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喝水 c:我们如何当好一个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8:03:15

 

我们如何当好一个干部          —— 二十一中校长孙新民和学校干部们共勉 

一、八点注意

1、不要在教职员工面前,请示有争议性的问题、有选择性的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程序研究商量的问题,或较重要的事情。

2、在和同级别或较高级别领导交换意见或请示工作时,要注意言辞、语调和方法,不要因为言语不当造成不快或尴尬(不要以“我这个人蛮直或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个性”等为借口来掩饰自已的错误)。

3、主动开展工作,但不能越位、越级(即做到:到位不越位,到位不错位!),遇事勤汇报、勤请示。

4、正式场合,说话、办事不能随意。忌:说话信口开河,做事敷衍塞责。

5、努力在工作中,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上,为之分忧;对下,为之解难。

6、要以德服人,以德立威;以能服人,以能立威(对干部来说,德是第一位的,力求做到德才兼备)。

7、不倨功,不争功,努力以下属的成就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8、要互相补台,不要相互拆台!要凝聚,不要内耗。

二、七点严禁

1、严禁干部阳奉阴违,两面三刀。

2、严禁干部玩忽职守,无所作为。

3、严禁干部拉帮结派,建“小团体、小圈圈”。

4、严禁干部未经批准中午喝酒,影响形象。

5、严禁干部恶意越位,目无上级,不遵规矩。

6、严禁干部不遵程序,先斩后奏。

7、严禁干部处事不公,亲疏有别,感情用事。

三、三点追问

1、以下行为叫做尊重领导吗?

▲想和领导做朋友,成兄弟

▲做了决定仍然讨论、议论

▲对领导的指令阳奉阴违

▲干工作是给领导面子

▲背后在处室人员面前发领导的牢骚

▲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开会不讲,会后乱讲

▲承担任务之前先夸大困难以留后路

▲推卸责任,不敢担当;职责不清,矛盾上交

2、一个成功的干部(即成功者)和一个不成功的干部(即失败者)有哪些不同?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成功者归因朝内,失败者归因朝外

▲成功者乐观,失败者悲观

▲成功者立刻行动,失败者犹豫不决

▲成功者创新,失败者守旧

▲成功者理解领导,失败者埋怨领导

▲成功者爱讲团结,失败者爱议是非

▲成功者知难而进,失败者遇难而退

▲成功者先讲投入,失败者先讲收入

▲成功者大气,失败者小气

▲成功者做事主动,,失败者做事被动

▲成功者做事靠自觉,失败者做事靠监督

3、如何做到工作主动?

▲站在领导的角度上思索问题

▲不断思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动依据学校目标与原则处理突发事件

▲为工作制定高标准

▲细节上考虑在领导前面

四、一点思考

我们的中层干部,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干部?提高管理者自身的水平,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促进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管理者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学术造诣、性格品性等直接引领着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师风,直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品位。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管理者,尤其是分管领导者的水平。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二是如何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1、如何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

(1)不断学习(学习他人的管理经验、学习书本)。

一个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沉下去研究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多读书,使自己的思想总是被激荡、被洗涤。不仅要学习诸如《反思教育习惯》《学校管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新课程与管理者角色的转变》等学校管理类书籍,也要看看诸如曾仕德的《中国式管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等企业类管理书籍。另一方面还要善于从他人中学习管理经验、方法及策略。

(2)严于解剖自己,注重反思。

教育经验是靠不断地积累形成的,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就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个人反思和集体协作研究(即同伴互助),同样,学校管理者想要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领路人,也要经常就自身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教育理念、管理实践、管理效能进行反思,不断进行修正、改进、提升和升华。最终使之实践理念化、理念实践化,从而使我们的管理更加有用、有效、有法。

(3)修身养性提高品味。

学校是一个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场所。学校管理的效能一方面取决于职务权力,更重要的取决于非权威因素,如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因此,提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对提高管理的效能显得十分重要。

2、如何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1)决策的科学性(做正确的事)。

曾经有一位企业高管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10%的人正在做正确的事且正确地做事,55%的人正在做正确的事但没有正确地做事,25%的人正在正确地做事但并没有做正确的事,10%的人既没有做正确的事也没有正确地做事。虽然具体到一个单位,其比例不尽相同,但现状确是存在,我们不禁要问,造成这种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管理者的决策是否科学,也正如市教科院王池富院长所言,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在出台一项规定,作出一项决策,是否首先严肃地、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的这项决策是否真的有必要吗,是正确的吗?我们的管理者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员工才能正确地做事!

(2)过程的可操作性。

任何一项决策要想落实好,方案的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可评估性十分重要。只有做到精细化,才好评价、好检测,因此,管理规章要求两个字,一个是“实”,一个是“细”,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

(3)实施的强执行力。

有人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各样的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对于管理者来说,“执行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而工作的落实好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接决定于领导者的执行能力。我们的工作效率不高,效能较差,很大的原因都是我们没有切实的落实,坚定的执行。

在细化上下功夫,在落实上做文章,在思想(理念)上求创新。因此,对管理者(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管理者)都要时刻要求自己:①管理是需要而且应该是有思想的,领导者需要有思想,更重要的是引领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班主任等主动开展工作,认真思考问题,做一个有心的、有思想的工作者,使得每一位基层领导者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的履行好职责,始终坚持管理的思想性,努力地持之以恒地将学校打造成爱学习、善思考、崇务实的学习型组织。②管理要始终贯穿于执行中,管理学中的一名言:没有执行,一切都是一句空话。我们在管理中要始终牢记恪守:管理的过程性、实效性(即追求管理的落实和有效),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其实就是:思想力+执行力。③管理者要注重对管理过程的评价、领导、管理其实质就是评价,而评价的思想性、恰当性、指导性、针对性反应一个领导者的水平。④管理者要把队伍建设贯穿于我们的每一项工作的始终,即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均要以提高队伍的素质为出发点、归宿点。

五、怎样做一个充实、快乐的中层干部

1、热爱管理工作并努力做得最好,从中体会到乐趣。

主任没有多少权更没有什么利,却要做许多琐碎事,受许多冤枉气,伤许多莫名的心,然而,正因为主任们的工作,学校才能运转,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层干部的能力和绩效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校风、学风。虽则主任没有多少权,但主任比校长、书记更充实,工作的质量及一个人的幸福感,其实是一种心境,其工作若得到上级领导认可,得到同级领导赞同,得到下属群众认同,尤其是自己感到满意,这就是我们的追求,从繁琐中体会到付出,从付出中体会到乐趣,从过程中体会到责任,从结果中收获到成就,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责任和追求。

2、正确处理好与分管领导、与同级主任、与基层组长(如年级、教研、备课组长、德育领导成员等),与校长、书记的关系。

其中一定要注意:对上:多争取。争取分管领导对你的信任、支持和理解,对同级多沟通,令不同部门的主任们支持、协助、理解你的工作,增合力,减内耗。对下:多宣传,使每一项工作都得到老师们发自内心的认同,从而形成自觉。(举例自身当副职的心得:①真诚地维护校长的权威,牢记服从是第一位的思想。②要独挡一面,少让校长操心。③到位不越位。越主任位,容易变成办事员,越校长位,容易引起误会。副职工作的最高境界应是:为校长分忧,让主任的成就体现自身的价值。④学会协调、学会了解、学会争取、学会主动。⑤主动思考与主动请示并重。⑥要勇于承担责任。)

3、多学习,乐反思,勤练笔。

有一名言:三月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学校是教学生读书做人的场地,老师岂能不读书?又一古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则道出了学习与反思的关系,我们的管理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而且还应该时常回头省视走过的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一方面要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执行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重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和诊断,冷静认真地去思考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问题,并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总结和归因。只有多学习,乐反思,勤练笔,才能提高管理的思想性,才会自觉地去思考教育的本质,正确解释教育现象,用思想指导教育改革,用思想去管理学校,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

中层干部不好当,但既然我们选择了,我们就要尽力尽心把它当好,中层干部很苦很累,但只要用心去做,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共同努力,努力进取,扎实工作,抓常规落实促管理有效,抓学习反思促管理创新,为把我校建成质量优、特色新、品味高的优质初中学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