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来过中国吗:生物能源以环保名义破坏地球生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3:06:16

■乙醇玉米还是粮食玉米?

■油棕到底要不要继续推广?

汽车用上了玉米汽油、飞机用上了地沟油……经济又环保的生物能源,一时成了石油的最好替代品。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新发布的《生物能源的潜在风险和潜在效益并存》报告却发出了警告:如无适当的行动、政策和目标保障,发展生物能源就可能演变出在“环保”的名义下,继续破坏地球生态的恶果!
能源作物与粮食争地
生物能源要靠能源作物来生产,而能源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地。目前,地球上耕地数量有限,当能源作物的需求增加,就可能挤占掉粮食的耕地。报告指出:如果没有适当的行动、政策和目标保障,作物性生物能源会与不断紧张的农业生产用地产生竞争,并可能导致森林和其他天然生态系统转变为农业用地。
民以食为天,是什么驱使农民弃粮食,改种能源作物?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用玉米、甘蔗等深加工可以提炼出乙醇,将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可形成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乙醇汽油。在市场上,作为乙醇玉米的收购价格远远高于粮食玉米。目前,尽管全球饥饿人口超过10亿,但美国却有40%的谷物用于生产乙醇。近年,这一问题在我国也有所凸显。2006年,一份关于东北地区粮食物流的调研报告指出,东北地区的大部分玉米都被就地转化成淀粉、乙醇等工业原料,严重影响了粮食玉米的耕地面积。
能源作物的土地扩展也威胁到了森林。在巴西,甘蔗仅作为榨糖原料时,种植面积约100万公顷。但被用作生物能源后,其种植面积已猛升到540万公顷,一些地方甚至毁坏森林,来种甘蔗。根据巴西的计划,未来10年,生产乙醇的甘蔗种植面积将增加到1000万公顷。专家指出,这将致使森林覆盖率降低,从而抵消了蔗糖乙醇燃料的环保效应。
人工林挤掉了生态林
即使生物能源产自人工种植的树林,也可能对地球生态造成不良影响。WWF报告指出:第二代生物燃料以麦秆、草和木材等为主要原料。这些原料,尤其是木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速生树种的大量种植,扩大了人工林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对物种多样的天然生态森林造成破坏。
棕榈油就是一个典型事例。产自油棕的棕榈油是一种廉价的植物油,被大量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和生物能源等行业。而油棕的种植则成了印度尼西亚森林毁坏的“罪魁祸首”。在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印度尼西亚油棕种植面积增长近10倍,但自1990年起,印尼有2800万公顷雨林遭到破坏。
人工林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大,但生态效益却不高。当人们用人工林替代生态林时,就埋伏下了“生态危机”的种子。2007年,四川省政协在《警惕速生林营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中指出:很多农村将既有的生态系统彻底毁坏,改种巨桉等速生树种。由于种植单一的植被结构,生态效能十分低下,起不到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
生物能源是一把双刃剑
当生物燃料技术只是小范围地开展时,粮食充裕且价格平稳时,即使偶有质疑声,也不被人们所重视。而现在,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生物燃料需求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甚至破坏森林和其他天然生态系统,已是不争的事实。
争议也好,批评也好,环保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一些研究人员表示,短期内太阳能还很难运用在飞机上,而除了“生物能源”外,目前还没有可替代的“新能源”。目前,生物燃料的研发正处在初级阶段,何时能够克服技术障碍,解决其原料来源“多样性”等问题,正是“生物能源”能否被大量使用的关键所在。
“新一代人工林”理念和方法对寻求速生丰产种植园的能源企业是另一种有价值的工具。新一代人工林坚持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并强化生态系统的高保护价值、保证各利益相关方能够有效参与种植园开发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
由此看来,应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或一些国家继续研究和使用生物燃料,毕竟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能源,而且当前又处在经济不景气、石油价格高企的阶段。因为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对这种“能源”进行更深的研究,或许研究会发现更多的替代原料,并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生物能源”的使用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平衡,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各国政府的支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然而,无论如何,在这条不断探索的道路上,生物能源的潜在风险和潜在效益并存,开发与使用始终要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据《文汇报》)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