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和柳强强的合影:一个知青农村劳动生活的回忆……(连载) - 解密历史 - 央视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0:53:22

一个知青农村劳动生活的回忆……(连载)(151/3817)

本主题由 版主喝茶不喝咖啡 于 27/5/2010 02:56 PM 屏蔽帖子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1#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 虎父无犬子!晒晒历史名人的父子照(组图)
  • 不该忘记!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组图)
  • 身高竟能堪比姚明!惊曝二战中德军身材最高的士兵(组图)
  • 上海珍档秘闻:老上海不为人知的过去(组图)
  • 倾国之貌!盘点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十大美女(多图)
  • 十位中外历史上著名的“第一夫人”(组图)
  • 60年代的日本真的堪比现今中国吗?(组图)
  • 你怀念吗?那些凭票吃粮的五味岁月(组图)
知青的劳动生活
   在中学阶段,特别是文化革命前两年,支农劳动就比较频繁了,然而这些所谓的农业劳动,其实只是象征性的,完全没有涉及犁田犁土栽秧挞谷这些真正的农活。

   刚到生产队,队长照顾我们,叫我们与妇女们一起劳动,干些比较轻的农活。时间长点后,我发现妇女们在背后议论,虽然没有让我们听到这些议论的内容,但是可以猜得出,他们觉得知青人高马大,身体又好,干着与身体不相匹配的活路,而工分又是与男劳动力一样每天10分(妇女只有8分)总觉得心理不太平衡;而男劳动力(当地称为“农会”)也觉得,知青又不缺胳膊少腿,为什么拿一样的工分却干不同样的活路。既然这样,我们就主动提出与农会一样干活,不再随妇女上坡了。

   就这样,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第一件农活就是犁田。早上,队长在牛栏边像喊渡船一样高喊“农会拿牛!”,如是反复喊几遍后,队里的农会们都从牛圈里牵出一条牛,同时将铧口挎在肩上出发了。在灿烂的朝霞里,长长的队伍,按照一人一牛一铧口的间隔,行进在蜿蜒的田坎上,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犁山坡田还将就,在生产队所属的几个山头间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约上百块梯田,在这些梯田里犁田,慢悠悠跟在牛屁股后面走,还可以欣赏秀美的景色。但是在冬水田里劳动问题就大了:一是蚂蝗,由于冬水田一年四季没有干过,所以蚂蝗特别多,蚂蝗的感觉器官对水的响动特别敏感,只要人牵着牛一下田,蚂蝗就会从水田的各个角落游过来。更恐怖的是蚂蝗叮在人的脚上,基本没有知觉,当发现被袭击的时候,蚂蝗已经从人身上吸上满满一管血了。被蚂蝗叮过的地方,会出现红肿,很久都不会好。而这些蚂蝗对农民几乎很少光顾,对知青决不留情,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我没有弄明白。每次下田,我就拼命地催促牛前进,以躲避蚂蝗的追踪,虽然感觉很累,但是可以尽量避免蚂蝗的叮咬。队长见我犁田的速度很快,也没有弄懂这是什么原因,经常对我说,“、同志,不要着急,慢一点。快很了牛也吃不消。”他还以为我劳动特别卖力呢。二是冬水田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地方是很深的泥潭,牛踏进去都走不出来。当然老农民是知道哪里有这样的陷阱的,他们会主动避开;我们这些外来人员就难知底细了,经常一脚踏进去,泥巴会掩在腰间,其狼狈之状,实在难以言表。三是冬水田的水很寒冷。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天空飘散着雪花,水田表面已经结了层薄冰。队长与往常一样在牛栏边喊着“农会拿牛”,农会们站在牛栏边,冻得浑身发抖,没有人动。这时,一则人年轻,二则当时还没有从文化革命那种容易冲动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我第一个走进牛栏,牵了头牛,背上铧口,上工去了。农会们见状,也纷纷跟在我的后面出发了。冲动归冲动,行进在冰冷的水田里面,天上下着雪,跟在牛屁股后面犁田,只要脚板踩上哪怕很小一块石子,就会有针刺的感觉,那滋味很不好受。队长见天气实在太冷,招呼大家休息,在田边烧了一堆火。我也凑过去了,但是没有想到,在冻木了的时候是不能烤火的,我的脚经火一烤,立即就红肿起来。可惜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如果有人将这幅画面照下来,倒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件农活是栽秧。在冬水田栽秧,蚂蝗的光顾是避免不了的了,因为你必须以一定的速度来进行,想快是快不起来的,这样蚂蝗就随心所欲地从容不迫地在腿上吸着人们的鲜血,一天下来,腿上总会有几处被蚂蝗叮咬过。除开冬水田就是山坡田,山坡田很廋,在栽秧的时候每人得准备一个栽秧盆,在盆里装上牛粪,用双脚在装满牛粪的盆里反复踩踏,使牛粪成糊状,这才可以开始栽秧。栽秧是非常简单的机械运动,先将秧苗用手在糊状牛粪里裹一下,再将秧苗插在水田里。起初还觉得脚在牛粪里踩很不卫生,但是农民那句朴素的话让我头脑清醒了,“变成了泥鳅还怕泥巴糊眼睛?”,是啊,中国农民这社会最底层的泥鳅,几千年来不是任由泥巴在糊眼睛吗。我既然到了农村,没有别的选择,豁出去了,脏就脏吧,有什么了不起。说来也奇怪,有了第一次,后来就无所谓了,栽秧那些日子成天与牛粪打交道,浑身上下全是牛粪,人还没有到,牛粪味道就先到了。白米饭是香的,人们哪里知道这白米与牛粪的关系呢。直到今天,我还能回忆起那牛粪的味道,是臭?是香?难以判断。其实栽秧最受苦的还是腰杆,从早到晚一个姿势——呈90度弯腰。今天的人们能够吃得下这个苦的可能没有几个了,我真的佩服中国农民的吃苦精神。记得那是下乡的第一年,栽秧的第一天我忍受下来了,但是第二天就差点坚持不住了,腰杆像要断了一样。然而我想到了我是条泥鳅,这是泥鳅必须做的事情。晚上回到陋室,见灶台上一碗水,端起就喝,因为劳动一天滴水未沾,喝完后才发觉不对劲,原来那是队长为我准备的一碗包谷酒。一碗酒下肚,我真的醉了,只觉得天旋地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言了,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喝醉。

    记忆深刻的第三件农活是挑粪上坡。生产队有一块“飞地”,也就是与本队不连在一起的远离本队的坡地,叫“拿斗坡”,如果纯粹步行,估计要走一小时,也就是说大约有7、8里地。挑上近百斤的猪牛人的混合粪便,在半尺宽的田坎上,行走近一小时,那是十分艰苦的工作,由于体力的严重透支,对粪便的臭味已经没有感觉了。记得有一天挑粪上坡,突然听到邻队的知青在招呼我,于是就抬头去看了一眼。就在这个时候,一脚踏虚,跌下了约两米高的坎下。粪桶正好扣在头上,粪便流满全身,还感觉得到粪便中的蛆在脸上蠕动,万分狼狈。好在数十米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河,河中有一些深潭,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河边,跳入水中。人一下水,只见河水中粪便漂浮,白色的蛆在水面蠕动。由于河水是流动的,很快水面恢复洁净,这时我才脱下衣服,潜入水底,将全身洗个透彻,从恐怖的肮脏世界中走出来。

[ 本帖最后由 版主喝茶不喝咖啡 于 2010-5-20 13:31 编辑 ]

20

顶一下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发表于 14/5/2010 10:07 PM

回复

夏竹51

用户组: 责编

积分: 11227

威望: 3107

金钱: 4751 金币

2#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经历是财富,在历史长河中,人生是如此短暂.珍惜经历吧.否则又陷入新泥潭. 夏竹51 发表于 15/5/2010 09:01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3#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二)

还有就是薅包谷。薅包谷(南方的包谷,就是北方的玉米)的季节,记得应该是初夏,常常是赤日炎炎,汗如雨下。光着膀子,挥舞着薅锄,串行在包谷行间。没有当过农民的人不知道,那包谷叶子的边缘是割人的。穿上衣服,炎热难当,脱下衣服包谷叶子割得全身发痒。收工回来,无论怎么洗,都不能够免除浑身奇痒,那滋味真不好受。好在每当这个时候,就想起“我是泥鳅”那句话,一切艰难困苦都抛到脑后去了。

   送公粮也值得记记。那时候农村没有公路,送公粮全靠肩挑背磨,而且路途遥远。从生产队到国家粮库大约20里地,挑上100斤重的担子,跟着农民一道前进。到粮库要翻两座山,农民经过长期的磨练,挑上担子显得很轻松,实在累了他们会发出一阵阵吆喝声来缓解疲劳,担子是不会放下来的。整个送粮队伍的速度很快,我开始还基本能跟上队伍,到上坡的时候,就感觉乏力了。又不能够放下担子休息,因为一休息,送粮队伍就会很快在视线中消失,我又找不到送公粮的路,只得咬着牙坚持着,跟着队伍前进。实在累了,也学着发出长长的吆喝声。也怪,这招还灵,一阵吆喝后感觉轻松了许多。到了山顶,有一约20米的长亭,大家座下来休息,山风徐来,松涛阵阵,那种感觉真是心旷神怡,用今天年轻人的话来说,真是爽呆了 培麟 发表于 15/5/2010 09:46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4#
引用:
原帖由 培麟 于 2010-5-14 22:07 发表
知青的劳动生活
   在中学阶段,特别是文化革命前两年,支农劳动就比较频繁了,然而这些所谓的农业劳动,其实只是象征性的,完全没有涉及犁田犁土栽秧挞谷这些真正的农活。
   刚到生产队,队长照顾我们,叫我们与妇女们一起劳动,干 ...
培麟无须有说过去。
你真是有点大言不惭,你是城市居民吗?你本是农村的回乡青年吧,所以你算不上是知识青年。再说,你的家庭出身不好,也不可能参加什么“大串联”活动的,更谈不上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问题。你那种自我标榜的习性一直未改,大家有目共睹。 央视网友 发表于 16/5/2010 01:09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5# 央视网友 发表于 16/5/2010 03:34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泉映波比

用户组: 编导

积分: 7063

威望: 1904

金钱: 1557 金币

6#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培麟 于 2010-5-15 21:46 发表
还有就是薅包谷。薅包谷(南方的包谷,就是北方的玉米)的季节,记得应该是初夏,常常是赤日炎炎,汗如雨下。光着膀子,挥舞着薅锄,串行在包谷行间。没有当过农民的人不知道,那包谷叶子的边缘是割人的。穿上衣服,炎热难当,脱下衣服包谷 ...
        知青经历是难得的人生财富。现在的青年就没有得到它的幸运,因而在自立能力和意志品质上相差很远。自杀率高就是很好的诠释。 泉映波比 发表于 16/5/2010 03:49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7#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1、“你真是有点大言不惭,你是城市居民吗?”-——鲁岳说。
    我的答复:在鲁岳看来,城市居民应该比农民高一等,不然为什么指责鄙人“冒充”城市居民而“大言不惭”。

2、“你本是农村的回乡青年吧,所以你算不上是知识青年。”——鲁岳说。
    我的答复:在鲁岳看来,城市下乡青年比回乡青年高一等,所以指责鄙人“冒充”城市青年。

3、“再说,你的家庭出身不好,也不可能参加什么“大串联”活动的,更谈不上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问题。”——鲁岳说。
    我的答复:在鲁岳看来,家庭出身十分重要,出身不好不仅不能够大串联,“更谈不上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问题”(鲁岳原话)。

4、“你那种自我标榜的习性一直未改,大家有目共睹。”-——鲁岳说。
    我的答复:回忆下乡的日子,也是自我标榜?

    鲁岳思想深处严格的等级观点:城市居民比农民高一等;下乡知青比回乡知青高一等;家庭出身好的比不好的高一等,这样的思想与现代人的思想相去甚远,属于封建思想残余,用这样的等级思想去反腐败行吗?如果你掌握了权力,还不更加腐败?希望鲁岳加强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至于鄙人是什么身份,回乡知青下乡知青?城市居民农村人口?家庭出身如何?没有任何必要来表白,这些都是与自己的经历无关的东西。在论坛写一点回忆,只是将我们这代人的经历告诉今天的年轻人,帮助他们认识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经历的这段历史,仅此而已,希望鲁岳理解。 培麟 发表于 17/5/2010 09:03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8#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泉映波比 于 2010-5-16 15:49 发表


        知青经历是难得的人生财富。现在的青年就没有得到它的幸运,因而在自立能力和意志品质上相差很远。自杀率高就是很好的诠释。
在当农民的时候,我时常用农民教育我的那句话“我是一条泥鳅,不怕泥巴糊眼睛”来开导自己;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我还是用那句话,略改易点“我曾经是条泥鳅,我还在乎什么”来警醒自己,所有对一切得失均能够以平常心看待。 培麟 发表于 17/5/2010 09:26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泉映波比

用户组: 编导

积分: 7063

威望: 1904

金钱: 1557 金币

9#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培麟 于 2010-5-17 09:26 发表

在当农民的时候,我时常用农民教育我的那句话“我是一条泥鳅,不怕泥巴糊眼睛”来开导自己;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我还是用那句话,略改易点“我曾经是条泥鳅,我还在乎什么”来警醒自己,所有对一切得失均能够以 ...
        深有同感。知青经历给予我受益终身的吃苦耐劳、意志坚强、善于动手、同情底层等品格,真是刻骨铭心! 泉映波比 发表于 17/5/2010 10:51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zwfhhh

用户组: 预备队

积分: 457

威望: 134

金钱: 101 金币

10#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知青是楷模是榜样,只是某些别有用心的文痞用他们不恰当的言语污辱了知青,也恶心了他们自己。
祝福你,培麟先生! zwfhhh 发表于 17/5/2010 05:26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11#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Guest from 218.240.153.x 于 2010-5-17 20:21 发表
没有好的版主又怎么能会有好的网民。
鲁岳这话的意思是,版主不好,网民也不好,当然只有鲁某除外。一棍子将广大网友和版主打死,只剩一个好人——鲁岳,这论坛还真有意义吗? 培麟 发表于 18/5/2010 08:30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12# 培麟疑心重重毫无节制,已经到了崩溃不可救药的地步!
你没搞错吧,你的判断力怎么这么的差。你也太抬举我了,我能比上人家的百分之一也就算是不错了,何况我从不与别人比较,只跟我自己比。你的为人谁不知道呀,说这些有什么用,你不是经常的批判和批评毛泽东吗,如果你真有责任心的话应该谈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比什么都好,不要在这里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了。我发现你所重视的问题一点现实意义都没有,好象是在故意挑唆和挑逗、蛊惑、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所以我对你的印象非常的不好。希望你多关心一下我们的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老百姓最关心和最需要是什么,多从这方面入手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立场或做法,没必要在这里勾心斗角,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侮辱我们大家都信任的伟人领袖了,因为你这样做没用,也只不过蚂蚁橼槐跨大国罢了,何苦呢。 央视网友 发表于 18/5/2010 11:15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13#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答复这位“光明正大”的潜水者——鲁岳。

引用:
原帖由 Guest from 218.240.153.x 于 2010-5-18 11:15 发表
培麟疑心重重毫无节制,已经到了崩溃不可救药的地步!
你没搞错吧,你的判断力怎么这么的差。你也太抬举我了,我能比上人家的百分之一也就算是不错了,何况我从不与别人比较,只跟我自己比。你的为人谁不知道呀,说这些有什么用,你 ...
鲁岳此言差矣!论坛没有任何规定,只能讲鲁岳认为该讲的问题。这里是天下人的论坛,各种观点看法均可以发表,这是今天进步所在。你没有兴趣,可以不看,你认为哪些地方不是事实,你可以反驳,甚至可以评判,怎么叫浪费大家宝贵时间?你凭什么说我对现实问题不感兴趣?谁在勾心斗角?广大网友自然可以评判。
   至于毛泽东,请你举出我是怎样攻击的例子来。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是伟人,功劳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这就是我的看法,也就是你说的攻击毛泽东? 培麟 发表于 18/5/2010 11:57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14#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顺便小心说一句,

是“蚂蚁缘槐夸大国”,不是“蚂蚁橼槐跨大国”(鲁语)。也自己更正一个字,标题中“知情”应该是“知青”。 培麟 发表于 18/5/2010 12:28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15#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3)

我与农民兄弟的情感

   记得来到生产队的那天,队长把我们带到安置点。那是一间老屋,跨进半米高的门槛,即是放有三口铁锅(大、中、小)的厨房,大锅煮猪食,中锅煮人饭,小锅炒菜。从厨房的木板墙早已被草木烟灰熏染成黑色看,估计这房子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由厨房进入卧室,家具很简单:一古老笨重的大床、一桌子、一米桶(看来米桶是十分重要的家具),这些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我开始不知道放在墙角的园柱形木制容器是什么东西,好奇地揭开看了一眼,队长说这是米桶。然而奇怪的是桶里面没有一粒米,桶的正中央放了一碗煮熟了的猪肉。

    从到生产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被农民兄弟轮流请到家里吃饭。全队30户人家,也就是说连续30天没有生火做饭。开始还很新鲜,农家饭菜与我们平常的饭菜有些区别。饭是红苕或者苞谷与大米混合做成,还有就是米汤泡在饭里,吃起来津津有味。菜品一是老腊肉炒红苕粉,肉是巴掌宽一指厚,放在嘴里一咬,腊肉油就满口钻;二是海带丝炖粉条;三是豆腐。这样的饭菜30天如一日,没有任何变化。吃到三天以后,就基本没有胃口了,那30天不知道是怎么吃过来的。待30家人对我们的招待结束时,放在米桶里的那碗肉,已经完全发霉了。其实,当时农民兄弟生活还很困难,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请我们吃饭已经是农民能够拿得出来的最高规格了。我是不会忘记农民的这份情意的,1994年,我在离开秀山23年以后曾经再次到了这里,请全队100多号人吃了一顿饭。没有想到原本是还一个情,结果又被家家请去吃饭,后来我苦苦哀求,才得以脱身。

   下乡的第一年,我们的生活几乎完全由队长安排照顾,米桶的米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有无,茶油在那里买的我们也不知道。当然,生火做饭还是我们自己的事。在重庆时,我们爱吃红苕稀饭,队长看见以后以为我们闹粮慌,奇怪地问我们,怎么吃起稀饭来了。这事情看很简单,其实我们的饮食起居都在农民兄弟的眼里。

吃菜是严重问题,我们没有自己的菜园,一是因为刚到农村,自留地还没有长出蔬菜的时间;二是对自留地的经营也没有经验和兴趣。令人永远不能忘怀的是经常早晨推开门的时候,总能看见门边放着一捆蔬菜,不知道是哪位好心的农民放的,农民兄弟的善良和富于同情心,通过这些蔬菜传递到我们的心坎里。

   记得那是下乡的第二年,唯一的胶鞋已经破烂不堪。一位农民大嫂给我做了一双布鞋,鞋面是灰布,一般农民穿的布鞋都是黑布做的,我估计这位大嫂在做鞋的时候是认真考虑了的。当时正是冬天,已经下雪了,天寒地冻,穿上布鞋感觉非常温暖。我一直舍不得穿,只有在知青集中学习或者赶场的时候穿一下。遗憾的是这双布鞋还有七成新的时候,放在灶里面被烧掉了。那是一次参加知青集中学习回来,布鞋被雨水打湿,我脱下来后放在灶里面准备烘干,结果忘了取出来。为此我后悔了好久。这位可敬的大嫂的音容笑貌,我今天还记得,她那善良的心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上坡劳动是清晨出门,傍晚收工,中午是没有机会回来的。吃午饭是很简单的,正是因为简单,所以我们经常是没有准备的。到吃午饭的时候,通常是在一堆燃烧后的炭火里埋进几个红苕,烤熟以后特别香。然而即便这样简单的午饭,我们也经常没有准备。农民兄弟见状,往往都会招呼我们过去,嘴里吃着香喷喷的烤红苕,心里热呼呼的。热心的大嫂们知道我们经常没有带午饭,有时会拿出黄澄澄的小米粑烤热以后给我们吃,那种感觉胜过一切山珍海味。

   刚到农村,队长怕我们吃不了苦,安排农活的时候总是让我们干妇女的活,而记工分的时候又按照男劳动力10分计算,这让我们很过意不去。没有过多久,我们就主动要求干男劳动力的活:牵牛犁田犁土了。

   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与农民兄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是我离开农村以后才感觉到的。1971年10月离开的秀山,快40年了,然而那里的山山水水和老老少少的农民兄弟的形象,还是那样鲜活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再就是从农村回来以后,对所有的农民,特别是重庆的棒棒军,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凡是遇到有人欺负农民,我都会出面干预。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我从来不会讨价还价,一般按上线付钱。两年多的农民生涯使我认识到,支撑我们这个社会大厦的,是最底层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培麟 发表于 18/5/2010 07:29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宸瑜

用户组: 编导

积分: 7567

威望: 1920

金钱: 2686 金币

16#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毛泽东是几个无名小辈就可以攻击到的人吗?懒得和他磨嘴皮。 宸瑜 发表于 19/5/2010 12:28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17#

基层真实的文革(太行山草)

1966年五月十六日后,当地正在进行四清,由于受桃园经验影响,当地公社以下主要干部全部被打倒,县社队三级领导权在工作团,队手中,学校同样是如此。北京成立官办红卫兵后,县属中学也成立了党委领导的红卫兵,主要做的事是,批斗有历史问题的教师,村一级,批斗四类分子,并进行破四旧工作,其实就是破坏文物,这是当权派所组织的。官办的红卫兵,一般人不能加入,出身高的人不能入,就是贫下中农出身的人,领导认为思想落后,也不能加入,逼死人打死人,就是当权派组织的红卫兵干的好事。当时,出身高的人,以及当权派认为思想落后的人,没有资格进北京,受到极大岐视。

  不久,四清工作队撤走,留下的人任各级领导。他们继续批斗四类分子和所谓思想不好的人。在一次县领导召开的大会上,从北京来的红卫兵造了他们的反,领导岐视的人以及出身高的人们,便组成了真正的造反派,官办的红卫兵如鸟兽散,不久在当权派策划下,也成立了所谓造反派,两派一个要革一个要保,展开了内战,后来还进行了武斗。时间约三年时间,1970年成立各级革委会,从此,各级走入正规,结束了大的内乱。

 尽管文革初期混乱,实事求是地讲,工农业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最乱的1968年,我就参加了三线建设和三线国防公路建设,每天白天干八小间重体力劳动,晚上睡在窝棚里,十分艰苦,。工厂工人地位高,工资高,工人们主人公精神突出,生产不错。这里的所有工业企业,绝大部分是文革时创建的,主要有化工,建材,电力几十个重点企业,到文革结束时,产值较文革初增长了十多倍。当然现在这些企业早改制的改制,破产的破产。农村也是连年丰收,当时的地里,没有一苗草,农民把地管理得非常好,不象现在,满地长草,不象种地的样子。

文革最好的地方是,人们思想境界高,助人为乐,舍己为人,雷锋精神,处处可见,如果有人好逸恶劳,作风不正, 一定要受到人们的鄙视。比如我村有一个人,不喜欢劳动,主要是到外地去偷,经常被拘留。改革后,他胆子大,敢行贿,早早致了富,人模狗样的了,并成了什么委员一类。
文革还有一样好处,就是学雷锋,劳动出色,人老实,大家都喜欢,因此,男青年结婚找对象不成问题。现在相反了,所以,不少农村,光棍汉占六七成,看来只好断子绝孙了。

当然,文革并非十全十美,主要是要求人太严,事事要学什么雷锋,讲什么为人民服务,机关没有星期日,晚上也要在机关住,太累了。无论多大的官,也要和一般人一样,当官也没有多少好处。所以,一改革,首先当官的叫好。(求是论坛) 央视网友 发表于 19/5/2010 05:45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18#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4)

生活

    刚下乡的前半年,知青的口粮由国家供应,基本没有缺粮的感受。我是1969年2月下乡的,半年以后,生产队开始秋收了,知青完全按照社员标准进行分配,也就是说知青在待遇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了。说来惭愧,虽然每天收入工分是10分,但是这10分只值3毛钱,按照当时的物价计算,3毛钱可以买5支油条,也就是说,仅够维持简单再生产,除了吃饭的钱,基本上就没有穿衣和买油盐的钱了。

   本生产队由于有百来亩田地,百来号人口,人均粮食就大约500斤左右。谷子(水稻)大约占三分之二,其余就是红薯。由于是春节后下的乡,春季是农村最困难的季节,一般粮食都吃完了。至于吃肉,那就是极端的奢侈生活了。一般情况下,农村吃肉是在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所以对吃肉平时就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肠子都是生了锈的,一到吃肉的时候,肠胃会感觉严重的不适应,就像在键盘上输入了一个陌生的信号,不能识别一样的,计算机没有反应。

   吃饭是维持能够正常上坡的要求,那时候的一日三餐,没有任何设计方案,不像今天要考虑吃什么更营养更有食欲。几乎每天都一样,早上煮几个红薯,吃两个,带两个走(中午吃);晚上回来后,简单煮点菜,一般是白菜、青菜、萝卜。由于基本没有油,所以炒菜就是煮菜,煮菜就更是煮菜,没有了炒与煮的区别。其实没有油还不是主要的,煮菜的唯一佐料就是盐,没有姜、花椒、味精、酱油等。再就是煮一碗米的饭,这一碗米估计在一斤左右,放在今天就是吃两天也吃不完,而当时一顿吃完也只是半饱,生了锈的肠胃消化功能特别好,运转特别快,这有悖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经常睡到半夜,饥肠响如鼓。好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非份的想法,我们这代人,那些如回锅肉红烧肉这样的大众荤菜,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1949—1969年20年间,经历大跃进文化革命,多数时间凭票供应,只有1964-65年2年间的好日子可以回忆)。当人们从困难时期走向困难时期,还是基本能够适应的。再加上“我是泥鳅,就不怕泥巴糊眼睛”,这句话经常提醒自己,这些都是合格泥鳅必须接受的条件。记得有一天,队长对我说:“、同志,今天你都不搞点好吃的?”。原来,又是中秋节了,该吃点好吃的东西了。吃点啥呢?我问周围的农民。一个农民朋友半开玩笑地说:“打条狗,杀只鸡,烙块巴巴”,说完就放声大笑。我还老老实实地考虑,一个人能吃那么多东西吗?最后,一个很老实的农民对我说,三样菜准备齐了是啥子,我这才恍然大悟。这真是苦恼人的笑,而且怎么也笑不出来。我没有埋怨那位农民,内心却充满了苦涩。在那个年代,平平淡淡的缺盐少油的生活是正常的;吃一点肉,哪怕是想一下吃肉,都是很不正常的。在生活上,这是真正处在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底层。

    每年的5、6两个月,在农村是最困难的季节,家家户户基本没有了大米,部分家庭也许还有点红薯。我也断粮了——米桶里面空彻见底,唯一的粮食就是还在地里长着的包谷。出工是照常的,每天都得去。傍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还得去自留地掰包谷,然后再去隔壁农民家将包谷磨成浆,再回来煮成糊,就着咸菜吃。几碗包谷糊下肚,基本就该睡觉了。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水稻收获以后。稻子收获后,新的一轮日子又开始了。1994年夏,也是缺粮季节,我曾经回到生产队,也在农民家里吃过饭,农民告诉我,可以全年吃上大米了,全队没有一家缺粮,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变化。

    吃的蔬菜也是比较单一的,在农村三年,现在回忆起来,吃的品种是:白菜、萝卜、青菜、黄瓜、南瓜、四季豆、豇豆等。生产队按照每人两分地的标准分配了自留地,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了。农民的自留地,庄稼长势惊人,比集体的庄稼高出最少两个档次;而我自留地的庄稼与集体的庄稼基本没有区别。原因是,农民家庭有明确的分工:下坡以后,妇女做饭洗衣,男人就忙自留地的活去了(白天他们在集体的地里养精蓄锐,回到自留地干起活来是生龙活虎),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肥料)投放到自留地,自然庄稼长势良好。我却没有分工的可能,以一个人为单位组建的实体,加上老老实实地出工,劳动力早已经透支,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没有经营自留地的条件了。倒是有两样庄稼记忆深刻:一是在大枫香树下那块黄瓜地,由于树上有数不清的白鹤居住,所以白鹤粪便(含丰富的磷肥)在地里堆积,黄瓜产量比较高,遗憾的是黄瓜上糊满了白鹤粪便,怎么洗也有那个味道。再就是距离我的居住地只有20米远的大约10平方米的一小块自留地,以及在这块地里种植的四季豆。由于很近,便于管理,施肥也方便。我们的厕所构造简单——在地里挖一坑,放入一只粪桶,这是全世界最简便的厕所,当粪桶的粪便装满以后,就将其施放到那10平方米的地里去。由于当年食品粗糙,摄入量大,产出也多,几天就是一桶。如此多的排泄物全部施放到10平方米的地里,那四季豆的产量,我估计按照单位面积计算产量,恐怕应该是世界第一。那些日子,天天吃四季豆,近两个月,那是我唯一的菜品,以至于直到今天一看见四季豆,就想起了我那块巴掌大的自留地和简易厕所。 培麟 发表于 20/5/2010 01:18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19# 这样题材也算是精华帖子!不知是那位“学者”给定的位?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0/5/2010 06:14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20#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5)参加农民兄弟的婚礼

参加农民的婚礼

    今天人们把接到婚礼请柬戏称为接到罚款单,是指参加婚礼时送的礼金使人们经济上难以承受。不去,面子上过不去;去,又觉得囊中羞涩。心理上十分矛盾。我在农村也数次参加过农民兄弟的婚礼,但是没有什么收到罚款单的感觉。
那个年代日子虽然很清贫,但是人类的繁衍生息还是要进行下去的。生产队里的年轻人到了嫁娶的年龄,也要张罗着筹办婚事。一天,队长对我说,队里的老四要结婚了,邀请我去参加婚礼。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送点什么东西呢?让我犯难了。“家”里徒有四壁,其实这话也不准确,我是四壁都不完整,居住的陋室是真正意义上的陋室,所有的墙板都是可以松动的,从任何一块墙板都可以进入我的陋室。所谓的房门,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设。锁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那是真正夜不闭户的日子。我对队长说,家里除了米桶有点米和包谷子(玉米)以外,没有东西可送啊。队长笑着说,这好办,你到时候撮点玉米去就可以了。
   举行婚礼的那天,我撮了大约5斤玉米,换上干净衣服(也只能是干净衣服了,在农村几年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到了老四家。只见院坝里摆着5、6张桌子,每桌四根长板凳一共可以坐8个人。在院坝的入口处,放着两个大箩筐,一个装大米,一个装包谷。来参加婚礼的嘉宾,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米和包谷倒进这两个箩筐里,这样就取得入席就座的资格了。这样的“罚款单”,就是生产队里最贫困的农户也可以承受。我在进入院坝的时候,也如法炮制地交了“罚款单”。俄倾,菜上齐了:荤菜只有一样——叫不出名字的肉,呈正方形状,说是红烧肉又没有红色的酱油和豆瓣的成分,说是炖肉又好像是刚煮过心,有的地方还有血红色;然后就是豆腐、海带丝、粉条、煮小菜等。酒还是有的,那就是红薯酒(红薯发酵后酿制的酒,其味独特,一股酸臭味)。待酒菜上齐,主人就招呼——请!请字刚落,八双筷子一起伸向那盘唯一的荤菜,动作之整齐和迅速,是我这一辈子参加无数次婚礼中都没有见过的。当八双筷子回到嘉宾碗上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那盘荤菜,刚好只剩下了8坨肉,每个嘉宾还可以请一次。后面这一次没有人喊请了,大家比较自觉,请与不请每人都只有一次机会,你多请一次,就意味着有人少请一次。更有戏剧性的是,来的嘉宾不止那桌子的容纳数,于是就有人吃二轮,甚至三轮。第一轮吃剩下的(荤菜肯定是不会剩下的)菜又倒入锅中,煮热以后再次盛在碗里端上桌子,人们照样吃得热火朝天,没有人觉得这样会有伤大雅。农民比起城市人,少了多少礼节,多了多少纯朴,在这场婚礼中得到现实的展现。说实话,回城以后,参加的那些婚礼,特别是近年来婚礼的程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档。每当嘉宾们座在丰盛的酒菜面前,忍受着婚礼冗长程序的熬煎的时候,我就会想起40年前的那些婚礼,我真怀念那时候的农民,他们没有那些繁文缛节,同样是结婚,同样是欢天喜地,同样进入洞房,同样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同样延续着人类。
    后来,我还参加过几次农民兄弟的婚礼,从交罚款单到上的酒菜,到请字过后的8双筷子的起落,程序完全一样。我不禁想到,当年农民在低水平物质条件下的婚礼,其纯朴程度是完全一样的;同样,今天物质条件改变了,冗长而繁琐的婚礼也是千篇一律的。如果今天要我来选择参加哪种婚礼,我还是愿意参加当年农民兄弟那种婚礼,有一种原始的美。 培麟 发表于 21/5/2010 10:10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随便侃侃6

用户组: 制片人

积分: 49867

威望: 28784

金钱: 15998 金币

21#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培麟真有心

不是下乡不到两年时间吗?可以有如此多的感慨,有心。 随便侃侃6 发表于 21/5/2010 05:41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名落孙山7878

用户组: 责编

积分: 9912

威望: 4244

金钱: 4237 金币

22#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为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能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更高知识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技术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科技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官本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医学的再教育〈医生〉
而不能接受开车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警察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几千种行业的再教育   八九点钟的太阳全部被迫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全部被迫去接受任何的行业“的再教育”  都会造成全社会的混乱   这种行为就是想搞乱
自己的社会  大家能明白了么 名落孙山7878 发表于 21/5/2010 08:26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名落孙山7878

用户组: 责编

积分: 9912

威望: 4244

金钱: 4237 金币

23#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青春无悔”那是因为枪杆子下没得选择   能选择每个人都悔 名落孙山7878 发表于 21/5/2010 08:27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24#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随便侃侃6 于 2010-5-21 17:41 发表
不是下乡不到两年时间吗?可以有如此多的感慨,有心。
1969年2月下乡,1971年10月回城当工人,2年零8个月。 培麟 发表于 21/5/2010 08:34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随便侃侃6

用户组: 制片人

积分: 49867

威望: 28784

金钱: 15998 金币

25#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哦,时长有误,歉之!

引用:
原帖由 培麟 于 2010-5-21 20:34 发表

1969年2月下乡,1971年10月回城当工人,2年零8个月。
有心是实,当学之。 随便侃侃6 发表于 21/5/2010 10:54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随便侃侃6

用户组: 制片人

积分: 49867

威望: 28784

金钱: 15998 金币

26#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原因很简单

引用:
原帖由 名落孙山7878 于 2010-5-21 20:26 发表
为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能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更高知识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技术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科技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官本的再教育
而不能接受医学的再教育〈医生〉
而不能接受开车的再教 ...
因为智商都比不上你“鸡蛋里一定要挑出骨头”的高度, 何况“贫下中农”本来就是泛指的,在我下乡的农村,你上述少得可怜的几项内容,我们那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能人。当年最大的失误应该是没有人接受“心术矫正”的培训,否则今天给你矫正心术的手段就高明了。 随便侃侃6 发表于 21/5/2010 11:02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27# 培麟先生:您原是一名老知青;我也是1976年至1978年上山下乡有着二年特别经历的知识青年;本人最近因有要事,一直未能上网,今晚特意抽时间大慨过目一下,再见。(寰宇)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1/5/2010 11:48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28# 发帖真费劲。
培麟应该面对现实切合实际的谈问题!
当务之急实质问题是什么,回答应该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培麟你应该谈点有关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老百姓最关心和关切以及最迫切的问题,你整天的“抖擞”你的那些陈谷子烂芝麻有什么用。工人下岗了,看病困难了,上学自供后找不到工作待业了,买不起房子没地方住了,强拆、强迁、强占把人给逼疯逼死了,公司企业管理不当逼的员工跳楼自杀了,还有一多半的人生活没有保障了,垄断企业龙头老大随意操控市场正常规律了,物价上涨没有定数了,水、电、气、油又在欲升了,煤矿灾难接连不断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民生民计的大事大问题。贪官污吏这么多,贫富差距这么大,这都是社会政治体制上的问题。你为什么从不表个态谈谈自己的个人观点和个人看法呀?你整天的说些过去已久别人都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你不觉得很烦人吗,现在谈这些有什么用?你不是最现实主义的人吗,你不是不需要理想主义吗?所以,我们不知道你的用意何在,请当面赐教。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2/5/2010 05:30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29#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Guest from 218.240.153.x 于 2010-5-22 17:30 发表
发帖真费劲。
培麟应该面对现实切合实际的谈问题!
当务之急实质问题是什么,回答应该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培麟你应该谈点有关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老百姓最关心和关切以及最迫切的问题,你整天的“抖擞”你的那些陈 ...
我的答复:
   1、鲁岳问我用心何在?我在本贴早就说过,通过这些文中,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我们这代人以及这段历史,没有任何别的想法。
   2、至于今天的社会问题,我更是不止一次发表看法。社会问题是严重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中国前进中的问题,只能够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大力发展经济来解决,用极左的方式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3、至于烦人的问题,那是你的看法,你完全可以不看,用看这些无聊文字的时间去学习点理论和文化,也许就不会烦人了。
   如果鲁岳能够指出我的看法的错误,那我是欢迎的。 培麟 发表于 23/5/2010 12:30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30#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Guest from 218.240.153.x 于 2010-5-22 17:30 发表
发帖真费劲。
培麟应该面对现实切合实际的谈问题!
当务之急实质问题是什么,回答应该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培麟你应该谈点有关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老百姓最关心和关切以及最迫切的问题,你整天的“抖擞”你的那些陈 ...
我的答复:
   1、鲁岳问我用心何在?我在本贴早就说过,通过这些文中,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我们这代人以及这段历史,没有任何别的想法。
   2、至于今天的社会问题,我更是不止一次发表看法。社会问题是严重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中国前进中的问题,只能够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大力发展经济来解决,用极左的方式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3、至于烦人的问题,那是你的看法,你完全可以不看,用看这些无聊文字的时间去学习点理论和文化,也许就不会烦人了。
   如果鲁岳能够指出我的看法的错误,那我是欢迎的。 培麟 发表于 23/5/2010 12:43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31#
引用:
原帖由 培麟 于 2010-5-23 12:30 发表

我的答复:
   1、鲁岳问我用心何在?我在本贴早就说过,通过这些文中,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我们这代人以及这段历史,没有任何别的想法。
   2、至于今天的社会问题,我更是不止一次发表看法。社会问题是严重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中 ...
培麟是在狡辩!
我看你先是让年轻人知道今天为什么会面临着这么多的困难吧,再说你的真正目的是在渲染你自己吧,在这里,在今天,你不说现在的问题和事,你非要彰显你的人生过去,你觉得的有意义吗?你干吗不给年轻人进行一下忆苦思甜教育,讲一讲过去地主阶级是怎样剥削和压迫穷人的?这才是真正的为了下一代。所以,你的初衷不在这里,而是在表明曾经有人对你的过去有怀疑进行一下自我辩护罢了。恰恰正是这样,你的这些做法都是徒劳的,不仅占用了大量论坛空间,而且还浪费了大家最宝贵的时间,在这里劝你就不要这样无聊了,因为很多人的经历可能都比你的经历光荣和辉煌,说点现在有用的话。
至于说你对现在的社会问题早有多次的发言态度,请问你是什么态度,说过什么样的话,为什么我们都不记得?我们只知道你对社会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只说好的不谈问题,这就是你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吗?你真笑话!用好的东西去掩盖坏的东西,这哪里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简直就是在“惯宠和纵容”一些坏的不正之风。所以,不客气的说,在某一定程度上是在对社会和人民的一种报复。别人不知道你的真实家庭出身和身份,但通过你的种种发言可以推断,你的家庭出身并不是那么的“红正”。由此,人们对你的发言多少有点题解。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3/5/2010 04:23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32#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1、鲁岳说,我在渲染自己。费解的是,下乡是人们走麦城的时候,凡是为了渲染自己的人都不会将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隐去而渲染自己走麦城的事实,难道培麟例外?
   2、鲁岳说,培麟家庭出身不好(注:不止一次说这话),也让人费解。鄙人说过,家庭非红五类,但也不是黑五类,是职员出身(文化革命中可以参加毛泽东思想赤卫军),相当于今天人们说的公务员,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与不好?何况今夕何夕,还在大谈什么家庭出身,这与鄙人的工作有什么关系?鲁岳请你注意,今天的履历表已经没有家庭出身栏目了。
  3、鲁岳要我回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这也费解。鄙人虽然生在旧社会
(1949年),但是在旧社会生活不到一岁,怎么回忆?何况鄙人对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充分肯定,且在讲台数十年教育学生,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些方面可能鲁岳还难以做到。 培麟 发表于 25/5/2010 08:34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33#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Guest from 220.167.234.x 于 2010-5-21 23:48 发表
培麟先生:您原是一名老知青;我也是1976年至1978年上山下乡有着二年特别经历的知识青年;本人最近因有要事,一直未能上网,今晚特意抽时间大慨过目一下,再见。(寰宇) ...
谢谢大圣先生! 培麟 发表于 25/5/2010 09:19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34#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6)学习

学习
   人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学习的,学习的途径无非两个:从书本中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我前面的回忆应该都属于在实践中学习的范畴。说实话,我始终珍惜那两年多的农民生活,那是我一生中不可能再遇到的,事实上也再也没有遇到过的生活。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就在那短暂的日子里,我知道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是如何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如此简单而平凡的生活的,以及他们的勤劳和质朴。所以,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均能够以乐观和豁达的态度去对待,因为后来所有的艰难困苦与当年的艰苦生活相比都实在是小事一桩。中学读的课文中,有一段关于成才的论述,要成为有出息的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师无论怎么讲解,都没有实际感受。经过两年多的农村生活,对这段文字实在是体会深刻。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为教育子女伤透了脑筋,我想他们的子女如果能够有机会体验农民的生活,也许这些烦恼会少一点。
  再就是从书本上学习。下乡以前,城市生活纷繁噪杂,不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学习,到农村后,感觉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生活平静得像一池春水。农村三年,我读了四本书:《红楼梦》、《孔尚任诗文集》、《中国文学史》、《高中俄语课外读本》,这四本书也是文革图书馆遭到毁灭性破坏后的遗留物,能够与这些书接触,也是偶然的,然而这四本书却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了我对文学、史学和哲学的兴趣。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是秉烛夜读,在这样的条件下读书好处很多:没有都市的喧哗,除了蛙鸣鸟啼,鸡鸣狗吠,就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了;没有其他影响情绪的人和事的干扰,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人年轻,精力旺盛,特别是强体力劳动后需要在精神消耗方面用相同的强度来获得平衡,所以往往是读书到深夜。在农村三年,耗费最大的就是买照明用的煤油。
    特别是读《红楼梦》,不知道读了多少遍。那时没有影视作品,然而在我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虚拟的大观园的场景;将贾府人物的辈分和人际关系也理得清清楚楚;金陵十二钗也基本弄明白;书中的诗词大都能够背诵,有的我还用木炭写在木板墙上,以至于在离开农村的时候,那板壁几乎没有什么空隙了。对于《红楼梦》,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读出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道学家读出的是诲淫诲盗;历史学家读出的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兴衰史;佛学家读出的是因果报应;年轻人读出的是三角恋爱。我当时的知识结构比较低,说是高中生,其实高中只读了一年(高68级),看这部书之如痴如醉,是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看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撒相思地”,常常唏嘘不已,完全进入书中情节了。
   读书收获较大的是《中国文学史》,这本书的封面和最后部分都没有,残缺很多,但是那个时候对书本上的内容真是着了迷。从这本书中,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汉赋、汉乐府诗、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有了粗略的了解,有时还模仿写一点小诗,但是自己仍然觉得功底不够。由于在农村的单调生活和艰苦的劳动,再加上远离故乡亲人,心情与那些诗词作者的多愁善感比较接近,所以看起来特别投入。尤其是看《孔尚任诗文集》,他的诗文有比较多的部分是休官以后写的,对乡村景物的描述,对自己落魄心情的表白,与我当时的心情都比较接近,所以读起来有切身的感受。这本诗文集我现在还保存着,上面还有一些当年我查阅字典留下的注音和解释。有时候从书架上取下来看看,还能够回忆起当年那写满诗词的木板墙。
    那本《高中俄语课外读物》,我也没有让它闲置,有时候翻出来,面对群山,大声朗读俄语课文,从山谷里传来回声,还真有另一番情趣。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中国全面学习苏联的时代,我就读的中学,是重庆市的重点中学,全校初高中36个班全部是俄语班。虽然经历了文革十年,但是我基本没有放弃对俄语的自学,所以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考上大学,公共课我选择的是仍然继续学习俄语,成绩一直比较好,我记得俄语的结业成绩是96分。到大学毕业时,基本可以不借助字典就能够阅读《真理报》了。
   我的知青生涯,证明着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家老子的著名论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一个人处在困难境地的时候,也是对人的精神和意志进行磨砺的最好的时候,三年农民生活得到的精神上的收获,使我终身受益。 培麟 发表于 25/5/2010 10:20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35# 岂止你们一个学校学俄语,几乎全国中学都学俄语,简直想把中国变成俄国的殖民地。
引用:
原帖由 培麟 于 2010-5-25 10:20 发表
学习
   人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学习的,学习的途径无非两个:从书本中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我前面的回忆应该都属于在实践中学习的范畴。说实话,我始终珍惜那两年多的农民生活,那是我一生中不可能再遇到的,事实上也再也没有遇 ...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5/5/2010 11:42 AM

引用 报告 回复

培麟

用户组: 总监

积分: 102662

威望: 78178

金钱: 11219 金币

36#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Guest from 61.185.198.x 于 2010-5-25 11:42 发表
岂止你们一个学校学俄语,几乎全国中学都学俄语,简直想把中国变成俄国的殖民地。
全国学俄语,肯定不对,但是认为毛泽东想将中国变为俄罗斯的殖民地,这点难以苟同。毛泽东与斯大林和俄国的关系非常复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毛泽东起码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按照斯大林的话说,“毛泽东就是中国的铁托”。 培麟 发表于 25/5/2010 12:37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泉映波比

用户组: 编导

积分: 7063

威望: 1904

金钱: 1557 金币

37#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引用:
原帖由 Guest from 61.185.198.x 于 2010-5-25 11:42 发表
岂止你们一个学校学俄语,几乎全国中学都学俄语,简直想把中国变成俄国的殖民地。
        那么,全国中学都学英语,就是想把中国变成英美的殖民地喽?你的思维方式挺雷人的! 泉映波比 发表于 25/5/2010 12:57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38# 英语世界各国通用,几乎就是世界语,各中学学习英语一点没错!!!
引用:
原帖由 泉映波比 于 2010-5-25 12:57 发表


        那么,全国中学都学英语,就是想把中国变成英美的殖民地喽?你的思维方式挺雷人的!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5/5/2010 06:01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39#
引用:
原帖由 培麟 于 2010-5-25 08:34 发表
1、鲁岳说,我在渲染自己。费解的是,下乡是人们走麦城的时候,凡是为了渲染自己的人都不会将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隐去而渲染自己走麦城的事实,难道培麟例外?
   2、鲁岳说,培麟家庭出身不好(注:不止一次说这话),也让人费解。鄙人说 ...
培麟是在不合时宜的狡辩!
现在都已经失控了,你还有闲心在这里唠你的家长里短,你不觉得有点不合时宜吗?
①我看你先是让年轻人知道今天为什么会面临着这么多的困难吧,再说你的真正目的是在渲染你自己吧,在这里,在今天,你不说现在的问题和事,你非要彰显你的人生过去,你觉得的有意义吗?你干吗不给年轻人进行一下忆苦思甜教育,讲一讲过去地主阶级是怎样剥削和压迫穷人的?这才是真正的为了下一代。所以,你的初衷不在这里,而是在表明曾经有人对你的过去有怀疑进行一下自我辩护罢了。恰恰正是这样,你的这些做法都是徒劳的,不仅占用了大量论坛空间,而且还浪费了大家最宝贵的时间,在这里劝你就不要这样无聊了,因为很多人的经历可能都比你的经历光荣和辉煌,说点现在有用的话。
②至于说你对现在的社会问题早有多次的发言态度,请问你是什么态度,说过什么样的话,为什么我们都不记得?我们只知道你对社会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只说好的不谈问题,这就是你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吗?你真笑话!用好的东西去掩盖坏的东西,这哪里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简直就是在“惯宠和纵容”一些坏的不正之风。所以,不客气的说,在某一定程度上是在对社会和人民的一种报复。别人不知道你的真实家庭出身和身份,但通过你的种种发言可以推断,你的家庭出身并不是那么的“红正”。由此,人们对你的发言多少有点谅解。
③你说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是前进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人曾经问你,既然现在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那么你一股劲的批评和批判毛泽东时代的问题,难道说那就不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了吗?你是怎么回答的?你回答过吗?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你,你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吗?在你身上,我们觉得很难。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6/5/2010 08:22 PM

引用 报告 回复

    央视网友

40# 请楼主给大家分析一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把握和应用。 央视网友 发表于 26/5/2010 08:26 PM

引用 报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