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与天线课本:烧香不要拜错了佛(二,天王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11:17

                          《说东道西》

烧香不要拜错了佛

二,天王殿

“烧香拜佛”;香已经烧了,接下来是拜佛。由山门往里走,过了大院,第一重殿就是天王殿。

   天王殿

 

进入天王殿我们开始拜佛了!天王殿内供六尊像;殿中间供弥勒,面对山门、他的背后供韦驮天,面对大雄宝殿,二位背靠背,中间隔板。殿二侧供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在佛教中,金刚为“金中最刚”。

据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中记载;须弥山的山腰耸立着一座较小的山,叫作犍陀罗山。此山有四个山峰,四天王分住其上,任务是“各护一方”。

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这都是他们的原名,很多古寺院还用此名。

其中北方多闻天王为最大。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就是以福德闻名于四方的意思。身为绿色,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一只银鼠,意为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原来印度也有财神!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身为绿色,手持琵琶,用音乐来教化众生皈依佛门。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身为青色,手握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身为红色,手中缠着一条赤龙,也为一条红绳,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教就拿来,使其皈依佛门。

   多闻、持国、增长、广目天王

 

 

 

这四大金刚摄于宝华寺;宝华寺创建于南宋咸淳年间;距今七百余年。这次修复是按当年模式,风貌依旧。

随着四大天王的不断汉化,他们演化成;“风、调、雨、顺”。

   风、调


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剑有“锋”)

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调”弦理曲)

   雨、顺


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珍珠伞一把,职雨(下“雨”打伞)

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也有蛇),职顺(“顺”着捋)

至此,四大天王就成为汉化了的“护国安民、风调雨顺”佛教天王了!

当你要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时,

当你要祈求新的一年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这四大天王是你最好的祈求地方之一,这一次不要弄错了,莫把他们当成只是守卫寺院的力士给疏忽了!

坐在这天王殿正中的是弥勒菩萨,他是佛教里十二位大菩萨之一,

十二位大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净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这十二位大菩萨中我们熟悉的有;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在释迦牟尼旁的,观世音菩萨人皆尽知,而弥勒供在天王殿里,是寺院里你看到的第一位佛菩萨,也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尊佛菩萨;

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意译是“慈氏”。按正规的佛教说法,他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位菩萨,所以是弥勒菩萨。可是也有人称他弥勒佛,这是为什么?原来他未来必定成佛,而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既定接班人。

   天冠弥勒

 

这里要解释二个问题;

其一;又是菩萨又是佛,那么菩萨和佛是什么关系?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思是“觉悟了的圣人”。“佛”具有三种德行;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所以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而菩萨具备了前两种德行,所以地位仅次于佛,在未成佛之前即以菩萨为号。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受中国人崇信的四大菩萨;文珠、普贤、观音和地藏王菩萨。

其二;弥勒怎么戴金冠?

弥勒在入灭前还只是菩萨,是戴金冠的。由于中国人对他十分崇敬,后来弥勒被塑造成一个胖大和尚的形象;

   弥勒菩萨

 

弥勒的原型是宋末五代时期一位法号契比的和尚;身宽体胖、肚子奇大,常背着布袋四处行乞,因此被称为“布袋和尚”。圆寂时曾念了一首佛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来弥勒就成了一副慈眉善目、哈哈大笑的模样了。

弥勒的哈哈大笑形象在门口迎接四方的每一位来客,另一个含义是;只要信佛,终究会成为佛的,来鼓励人们。

   七宝弥勒

 

为什么弥勒经常和五、六个小孩在一起呢?杭州飞来峰的弥勒就是这样,因为弥勒还有一个称为是“送子弥勒”。很受求子孙的人们崇敬。七宝的弥勒干脆夸张了一点,有那么多的小孩。

当然,在天王殿里的弥勒一般不会和小孩在一起。但是弥勒旁的一副对联很发人深思;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这两句话太深了,我解不了,每个人自会理解!

米勒背后,一板之隔就是韦陀;

韦陀也叫韦驮天,原来是室犍陀天,是婆罗门教一位天神。现在寺院里的韦陀,是汉化了的。唐代高僧道宣梦见一位“韦将军”,自称是“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在释迦牟尼涅槃前,这“韦将军”天人韦琨,被敕令在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持佛法,故天王殿后面的横匾称“三洲感应”,中国也在其中一洲。

   室犍陀天

 

随着汉化,室犍陀天到“韦将军”天人韦琨,最后成为“韦陀”,形象是一位年轻武将,白脸或金脸,顶盔擐甲,手持金刚杵,称为“童子面貌,将军威仪”。这形象多半是受“封神演义”的影响。

   韦陀

 

--<--<--<--<--<--<--<--<--<--<--<--<

关于韦陀有很多民间传说;四大天王部下各有八大将,合为三十二将,韦陀居首。韦陀善走如飞,本领很大,佛祖涅槃时,有一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陀急起直追,抓获窃贼,夺回了佛牙。韦陀忠心耿耿护法受到众人的尊敬,其地位反而超过了四大天王,被供在天王殿弥勒之背。

韦陀既然是护持佛法的,所以它是面向寺院,保护寺院秩序的规范,我们也要遵守哦!

说到手中金刚杵,在韦陀那里有三种姿势;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上面韦陀是宝华寺的,就说明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天王殿里的佛菩萨都已介绍完了,都知道下一步是拜佛了!

我们在前面说的是院子里礼佛,在殿内就不一样了。供桌前一般有几个拜垫,尤其是中间如果有大蒲团,是主法者或方丈使用的,千万不可擅自使用,可以使用靠边的拜垫。拜佛就一个心诚,用不得争先恐后的,如果抬头看看弥勒旁的对联,什么都想得通了!

拜佛也有多多规矩,可谓三部曲;

首先取立正姿势,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前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膝盖先着地,然后全身俯地,掌心翻转朝上,额头轻叩地面。再起身,重新开始,连续三次。

实际上我是多此一举,大家都会!

我们一起到大雄宝殿去。

   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