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歌曲特点:和——永恒的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15:14
栏目名:论文荟萃   作者:刘海燕  添加时间:2008-09-05
君子和而不同——孔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2008年8月24日夜,在鸟巢熊熊燃烧了16个昼夜的北京奥运会圣火缓缓地熄灭了,然而,一个个永恒的经典所镌刻的金灿灿的“和”字却“难说再见”,成为了奥运史上乃至华夏文明史上不朽的丰碑。毫无疑问,北京奥运将给我们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种宝贵的奥运财富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离去,而将会长驻心中。在后奥运时代,如何将这种奥运财富落到实处,并在实际行动中使其不断增值,当是北京奥运带给我们的最大改变和收获。
(一)同一个世界
我和你,亲连亲,永远一家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歌《我和你》
包容与交流,理解与尊重是从不同走向大同的外在前提。
在这个信息时代,那份“老死不相往来”的飘逸早已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空压缩所代替,多元文化、多元政治、多元经济在北京奥运村这个大家庭里相互碰撞出了什么呢?显然是祥云圣火、“金镶玉”奖牌、奥运中国印、“青花瓷”颁奖服、奥运福娃等一个个亮丽的中国元素巧妙地实现了中华5000年灿烂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对接。是什么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齐聚北京,同台观看开、闭幕式?是什么让45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共同分享北京奥运会的快乐?是什么使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挑战极限、攀跃新高?我想,除了奥运本身的魅力,恐怕就是包容与尊重了。想必你不会忘记“冷战时期”的抵制奥运、奥运政治化所带来的奥运危机吧。而在北京,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不同政治和宗教信仰的人亲如一家,即使是敌对的两国运动员也情同手足,才共同演绎着奥林匹亚的一个又一个传奇。当你看到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运动员相拥的瞬间时,你该作何感想呢?当你看到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运动员入场时,你又该作何感想呢?当你看到中国香港、中华台北代表团入场时你又该作何感想呢?
一方面,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儿女,该如何将传统文明融入现代文明乃至世界文化呢?还记得象征中华民族的“龙”的改名之争吧。此时,我们是不再自称“龙的传人”呢,还是“求同存异”呢?显然,“祥云”火炬“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的 “和谐之旅”的创意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一难题。另一方面,我们该如何看待对手呢?北京奥运会上,热情、大度的中国观众不仅为中国运动员加油,也为同场竞技的对手助威,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前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带出的美国队战胜中国队时,代表加拿大出战的前中国击剑奥运冠军栾菊杰掏出“祖国好”的横幅时,你恐怕不只是百感交集,更多是对超越了国界乃至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的体育的魅力所倾倒吧。难怪有人说,没有对手的“一个人的奥运会”,想必不是“高处不胜寒”就是“起舞弄清影”吧。
国人何以如此的慷慨?源于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真谛的深刻理解。对于外来的东西,鲁迅先生“拿来”的主张可谓精辟之至。魏孝文帝拿来中原文化而促进了北魏的大发展;拿来别国的成功经验,而使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全面开花,首次荣登金牌榜首。中国乒坛名宿刘国栋率领的新加坡乒乓球队获得了女团银牌后,他的弟弟中国队教练刘国梁却平静地说:中外交流使对手提高了,逼得我们不再独孤求败而是背水一战,不正是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吗?说得多好啊,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的的成绩不也是有人家外国人的一半吗?
如果说家和万事兴,国和天下兴的话,那么,全世界都和谐相处呢?一定会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盛世景象吧。
(二)同一个梦想
北京欢迎您,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北京奥运会歌曲《北京欢迎您》
天蓝、水清、草碧,更快、更高、更强,是从不同走向大同的内在动力。
“天人合一”是我国先民的孜孜以求的梦想。他们梦想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在“清泉石上流”的深山,在“寒蝉凄切”的长亭,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曾几何时,“绿色”似乎成了咱老祖宗的专利了。而北京奥运的“绿色”理念却却让这种现代人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把“科技奥运”融入到“绿色奥运”的理念之中,“新北京,新奥运”的盛宴就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北京蓝天数由1998年的100天,到2007年246天,9年时间整整提高了一倍;北京利用场馆设施收集雨水,将城市的污水再生,重复利用;31个奥运比赛场馆采用了热泵环保节能技术,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国人对天蓝、水清、草碧的庄严承诺与孜孜以求,更是北京奥运留给国人的节能、环保方面的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北京奥运尽显科技奥运的无穷魅力。第四代“鲨鱼皮”在菲尔普斯创造奥运神话上功不可没;隔热、保温、环保的“ETFE膜”使“水立方”有了“水魔方”的雅号;“翔之队”帮助刘翔科学训练,改写了黄种人爆发力差的铁律……这也使得竞技体育的世界纪录或奥运记录不断突破人类极限;“祥云”登顶珠峰,开幕式的的画卷、闭幕式的铁塔,奥运会门票的RFID电子芯片技术;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43项世界记录,刷新的120多项奥运会记录;55个国家夺得金牌,86个国家与地区获得奖牌,获得奖牌国家数比雅典奥运会多11个等等,无不彰显科技奥运的无穷魅力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
尽管法国报纸在法国教练鲍艾尔调教下的中国选手仲满战胜法国选手获得男子重剑金牌后酸溜溜地惊呼“一个法国人战胜了一群法国人”,而老鲍却这样回答:“在我的眼中,只有对手,至于是什么国籍,我并没有想太多。” 这也许就是对北京奥运“同一个梦想”理念的最好诠释吧!
(三)人文奥运
难说再见,你的微笑停留在我眼前——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主题歌《难说再见》
热情、包容、自信,和平、友谊、进步是从不同走向大同的精神家园。
北京奥运会上,自信、热忱的中国军团以夺取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骄人成绩,登上了金牌榜首位,不仅令全球华夏儿女精神振奋,也令西方百思不得其解:中国何以在一夜之间,短短百年便由“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体坛盟主?其实,秘诀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例如,实现了中国女子体操零的突破的战斗力就来自于团队的凝聚力:高低杠上刚刚完成漂亮表演的江钰源,下杠后还来不及接受全场观众给予的雷鸣般的掌声,就立即为下一个出场比赛的队友在杠上抹粉,这是为了保证杠上合适的涩干度,使队友的发挥更加出色;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冼东妹,夺冠后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庞伟、郭文珺、刘子歌、龙清泉等以超然的人生态度出人意料地夺得冠军;全国人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使丢金4天后杜丽就不会从容自信地站到冠军领奖台上;我国选手邱健意外获金后,美国名将挨蒙斯用“冠军的风度”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这不正是奥林匹克团结友爱精神美好诠释吗?
以优质的服务和真诚的微笑赢得世界美誉的170万奥运志愿者,不仅展现出全体中国人热情、友好、和善的儒雅风范,也是全民“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集中体现,更是文明涵养国民所产生的神奇力量。
8月18日,在“鸟巢”里,中国失去了只是一枚可能的金牌,却“收获”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人性。这远远比金牌数量第一更为重要。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不但是体育精神的真谛,也是自古以来中国精神的一个标志性境界。在金牌数量具有了某种衡量国家实力与民族自信意义的北京奥运上,对胜败能有一种平常心,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这表明国人已经走出了狭獈的体育观,而能以一种人性化的态度看待金牌,看待竞技体育。如果这种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借奥运的东风得以发扬光大,那么后奥运时代将开启一个更具人性化的现代文明观。这种文明观、这些赛场外的文明金牌,与奥运金牌相比毫不逊色。
如果说体育设施是北京奥运留下来的有形财富的话,那么通过举办奥运折射出的社会文明进步和奥运精神洗礼,则是一笔无法计算的隐形财富。在这种奥运财富的指引下,我们将以一种更为开放、自信、从容的态度融入国际社会,与人类文明对接,与奥林匹克精神共存。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落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或将告一段落,但奥运给人们带来的文明新风没有终点。当越来越多的人们让文明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让文明的行为在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奥林匹克之光就在国人的文明行为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言:“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它不仅有金牌、竞争和拼搏,也有理解、宽容和超越。后奥运时代,我们不但要传承奥运财富,更重要的是让其不断增值,让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像奥运时一样精彩。
这或许才是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更加久远的东西吧。如斯,则体育之幸,中国之幸,人类之幸,地球之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