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下载地址: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美国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9:49:13
我的博里写的都是我的生活,很少写到我先生的,今天专门写写他吧。但因为我不是做科研工作的,所以了解有限。具体信息应该有出入,这点要先提醒一下。

因为休斯敦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医学中心,所以很多人在此从事医学、生物学相关研究。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景是:你几乎可以在市区任何地方,如超市、街头、轻轨车站、小区草地看到穿着医护服装、带着一次性头罩的人,甚至在超市里(如fiesta)都有售卖各种颜色的护士服。有许多亚裔在这里工作,最常见的是中国人、印度人。而我们周围的朋友,几乎都是生物学方面的硕士、博士、助理教授和教授之类,几乎都在高校学习或工作,这篇就是讲讲他们的生活。

总的说来,他们的生活是非常非常非常忙碌的。比如我先生,周一到周五从早忙到晚,下班后回家吃过晚饭就坐到电脑前继续工作到深夜。周六周日名义上在家休息,但其实也必定要工作的。有时我会提醒他起码抽出一天不工作吧,他口头答应着,一没留神又坐回电脑前了。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永远做不完。

有时我开玩笑说:“你那么忙,我又近水楼台,干脆培养培养我当你助手吧,比如给你打打下手、做做体力活、整理整理文件什么的。”他说:“没有体力活啊,都是脑力活,你确实学不了。”了解了一下,也是啊,我要给他帮忙吧,得先学编程、学统计学、学数学、学生物学、学遗传学,光看这些科目的名称我就恨不得一头撞死。他电脑屏幕的字符我看起来跟天书似的,如果让我啃这些,真是生不如死。所以我总是不免问他:“你真的不觉得辛苦?天天面对这些多可怕啊!”他的回答是:“可是也很有乐趣,发现的乐趣。”唉,人与人的头脑,真的相差很大呀。

不过他忙虽忙,毕竟不用去实验室,下班后在家就可以工作了。而很多休斯敦中国科研人员的工作必须在实验室里完成,所以只能成天泡在里面。我们有次去附近一博士生朋友家做客,家里有小孩特别忙,他晚上要在家帮忙。我问他你的时间够用吗?他说白天在实验室工作,晚上回来哄小孩睡了,差不多10点再回实验室,工作到凌晨四五点再回家睡觉。我们见到他时,果然神色很憔悴。我的日本同学广景,她的先生在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也是差不多这样。他工作一整天后,回家吃晚饭,然后再开车回实验室工作到深夜10点11点。广景说在美国作研究人员太辛苦了,比在日本辛苦多了,他们准备一有成绩就回日本。

在美国高校工作的科研人员不仅工作忙,而且压力也非常大。在国内一般说起在高校工作,大家的反应都是很好啊、铁饭碗啊之类的,在美国可不是这样。就拿博士毕业的助理教授(faculty)来说,学校合同常常是一年一年签的,你每年都要做出点成绩。自己的研究工作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了,还要写论文发表,每周还有很多的校务会议、教务会议要开,还要带博士生,每学期还要给研究生讲几次课(算是社会服务吧,这是学校要求科研人员必须承担的)。薪水是不是像中国那样随着工龄和资历而增加呐?不是的,反而会逐年减少。比如第一年做助理教授时(assistant professor),因为你刚开始独立工作,缺乏经验,学校会给你100%的薪水,作为对你的支持。可是接下来,你就要自己慢慢“壮大”、学会提出项目、申请科研经费了啊!工作的第二年,学校只给你75%的薪水、第三年给你50%、第四年给你25%……差额怎么办呐?靠你自己或联合申请的科研经费补足。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科研水平不行,申请不到经费,那你就会过的很辛苦哦,在这个学校也难待下去了。

什么时候才可以稍微轻松、自由点呐?等你评上终身教授吧。从助理教授开始,你常常要再努力7年左右才能评上终身教授。也就是说,如果你从大学毕业就来美国读研究生,从硕士——博士——博士后(可认为是正式工作前的临时性工作,博士后不是学位!)——助理教授一路走到终身教授通常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这之间的十几年中,你几乎一刻也不能松懈、不能偷懒,要一直不停不停向上爬坡,才有可能走到山顶。可是,如果你最后没能被评为终身教授怎么办?那说明你的科研能力有限,很可能会被你所在的学校扫地出门了。你只能换所学校再次努力了。

这样一个在我看来漫长、艰辛、风险不小的路程,如果不是本身对科学探索有真正热爱的人,是很难坚持走下来的。因此许多人博士毕业后会离开高校,改去生物/医药公司,工作就轻松很多,而且薪水高;有的改作技术人员,属于staff,没有这种考评,压力就不会很大;有人回国做科研,稳定许多,而且经费容易申请(美国政府太穷了呀,到处在削减教育、科研经费,裁员)。可是在美国做科研好处也有很多,环境、视野水平更高,程序公正、透明,而且在人事关系上不用占用太多无谓的精力,很对智商高、情商低的科研人员的胃口。

说了以上这些,你就能够知道,在美国的中国科研人员的生活是多么忙碌、单调了。根本不可能像国内的人们,下班后一起吃个饭啊、喝个茶啊、洗个脚啊、唱会儿卡拉OK啊、网上聊天啊,睡眠时间都不够呐。在美国,感觉每个人都很忙,即使朋友们住在附近很可能一年都不会走动一下。

在我来美前,我的先生每天也过着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几乎全部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常常一整年都读不完3本“课外书”,唯一能闲下来的长假就是圣诞。幸亏我华丽丽的登场了,自从我接管家里的大小事务和全面负责我们家的精神文明与文化生活建设后,我们家的生活质量飞速提高。他跟我出门旅行、逛街、看展览、看演出,都可以不用带脑子,因为我全都安排好了。两个生活方式与个性、专业完全不同的人互补一下,还是挺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