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书法写法:好个“有酒食,先生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5:31:13
李炜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1月18日   第 09 版)

这段日子在台湾,“学校”、“老师”、“学生”一次次成为舆论焦点。台“教育部” 禁止校园师生恋、公告抽烟不能当校长引发争议,还有“禁止6岁以下儿童补习”的法令,因为影响8万人的生计,反弹声浪太大,结果出台一天就被废止。民众像是在看连续剧,一幕幕啼笑皆非。
近日,台媒又爆出:新北市校长集体向营养午餐业者收贿,百余所小学卷入。还有媒体披露细节:5名业者包办新北市100多所小学、初中的营养午餐标案。为了确保得标,业者以“全洗”方式行贿,校长、老师及评鉴小组一并“收买”,行贿钞票一捆捆直接摆在校长桌上。孩子营养午餐的营养哪去了?被送到了校方的“嘴里”!好个“有酒食,先生馔”!
问题的关键是,有关营养午餐的负面新闻,这并不是第一次。5月,新北市发生小学餐桶长蛆;几乎与此同时,消保会抽检营养午餐食材发现,校方送入孩子口中的,竟是含有动物用药的加工肉品以及农药残留的蔬菜,估计影响全岛233所学校、10多万名学生。
台“教育部”推动免费营养午餐已有时日,台当局和各市县都编入专项预算。现在,全岛中、小学开办午餐每日供应人数达150万人次,学校已是全岛最大的集体食堂。营养午餐不断爆出负面新闻,公众自然反映激烈——孩子的健康在一次次地利益交换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却看不到教育部门拿出根本的解决办法。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让孩子有个轻松的童年,不许老师抽烟、不许老师跟学生谈恋爱、不许6岁以下的儿童补习,台教育部门煞费心机。可是,为什么连孩子的一顿安全、清洁、营养的午餐都保证不了?
因为,有利益。贪婪的大人,把学生的饮食权利和健康变成了牟利的商品。再者,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也有责任。消息一出,台“教育部”近日又祭出“禁止”令,忙着灭火。发文各县市要求“六不”:学校不得收取厂商回扣、不可要求厂商免费供餐给老师、不可要求厂商支应学校活动或设施经费、不得未依规定办理招标及评选、不得接受厂商招待。六个禁止,看起来态度很强硬,可效果还有待检验,只有治本的方子才能平息众人的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