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ponhd.com:读书为哪般,开卷何茫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7:53:01
必须承认,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明的使者。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就读书这桩美事儿,古往今来的达人多有惊人之语爆出:
“宁可十日无酒,不可一日无书”。这话说的,一夕未见如隔三秋似的。
为什么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嘛。
因何而读书,似乎不是那么纯粹啊。好像是脱离了高级趣味了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这是发了“书痴”。
“三日不读,面目可憎”。这黄庭坚说得可真够绝的。还别说,倒是颇有传教士的范儿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号角吹响了近一个世纪。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已植根于我们的心底。
知识经济早已大显端倪,学习型社会不是已经来了吗?无书,怎么成?
可见,书,由古至今对人类的影响之巨大是毋庸置疑的。
如饥似渴也好,附庸风雅也罢,要读书,是该读点儿书。这是共识。
问题是,书,要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读得下去,才会读出字里行间里闪烁的是“杀人”二字还是“真善美”三字。
同样地,书,要在文明的潜移默化的导引下才会读出生命所需要的养分,才会涤荡心灵的尘埃。
还有呢,书,还要在价值观的催动下才会读出自我实现的路径,才会拿到叩响命运之门的重锤。
如此这般,还真的“不可一日无书”呢。
人都说:兴趣是读者最好的引路人。
君不见,“色、武、暴、八”天上来,沉醉其间不思回;
君不见,“薄、露、透、短”扯眼球,暮润眼罢朝交流。
因趣而生发出读的渴望,这算是典例了。这个群体也算是豪门大族了。
当然了,我们没有理由对其该读什么指手画脚,更没有资格对其不该读什么却读了什么嗤之以鼻。
就连那些时下的名人们在谈读书的时候,都不再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样没营养的话了。不然,他(她)们的读书经,会有人读?才怪呢!(无它,提不起当下读者的兴趣啊。)
请看:
“人对书真的会有感情。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董桥(港人)如是说。
“我爱书之情,大概可与古代君王迷恋漂亮的女人相媲美。静夜里,面对八千册藏书,是何等赏心悦目,令人荣辱皆忘。”曹正文(报社主编)这样说。他还说:
“我认为,读书对人类来说,无异于饮食、睡眠、性欲一样重要。”
柯灵(作家)说:“书是我青春时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
这些满含着诱惑力的话语,会使乐读者更乐读,往深里读;也或许会使厌读者想去读,朝着心中的“向往”读。
可问题是,究竟读书为哪般?
除却上面的语录,你还会说会读书使读书者终生受益云云。可天底下就有那么一些人不那么乐意听你吆喝,你教导他:要读书,要读好书(还有交高人)!开卷有益啊!可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又或者你果真带一个如玉之颜放在其面前,人家就不带翻一翻眼皮的。你的甜枣加胡萝卜又有何用武之地?
不仅如此,还会有话在等着你呢:
能不能少来些诲人不倦——你读你的四书五经我读我的八卦花花?干什么这也看不中那也瞧不上眼非要横挑鼻子竖挑眼?
能不能由心说了算——你去会你的情人我在床上多睡一会儿?你以你的书为情侣,我跟我的床作良伴。说什么“贫者因书而富,病者因书而康,俗人因书而智,智者因书而乐。”我就是不愿意读书,我就愿意愚。子非我,安知我不知读之乐? 子非愚,焉知愚之乐?
能不能你雅你的我俗我的——我们各取所需?你甭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就爱自甘平庸喜欢低俗。下里巴人不存阳春白雪焉附?
能不能不带着功利心去读书——大不了你把如玉颜藏进黄金屋大不了我找个无盐MM去结草庐。这世界本就五彩缤纷,若无小人物的普通怎显精英们的特殊?
…………
君不见,吃的墨汁稠拿的薪水稀吗?
…………
你说,你说得动吗你?
你茫然,你因为他们的茫然而茫然……
究竟读书为哪般?不是那么能说得清也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就能拎得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