毛五太少了。”粮贩子说。

“那就算了。”

“再商量商量。”

我转身走了。走出几步,那粮贩子喊我,说行,又自言自语说自己认赔了。

附言:粮卖不出去,压低价买也是“趁火打劫”之计。

第 23计 远交近攻

【原文】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注释】形禁势格:成语,受到形势的限制和阻碍,事情难于进行;引申受一定的形势和条件限制发动战争战事不好处理。 远隔:距离远,中间有障碍阻隔。上火下泽:卦·意为,近敌如火迫在眉睫,远敌如水暂可阻挡。

【题解】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先进攻邻近的国家有利。

    附,语性解释:成语。结交远方的国家,攻伐邻近的国家。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译文】受一定的形势和条件限制发动战争战事不好处理,距离近的国家要先消灭它获得利益,而先进攻距离远的国家会有很多不利条件和害处。近敌如火迫在眉睫,远敌如水暂可阻挡。可以通过外交途径与离远的国家友好相处使他们不与我方敌对,有利于消灭距离近的国家。否则远、近的国家联合起来势力就要强大不容易战胜了。

【战例】秦先近后远灭六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齐、楚、燕、秦、赵、魏、韩七国,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秦国著名的军事谋略家范雎(fàn jū)此时献策,阻止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国力强盛,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还必须经过韩、魏两国。派少了军队难以取胜,派多了军队劳师远征又会造成大的损失,况且打胜了也无能力占有那里的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消灭一国就可得一国的土地,秦国也会越战越强大。秦昭王采用了范雎的建议,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国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再后攻破楚国,最后把齐国也攻占了。秦国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附言:秦国独霸中原用了四十年时间,说明“远交近攻”不能急于求成。

【新意】对将来的事要深谋远虑,而近期要发生的事要处理好。

【悟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要考虑几年甚至十几年经营的发展,而经理就要做好近期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管理。亲戚离远的见面少更亲近一些,离近的常接触有时容易发生矛盾。一样的产品即使是便宜一点也不要购买质量次的,应该购买贵一点质量好的经久耐用。常说势利眼的人就是专交有权势的上层人物而仗势欺人使下面小人物或平民百姓屈从。常说谁有眼光,即做事有远见,不要急功近利。

【常例】朋友的升官感言

我一个朋友的一个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喝酒也就成为了朋友。一次几人又凑一起喝酒,半醉非醉,谈天说地的,你说你的事,他说他的事。说来说去,他便感慨他自己的经历。他很得意地说:

“我,我想什么时候当什么官我就能当上,我有我的计划。——你们不信?”

我们都端着酒杯,听他说。

“我是科员的时候就计划当科长,那得趁上级领导在的时候把工作干得突出,不能白干,之外还得与大家搞好个人关系。……我当了科长就计划三年以后一定当上副局长,就得着手准备。科里的人谁也不敢对我有意见,我把他们维持住就行了。对别的科科长什么的,局长,还有其它关系单位,都得加强联系。他们大事小情我都少不了表现自己的热心,关系,没这关系能行么?”

我们碰杯喝酒,并说:

“祝贺你,(副)局长!”

附言:远交,表现自己、与重要人物处好关系是“树上开花”之计;近攻,压制属下是“釜底抽薪”之计。

第 24计假途伐虢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注释】假:借用。 虢:音guó,古代西周初期国名。 两大之间:两个大国相隔在中间的小国。 困,有言不信:小国被一边的大国侵害危难时,另一边的大国好意说要出兵援救,这个小国能不信吗?

【题解】一个军队以借路为名要从这个地区经过,实际上经过时再找理由占领这个地区。

    附,语性解释:成语为“假途灭虢”。泛指以借路为名,行侵略之实。

【译文】两个大国相隔在中间的小国,那边的大国胁迫或侵害小国屈服时,这边的大国造成声势对小国进行出兵援救。小国在危难时能不相信这边大国要去援救的话么?

【战例】荀息献计灭虞、虢两小国

春秋时期,晋君主晋献公想要吞并邻近的两个小诸侯国:虞国和虢国。可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如袭虞国虢国就会来兵救援,若攻虢国虞国也会出兵相助。

晋国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先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虞公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地所产的一匹良马与垂棘所出的一块玉璧送给虞公。秦献公舍不得两件宝物但为了吞并虞国和虢国只好依荀息之计而行。

虞公得到了良马、美璧,特别高兴。

随后,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国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征伐虢国,虞公因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

晋国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物分了许多送给虞国,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要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就同意了。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国,虞公出城相迎。住下来秦献公又约虞公外出打猎,趁这个机会晋军就把虞国京城强占了。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附言:晋国向虞公献宝物及把劫夺的财物分给虞国是投其所好“抛砖引玉”之计。晋国找到伐虢国的借口和晋军大将里克装病是“无中生有”之计。秦献公约虞公外出打猎是“调虎离山”之计。

【新意】有很多事情自己直接办不了,只得需要中间人帮助,办完事常忽略了中间人的作用。

【悟理】不要贪图好处叫别人利用自己。男的要想有利于高升委屈找一个亲戚有权势的姑娘为妻。看好别人的东西想要得到但难以得到时用对方所好的物品来交换。常说的“将计就计”就是利用对方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常例】女人的欺骗

有一次春节在朋友家喝酒,我是属于作陪,人家主要是请他们公司的人,男男女女两桌。当然喝酒气氛很热烈了,有一个叫孟辉女性,敬酒言谈很活跃。等到最后剩下几个人,其中有一个比我的岁数大一些的人叫韩永,他酒后吐真言说:女人都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可女人是不可轻易相信的。

原来在他们公司里,孟辉不算是特别漂亮的女性,但也不是没有几分姿色的女人。她不甘心久居别人之下,也想怎么能从小职员上升为哪个部门经理。

孟辉明白,在这么多的员工中自己一下子创造出什么显赫业绩得到提拔是办不到的,没有这个可能。那只有通过人事关系,可平常与董事长、总经理的关系都很一般,谁能帮上自己呢?

用心想了很久,孟辉决定利用一个人,他叫韩永,是董事长的儿子。这个人在公司里虽然没有要职但经常为董事长传达指示,总经理也拿他小看不得。他比自己的年岁大不多,四十来岁。他有一个特点,喜欢和年轻的女人说说闹闹恋恋扯扯。与他搞一搞关系,说不定能有用呢。

从这以后,孟辉很注意打扮自己,穿着体面,烫头新颖,化妆俏丽,在韩永面前尽出风韵。并且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还给韩永来点眉来眼去。她与韩永经常说笑不算,有时还用手轻轻碰一碰韩永的身体。韩永哪禁住这个,早神魂颠倒了,以为孟辉看上了他,想入非非。这就有了可利用的机会,孟辉向韩永提出希望能帮助安排个好职务,韩永一口答应。果不其然,孟辉很快就被提升为了一个分部的业务经理了。

孟辉为了感谢韩永,邀请韩永下饭店。韩永更是兴奋万分,以为孟辉要与他进行一次美好的幽会。他洗了澡,理了发,打扮得“新郎”一般。到了饭店包间一看,韩永一愣,孟辉带着丈夫和孩子呢。

附言:孟辉利用韩永首先是“美人计”。韩永喜欢和年轻的女人说说闹闹恋恋扯扯投所好被利用为“抛砖引玉”之计。孟辉带着丈夫和孩子请韩永下饭店警示他对她不要有非分之想是“上屋抽梯”之计,同时要摆脱从前多少有些暧昧关系也是“走为上”之计。

 

第五套  并战计

 

第 25计 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注释】频更其阵:多次变化办法,这里指以假乱真。抽其劲旅:消除对手的能力、优势。待其自败:等他无能为力之时。乘之:抓住机会做事。 曳:音yè,拖住。 轮:车轮子,比喻关键环节。

【题解】内部对手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假乱真取得成功。

    附,语性解释:成语。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换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本质。

【译文】不断的变化手段用以假乱真的多种办法,使对手丧失能力、优势,等到他自己出现弱势无能为力时,再乘机取而代之。控制住对手关键环节任意摆布,好比拖住了车轮子车就不能运行了。

【战例】赵高假诏书赐死扶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寿命将至,就召见丞相李斯要他传达密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他早有控制朝廷的野心,便故意扣压密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此时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密诏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了。

泰始皇长子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为了锻炼扶苏,泰始皇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

蒙恬与赵高在宫廷中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赵高很狡猾的对李斯讲明利害关系,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就这样把胡亥扶为秦二世做了皇帝,为自己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附言:赵高对李斯讲的利害关系是“离间计”属“无中生有”之计。

【新意】玩弄手法,背地里改换事物的内容,以假代真。

【悟理】常说“假传圣旨”把别人的原话意思改成另一种意思这确实是常有的事。外表一样的东西用次品或假的调换别人好的真的。为某种目的掩盖事实将一件事的真相不说则编造成另一种情形。

【常例】将错就错

1985年,我刚接任会计。年末的时候,很多财务事情都要处理,账务账目非常繁乱,记账凭证就厚厚的五大摞子。结果十二月的科目汇总就平衡不下来了。

什么都处理完了,就差记账员的科目汇总,只要十二月的科目汇总平衡下来,决算就可以填报了。报决算上级是有严格的时间要求的,我第二天的车票都买好了。

记账员与出纳员对了一天的账,反复计算,也没能把账平下来。晚上下班了我们会计人员也不能走,因为平不下来账,我无法去报决算。

又核对了两遍,算盘计算器都用上也没能解决问题,不知哪里“懵”住了。后来都停下来,不知怎么办才好,看我如何。我沉静地想了一下,不能不平账了,因为必须把决算表填完,否则就耽误事了。

于是我从账本上找到一笔不怎么重要的账目,拿出计账凭证,叫记账员重做,把它做错了,使账能平下来。这样,不影响报决算,过后有时间再慢慢地对账,找出错处更正,这是符合会计规则的。

附言:重做一笔账将对的改错了为“无中生有”之计。

第 26计 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注释】桑、槐:借指不同的两人或两种事物。大:势力强盛。 凌:欺侮,统治。小:能力较弱。 警以诱之:责备惩处他人迫使不便明着治服的一方屈服。 刚:强硬。应:被迫服从。行险:危险的举动。 顺:服从。

【题解】明着对一个较强的敌对者责备制裁用意是欺吓另一个不好明着整治的敌对者屈服。

    附,语性解释:成语,亦为“指鸡骂狗”、“捉鸡骂狗”。比喻借此骂彼,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译文】位高一等者要统治能力较弱的人,用责备或惩处有一定威力的人迫使能力较弱的人屈服。强硬的手段会使弱者被迫服从,用奇险的举动会使他人顺服。

【战例】田穰苴严正军纪斩庄贾

    春秋后期,晋、燕两国犯境齐国领地,齐国国君齐景公命田穰苴(tián ráng jū)为将带军退敌,又派庄贾(zhuāng gǔ)做监军。

田穰苴和庄贾约好第二日正午在军营门口会合,然后入营集合整顿部队。可是第二天田禳苴早早到了预定地点,庄贾却迟迟不到。田禳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田禳苴问庄贾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设宴饯行总得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田禳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已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田禳苴的话不以为然。

田禳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军法官来,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田禳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齐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田禳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

齐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拿齐景公的命令叫田禳苴放了庄贾。田禳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田禳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

全军将士看到这种场面,各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守将令。田禳苴治军纪律严明,后来打了不少胜仗。

附言:这一行为不在非常时期不可用,在战争关头,齐景公一将难求之时才任听田穰苴如此军纪,如无战事攸关齐景公完全可以以目无君王处死田穰苴。

【新意】制服一个较强的势力会使其他较弱的势力屈服。

【悟理】说张三借东西不还是给李四听因为李四借了东西没还。骂身边的什么动物实际是骂在场的某个人。做好某件事是为了争一口气叫别人不要小看自己。违背意愿所做的事是为了气别人。上司在一些场合夸耀自己的部下是为了抬高自己。

【常例】为得到姑娘欣赏

1977年春,我们单位开体育运动大会,有一项比赛,跳绳跑。我报了这个项目,有三、四个人报名吧。可到正式比赛的时候,别人都因故没来,就我一个人了。

“这回好,你怎么跑都第一。”发令员说。

“不,我和他比,我能跑过他。”这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是别人,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有些冲动似乎情绪不能控制自己,从工作人员手抢过绳说:“来吧。”

我心里有点不满意,第一也不过就是一条毛巾么,非和我争什么。我看了一下周围观看的人群,想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态度。我一细看人群中有一位姑娘,我明白了。我这个好朋友正追求那个姑娘,他既然冲动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本事,想叫那个姑娘看重自己。

发令员看我没什么不同意见,一个单位的运动会也没有严格的规则,临时上场就上吧。所以,发令员发令,比赛开始。我这个好朋友真的气冲霄汉一本正经的向前冲,我只不过紧跟其后没有把比赛当回事。我想,就叫他比过我吧,好叫他在那姑娘面前露脸,也算我够哥们儿意思。

附言:我的好朋半路杀出知道能跑过我也是“趁火打劫”之计。

第 27计 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注释】假:不真实的,装出来的。伪作:假装着。为:行动。 妄为:错误的行动。露机:暴漏实际意图或行动计划。云雷屯也:卦·意为,假装着不知情不动声色,也不可由假装不知之情而去迎合真的做出错误的行动。

【题解】假装着什么事都不知情况掩人耳目,但实际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而是自己另有目的。

    附 语性解释:话语。假装出的样子,实质并不然。

【译文】宁可假装着不知什么事的情况而不行动,也不可由假装不知什么事的情况而去迎合别人真的做出错误的行动。要沉着冷静不露声色,等到时机成熟出其不意使自己的实际意图或行动计划取得成功。

【战例】冒顿忍让适时反击灭东胡

    秦朝末年,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看邻近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便借机向匈奴勒索挑衅。

    东胡王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不能给他。匈奴单于(chán yú 首领称号)冒顿(mò dú)竟然无所谓地说:“给他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冒顿却若无其事,因为他明白这时不能得罪东胡。

    东胡王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都气愤难忍。冒顿却说:“给他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这正是冒顿求之不得的,因为一来会使东胡得意而放纵,二来会使匈奴将士义愤,激起团结一致反击的斗志。

    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东胡王料定匈奴软弱无能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不久之后,东胡王看中了甸奴与东胡界边的一片茫茫荒原,就派使臣去要匈奴将此地赠送给东胡。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

    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是我匈奴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冒顿单于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窝囊气,这回是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

    东胡王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他们。东胡军队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大军的对手。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东胡民族被灭亡。

附言:东胡王看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便借机向匈奴勒索挑衅是“趁火打劫”之计。冒顿单于使东胡得意而放纵是“欲擒故纵”之计。

【新意】有时对某些事物故意不重视,但实际密切关注有所利图,等待时机后发制人。

【悟理】卖货装糊涂多收买主的钱。不想出面作证就说这事不知道或说没在意是咋回事。捡到东西不想还给人家当人家找来时就说没看见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在酒席上讲话虽然你的水平很高但你必须有意使自己不能超过主人、贵客、上司,这更能提升你的人格。

【常例】恩仇

那时候,我姥爷和我一个亲戚表舅两家共同盖了一栋三间房子,我姥爷住西屋,我表舅住东屋,中间是共用的厨房。这个表舅是我姥爷亲堂妹的儿子,亲戚也算不远。他参过军,退伍之后在大队当干部。

表舅刚退伍就要娶媳妇儿没有能力自己单盖房子。另外,姥爷不也想借借他当官的光不是。然而没想到矛盾很快就发生了,因为鸡猫狗的什么就总打开仗了。他仗着自己是官,小人得第不知天高地厚,对谁都是以势欺人,对我姥爷一个长辈也不在眼里。一次,表舅与我姥爷大干一仗,他竟然找一伙人扒了房子,推倒了墙,给我姥爷留下一间半个房碴。

我父亲到公社去告状也没告出个什么名堂,因为人家扒的毕竟是自己的那一半房子,再加上他是大队干部公社的人都认识。由此,我们与表舅亲戚结下了冤仇。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干部都被批斗,甚至是武斗。大队成立了专政组,专门搞批斗的。一天晚上,我么生产队开大会,专政组来两个人调查要批斗我表舅的材料。生产队开会不严,我们孩子经常“列席”开会。这次我也在会场,不少人都积极揭发我表舅的罪行,专政组的人就都记下来,好为明天的批斗做准备。我父亲没有太多说话,只是说了扒我姥爷的房子的事。

回到家里,我听见我父亲与我母亲说,现在谁也不敢和他靠近了,管咋的咱们是亲戚,怎么能帮帮他。

第二天开批斗大会,大队专政组来了五六个人,皮带、木棍都备好了,气氛很恐怖。开始把我表舅带上来,叫他坦白交代。他坦白时说话一停下来就有人上来轮皮带打了。别人都鸦雀无声,这时我父亲走到前边控诉他,提醒他交代什么,还有什么没交代,引导他把前一天专政组记录的他的罪行都说出来,这样“坦白从宽”就能少挨打。

过后我表舅母却埋怨说就我父亲盯得紧,别人都不揭发什么。多少人都不懂我父亲提示我表舅坦白的用心,这个秘密只有四十年之后在此我能说清楚。

附言:如果是一个与我表舅关系好的人或者哪怕是关系一般的人站出来引导他坦白很容易就会被专政组怀疑,而我父亲与他有仇来“揭发”他坦白就顺理成章了。但是过后并没有被我表舅他们理解。

第 28计 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注释】假:不是本意的行为。便:便利,容易得到的利益。 唆:引诱,促使。 前:前边,借指预设的圈套。 断其援应:切断他的后路。 遇毒,位不当也:卦·意为,遭遇大祸,是自己不该贪心欲望而陷入的险境。

【题解】不是本意地给敌方什么容易得到的好处,而是敌人欲得到好处时被牵制不能自己。

    附,语性解释:成语为“上楼去梯”或“上树拔梯”。比喻诱使人上前而断其后路,使人陷于困境。

【译文】故意给敌方一些可得到的好处,诱导他来取得上了圈套,乘机切断他的后路,使之陷于死地。敌方遭到如此大祸,是自己不该贪心欲望见利受骗而陷入的险境。

【战例】刘琦撤梯迫使诸葛亮献计

    后汉末年,汉室宗亲荆州牧刘表偏爱长子刘琦,不喜欢次子刘琮。但后来刘琮娶了父亲后妻蔡氏之侄女为妻,蔡氏因此爱待刘琮而厌恶刘琦。刘表贪恋荣宠后妻蔡氏,蔡氏常向刘表说刘琦的坏话而夸奖刘琮,刘表自然就相信了。刘琦形势孤弱,常觉蔡氏要害他,自不宁日。他向诸葛亮求教使自己平安的办法,但诸葛亮又不敢说怕传言到蔡氏而得罪刘表。

    有一天,刘琦约请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便给刘琦讲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要尽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刚刚尝了一点,侍从倒地而死。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杀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申生闻讯,也不作申辩,自刎身亡。

    诸葛亮对刘琦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请求父亲刘表他要去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驻守。

    刘琦远离了父亲刘表和后母蔡氏,避开了后母的是是非非,终于免遭陷害。

    附言:诸葛亮讲“申生和重耳”的典故来指点刘琦以古比今是“借尸还魂”之计,故事中骊姬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为“无中生有”之计。刘琦去往江厦避开后母是“走为上”之计。

【新意】假意用好处使别人帮助办事,事成之后却反悔。

【悟理】当官之前小恩小惠讨好群众,当上官之后高高在上搜刮百姓。求人办事说得好听办成了就不再理人家,怕破费还人情。借钱时说好听的借了钱就变了,要么躲着不想还,要么翻脸拖着不还。怂恿他人为自己做坏事,然后脱身对后果不负责任。

【常例】同学之间

我有几个同学都在一个单位上班。他们和我的关系都很好,都多次到我家来过。

一次一个同学来,他说了自己的苦恼。某同学当了领导,在当领导之前,关系不差,甚至经常请他们下饭店,还许诺“苟富贵,勿相忘”。

这个同学说,我们都捧他,考核都说他好话,给他投票,结果他一提拔上去刚开始还够意思,后来就摆架子不可一世了,根本不把我们看在眼里。办点啥事还得给他送礼,送少了他妻子就不乐意。

我不能说什么,当了官就摆架子,这是客观现象。

附言:在当领导之前与大家搞好关系甚至好处的许诺使大家都选他,这是常有的现象,为“抛砖引玉”之计。

第 29计 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注释】借局:利用别人或什么事物。势:场面,气势。鸿:鸿鹄,天鹅;或鸿雁。渐:音jiān,流入,引申漫漫落下。 陆:大地。仪:仪表。

【题解】当兵少力弱时可借助别人的兵力或什么事物大造声势显示气派,使敌方生疑恐惧不可冒犯。

    附,语性解释:话语。越高的树上面开花越能够明显使人看见,比喻特别突出的事才能引起别人注意。

【译文】借他人之兵、势力或事物似成自己的阵势,自己兵少力弱却造成声威显赫势大力强使敌对一方畏惧而退却或顺从,力小借势也能取得成功。也就是强大的敌人被蒙骗住会束手就擒、不攻自退等;就像鸿飞翔在高空谁也抓不到的,但是它慢慢落在地上就能被人捉住,可以用它的羽毛装饰华丽的仪表。

【战例】张飞长板坡计断曹兵

三国时的张飞,无人不知是一员猛将,但他也有勇有谋,在长板坡智退曹兵就是一例。

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荒忙率荆州军民退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当阳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败退,狼狈不堪,忙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

张飞此时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能够抵挡曹操的大队人马。但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三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又让骑兵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

曹兵追赶到此,只见张飞独自一人骑马横矛当在桥中,好生奇怪,又看见桥那面树林里尘土飞扬。曹兵马上停止前进,以为树林之中定有埋伏。

张飞一声喝喊,曹兵吓得赶紧后退。就这样张飞仅用二、三十个骑兵就阻止住了曹兵的追击,让刘备和荆州军民顺利撤退。

附:张飞令骑兵把树枝绑在马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是“无中生有”之计。

【新意】在自己微弱或被欺压时,超人意料的做点大事,改变自己的不利状况。

【悟理】虚张声势夸口炫耀会蒙蔽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有利自己行事。因写一本书或唱一首哥或搞一项发明等等一鸣惊人使自己前程光明。常言道:一俊遮百丑,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是,志大才疏者,往往徒劳无益。

【常例】关键时刻

对于每一项工作安排都需要有一个重点,把这个重点做的突出显示出来被更多的人认可,这就是大功告成。

有一年,我们系统在我单位办学习班,我全权安排各方面事项。在所有事项中伙食是最重要的,我把四、五十人的伙食费预算百分之三十拿出来作为预备资金,只把百分之七十用在平日开销上。这预算百分之七十也不按日平均使用,而是今天好点,明天差点,上顿差点,下顿好点,这样调配不会使大家有意见。

更关键的一天是安排游览参观本地景点名胜,午间在外野餐,定好在江边公园十一点半开饭。我安排的是两个餐馆定时把饭菜送到,餐馆质量要求的什么都答应得挺好,可是我提前去一查看,很是不满意。这是关键的一顿饭,必须得叫大家吃得好。于是我决定利用留下来的预备资金再到市场购买烧鸡、猪头肉、面包什么的。

虽然比预定开饭时间晚了点儿,但是有我临时多买的熟食,加上餐馆送来的菜肴,比较丰盛,有干有稀,有荤有素,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很满意地说:“别看今天饭晚了点儿,伙食好!”

附言:衷告一下:常常只把领导或特殊的人伙食安排好,不重视一般人,这样的“树上开花”适得其反。

第 30计 反客为主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文】扼:音è,把守,控制。 主机:关键环节或决定性部位。 渐之进也:卦·意为,逐渐掌控局面。

【题解】看准来犯之敌用兵漏洞趁机攻打他的关键环节或决定性部位致使敌人陷于被动境地。

    附,语性解释:成语。客人反过来为主人。比喻转被动为主动。

【译文】把准时机见来犯之敌用兵有漏洞便插足进去,打击他的关键环节或决定性部位,逐渐掌控局面牵制敌人,使来敌反倒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战例】郭子仪说服来犯药葛罗反戈

公元763年,唐朝名将仆固怀恩与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不和。辛云京经常陷害他,一怒之下他调兵攻打当时在太原的辛云京。辛云京趁机上奏唐代宗说仆固怀恩反叛,唐代宗命著名将军郭子仪率兵前往平息叛乱。由此仆固怀恩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反了,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

这时郭子仪已经驻守在泾阳,不过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他知道形势十分严竣。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两国就失去了中间的联系协调的人。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互相断了正常的联系。郭子仪想到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他想与过去的老友叙叙情谊。

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营去。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酒宿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后,很长一段时期边境平安无事。

附:辛云京趁机上奏唐代宗说仆固怀恩反叛是“借刀杀人”之计。郭子仪利用吐蕃与回纥信息不通又有矛盾时前往说服药葛罗反戈为“反间计”。

【新意】处于不利或次要地位的一方常常以智慧、能力、气势、威信胜过处于主要地位的另一方。

【悟理】某人一怒之下便气势汹汹去找对方干仗,不料他考虑不周自有无理之漏隙,对方抓住这一弱点反击,这人闹得下不来台,倒被对方制服了。两方共同做一件事,应该以这一方为主,然而那一方精明强悍,这一方没有主意只好由那一方说了算。借助亲属、朋友等的权势目中无人以下犯上。

【常例】如此陪客

我求好哥们儿帮忙办一件事,基本办妥了,我要请有关人员下一次饭店,以表示感谢。

请客在一天的午间,除了帮忙办事的人之外还来了一位哥们儿的朋友,介绍一下都入座。多来一位朋友也无所谓,多一个人多双筷而已。喝起酒来,该客气的也客气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除了老哥们儿,新认识的几杯酒后也都熟人似的,推杯换盏好不热烈。

这时,那位“哥们儿的朋友”慷慨陈词:

“……通过这个场合我们成为好朋友,加深感情,晚上我请客。还在这儿,下午玩儿一会儿,打麻将,我安排,谁也不许不来,……”

有的说下午有事,正常工作不能耽误。那朋友咬定是要请客了,还要打麻将。看情况我的表示听从,因都是为我办事我不好不奉陪。但是我提出,先上班把我的事办完再回来打麻将,大家也就都同意了。

下午在这个饭店麻将打到天黑,该安排晚宴了,服务员来催了几次点菜,可那个“哥们儿的朋友”装起糊涂来,根本没有点菜的意思。我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我再安排一顿吧,否则弄出一个尴尬的局面叫人家看了不好。

附言:那个“哥们儿的朋友”说晚上请客到时候不点菜却装起糊涂是“假痴不癫”之计再混一顿饭饭而已。

 

第六套  败战计

 

第 31计 美人计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注释】伐:攻打,引申使其堕落。 御寇:控制敌方的将领。 顺相保也:顺利地保存自己,甚至消灭敌人。

【题解】以美女、金钱、宝物等诱使敌方将领堕落或迫使为我方掌控而加以利用。

   附,语性解释:话语。用美貌的女子诱骗控制有一定权势的男人,比喻以某种好处诱惑他人为自己所用。

【译文】敌人的兵力强大,就设法打击其将领;敌人的将领足智多谋,就要以美女金钱等使其堕落。将领意志衰弱了士兵就会精神颓废,军队势气就会丧失殆尽。利用控制敌方将领的条件就可以保存自己,甚至能够消灭敌人。

【战例】王允连环献美女吕布刺杀董卓

    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而且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两人联手无人能敌。但司徒王允观察,董卓、吕布都有一个弱点,皆是好色之徒,由此他心生一计。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她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允决定用貂蝉分别许给董卓、吕布为妾,处使他们发生矛盾再各个除之。他将这一想法说与貂蝉,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万分动情,即定选择吉日完婚。

    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这美色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带回府去选个良辰吉日就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俱为己有。吕布心中大怒。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常在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气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挡没能击中,只好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貂蝉按王允嘱咐,与吕布相会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硬夺去了她。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占有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庭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附言: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及貂蝉按王允嘱咐挑拨吕布与董卓的父子关系为“无中生有”之计。

【新意】用花言巧语或甜头好事诱惑他人上当。

【悟理】街上摆摊卖水果的都挑质量好的摆在前边诱惑路过的人动心来买。相对相的男女都要精心打扮一番愿望对方能够看中。有的人一开始工作表现很积极得到领导的重用后却露出原形能力很平常。

【常例】盛情难却

1978年,我担任土肥研究室保管员。那时侯管理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国家拨款年年用不了就想着法买些仪器设备、化验器皿、试剂什么的,这些东西有的随便就扔在破棚子里没人管了。化验用的烧杯、三角瓶等等都可以作为家庭生活用品,所以几乎都随便往家拿,职工家家都有单位的东西。尤其是装硫酸的大玻璃瓶子干脆就把一整瓶硫酸掉到,把玻璃瓶子拿回家装酒或装豆油。我管的库里有许多化验用的各样玻璃器皿等,都是其外人见不到的稀罕物,常有职工来管我要即随便拿了。

有一次,下班后单位一个人来管我要东西,我便开库叫他拿。这时有一个外单位的人赶上也进库来,看好东西也想要拿,我坚决制止了把他撵出去。单位职工可以拿,外人是绝对不可以的。

这个外单位的人是建筑工地下班后看材料的小孩,我们单位正在院儿里建办公楼。他有十七、八岁的样子,还有些像孩子。我给他撵走,他有些不甘心。

我也不过是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我们住职工宿舍,也在单位院儿里。晚上去街里看电影都得走着去,四、五里地远。一天,看材料的小孩看我又要去街里,就主动将他的自行车要借给我用,我说我不会骑自行车。从这以后,看材料的小孩一有机会就找我非教我练骑自行车,我说我不骑他就缠着我。他叫我推车上车,一开始又在后边扶车指挥我怎么骑。多少天之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对他表示感谢,他为我付出了不少的辛勤。可他有一种示意,我明白了,他是要我给他他想要的东西。我把他领进我们的库房,我叫他随意拿几样烧杯、三角瓶之类的东西,他非常高兴地拿了,终于满意地笑着。

我想,这个小孩讨好我不就是想要得到他想要的么,而我最后不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么!

附言: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人家给你好处了你不能回报人家。但是,这件事发生在单位制度管理不严的年代,现在千万不要拿公有的东西送礼。

第 32计 空城计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注释】虚者虚之:我方空虚时就故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疑中生疑:对方这种怀疑不定就更加产生另一种怀疑的怀疑。 刚:敌方兵力强大。柔:我方兵力很少。奇而复奇:铤而走险奇妙之中会有取胜的奇迹出现。

【题解】我方兵力很少不可与敌交锋却故意若无其事,使敌方生疑怕有埋伏不敢进犯。

    附,语性解释:词语,《三国演义》故事,诸葛亮城中无兵故作沉着镇定,司马懿怀疑有埋伏引兵退去。泛指掩饰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译文】兵力很少防备空虚就故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使对方怀疑不定就更加产生另一种怀疑认为有伏兵不敢进犯。敌方兵力强大我方兵力很少的时候,我方铤而走险奇妙之中会有取胜的奇迹出现。

【战例】李广虚兵骗敌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李广正准备率兵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但李广却沉着地稳住队伍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定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是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骑兵仅二里来地时,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谎,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附言:匈奴派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是“打草惊蛇”之计。李广射死了匈奴观察形势的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是“反间计”。

【新意】自己实力空虚或有什么问题心虚用办法掩盖过去使对方或有关人不加怀疑。

【悟理】手里没有本钱要做买卖就得想些奇招。争取某些建设工程、产品加工等暂时没有能力或条件通过遮掩使对方相信,或自己先包下来然后转给他人从中渔利。为了要面子自己办不到的事情逞能答应给人家办则只得亲友出力圆场。没有权势硬装了不起的样子自争荣耀。

【常例】掩盖

那一年下半年我接任了会计工作。为了掌握更多的情况,我对以前的账目进行反复查阅,发现一本支出账有一笔支出是某职工子女高考补课费,200多元。当时以支持安排知识青年就业为由关于职工子女不少项目费变相用公款报销,有的单位报了,有的单位不给报;有的单位只给与领导关系好的人报了,其他人没给报。这使我想起,有一位补课生的家长几次到我们财务来闲谈,每次都提起学生补课的事,终于有一次问过我,学生补课有报销的么,别的单位可有报的。我当时并不清楚,记得我说:都没给报吧。现在,我发现了我们单位也有某职工子女补课费报销的事,可不能传扬出去。

年末的时候,财务大检查,三项重点的其中一项就是清理职工子女报销高考补课费。查出来不仅要追缴报销款,还要罚款。财政局大检查办公室来了三个人,负责人查重点,我主要应付他。我知道我们有错处,而且我又清楚那笔职工子女高考补课费记在哪本账哪页,凭证在哪月哪本。有错处心里发虚慌乱不行,要镇静,若无其事,我尽量先拿没问题的账给他们看,并给他们沏茶倒水,不时搭讪着几句话。但是,查账的人也不是外行,他提出要看哪本可能有问题的账看。

就要看到有问题的帐页了,这时我神经绷了起来,即刻咋咋眼睛想,分散他的精力。我假作去拿水杯,不小心的样子把别的账本碰地上了,正好掉在了他坐的椅子旁边。我一边“呀呀”一边去捡,他也站起来帮我捡。完了,他把看的那个账本合上,严肃简直恫吓地问我说:

“到底有没有问题?”

“没有!”我硬装镇定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已经准备好了,如果真的查出来这笔违纪的账我就说是以前会计处理的我不知道,我完全可以脱了干系。

“行了,那就不查了。”他说。

附言:一位补课生的家长几次到财务来闲谈都提起学生补课的事,终于问学生补课有报销的么,别的单位可有报的,为“打草惊蛇”之计。就要看到有问题的帐页了我分散他的精力,去拿水杯不小心的样子把别的账本碰地上了他也站起来帮我捡为“调虎离山”之计。我准备说是以前会计处理的可以脱了干系是“走为上”之计。

第 33计 反间计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注释】间:音jiàn,间谍。 疑中之疑:与空城计里的“疑中生疑”不同,是指敌方有疑惑之处我方再提供虚假信息使他们的怀疑变为真实。 比:勾结,比喻装作亲密。 自内:自己内部,象自己的人一样。不自失也:不用自己付出代价达到自己目的。

【题解】使敌人的间谍反而为我所用,则我获得更多的敌方情报或我给敌人虚伪的情报有利于我方。

    附,语性解释:词语,为“反间”。原指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获得虚伪的情报。后专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

【译文】敌方中有可能互相之间不信任而我方再提供虚假信息使他们更加猜疑。造成我方与敌方一派亲密联系的“真像”而另一派疑心确定除掉他,不用我方出力就达到了我方达不到的目的。

【战例】韩世忠假泄军情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因而朝廷中投降派得势。主战的著名将领宗泽、岳飞、韩世忠等坚持抗击金兵,使金兵不敢轻易南下。

    公元1134年,朝廷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两人北上经过扬州。镇守扬州的正是主战派韩世忠,他心里极不高兴,生怕二人为讨好敌人泄露军情。可他转念又一想,何不利用这两个投降派传递一些假情报。等两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队开出东门,两人忙问军队去哪里,有人回答说是开去防守江口的先头部队。两人进城见到韩世忠,忽然有流星庚牌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两人看,原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

    第二天两人离开扬州到了金营,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说韩世忠已率部去防守江口。聂呼贝勒送两人往金兀术处谈判,然后立即调兵遣将,以为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

    韩世忠早已急令派出的所谓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分江苏仪征东北)的二十多处设下埋伏,形成包围圈等待金兵。金兵大军一到韩世忠率少数兵士迎战,边战边退把金兵引人伏击圈。只听一声炮响宋军伏兵四起杀出,金兵乱了阵脚,先锋被擒,主帅仓皇逃命。

    金兀术大怒,将传假情报的魏良臣、王绘囚禁起来。

    附言:韩世忠给魏良臣、王绘等假情报为“无中生有”之计。聂呼贝勒以为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是“趁火打劫”但反倒上了当。

【新意】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别人不暴露真实的信息。

【悟理】做买卖或竞标、竞争等等,同行或有利害关系的人向你打探相关信息时你不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给他,或者你告诉他的完全是假的,这样对你有利。

【常例】父亲抓鱼的故事

父亲讲他曾经有一次抓鱼,大约是1958年前后的事。我们家乡有一条人工河,引松花江的水,河的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和荒野。那一年下完了大雨河水猛涨,不得不开闸排洪,满野遍地都是一片汪洋。那鱼才多呢,有水就有鱼。撤水后人们都去找水坑洼地抓鱼。

我父亲总在外边给别人家做木工活,没有时间也没有什么打渔的工具,但看那多人都能抓来鱼,一天他抽一点时间也去抓鱼了,是空着手去的。

草地里有的坑留下很多脚印说明鱼已经被人抓过了,太深的坑即使是有鱼也不好抓。终于父亲找到了一个有鱼的浅坑,但水深漠膝,碰到鱼也不好抓。父亲想去找谁借一样东西来抓鱼,便去河边。有几个打渔的,不太熟悉可也都恍惚认识,都是南北屯住的人么。

在河里打鱼水深的地方用旋网,水浅的地方用戗网、鱼罩等。我父亲想借到戗网或鱼罩,有一个背鱼罩的人好像要回走,他今天不太幸运,装鱼的篓空空的,他说要借给我父亲鱼罩。我父亲与要借给鱼罩的人也是恍惚认识,便乐得谢了,接过鱼罩就走。

没想到那个借鱼罩的人却跟了来。我父亲只用了几下抓了一、两条鱼。那借鱼罩的人就对我父亲说这鱼罩你不会使,然后就把鱼罩夺了过去,自己罩鱼抓鱼装进自己的鱼篓里。我父亲气了够呛,只得再去找鱼坑。

果真,我父亲又找到了一个洼沟,水已经很浅了,里边有很多鱼。这回我父亲不再去借什么抓鱼的东西了,而是把跟前的苇子撅了一些,松散的捆了两捆,然后用这两捆苇子从一头往另一头推,快到另一头这鱼就乱蹦了。我父亲说,这回光一扎多长的鲤鱼鲶鱼就抓二十多条呢。

附言:父亲找到了有鱼的水坑去借渔具就把有鱼的信息透漏了给别人,借鱼罩的人却跟了来就是要知道有鱼的地方为一种间谍行为,父亲又找到了有鱼的地方这回不再去借抓鱼的东西了就是反间谍了。

第 34计 苦肉计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注释】假真真假:本来是假的叫对方信以为真,真的行为却隐藏假的目的。间以得行:与敌方之间就可联系上,我方秘密计划便可施行。 童蒙:被欺骗的敌方。吉:遇到的吉祥好事。顺以巽:顺利按计划行动取得成功。

【题解】故意毁伤自己的身体以骗取敌方信任,从而打入敌人内部或诱使敌人上当。

    附,语性解释:成语。故意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以骗取敌方信印,从而借机行事的计谋。

【译文】人不会自我伤害受苦,受别人之害必然是真情。用假象伤害自己即是真的,而真的自己伤害自己是深藏着秘密,伤害者就可与敌方之间联系上使敌方知晓必信以为真我方秘密计划便可施行。被欺骗的敌方以为遇到了吉祥好事,使我方顺利的按计划行动取得成功。

【战例】要离家毁身残刺杀庆忌

春秋时期,吴国阖闾(hé lǘ)杀了吴王僚夺得了王位。这时,吴王僚的儿子庆忌正在卫国扩大势力准备攻打齐国夺取王位。阖闾十分惧怕庆忌为父报仇,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设法除掉庆忌。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勇士要离去刺杀庆忌。

阖闾见了要离,看他矮小瘦弱说:“庆忌人高马大勇力过人,如何杀得了他?”要离却说:“刺杀庆忌,要靠智慧不要靠力气。只要能接近他事情就好办。”阖闾说:“庆忌对吴国防范最严,怎么能够接近他呢?”要离又说:“只要大王砍断我的右臂,杀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于庆忌。”阖闾不肯答应。要离说:“为国亡家,为主残身,我心甘情愿。”

吴国都城忽然流言四起:阖闾杀君篡位是无道昏君。吴王阖闾下令追查,原来流言是要离散布的。阖闾下令捉了要离和他的妻子,要离当面大骂阖闾是昏王。阖闾假借追查同谋,未杀要离只是斩断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送进监狱。

几天后,伍子胥让狱卒放松看管,使要离乘机逃走。阖闾听说要离逃跑,就杀了他的妻子。这件事不断传遍吴国,邻近的国家也都知道了。要离逃到卫国求见庆忌,要求庆忌为他报断臂杀妻之仇。庆忌接纳了他,之后要离成了庆忌的贴身亲信。

庆忌乘船向吴国进发,要离乘庆忌没有防备,从背后用矛尽力刺去刺穿了要离的胸膛。庆忌的卫士要捉拿要离。庆忌说:“敢杀我的人也是个勇士,放他走吧!”庆忌因失血过多而死。

要离完成了刺杀庆忌的任务,家毁身残,也自刎而死。

附言:散布流言阖闾杀君篡位是无道昏君是“无中生有”之计。

【新意】故意损害自己的利益或贬低自己,骗取对方同情、信任以便得到更大的好处。

【悟理】有人故意让车撞伤讹钱甚至有病危的人故意让车撞死好得赔偿金留给后人。讨钱的人故意把自己弄伤叫别人可怜好给钱。想求人家办事知道不好求先主动给人家出力干累活。有人为了表现自己向众人显示带病坚持工作。为达到某个目的酒宴上超量喝酒大醉甚至住进医院。有时自己打自己的脸或自己骂自己一顿希望得到对方的原谅。

【常例】我的秘密

1982年的时候,我们宿舍我已经是个大龄青年,快三十岁了,我与一个老头儿住一个房间。这个老头儿也很有个性,我俩发生些矛盾。其实,我并没想与他较量个究竟,可不意料我却把他制服了。

我要结婚之前一天晚上,我请两位朋友来宿舍喝酒,一边与他们商讨事情怎么办。肯定是很晚了,老头儿躺下睡觉,我知道他似睡没睡着。这时我对两位朋友说,我做家具的木料准备够了,都是从单位木料堆拿的。那时候,单位的各种木料都在院儿里乱放着,住宿舍的职工都看见看不见的拿来做一些什么。我说我拿的木料都放在我保管的仓库里,谁也不知道。

第二天,单位“保干”秘密的找我们科室主任,去仓库查看。仓库的钥匙我有,主任还有。但是,他们什么也没查到。这事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我知道了这件事,肯定是那老头儿向单位领导告了我的密。

又是晚上,我和老头儿都在屋。我说,今天背着我单位“保干”去查我的库了,……他惊慌的说,我昨晚上睡着了,可不知道你说拿单位木头的事。

我说:没你事,没事,……

领导对他也另眼看了,凭空说假话。从这以后,他自己觉得做了不光彩的事,损人不利己,便什么事都对我客气起来。我也知道尊重年长,不与他计较。

我俩从此关系处得好了起来。

第 35计 连环计

【原文】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注释】敌:对抗,引申战胜。 自累:自己互相争斗而战斗势气减弱。 吉:吉利,引申势气旺盛。承天:原有的势气。 宠:骄纵。

【题解】根据事态的发展多个计谋交替使用,环环相扣,先引诱使之顺从,最后消灭他。

    附,语性解释:话语。一计多用或多计同用,相互关联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译文】敌方将多兵众,不能战胜它,使他们将帅互相牵制自相争斗,可以消弱其势气。敌将帅在军队中英明指挥军队势气就会旺盛,原有的势气会更加骄纵,所以使敌将帅自相争斗损伤就会消减其战斗力。

【战例】田单多计破联军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燕昭王继位后进行了政治改革使国力进一步增强,便要讨伐齐国报齐国曾侵略之仇。

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国、韩国、魏国和秦国五国伐齐,齐军抵挡不住连连败退。燕等五国联军很快打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和大臣们见势不妙纷纷外逃。

田单是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吏,他虽然不甘心做亡国奴,但无职无权无可奈何只得带了家小一直往东逃至即墨。即墨大夫不听田单劝阻出城御敌,被燕军所杀。即墨城内群龙无首,大家便公推田单为将,率领军民坚守城池。燕、赵等五国敌军围城久攻不下。

公元前279年,田单先是用离间计使燕国大军换了将领,又让百姓假意投降麻痹敌人,然后他想出了以火牛阵破敌之策。

田单收集千余头牛,给牛身披上绘有龙纹饰的紫色布衣,两角绑上尖刀,又在牛尾捆上浸过油的苇草。晚上把牛放出城,点燃其尾巴上的草,牛被烧得受惊奔向敌军营地。敌营见火光中有许多龙纹饰的怪物袭来,将士惊慌失措,在牛群角上尖刀劐挑、蹄踩下死伤无数。田单又派五千壮士尾随牛群而至攻击敌军。并叫城內百姓敲锣打鼓,响声震天,使敌军魂飞胆丧向北溃逃。齐军一路追杀,收复被燕军占领的七十余城。

此时,齐闵王已被敌军所杀,田单便从莒城找回了藏在百姓家中避难的齐闵王的儿子田法章,让他继承王位即是历史上称说的齐襄王。齐襄王封田单为相国,后来又把安平城封给田单并封田单为安平君。

附言:田单率领军民坚守城池为“以逸待劳”,用离间计使燕国大军换了将领又让百姓假意投降麻痹敌人为“无中生有”,以火牛阵破敌为“借刀杀人”,百姓敲锣打鼓助齐军追杀为“树上添花”,多计相连,环环相扣。

【新意】办一件事情要从多方面考虑,准备几个可能发生的预案,做好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安排。

【悟理】骗子的伎俩一般先是“无中生有”编造一个事实如说来到这里钱丢了只有一个金项链不得不贱卖,然后上来同伙“树上开花”夸这个项链多么好多么贵重要买可惜没钱,有人信以为真又图小便宜急忙买了。一个女人去银行取了一万元钱被坏人盯上了,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包里边什么也没有,不一会前边来个男人说包是他的又“无中生有”说里边有一打八千元钱,这时后边又来一个男人问是怎么事便说你八千他一万拿出查一查不就知道是谁的了么,于是后来的男人就替查钱“暗度陈仓”来个“鬼点钞”然后说人家是一万不是你的八千,那个男人就让这个女人走了,女人到家惊魂未定的一查钱里边全是纸。

【常例】我还斗不过你小日本?

那时候1969年,政治形势全国都搞忆苦思甜,我们学校找我姑父讲他在旧社会时的苦。我姑父叫孙宝,他忆苦说,我是中国人,我还斗不过你小日本?姑父讲了他在解放前一段悲壮的经历,叫我和我的同学们感慨不已!

小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那个年代,中国人要给日本出劳工。姑父他们村子里有一家,一个瞎母亲领一个儿子过日子,偏偏就给这家的儿子派去当劳工。可想而知,儿子一走母亲怎么活呀!况且谁人不知,给日本做劳工那是下地狱一般。老母哭得死去活来,儿子也悲痛万分。姑父有一股血性,便挺身而出自愿替那人去当劳工。姑父的义举令人震惊,也得到了日本人的夸奖说他是大大的良民。

一大批劳工从吉林省四平用“闷罐子车”运到黑龙江省的孙吴,“哐哐当哐哐当”的行程二千来里的路,把人都折腾得死去活来。一下车,人们就都趴在了地上,无力气站起来。日本人哇啦哇啦地喊,谁也听不懂。姑父咬牙站起来对劳工们喊:皇军叫大家都站起来,谁不站起来就开枪打死谁。劳工们都硬挺着站起来。日本人一看姑父还懂日语,就对他“重用”起来。姑父很快就与日本人混熟了,平日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敢跟日本当官的要洋烟抽。但是,姑父一直在想,到一定时候逃出去。

一天,姑父又凑到一个日本官前笑嘻嘻的要一颗烟抽着,叼着烟大模大样地与大门站岗的日本兵打打招呼便走出大门。因为他已经随便出入了,所以也就没人在乎他。这一走,他就永远的走了。

姑父讲,他是从孙吴走回吉林老家的。从山林草丛中走的,走到哈尔滨的时候,穿的衣服已被树枝什么的刮得破烂不堪,几乎就衣不遮体了。

附言:姑父替人当劳工是“李代桃僵”,与日本人混熟了想一定时候逃出去是“笑里藏刀”,和平常一样走出日本兵把守的大门是“金蝉脱壳”。自愿当劳工得到日本人的信印,这样便与日本人混熟但实际准备逃走,最终才能象平常一样能走出日本兵把守的大门,前一个步骤为下一个行动顺理成章得以实现。

第 36计 走为上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注释】走:撤退,转移,躲避。左次:卦·意为,军队集结后有秩序出发。咎:音jiù,过失,引申慌乱无措。

【题解】战场形势极为不利时便撤退、转移或遇到强敌不利交战就躲避开。

    附,语性解释:话语。一看不好,赶紧撤退是保存自己最有利的办法。

【译文】不能战胜敌方时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保持原军阵容有秩序的行动不是慌乱无措,不失正常军事行为。

【战例】楚军七攻七退战灭庸国

春秋楚庄王时期,楚国先后吞并了周围小国,势力日渐强大。然而,攻打邻国庸国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在一次战斗中庸国还俘虏了一名楚将杨窗。由于看守不严,杨窗逃跑回到楚营,报告了庸国军民奋勇抗楚的情况,并建议战胜庸国不宜强攻只能智取。

楚将师叔采用佯败之策,楚军在攻击庸军时不战几个回合就败退下来,庸军获得胜利。楚军就这样连续七次,庸军获得七战七捷。庸军充昏了头脑骄傲起来,开始麻痹轻敌不把楚军放在眼里。

这时楚军援兵到来,集中主力攻打庸国的时机成熟,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军民正在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毫无应战的思想准备。

楚军以猛虎下山之势,一举歼灭了庸国。

附言:杨窗逃回楚营得到了庸国奋勇抗楚的信息为“顺手牵羊”之计。楚军连续七次败退同时为“抛砖引玉”之计。楚军在庸国陶醉于胜利毫无应战准备是进攻也应为“趁火打劫”之计。

【新意】做事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趁早选择放弃或遇到不利的场合、不好介入的事等就逃避开。

【悟理】当处于不利或尴尬境地时赶快一走了之。做买卖一看有些货物要赔钱趁早减价处理。几人一起下饭店怕自己掏钱抓紧吃完先溜之大吉。对待一件事情不好表态则弃权。对一边发生的事怕殃及自己立即躲开。遇到什么不好的事虽然与自己有关但找借口说这不是我干的。

【常例】转移目标

那是几十年以前的事情了。

有一天下午,我们宿舍的学员大部分人去街里看电影,并下饭店喝了酒。很晚回来的时候寝室组长对我们说:

“刚才校长来了,告诉咱们有人反映咱们寝室有人晚上到头上的屋里上厕所,叫咱们注意点。”

一听这说,几个人就炸了起来,乱嚷了一通:

“什么校长,不了解实情。”

“官僚主义,埋汰我们,……”

“不行,得写大字报。”

“写!”

……

挨着我们寝室一头的是一间大空屋子,只有几条长椅子,门总也不锁。有时谁拉绳晾晾衣服或天热的时候有人端一盆水到那屋擦擦凉。我觉得我们晚上真没有人到那屋去方便过,因这事多数人都要写大字报,事态严重了。

那时候一说写大字报是非常时兴的事,谁反对写大字报就是压制革命群众,不亚于现行反革命。几个人正劲儿上,提议全宿舍人表态写不写大字报。寝室组长也无可奈何的样子,只得顺从默许。

到我表态了,我比较冷静也认真想了,写大字报是政治潮流,不随这个潮流就不是革命派,就不是进步,我也是无能反对的。但我想,因这事写大字报对我们寝室自己影响也不会是很好的。再说校长平常对我们也不错,不能这样损害校长的名誉。我绝对不要这样做。一刻间我权衡之后决定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与大家商量说:

“要么咱们给食堂写大字报提点意见,也不针对谁,就要求提高些伙食。”

“对,食堂这几天静吃豆腐。”有人响应。

于是,大家一致表示同意。这样就由给校长写大字报变成了给食堂伙食不好提意见了。

附言:这也是个“走”法,顺势而行,不过没招谁惹谁的食堂却“李代桃僵”了,还好“也不针对谁”,就此能提高食堂伙食就算“混水摸鱼”吧。

 

参考资料

 

1、毛泽东军事著作

凡是出版、发表的毛泽东著作我全部阅读过,当然包括军事著作。反复阅读过的主要毛泽东军事著作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持久战

战争和战略问题

论联合政府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论人民民主专政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不要四面出击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三十六计及有关兵书

    有关三十六计及兵法战术不只是来源书本,听说书的、听讲故事、看电影电视、查阅网上文章等。有的书借丢了,现仅存的兵书有:

三十六计    马森亮  著

三十六计古今谈    江寿芝 震晓斌  编著

三十六计实战大观    潘强恩  编著

孙子兵法实战大观    潘强恩  编著

刘伯温百战奇谋    司马乘风  演绎

3、其它有关书籍

军事题材的小说、故事及军史等书籍看了很多。与三十六计有联系的主要藏书有:

社交战术    孙庆和  主编

老板经典 第四篇 商战韬略    李润发  主编

人生一搏——伟人、名人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与行动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拿破仑传

成功的策略

……

 

后记

 

我不是军人,但我无时不与军事有关。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别人叫我父亲“老四”或“四叔”,可我从没见过上边的三个大爷,我父亲哭着说过几次:他的一个哥哥被日本兵活着扔进狼狗圈喂狗了。我知道我的姑父给日本人当过劳工。日本帝国侵略中国是滔天罪行。国恨家仇,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燃烧起仇恨的火焰!任何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战争惊慌度日还是和平安居乐业,这是谁都涉及到的问题。世界和平与战争,是我们用生命关注的。

从一上小学接受的就是“备战备荒”的教育,“七亿人民七亿兵”的时候学校还真的军事化呢!少年时看过一部电影,当然是战斗故事:一位军官骑着战马挎着军刀,威严地说一句话:“我命令大军前进!”这一句掷地有声的命令成为激励我向前奋进的座右铭。因而,我真的想要成为一名军事指挥员了。

一九七六年,我参观了爱辉古城废墟和《瑷珲条约》签订地址魁星楼及爱辉历史陈列馆等。之后一天又乘船顺黑龙江而下去逊克县。经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过去是中国的领土叫海峦泡。沙俄时代,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被向南岸赶杀,血染黑龙江。1969年珍宝岛战役后,苏联重兵压境。眼前看到的是,苏联舰艇飞奔巡逻在黑龙江主航道上,耀武扬威,猖狂之极。我愤怒的写下一首诗:

 

于 舸 心 潮

 

东乘滔滔,

举目疆交。

回音百年罪,

奔泻澎血潮。

 

乱世今朝,

激雷狂飙。

怒视挥战刀,

把我更英豪!

 

上初中的时候就看过一些战争题材的书籍和军事理论的著作。一九八0年时我看了《拿破仑传》,很是激动。对越反击战快一年的时候,我写下一首诗:

 

雄心志不已

 

英雄时隐仍心壮,

虽作平常不声响。

励备适机重抖擞,

驭马浑姿向沙场。

 

我开始重视军事理论著作的阅读,并进行思考。最初接触三十六计还不完整,偶尔在某个资料中看到一计、两计的。这个时候,我真的像是要在战场上厮杀了。

 

男 儿 志

 

纵马挥枪应男儿,

“此身合是诗人未”?

昂首一指小环球,

万颗金星看点缀。

 

真正的研读三十六计是在一九九0年之后,兵法方面的书籍开始出版的多了。我反复阅读三十六计,不同版本的三十六计。与现实生活结合分析,与自己的阅历联系思考,自己很多事例都体现了三十六计。虽然它涉及的是军事战术,但它是来源于人类一般生活概括的精华,它不是天书。于是我就有了写一个自己感悟三十六计的想法,用通俗释解说明三十六计是平民百姓智慧的总结。

 

 

2010年12月28日初稿于黑河

2011年9月15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