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死亡录像的漫画:釉里红琐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4:22:16
        釉里红是釉下彩之一种,系以铜的氧化物为色料于瓷胚绘画,尔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我国瓷器上的釉下红彩工艺在唐代的长沙窑瓷器就已出现,元明二朝釉里红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工艺上的较难控制,当时釉里红产量不高,发色也不是很稳定,不时出现红烧成黑或灰的现象,是故又称为釉里黑或釉里灰。清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明中期以后技术几乎失传的釉里红工艺在康熙朝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事实上康熙时期这一传统品种被赋予极高的重视,使之最终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的卓越成就。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云:“这时的釉里红色调大多浓艳鲜亮,并且与青花器一样纹饰清晰,浓淡相间。”而乾隆时期釉里红品种的主要特点是:“色调鲜丽,纹饰清晰,并有深浅不一的多层次色阶,图案已趋规矩化。常见器型品种有团螭、团夔、凤牡丹纹方瓶、折枝花果或竹石芭蕉玉壶春……”嘉庆道光二朝及其后釉里红发色不及乾隆朝鲜艳,釉里红亦常与青花一并构成青花加紫出现于同一器型之上。
   
    自己所阅釉色里红图录不乏精品,北京故宫、辽宁省博物馆、暂得楼、日本静嘉堂等出版图录都收录有美轮美奂的釉里红瓷器。然而真正接触上手之釉里红实物却是少之又少,于XMA即满两年,至今所上手过之釉里红实物印象最深的当是一方釉里红夔龙纹印盒——尽管以前还曾上手过一康熙釉里红夔龙纹双陆尊,然其釉里红发色不若该印盒艳丽妙绝。这方盒是ZhJY先生近年收购,而自己也才有机会见识到如此精美的釉里红实物。可惜的是,这方盒在XMA呆的时间极为短暂,由于其精妙的发色与器型很快便被转手于他人。由此可见世人对它的珍爱。曾因未能及时拍照作为资料而抑郁许久,后来欣闻GJ先生曾有拍照存底,顿时云开雾散,于是在其帮助下得以收入这件让自己眷恋许久的釉里红印泥盒照片。

 

 

釉里红夔龙纹印泥方盒a

釉里红夔龙纹印泥方盒b


   
     本方釉里红夔龙纹印泥方盒为方形委角,盖与盒体为对称子母口,子母口交接处露胎;盒体四周在以釉里红各绘夔龙纹一条,盖面亦装饰釉里红夔龙纹,尔后通体施白釉;釉里红发色鲜艳,可见晕散,并见绿色苔点,略有康熙豇豆红的韵味;方形圈足端部露胎,胎骨洁白细腻,外底白釉泛青,带有清早期的硬亮青釉的感觉,无款式。
   
     陈浏《匋雅》云:“釉里红之制法系以花彩融入底釉之中,白地红龙者居多,亦有作双螭及串枝莲者。红之中又往往有苔点绿,纯庙以来所不能仿也。”又云:“印合以方为贵,以大为贵,以白为贵,以凸雕为贵。”依此而推,此方印盒之珍贵无需赘言。印盒在釉里红成色及白釉泛青等方面依然带有康熙朝遗风。诚如钱振宗先生在《清代瓷器赏鉴》中所谈及康熙朝釉里红苔点通常多呈绿色,而乾隆朝釉里红苔点常见发黑。然而从该印盒夔龙纹的繁缛布局、画意以及胎骨特征等方面看,将之定为乾隆朝或许更加接近其真实烧造年代。因此我们认为这方印盒当是乾隆朝民窑佳器之一典型。
    寥寥数言,作为自己对这件令人心驰神往之釉里红夔龙纹印泥盒的纪念。是为记!

 

乾隆 釉里红双耳小方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康熙 釉里红云龙纹水盂 日本静嘉堂藏

康熙   釉里红花卉纹水盂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