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名有z: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8:41:35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高一年级开始,可选择适当内容在课内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拟定自学提纲──基本内容的归纳、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数学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自学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以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拟提纲自学,并向学生提出预习及进行章节小结的要求。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后,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高一开始,应要求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另外,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解题,因为努力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
  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
       在有些学生,特别是平时显得比较聪明的学生看来,计算是否准确只是个细心问题。其实,能准确进行计算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能力,这要靠平时认真坚持和严格训练才能养成。几乎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并在平日里从严要求。
      4、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可训练学生从下列两种角度提出问题:其一是从逻辑角度。例如: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是否也真?一个命题的前提部分若由好几条组成,那么每一条对结论有何影响?若把其中某条换成别的条件又会有什么结果?某个特殊命题是否是某个一般问题的特例?其二是从学科或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上找问题。如:某个代数中的定理有什么几何意义?有什么物理意义?等等。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我们即将升入高中的同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其次要利用假期,在初、高中的衔接与过渡上做一些切实的工作。基础不太扎实的同学,可以把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如代数中的数的扩充,代数式、方程、函数这四条线索进行总结归纳,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把初中学过的知识引申、发散。比如初中学习了二次函数,进而研究二次函数与二次三项式、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用函数的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