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使的委托:湖南湘潭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4:02:22

湘潭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图1中的线段为某条经线,S、N为南北极点,P为晨线和此经线的交点,假设某日观察到P点沿该经线由南向北运动。据此回答1~2题。

1.一年中,观察到P点由南向北运动的时间约有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某日,P点沿经线向北移动到最北位置时
A.P点出现极昼现象                 B.P点就是北极点
C.P点的纬度可能是60°N           D.该经线为12时
图2为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3.图2所示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A.①、丙         B.②、丁        C.③、甲        D.④、乙
4.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
5.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北坡高于南坡,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受风带影响南坡降水多            B.南坡地势陡峭
C.北坡为阴坡,热量较多            D.北坡纬度低,热量较多
图3中黑点表示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6~7题。
6.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人口密度较大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或海拔高
D.植被覆盖率高
7.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
B.开发利用率很高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在各地的更新速度相同
图4为2011年第17号热带风暴“纳沙”的运动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当台风中心到达图中M地时,海口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正东风        C.正西风       D.偏北风
9.顺着台风前进方向,以台风路径为界,可以把台风分为右半圈和左半圈,航海者认为右半圈比左半圈风险更大,其主要原因是
A.右半圈与大陆的距离较远,风险大
B.右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
C.左半圈纬度偏低,地转偏向力较小,风速较低
D.左半圈的风向和台风的移动方向接近一致,风速加强
图5为北半球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俄罗斯的南部地区产量较大的农产品是
A.向日葵
B.稻米
C.可可、咖啡
D.茶叶
11.小麦在年降水量750mm左右的地区产量最高。假设排除灌溉和农业技术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列地区最适合小麦生产的是
A.刚果盆地                         B.北冰洋沿岸
C.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D.黄淮平原
图6为某国(①区域不属于该国领土)玉米主产区和玉米种植、收获的时间。该国制造业、采矿业是其经济支柱。读图回答12~14题。
12.该国玉米主产区选择7~10月为农闲时期,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稀少,水源条件差
B.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不适合玉米生长
C.气候过于炎热干燥
D.降水过多,多洪涝灾害
13.7月,一艘轮船把该国矿产品从甲港口经澳大利亚西岸运往上海,沿途大多
A.逆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顺水        D.顺风逆水
14.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该国重点防治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锐减     B.湿地破坏       C.荒漠化        D.酸雨问题
图7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15~16题。15.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据图判断下列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读图8,比较唐代和现代海岸线的变迁,读图回答17~18题。
17.古沙洲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沉积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地壳运动
18.图中现象与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相关的是
A.海岸线向东移动
B.长江南岸侵蚀明显
C.北岸海岸线变化大
D.南通适宜发展大型港口
图9表示世界某局部区域,读图完成19~20题。
19.杜罗河与瓜迪亚纳河流域面积相似,它们的水文差异表现在
A.前者汛期出现在夏季,后者汛期出现在冬季
B.前者径流量的变化比后者小
C.前者有结冰期,后者无结冰期
D.前者流量小于后者
20.拉古什附近地区的植被
A.为热带草原
B.适应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C.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D.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4道题。共50分)
21.(12分)图10为我国某地区1972年和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6分)

 


   (2)甲地形成典型的冲积扇,请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2.(14分)读澳大利亚示意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1)“澳大利亚”在拉丁语中是“南方的土地”之意,并无“大”的含义。但是该国许多地名却包含“大”的意思,如大分水岭、大堡礁、大自流盆地、大沙沙漠、大澳大利亚湾等。其中,成因与纬度有密切关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甲地是澳大利亚羊毛和小麦的主产区,简要说明该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提示:从生态、对市场适应性等方面说明)。(6分)

 


(3)澳大利亚的氧化铝出口量居世界前列。该国炼铝工业(动力指向性)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试分析该地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大到内阁官员,小到平民百姓,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危机感。有分析人士称,这种危机感与大多数日本人有着复杂且敏感的“岛国情结”密切相关。
材料二  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农民在39岁以下。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人存在着严重危机感的原因。(4分)

 

(2)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有哪些?(4分)

 

(3)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4分)

 

 

24.(1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富汗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瓦罕走廊是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二: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图12)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图13)。
(1)简述图示区域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8分)

 

 

(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4分)

 

 

湘潭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B

A

C

A

D

B

A

D

A

C

C

B

C

A

C

B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2分)
(1)南部地区耕地变为水域(水库)(2分);西(北)部地区大部分林地转变为耕地和灌丛(2分);居住用地略有扩张(2分)。
(2)该河流流域(位于我国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人口增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向下游搬运(2分);甲地位于河流出山口(较陡的坡地进入平地),流速变缓(2分);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冲积扇(2分)。
22.(14分)
(1)大沙沙漠、大堡礁(全对得2分,其它不得分)
(2)混合农业(2分);农业生态为良性生态系统(2分)、对市场适应性(灵活性)强(2分)(答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合理安排农事等可酌情给分)(2分)
(3)北部沿海铝土矿储量大(2分);大分水岭东侧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充裕(2分);海运发达,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任答出一点给2分)。
23.(12分)
(1)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窄;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答两点得4分)
(2)随着社会发展,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口比重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的寿命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大量青年农民进入城市(任答两点得4分)。
(3)农业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养老负担重;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任答2点给4分)。
24.(12分)
(1)总体降水少(2分);分布上表现为东西两侧少,中间多(2分)。原因: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的影响小(2分);中部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2分)。
    (2)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2分);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