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战队冠军离世:关于八纲辨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8:44:47
李山玉老师回答‘关于八纲辩证’
中医辨证的方法很多,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但最重要的是八纲辨证,因为八纲辨证是一切辨证的基础,是纲领.八纲指的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对病症的性质、部位、正邪的盛衰作了概括的论述.疾病的部位不属于表,便属于里;疾病的性质,不属于热,便属于寒;正邪的盛衰,不属于虚,便属于实.其中表、热实属阳 ;里、虚、寒属阴.如此疾病的种类尽管繁多,症状千变万化,但人体整体反应来说,均可用阳症、阴症来概括;所以阴阳是总纲、是本质.。
下面简述八纲辨证:
(1)表里表和里,说明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病变在皮肉,经络为表证,在脏腑为里证.外邪侵入人体,首先反应在肌表、经络,为病在表;病邪入里或由内而生则引起脏腑、气血病症,为病在里.病在表者轻,在里者重.辨别表证和里证不能完全从病变的解剖部位来划分,更重要的是从证候的特点来区分。
如表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疼、身痛、四肢酸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其中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脉浮为表证的主要特征.中医所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是有其道理的。
如里证: 里证是和表证相对而言,除了表证就是里证.不是发热、怕冷、脉浮同时并见的,是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脉不浮的都是里证.里证的病变部位究竟在哪一脏腑还应结合脏腑症状进行诊断。
(2)寒热
寒热说明疾病的性质,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如寒证:凡因寒邪而引起的或因肌体的代谢机能减退而产生的证候,均属寒证.大体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
一般表寒证为发热轻,恶寒(或恶风)重,脉浮紧或浮缓.此时应解表散寒.一般可试为80•260•50或50•60•80或260•5000等。
里寒证为不发热,怕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手足发凉,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等.其象数配方可试650•3820,或380•650,或80•70•2650等以温里散寒。
如热证:凡因热邪引起或因肌体的代谢机能亢盛而产生的证候均属热证.大体可分为表热证和里热证。
一般表热证为发热重,恶寒(或恶风)轻,口干咽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等.此时应清热疏风解表.一般可试为050•00300•020或00500•060•020或020•060•00500或00600•050。
而里热证为发热或潮热,或五心烦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尿黄,舌质红,脉数等.其象数配方可试00600•00400•00300或003•006•00500或001000•06500•0200等以清热除疑,养阴安神。
(3)虚实
虚实指正邪的盛衰.虚指正气虚,身体抗病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退同时邪气也不盛.实指邪气盛,正气也未衰的亢盛反应.一般体壮,新病多害;体弱,久病多虚.一般以表里虚实,大体分辨。
表虚证:常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此时多以扶正解表为主;其象数配方可试2650•80•70,或650•820,或2000•650•70等。
表实证:常见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脉浮紧等.可试方为080•020•650;260.40.500或720.6400等.解表清热疏风。
里虚证:里虚的范围很广,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各种脏腑功能不足,都可称为里虚. 可根据不同情况辨证配方.如气虚可试方为720•650,或2000•650,若血虚可试方为400•300•880或4300•260•800,或配方为2600.4500等;若阴虚可试方为00600•00400•700或600•5400•70,等;若阳虚配方为650.380.20或05000.60.4380等;总之,虚者补其不足。
里实证:凡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脉实有力等均可视为里实证.里实证也有寒热之分.若兼有发热面赤,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赤短,脉洪大有力,则为实热证.可试方为003•006或006•004•00100,或00300•00600•00400等.若兼有行寒肢冷,喜热怕冷,口不渴,尿不黄,苔白,脉沉迟有力,则为里寒实症.可配方为650.3820或650.380.260或650.30.820等。
总之,要“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其不足之阴阳之虚,则补其阴或阳(见上述举例)。
(4) 阴阳
阴阳为八纲中的总纲,用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表证、热证、实证均为阳证;里证、虚证、寒证均为阴证.所以阴阳为总纲;上述所举各种症状均可归于阴阳,故内经所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抓住最本质的规律,以简驭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