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岛有没有儿童票:『海南文苑』[诗词]编录诗词“十二忌”和“押韵四戒”之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7:26:53

『海南文苑』[诗词]编录诗词“十二忌”和“押韵四戒”之章

访问数:606  回复数:1
楼主
回复 
作者:碧玉生  发表日期:2007-9-18 16:24:02  以上选诗词两义,选编成章,无非是为学习之方便,提高诗词的水平;由于,学识上,你不能说你已经学完了,你只能说你学会了。不管那种知识,学会了还要学精,学精了还要创新,是一种不止境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从开始学诗词后,从学会,就不断寻找学精的方法;后来,我发觉格律是古人有规矩定律的东西,只要读懂了,写诗按规守矩,就可以了。所以,细细思想,诗词格律既然是定规,那么只能在内容上提高水准了。我翻开一些学者所作之书,看到原来,诗词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不光是学格律,还要学习行文造句,更有诗词各种文体等等.....。
  虽然,祖国古典诗词,有载的浩如烟海,一年半载是学不完。但是,只要有心,相信会越来越升华的。所认,读写作“十二忌”和“押韵四戒”,就成必经之路,不得不深入思想。古人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种态度,不正是学习的方法吗?所以,开此一篇帖子,共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知道,古人有言“押韵四戒”,又提出作诗“十二忌”,现在先谈一谈后者。在诗词的写作中,理论上有“十二忌”,即:忌直、忌泛、忌平、忌枯、忌生、忌涩、忌俗、忌旧、忌浅、忌露、忌实、忌散。在现代诗词理论的书本篇章,很少谈论到这个问题。或者是这样说,很少人把这个问题,专谈一义。借此时间不是很忙,随笔编写这一章,为爱好诗歌的同志们,分晓一二三。
  首先,我们按“十二忌”的顺序,逐忌谈论下去。所谓“忌直”,无非是指在诗词写作,不要太直接。古人有说“凡作人贵直,作诗贵曲”,不无道理,有时候,确实作人不能太直,否则物极必反。比如:在《恋爱的悲剧》中,鲁迅描述阿Q向吴妈求爱,阿Q跪到地上痴痴地向吴妈说“我要和你睡觉”,惊得吴妈魂飞魄散,傻傻地向赵太爷告屈,赵太爷便狠狠地教训阿Q。这就是太直了,以致求爱失败。好比写作诗词一样,不能太直,太直就失去诗的韵味。例如:儋州版“广安堂杯”诗词征文作品,那大七小蔡铨宪写的《赞祖国青年》诗:
    
  青年俊杰有才华,辅国兴家志不垮。
  为党红旗飘万代,愿把青春献国家。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性很好,但艺术性不高,没有感人的力量,其主要毛病就是太直。词句显得有点直白,没有比兴,结构上没有转折,语句标语化、口号化。这样的诗,思想是好的,但缺乏艺术感染力。
  现在,再说“忌泛”:很多人写作诗词的时候,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没注重在某一点上加以开掘、发挥,让人读起来,得不到任何启示。现在以一首诗解剖一下:有一首诗,写祖国人民为国家的统一大业的诗,题为《誓把中华享太平》:
    
  台湾中华一个省,统一祖国理分清。
  团结起来力量大,誓把中华享太平。
    
  这首诗从多方面描述祖国统一,是没有任何人能阻挡的,祖国人民对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是不动摇的,但写得太泛。几乎没有那一点可以打动读者,启迪读者。我们再读一下,古人写的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王昌龄写。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所以,这首古诗使人读起来,字字生动,让人心志激荡。
  再点评“忌平”:古人有言“文似看山不喜平”,文是这样,诗也要如此。平就是没有起伏,没有高峰,没有升华,平庸无奇。大意是指,一首诗如果太过于平,就缺少节奏。所以,诗里既要有音高,又要有音强,还要有音长。那么什么是“忌枯::所谓“枯”就是指语言没有血肉,干巴巴。例如:有一首题为《参观深圳锦绣中华感赋》的诗:
    
  锦绣中华气势宏,名胜古迹集一城。
  有闲敢说走天下,不及吾游半日程。
    
  其实,从这首诗去细细解读,你会发觉作者有自己的特殊感受,并想表达一种情感,可惜的是不善于把这些情感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他能提炼出更美的诗句把“半天游遍天下”这一意旨加以表述,它将不失为一首好诗。所以,大意上诗词的“枯”,很多原因是读诗太少,词汇太少,不善于运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唐诗三百首》原序,蘅塘退士引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此意义也。
  再谈“忌生”:所谓生就是生硬,大意是指让人读了,好象在吃夹生饭,不是滋味。例如“天门雄视几千冬”这句,“几千冬”读起来有点太生硬,如果改为“几秋冬”,不是更好。所以,写诗词注意句子不要过于生硬,此意为忌生之义也。那么,什么是“忌涩”?涩即诗句不顺畅。整首诗句应流畅自然,涩则反是。还有什么是“忌俗”?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情趣俗,二种是用词俗。一首嘲笑封建迷信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科学无知实为庸”。这样的诗句欠雅,用词太俗。还有一首题为《夜宿和平县》的诗,末两句是:“客家好客飨珍味,暮洗尘衣问暖凉。”这些是情趣俗,显出有点不雅。同时,什么是“忌旧”?旧是指内容陈旧,没有新意,落入前人俗套,似曾相识。
  其次,什么是“忌浅”?即诗词立意不高,停留于表象的描述,没有更多的想象和联想,没有深入一层的开掘,这就是浅。有这样一首诗(题为《杭州中秋夜》):
    
  郁郁葱葱九里松,无声丹桂送香风。
  今宵雅兴寻幽境,独自排徊月影中。
    
  太浅了,为什么浅?就景写景,就事论事,这是根本的原因。苏东坡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首古人的诗,其把思路拓开了,展开想象的翅膀;所以,对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分析,诗才有深意,才不流于浅。
  再次,什么是“忌露”?所谓露就是不含蓄。意思太露,就没有咀嚼、回味的余地。而“忌实”,指实就太满,易流于板滞,不空灵。张玉田云:“词要清空,勿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其所指者词,然诗亦如此。另外,忌散;散是章法问题,没有起承、转、合的环环紧扣,气脉不能贯通,结构松散。如《草原晚秋》:
    
  倦日徐徐掩柴扉,蓝天暗暗染秋衣。
  沉沉暮霭笼牛背,驾驾驱车带草归。
    
  此诗句句独立,气不能贯,是谓松散。所以,作诗所忌并不止于上述十二种;同时,还有“押韵四戒”,上次已讲过,现在放在一起,是为方便学习,另外,读者可于实践中再作总结。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1#
回复 
作者:碧玉生  回复日期:2007-9-18 16:24:00  第一点,戒出韵;出韵又叫落韵,是律诗的大忌。古时假人们用韵,各有韵部,一个韵部规定有多少字,押韵的字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去找,不能用其他韵部的字。如若用了,就叫出韵。现在以举例说明:
      
  一东韵:东、聋、中、忠、虫、宫、功、工......;属一东韵部。
  二冬韵:冬、农、宗、钟、从、恭......;属二冬韵部。
      
  所以,大家首先写好了一首诗,就用韵书,或《平水韵》,对照一下,从一个韵部找出押韵的字。我们来看元稹诗《行宫》这首诗:“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注意了,诗中的“宫、红”为一东韵,“宗”为二冬韵,这就是“出韵”了。
      
  第二点,戒重韵;重韵很好理解,就是一首诗押韵的汉字,不能有相同字。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用来押韵。如若用了,就叫重韵。这点不需要变通,字重了,换一个就是;如若不换,就不合格律了。
      
  第三点,戒倒韵;我们知道,在很多古典诗歌中,常有因为凑合韵脚,而颠倒词序。我们来看一看刘长卿这首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犯的毛病在那里。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写诗人为了押韵,就把“人归”写成“归人”,这样就词序颠倒了。但是,我查一些书,见到有一些大家说,为押韵而颠倒词序是可以的,因为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词都能颠倒,比如“杨柳”不能颠倒为“柳杨”、“儋州”不能“州儋”,应避免因颠倒词序而语意全非,不伦不类。
      
  第四点,戒险韵;这点也很好学会。凡是以生僻字为韵,叫险韵。但大家要注意了,借用成语典故可以用生僻字。除此之外,我们就不必要用生僻字来押韵了。古人有以险韵取胜者,那是卖弄才学。其实险韵难押,而且字生僻,欣赏的人也很少,费力不计好。(完)
  • 复制给朋友
  • 分享到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