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uolunli: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3:46:22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

 

一、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新加坡是一个只有700平方公里土地、480万人口的小国家。然而这个小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突破了自身在土地、人口及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化解了亚洲金融风暴等一系列经济波动因素的冲击,在东南亚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与香港、台湾、韩国一起被称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 2007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163美元,位于世界第21位;2006年人均出口额49100美元,位于世界第1位。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方式、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战略,以此带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与招商由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裕廊集团(JTC)负责实施。裕廊集团成立于1968年,归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控股管辖,下设裕廊港(Jurong Port港口与物流运作)、裕廊国际(Jurong International咨询与建设服务)和腾飞集团(Ascendas园区开发与招商)三个全资子公司。四十年来,裕廊集团将红树林沼泽地改造成为了现代化的裕廊工业区,开发了39项工业地产,开发了30多个工业园区,覆盖面积7600公顷,建设开发了1,400套预制标准厂房设施、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高层厂房。其中重点的园区有两个商务园、三个芯片制造园、一个生物医学园及裕廊岛,成为7000多家公司的家园。这些工业园区吸引了国内30%的就业人员,创造了25%GDP

二、新加坡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历程

新加坡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的产业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开拓技术企业型。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和开放平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和转型,成为当地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园区的战略升级和管理创新,使工业园区又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起飞的巨大引擎。与经济和工业发展相适应,工业园区的规划发展经历了裕廊工业园的建立和开发规划开发特色园区建立活力社群概念园区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裕廊工业园的建设和开发(上世纪6080年代)

新加坡工业的发展始于60年代裕廊工业园的建设和开发。裕廊工业园是以出口导向型的电子、电脑产业为主,面积6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是以最大的综合工业区、世界第三大石化炼油中心和工业港为主,并辅以相应的城市功能加以支撑,打造港区城一体化的综合产业新城,主导产业为石化、修造船、一般制造业、物流等。裕廊工业园区遵循产业发展动态组织空间布局的基本规律,采取了渐进式的发展策略:由点(综合启动区)向面(整个综合产业区)以组团式向外拓展延伸。临港产业按着完善产业链、提高技术含量的路径渐进式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如纺织、服装、食品、电子等)-临港重工业(修造船、装备制造、港口散货油气化学品物流)-临港重化工业(炼油石化、海事工程、油气维修服务平台、港口集装箱物流、自由贸易)。

园区根据当地不同的基础条件选择适合的发展产业,并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转型。60年代,针对劳动和力技能低下、失业率高(14%)的现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于创造就业机会和出口型行业;70年代,抓住电子产业快速增长的机遇,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发展本地配套企业以吸引国外跨国公司到当地投资,失业率大幅降低到4%

2、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型,规划开发特色工业园区(上世纪8090年代)

     80年代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微电子和芯片制造厂为主导产业,发展机械工具、自动化设备、航空等多样化的工程行业。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来发展以货运为主的物流中枢,促进服务业发展并完善制造业-经济增长的双引擎。特色园区包括新加坡科学园1期和新加坡国际商务园。

新加坡科学园规划面积108公顷I 期开发50公顷,自1984年开始开发至今。功能定位为:世界最富盛名的科学工业园之一、东南亚地区最适宜从事研发的理想之地、新加坡全球竞争力排名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主导产业包括生物科技、微电子学、机器人等方面的研发。新加坡国际商务园面积37公顷,自1985年开始开发至今,功能定位为企业研发测试中心、区域总部、商业教育等;主要企业有:创新科技、宏基、欧洲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英华美教育等。

    90年代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通过地区化发展,拓展外部经济空间,培育研发、实验室科技以及知识型产业为主导的地方企业。这一时期规划开发了大士生物制药园和晶片工业园,迈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的新产业。同时将若干岛屿合并为裕廊化工岛,将其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石油化工中心。裕廊化工岛上游企业包括壳牌、美孚石油等5家跨国企业,中游包括12家大型加工企业及相关的辅助型企业,形成了石油炼制、精深加工及配套企业的完整产业链。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新加坡科技走廊为技术研发支撑。科技走廊由大学教育区、科学园和纬壹信息科技城组成。新加坡国立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理工学院等是综合性的高等学府,设有生命科学院、医学院、工程院和管理学院等专业研究和培训机构,为高科技园输送专业人才,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

3、以活力社群为概念打造现代新型工业园区(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新加坡工业园区以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为规划新纲要,打造一个宜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休闲的硬件环境,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纬壹科技城(one-north)就是一个催化科学研究技术社群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园区,是新加坡中部充满活力的技术、研发和娱乐中心。纬壹科技城占地200公顷,专门从事研发和大型企业活动。致力于发展如生物、资讯和传媒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这 个项目计划投资110亿美元,将在未1520年分四期完成。"纬壹"第一期预计2010年落成。纬壹科技城包括启奥生命科技园(生物和纳米技术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中心、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新加坡基因研究院、生物科学实验室、孵化中心生物处理技术中心生物科学实验室、孵化中心)启汇传媒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及公寓酒店私人住宅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未来的纬壹科技城将成为集研发、办公、居住、休闲和教育于一体社区园区,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4、未来的工业园区将面向国际实现从硬件拓展到软件的输出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707平方公里,相当于1/9个上海和1/24个北京。为解决国土面积的制约因素,他们利用在园区建设上的成功模式和管理经验,在各国投资开发工业园区,总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171个新加坡。

工业园区域性拓展。在国外合资或独资兴建工业园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经营,成为新加坡工业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突破了区域面积的局限,使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得以延续。包括:峇淡印都工业园(印度尼西亚 1991)、科麦龙工业园(菲律宾 1996143公顷 )、越南新加坡工业园(1995500公顷)、国际高技园区(印度 200027公顷)、中新苏州工业园(中国 1993 7000公顷)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是苏州和新加坡共同投资的工业园区,是自给自足的综合性城镇,提供一体化的工作,生活,商务,学习,娱乐环境。工业园区开发项目,由住宅、社区、娱乐和教育等其它设施提供支持。园区完全应用了新加坡园区的规划理念,包括定位策略、功能用地布局结构、生活设施的邻里中心设计、亲商服务理念等等。园区吸引1.5万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苏州工业园从2001年开始赢利,新加坡、中国和地方政府都获得收益。2007年园区GDP863亿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76亿元,利润为3.6亿元。新加坡按照30%的股权获得1.08亿的利润;中方政府得到税收和就业的机会。到2008年初,园区累计交税70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万个。

工业园区的软件输出。新加坡将建设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转化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向国际上提供园区发展一站式咨询服务,使世界各国在分享新加坡园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一站式咨询服务包括四部分:战略性研究/产业定位;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海事工程、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详细的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设计;园区管理的设立以及管理体制的建立工程设计和实施。在启动阶段提供地标的设计和建造服务。目前咨询的项目遍布35个国家、116座城市、项目总数超过750个。其中在我国的服务项目有: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园区规划。

三、新加坡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经验及启示

有限资源,无限创造  这是新加坡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成功是吸取教训并不断改进提升的结果。新加坡在发展工业园区的进程中曾遇到了种问题:工业污染劳工和技术人员短缺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货币升值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区域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减少等等,但是他们以善于创新的精神和勇于开拓的理念,学习吸收国际化的智慧,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和解决的对策,化解了一个个难点问题,推动了园区建设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启示一:必须以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的各种问题。资源永远是有限的,问题随时都存在。只有以创新的精神突破资源的限制,找到解决问题的应对之道,才是园区建设及工业经济发展的真正源泉动力。

启示二: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必须同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并注重在发展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同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是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只有在发展中适时地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才能促进园区建设及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园区经济能够是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带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启示三:做好总体规划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关键。园区的建设管理及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做好规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包括园区定位、空间布局、社会功能分布及园区经营管理模式、服务体系等,都需要统一的规划来提前做好安排协调,使园区各项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率。

启示四:园区应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发由贸工部下设的裕廊集团负责,既代表政府实施宏观规划,又行使企业职责开发经营,双重职责使园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园区内部市场化运营,使园区开发及后期经营管理得以高效运作。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市情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高效、有序的园区管理体制是今后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