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空难:这个人,叫韩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0:41:34

  这可能是我们所有人物专题里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难做的一个,同时还是最绕不开的一个。许多年后,当你提起这个时代的人物,我们之前专题里的那些人都可能会被遗忘,但这个人不会。这个人,拥有明星一样的粉丝团,“领袖”一样的影响力,作家一样的文采,律师一般的利嘴,商人一般的财富……这个人只有29岁。这个人,叫韩寒。
是时代造就了他,他看准了时代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经不起回想的。仿佛昨天还在一边顶着父母老师的责骂,一边读着《像少年啦飞驰》。今天,那个少年已经有了女儿,并需要你去仰望。无需去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年那个来自上海郊区的年轻男孩决绝的从学校退出,扬言要“写书挣钱”时,不一定想得到自己会有今天的“辉煌”,但一定想得到自己跟其他人比会有多独特。他勇敢的做出了选择,并坚定的走了这么多年,无论他在这条路上得到了多少美好,那都是他应得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年前的那个时代,真的是需要韩寒这样一个人的。韩寒之前的二十年三十年,人们已经被压抑的太久了。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中规中矩,每个人都是那么的谨小慎微,每个人都不敢对压在身上的一切吼一声“不”然后毅然走开,那几代人是焦虑、愤懑和忧伤的,海子他们写诗,许知远他们学着思考,但哪怕去死,也不敢有人“离经叛道”。于是,韩寒出现了。

这个少年对我们说,让那些束缚你的狗屁滚蛋吧,做你自己。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上场,用这近十年的时间给我们做了示范。他从那个注定要变革的节点出来,在急速变革的十年里,找准了每一个立足点,告诉我们这也是一条路,他能成为今天的韩寒,有此足矣。
这些年,叛逆少年过的很好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能给予他的力量只有保持关注的目光,尽管这目光里仍有不少不信任和等着看笑话的意味。直至今日,我们大多数也只是钦佩和赞赏其勇气可嘉,但并不敢去走他走的那条路,又或者,那本就不是条能走太多人的路。

今天,这个曾经的叛逆少年有了如此众多的称号:作家、赛车手、公共知识分子、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青年领袖等等等等,他走了另一条路,但他活的很风光。原因有两个:

第一,他代表了很多人的“另个一自己”,尤其是80后群体。我们中的大多数,由于种种原因,不敢或不愿去做韩寒,但我们愿意买韩寒的账:他替我们说我们不敢说的话,他替我们骂我们不敢骂的人,他替我们活我们不敢活的人生(事实上他也的确比我们会说会骂,既解气又不惹事儿。)——他身上投射着我们自己的影子,你会不买自己的账吗?

第二:他是个“非成功”商人。伴随着巨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来的,必然是各种来路不明的利益。韩寒一直在很审慎的选择着,尽管他一直声称要与商业划清界限,但维持这份庞大的名声,哪能少了金钱,况且他还想赛车出书做杂志。韩寒当然有理由做一个商人,尽管出于种种考虑他做的很隐蔽,这既让他饱受诟病,也让他成功的与郭敬明等商业写手区别开来。个中况味,有兴趣者当可细品。
他真的不适合做“领袖”

2010年的《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名单中,韩寒的名字赫然在列,与他并列在一起的人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不论韩寒的粉丝有多少,文章写得有多犀利,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跟这些人并列在一起,让韩寒看起来像个笑话。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在一次讲演时认为,“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张教授如此负气的话语,如果反过来想,也许更有意思。这么多教授,可能随便一个人的学识、认知都在韩寒之上,为什么活的如此默默无闻?一方面,他们可能自重身份,不屑于韩寒的那些话,认为做些实事更重要;另一方面,只能说这个时代病了。人们喜欢调皮的骂人话,喜欢独一无二的东西而忘记了去恪守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我们不同意“一万个韩寒也顶不上半个任正非”,我们也不同意说“韩寒只是个挑落皇帝新衣的孩子”,韩寒就是韩寒,但如果非要在韩寒和任正非之间选个人做领袖,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公共知识分子,他还需要做的更多

一个思想类的知识分子同人网站“共识网”推出了一项在线调查,评选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公共知识分子”。在秦晖、贺卫方、于建嵘等一长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界人物中间,韩寒的名字再度赫然在列,并且在长达数十天的投票过程中一度高居榜首。最后,韩寒以仅落后第一名贺卫方6票的1310票屈居第二。这是继2008年韩寒当选“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之后的又一次获奖。

“知识分子”或者“公共知识分子”这一舶来词汇,在近十余年来中国的媒体、网络空间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且不论这个词背后的原始色彩,它在中国的流行至少具有着启蒙和守护良知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第二,发言的主题是公众关心的事件或问题;第三,其立场要超越自己的职业属性或阶层属性。

无论是从写作成果、思想深度甚至哪怕是语言表达能力而言,韩寒在这里都显得有些单薄。在韩寒的大部分网络写作中,呈现出来的风格更多地是一种调侃和消解。正如崔卫平所说:“(韩寒)那种文章不好写,因为某个事件大家都有感受,要把那种感受描摹出一个框架来并带来阅读的新鲜感,是很不容易的。”韩寒确实有水平,这点谁也否认不了,但这种水品还不足以支撑他站到如此的高度上,事实上除了赛车,韩寒不具备任何专业性的知识储备和思想研究,公众给他带上“公共知识分子”这顶大帽,更多的还是粉丝们的一厢情愿,韩寒本人未必见得愿意带上这顶高帽。而这顶帽子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的被安到韩寒头上,足可看出公众对当下知识分子群体的极度不满甚至失望,他们希望他们能像韩寒一样勇敢,像韩寒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惜他们大多数都是缩头乌龟。
  • 爱韩寒,就让韩寒做韩寒吧

    巨大的个人影响力固然为韩寒带来了很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恐怕伴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对其期许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韩寒不想要的东西会促使他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他已经不是《三重门》里的那个少年了,他已经不能随便说“不”了,他必须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如何在这些艰难的角色中维持一份平衡并在平衡中彰显独特的自己,这是个巨大的难题——这会把韩寒难住吗?今后的韩寒还能像之前的韩寒一样从容的走下去吗?

    作为公众人物,韩寒是我们的;但作为基本的自然人,韩寒是韩寒自己的。无论韩寒做什么、说什么,只要不违法,任何人没有横加干涉的权利。当年,我们喜欢那个叫做韩寒少年,因为他叛逆潇洒;今天,我们喜欢那个叫做韩寒的男人,因为他只做他自己。去他的作家、明星、赛车手、公共知识分子、“领袖”……,爱韩寒,就让韩寒做韩寒吧!
    =====================================
  • 韩寒:我想和世界玩玩儿


  • 韩寒有才华,有帅度,不抽烟,不酗酒。差点儿就是绝世好男人的典范。

    差的那一点儿到底是什么?也许是骨子里头那股痞气。也许是不够低调的作风。

    他说,他从不战斗,他只是在玩一个游戏。玩嘛,也许就该像韩寒那样。

    很多人提起韩寒,都会摆出一副被蜜蜂蛰过的表情。如今,他就坐在对面,脸上更多的是无辜。他刚刚失掉了中国房车赛1600cc组的年度冠军宝座,但 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有好一阵子的沮丧。韩寒很忙,他习惯了不断地连轴转。忙着写作,忙着试车,接下来,据说他还要动身前往非洲登顶乞力马扎罗山。

    我没有信仰。我也不信仰自己。

    很多人对我的私人生活很好奇。其实我每天的生活挺规律的,凌晨睡觉,中午起床。我是个很怕冷的人,很需要地暖。要是室外温度达到10摄氏度以下,我走进办公室,却发现没有开暖气,我想我会马上抓狂的。

    我不喜欢泡吧,喜欢打桌球、跑步、踢球、射击、自行车、摩托车。我当然爱玩,只要自己喜欢的,一定有无限体力,足以拖垮对方一个足球队。但只要是不喜欢的,洗个碗都觉得浑身乏力。

    我的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比较差,经常丢三落四的。日常生活中,最让你头疼的就是收拾行李、早起,还有坐飞机。

    我经常做错事,一错再错,然后又错。我未来会出一本书,专门说我的失败。很多人介绍他们是怎么成功的,我很讨厌成功学。

    我9月23日出生,处女和天平的交界。所以,遇到有事情决定不了的时候,我就把问题归结到星座上—处女的龟毛,天平的犹豫。

    我不抽烟,也不酗酒。一帮朋友聚会,或是赢了比赛特别开心的时候,我才会喝上几杯。我很少喝大,我喝大的状态嘛,也就是给始作俑者打电话,把人家骂一顿而已。

    我不觉得自己是个“狠”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种故意要做出与众不同的姿态,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我的文字也不狠,我一直觉得我挺温柔的。

    一直有种说法,说我在为80后这个族群发声,说我是独自战斗在前线的个体。但这只是别人强加在我身上的。我并不认为这个群体和我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我也不觉得自己是在战斗。我只是一直在玩一个游戏。

    也有很多人把我看作一个代替群众发声的公共知识分子,但其实他们看不到的是,我反群众的时候也不少。我从不代表和代替谁发声,当权者纵然有很多不妥的地方,但是群众也不一定高尚正确到哪里去。我只代表我自己的判断。

    其实我就是一个作家。一个男性的作家,就应该在文学作品之外对他所在的社会发表观点和看法,历来历国都是这样,只是我国的这个文化传统在几十年前被搞怕了而已。

    很多人说,“我不看韩寒的作品,但我喜欢他这个人。”我想告诉他们,作品就像我的裸体,我的人就像我的脸蛋,其实我更喜欢大家可以看全部。

    我还想说,泡妞没有哲学。我理想中的女性是这样的—无论我在外边乱玩成什么样,回家来,她还得给我做饭。但好姑娘不是遇见的,是调教出来的,每个女 孩在不同的男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当然,她会有她的固有性格,但是我想说,没有哪个女孩心甘情愿半夜三点起床给一个乱玩晚归的傻逼做饭吃,所以,避免成 为一个傻逼是最重要的。

    我不在乎别人在提起“韩寒”的时候怎么称呼我—“啊,那个赛车手”,“啊,那个作家”,“啊,那个捣乱的人”……我都不在乎。我不喜欢的人,随便他 们怎么说我。写作和赛车,对我而言,只意味着两份工作。他们截然不同,但又必须去做。就像吃饭和吃面对普通人来说的区别一样。很多事情没有意味,它就是发 生了,无意无味,只有做下去。

    有人问过我,你想做却一直没做成的事儿是什么?这实在是太多了—有能说的和不能说的。不能说的自然不能说,不是我不敢,而是怕吓到小朋友;能说的就是我想参加摩托车比赛,却一直不能成行。我不害怕受伤,但我害怕受伤以后不能随意跑动的日子。

    其实我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我觉得现在我所拥有的东西都是我想要得到的。假如让我重新活一遍,我也许会选择和现在一样的生活—但我想使用几次后悔。最后悔的事儿?抱歉,我不能告诉你,借用我给台湾一本书写的序言里的一句话,世界上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吃得药物中毒。

    任何一种事物,都将在时光中达到极致的状态。即便是人,也总归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韩寒也不例外。即便他还是当年那个弱的韩寒,但他的肩膀已经担得起任何风雨。

    “我上楼去洗把脸。五分钟,就五分钟。”

    12月3日,等韩寒从赛车场练完车回来,已经比我们约好的采访时间迟到了整整两个小时。没等记者开口,韩寒就先喊开了。说完他便一溜烟跑了,一点儿抱怨的余地也不留给你。

    五分钟后,韩寒带着他一贯的坏笑来了—他不仅是上楼洗了把脸,还换上了一套新衣服,仿佛在暗示他对这次拍摄的尊重和诚意。“这是我新买的,上镜肯定特别体面!”

    那一瞬间,我几乎以为眼前这个男人从未长大过。这就是那个翻江倒海的韩寒?

    10年前的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在放一个叫做《对话》的栏目,18岁的韩寒干干净净地出现在众人眼前,面对来自各方的指责,韩寒的眼睛依旧亮得像黑夜里的星星。

    10年后,他有了胡茬,眼睛却仍是亮亮的。看上去还是干干净净的大男孩,但不得不说,他成熟了。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他配合你所有的拍摄要求,即便你希望他立刻在你面前刷牙洗脸剃胡子。不仅如此,他还会给你一点小建议,比如道具怎么摆放会看上去更加自然。“韩寒,来个狠点的表情。”他于是一脸正经地立马给你挤一个出来。

    他坚持自己的原则。拍照间隙的休息时间,他绕着拍摄场地不停兜圈—玩手机,抑或打电话。任你怎么折腾,他就是拒绝和在场的人交谈—他说自己的访问百分之一百都是邮件形式,他知道掌控文字比掌控语言更加简单省事。

    随口一诌也许对他无碍,但他试图努力保护自己身边的人。所以,当我们试探性地询问他是否生了个女儿时,一直在旁边玩PSP的韩寒助手重重地咳嗽了一声,严厉地瞪了我一眼—采访之前,他就曾善意地提醒,敏感问题尽量少问。

    正在写字的韩寒这时突然抬起头,直视着我,然后眨了眨亮亮的眼睛,认真的说:I'll never answer this question。

    成熟这个词,放在别人身上,仿佛带点苦涩。而在韩寒身上,却是扑面而来的辣,突然呛到你的那种。不过,任何一种勇者,在时光面前都显得无所适从—即便是有了胡茬的韩寒。

    他真的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谨慎。当我们提出想到韩寒房间拍摄的要求时,韩寒答应了,并随口报出了自己的房间号码。这时,一旁的助手突然大声打断他, 报出了另外一个房间号。我们都很理解助手想要保护韩寒的迫切心情,但当下,韩寒愣了许久—他一直保护身边的人,却忘了要好好保护自己。

    当我们要求他坐在酒店凳子上,摆个霸气的姿势时,韩寒却用手在空气中比划出了个人形,末了补上一句:“记得在我旁边P上一个性感冶艳的妞啊!”

    说完他又坏坏地笑了。

    他还是那个韩寒。但愿如此。

    他们眼中的韩寒

    Lisa&孙强

    Lisa眼中的韩寒

    我嫉妒上天赐予他的聪明才智。但他的丢三落四实在是……我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帮他找东西,手机、mp3、稿签、皮夹……他是一个可以在上飞机前把随身行李丢掉的人。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细心的人。我们在工作中曾经遇到很多困难,他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封邮件宽慰大家—让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韩老师很好“欺负”。他可以原谅员工的过失,事后耐心告知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作为一个老板这样实属不易。

    记者:韩寒脾气大吗?

    Lisa:一点都不夸张地说,他从没发过脾气。可能他嗓门比较小,心里活动比较多,旁人很难发现。(笑)

    记者:据说韩寒爱拖稿,你们要催他稿的时候会很头疼吧。

    Lisa:作为编辑,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催韩老师的稿。韩老师通常会日复一日地告诉大家,明早一定交稿。我们就像监控机,时时刻刻都在“各地”监控他。一旦发现他不在写稿子,干了其他事,就开始唠叨他。虽然总是喜欢拖,但是他通常都可以在最后一秒把事情了结。

    记者:他私底下有老板样吗?

    Lisa:工作时间80%他总是海阔天空,跟大家天马行空地聊天。另外的20%就是在会议中,那一刻虽然严肃、但也不失幽默,他经常时不时的“嫖编辑们一把”。

    记者:也有很孩子气的一面?

    Lisa:有一回,我们去阳澄湖吃大闸蟹,路上一直有个莫名的骚扰电话打来。对方找的是修锁师傅,我们否认了很多次,对方还是不停打来。韩寒体内那 个爱恶作剧的他突然出现,开始用各种奇特的方言与对方纠缠。对方夸他上次业务水平强,做事认真。他乐此不疲地接着瞎侃。最后他挂断电话却说:“这样做是不 是不太好?要不再打来就告诉她打错了吧?”他就是这样,开会的时候是老板,是决策人,是整个公司的领航员。写博客的时候是意见领袖。但平时他只是一个大孩 子。

    记者:你觉得韩寒影响了你么?和他共事后,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Lisa:韩老师常说,只要大家工作得开心就好。这个愿望虽然不大,但要权衡并不简单。和他共事后,我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工作可以这样做,人生可以与别人不同……也许听着有些离奇,别人可能会说他不会成为一个好商人,但我要说,他绝对是一个好老板。

    孙强眼中的韩寒

    韩爷是个不拘小节、言出必行、非常平易近人、又很讲义气的老好人。

    在赛场上,他很有思维,很仔细。但在赛场下,他很马虎。

    记者:你觉得韩寒是个好玩的人吗?

    孙强:不能说是好玩,应该是特幽默。有一回,他刚睡醒,看朋友正在打游戏,他手一痒,坐下就开始玩赛车游戏,可能是刚睡醒还没进入状态,赛车没开几 个弯道,突然就翻了出去,当下,他朝旁边大叫一声,把现场的人都逗笑了—他喊的是:“孙强,你没事吧!”连打个游戏都那么投入,真让人佩服。

    记者:和韩寒一起,最有意思的事是什么?

    孙强:换赛车轮胎。韩爷换轮胎,只有两个动作:卸螺丝和装螺丝。其他的时候,他就在边上走动。当我满头大汗地完成所有步骤后,韩爷已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并且绑好了安全带。表现得非常淡定。(笑)

    记者:你最佩服韩寒哪一点?最不喜欢韩寒哪一点?

    孙强:最佩服他的仗义和不服输,他是个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让朋友吃亏的人。

    最不喜欢嘛……大家都知道,韩爷从来就是好话没个准,坏的一说一个准。记得有一回,我们到杭州玩卡丁车,他开得很爽,一个劲让我也去开开。我从没开 过卡丁车,不想丢脸,就拒绝了他的邀请。心想着我就在边上休息一会儿,看他玩就没事儿了。谁知道韩爷不乐意了,特严肃地对我说:“如果你不开,下一站咱肯 定会退赛,你肯定全年都阳痿。”我的妈啊,都知道他坏的一说一个准,我只能走出那第一步。都是被韩爷逼的。(笑)

    记者:给我们讲个韩寒的故事吧,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孙强:一场比赛中,由于时间太紧,我来不及绑安全带就到了发车时间。他让我赶紧把安全带系好,而我担心耽误赛段时间,固执地让他快开。他有点生气,说如果我不系好安全带,那他就靠边停车,等我系上再开—他可以不要成绩,但一定要保证自己搭档的安全。

    记者:有什么一直想说但没说的话要告诉韩寒的?

    孙强:韩爷,明年必须拿回年度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