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2010百度云:欧元区难逃厄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3:23:49
欧元区难逃厄运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约翰?普伦德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蔓延,已经让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达到了欧元时代的最高点。这让欧元区政治人物不快地意识到,在管理主权债务危机的问题上,感知就是一切。

没有任何经济学理论或实践分析能够预测,投资者会在什么时候对一国政府偿债的能力丧失信心。要重建信心,这些投资者必须相信,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能够高于这些债务的利率,也就是说国债收益率回落到接近德国的水平。考虑到意大利目前政局混乱,如果市场不愿往好处想意大利,恐怕也不足为奇。

有两种显而易见的办法来减轻破坏。其一是通过官方买进政府债券,为意大利和其它南欧国家拖延时间。欧洲央行(ECB)在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任内曾明确表示,只有在可以尽快抛售所买债券的前提下,才会“捏着鼻子”买进债券。欧洲央行新任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的思路也如出一辙。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布拉德?德朗(Brad DeLong)所说,再没有哪种债券购买方式比这更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如果欧洲央行不断地表现出对自己购买的债券缺乏信心,那么有什么理由让投资者有信心?

当然,投资者如此不情愿是有理由的,尤其是对道德风险的担忧。安全保障会助长有恃无恐的行为。但是在整个欧元区都面临风险,甚至欧盟(EU)的未来都岌岌可危的当下,不应该对道德上存在风险的细枝末节斤斤计较。毕竟这也正是央行发展出“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原因——这种做法始于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在1825年至1826年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干预措施。

然而我们现在只有欧洲金融稳定安排(EFSF),一个奇怪的表外最后贷款人。虽然最近各国领导人疯狂地召开峰会,但仍然未能让市场相信这个纾困基金将会拥有充足的资源。因此,对于EFSF周一发行的30亿欧元10年期债券,市场反应令人失望,尽管初始价差似乎很慷慨。

于是就只剩下了特里谢和德拉吉倾向的政策路径,即成员国政府通过改革走出危机。这一做法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原因在于意大利和其它许多南欧国家的根本问题在于竞争力薄弱——意大利经济在过去10年中未能出现任何增长。在货币联盟内,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对内贬值才能解决。在意大利,与希腊一样,人们的预期是这项任务会落在一个技术官僚型政府头上。可是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以前的技术官僚实验,尤其是在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任内展开的那些实验,结果好坏参半,而今天的经济状况与当时相比远远更为不利。尽管意大利政府一直维持着一定的主要预算盈余,公共部门负债产生的利息却造成了相当于GDP 4.5%的总体赤字。如果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减少累积的庞大债务负担。然而意大利经济可能已经在收缩了,而最近欧元区的数据显示,恶化的范围正在扩大。

结构性改革需要时间。而技术官僚型政府是否具有推行真正激进的改革所必需的合法性,还有待讨论,特别是如果选民认为政府是在对严苛的德国政客惟命是从的话。值得回顾的是,意大利在管理公共债务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功,并不是在技术官僚的治理下,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大的法西斯政权统治下。在1922年至1926年之间,意大利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从74.8%降至49.7%,而预算赤字也得以消除。与此同时,一切反对墨索里尼(Mussolini)政权的反对力量也都被根除。这剂财政药方中还包括事实上的违约:1926年和1934年两次延长债务到期期限的强制性转换。

如果显而易见的退路过于艰难,有些事情必须得舍弃。而舍弃的——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可能是欧元区自己。讽刺的是,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由于打破了不可触碰退出欧元区这种可能性的禁忌,或许已经加快了这一进程。这简直是鼓励资本从南欧国家外逃、制造不稳定的最佳方法。或许无序违约和退出欧元区是逃脱目前这种噩梦般的窘境的唯一退路,这种情景会让人不安地回忆起一战和二战之间的时期。但这种结果会比整个南欧遭受多年通缩和令人痛苦的高失业更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