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明星的女人公司:烟雨楼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4:25:44

                                         烟雨楼  

1.地理位置

  烟雨楼是嘉兴的名胜。外地有不少人都知道嘉兴有“烟雨楼”!烟雨楼有名,跟明末张岱的一篇文章是分不开的。昆明大观楼,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雄峻高大,都可以称为“耸峙”的;而烟雨楼是“坐”的,“坐”在垣墙之内,平台之上。烟雨楼是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全园占地11亩,园内楼、堂、亭、阁错列,园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

2.历史记载

  五代后晋时(940年前后),吴越国广陵王钱元镣在南湖畔建楼舍为“登眺之所”,其时并无“烟雨楼”之名。据《至元嘉禾志》载,烟雨楼三字始见于南宋吴潜《水调歌头·题烟雨楼》词。湖畔的烟雨楼虽几易其主,选经兴废,但一直是观赏湖光的佳处。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嘉兴知府赵瀛在湖心岛上建烟雨楼,从此楼在湖中。后几度修葺,至明末楼毁,清初再建。主楼坐南朝北,面对城垣。到乾隆帝南巡时,烟雨楼改建为南向而北负城郭。  乾隆六下江南,多次登烟雨楼,一再赋诗,备致赞赏,曾亲画烟雨楼图。刻石置于楼中,并照此楼的样式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青莲岛上仿建一所楼阁,亦名烟雨楼。清同治初年,烟雨楼又毁于战火,直到民国7年(1918)才重建主楼,形成现在的格局。抗日战争期间,烟雨楼被日寇强占作“华中铁道公司”食堂,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开放。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

3.烟雨楼台

  烟雨楼入口处为“清晖堂”,门东北向,北墙嵌有石碑,刻“烟雨楼”三大字,为清顺治年间冀应龙所书。入清晖堂,两侧左为“菱香水谢”,右为“菰云(上竹下移)”,现均为接待室。菰云(上竹下移)右为观音阁,三楹二层,晚清建筑风格,系1987年重建。清晖堂后为。彻碑亭”,中竖石碑,刻有乾隆游南湖题诗的手迹。经御碑亭进内即至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亦为董必武所书,书体端正劲挺,堪称—代楷模。楼上下均有回廊环通,登楼凭栏远眺,田园湖光尽在眼底。烟雨楼前是开阔的平台,有两棵古银杏树参天挺立。台外栏杆下有“钓鳌矶”刻石。平台东南侧,即乾隆游南湖的另一处“御碑亭”。烟雨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顾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宝梅亭”北原为“亦方壶”,1959年移建湖滨渡口,壁上有清人许瑶光所书“嘉禾八景(附图)”碑(1990年又移回烟雨楼园中),1990年在渡口北侧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亦方壶”被拆。

4.鱼乐国

    宝梅亭内陈列有元吴镇风竹刻石,清彭玉麟梅花碑。亭外堤岸,垂柳翠竹掩映朱增,墙上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书“鱼乐国”碑。自宝梅亭前行,依次为“来许亭”、“鉴亭”。来许亭建于清同治十二(1873),  现亭内悬挂沈定一所书“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来游于此”困。鉴亭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壁上有许瑶光作鉴亭铭石刻,现亭内陈列有吴昌硕历书“画家蒲华墓志铭”碑刻及道光二十八年(1848)清政府禁止香港工人罢工碑等石刻。亭后壁立有米(fu)碑,传为米(fu)真迹。此外,在园内还有宋代苏轼为李方叔(李())所书“马券”帖石刻,南宋岳坷的“洗鹤盆”,及从古北口运来的硅化木等文物,均保存完好。出鉴亭为一紫藤架,枝干虬曲,绿荫覆地。由此出园侧门下石阶,即至长堤西部。堤外一水泥船坞,现在其上作水上餐厅。循堤左行,有荷花池,池湖相连处,小桥轻架,是为万福桥。桥东南边停泊着革命纪念船。  长堤集园林内外景于一体,红船、荷池、钓鳌矾、烟雨楼,层次丰富,风光优美。1985年6月30日,嘉兴市人民政府将董必武1964年来南湖时为南湖革命纪念馆所题的诗句朗刻成碑,并建亭于纪念船旁,立碑于亭中。翌年4月,杨尚昆为题额“访踪亭”。

5.相关景点

  揽秀园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是嘉兴市近年兴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园。 烟雨楼嘉兴旧名秀州、秀水,因“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浙江通志》)而得名。园以碑廊为中心,西为古建筑,内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嘉兴人,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纪念室。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其中包括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这些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高2.8米、阔1.3米的董其昌“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其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碑文行笔流畅,一气呵成,风格秀逸,古朴潇洒,甚称一绝。 碑廊东侧为园林区,有菱香阁、三过亭、垂钓池等。三过亭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三到嘉兴本觉寺而建的,原在秀洲区陡门镇,近年重建,亭南碑廊中保存有重建三过堂碑记。碑廊东南为菱香阁,曝明代建筑,登阁远眺,南湖烟雨迷蒙,绿树掩映中的小瀛洲隐约可见。 在揽秀园东的文星桥为三孔石环桥,建于清同治六年,跨径38米,宽3.5米,有阶梯50步。桥堍北园、南园之间为明清建筑一条街,所有建筑.    烟雨楼南湖革命纪念馆,原设在嘉兴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内,现在湖心岛对岸摆渡口。1959年初,中共嘉兴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建立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建经费由中央文化部拨款3万元。由于中共一大会议是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租用游船在舱中秘密举行,而原船已不可追踪,同类游船也已绝迹。因此筹建开始的主要工作是弄清开会时游船的形制,经过大量的调查访问,根据老船工的回忆,仿制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模型送中央审定。得到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肯定,遂据以放大仿制。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烟雨楼正式成立,对外开放,陈列展出纪念船和“中共一大史料”。  南湖革命纪念馆建立后,许多中央领导人和知名人士曾来南湖观。1964年4月5日董必武视察南湖登上革命纪念船,并为南湖题诗一首。同年5月19日郭沫若巡视南湖,也题诗一首。1961年和 1981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先后两次向中央领导和书画家征集题词和作品。1963年8月宋庆龄寄来题词。以后,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寄来题词。 1985年9月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1986年1月胡耀邦题写了 “中共一大会址”。现馆内珍藏中央领导同志题词及刘海粟、沙孟海等著名书画家作品300余件。1983 年后,南湖革命纪念馆除一大党史资料和革命纪念船陈列外,又举办地方党史资料展览,有计划地开展征集党史文献资料、参与编写出版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南湖风景名胜》等。1989年,修改调整中共一大党史史料陈列,通柜密封,电脑显示自动控制讲解,得到了观众好评,近年来参观人数每年达40余万人次,并曾接待过十几个国家的外宾。1990年6月,中共嘉兴市委采纳5名政协委员建议,同意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15个单位的倡议,决定开展“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集资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选定了南湖渡口北侧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址,占地面积3870平方米。1990年10月1日奠基动工兴建。共集资320余万元。  新馆舍于1991年6月20日竣工,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主体建筑俯瞰呈镰刀铁锤党徽形状,总高为19米,两层,顶部矗立高6米井字形外方内园的丰功牌坊,门媚镶嵌邓小平题写“南湖革命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馆内分党史陈列、文物库房、接待室、管理设施4个部分。1991年6月25日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舍落成典礼在嘉兴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嘉兴市委书记梁平波为纪念馆落成剪彩。是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7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一行视察南湖,1993年2月江总书记为南湖纪念馆题词,自1991年一1993年底中央领导同志李鹏、陈云、彭真、李先念、姚依林等先后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词。纪念馆一楼展厅陈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展出了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南湖时照片、题词、题字手迹,还举办了“我为南湖增光辉”征集书画作品展,展出书画500余件,现南湖革命纪念馆共有藏品673件,其中一级品7件,自新馆开放以来,共接待观众达千余万人次。南湖革命纪念馆现设有办公室、资料科、陈列科、接待科和旅游服务部,截止1999年底有工作人员37人,内有专业职称22人。其中副研究员馆员1人,馆员2人,助馆和管理员19人。    烟雨楼南湖红船,南湖历来是江南著名的游览胜地,以前湖中多画舫、精舫、唱曲船、丝网船、网船、挡板船、赤壁(膊)船、小洋船、公渡船数种,以供载游客游湖。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时,进行调查研究,并请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此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肪,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现在南湖革命纪念船停泊处岸上,建有一座“访踪亭”,亭内树立董必武诗碑,亭额“访踪亭”三字由杨尚昆题写。  小灌洲为南湖东北部小岛,与烟雨楼南北相望,俗称小南湖。清康年间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分水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供祀仓颉。祠南 “舞蛟石”为江南名石,又名“蛇蟠石”,历代文献屡有记载.古人赞美此石“怒目探爪”、“若饥蛟壑舞”。相传为唐代故物,一说是北宋末年“花石纲”遗物。石上刻有篆书“舞姣”二字,传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奴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