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阿敏最经典歌曲:关于佛之尊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6:22:00

关于佛之尊号

——就本寺印行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佛之十号问题的答复

 

马海燕

 

【按语】近日,部分居士就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审校、福州开元寺印行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的一段经文(关于佛之“十号”)提出异议,就此,我们给予答复如下:

 

《大智度论》中说:“佛功德无量,佛号亦无量。” 佛的尊号有很多,每一个尊号都相应的表示佛的功德。

一般而言,佛教经典中常见的是佛的“十号”。如本寺印行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其经文云: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四弶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光胜,佛号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有无量亿众不退菩萨之所围绕。

 

这段经文中,佛的十个名号分别是: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

此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一是断句方面,有人认为“应正等觉”是一个名号,不必断为“应”“正等觉”,“无上丈夫调御士”则相反,应该断为“无上丈夫”“调御士”两个名号;第二是异文,有人认为,此处“无上丈夫调御士”应该写作“无上士调御丈夫”。

首先,我们先对异文问题进行说明。“无上丈夫调御士”和“无上士调御丈夫”两种说法在汉语佛教经典中是并存的。与《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无上丈夫调御士”这一种说法相同的常见经典有:

 

尔时,东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多宝,佛号宝性如來、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稳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大般若经》卷1)

世主佛前无边劫数,有佛出世,号世间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佛、世尊。(《大宝积经》卷17)

 

至于“无上士调御丈夫”这一种说法,常见的经典有:

 

佛告摩纳,若如来出现于世,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一切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王中独觉自证为人说法。(《长阿含经》卷13)

阿难当知,一切众生皆无兜婆,唯有四人,得立兜婆:一者谓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慈愍众生,堪为世间作上福田,应起兜婆。(《大般涅槃经》卷2)

 

其次,则是关于十号的断句。人们约定俗成地都倾向于接受“应正等觉”(一个名号)与“无上丈夫”“调御士”(两个名号)这样的读法,但据弥勒菩萨造的《瑜伽师地论》,其卷38中说:

 

又诸如来略有十种功德名号,随念功德何等为十?谓薄伽梵号为: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言无虛妄故名如来;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是故名应;如其胜义觉诸法故,名正等觉;明谓三明,行如经说,止观二品,极善圆满,是故说名明行圆满;上升最极,永不退还,故名善逝;善知世界及有情界一切品类染净相故,名世间解;一切世间,唯一丈夫,善知最胜调心方便,是故说名无上丈夫调御士;为实眼故,为实智故,为实义故,为实法故,与显了义为开导故,与一切义为所依故,与不了义为能了故,与所生疑为能断故,与甚深处为能显故,令明净故,与一切法为根本故,为开导故,为所依故,能正教诫,教授天人,令其出离一切众苦,是故说佛名天人师;于能引摄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非非义利法聚,遍一切种,现前等觉,故名为佛;能破诸魔大力军众,具多功德,名薄伽梵。

 

于此可知,所谓的“应”是“应供”的简称,这在前举的《长阿含经》中就完整的写作“应供”;“正等觉”即是《长阿含经》中的“正遍知”;而“无上丈夫调御士”即是佛“十号”之一,无须分为“无上丈夫”、“调御士”两个佛号。

又,关于“应供”与“正遍知”,《大智度论·初品中婆伽婆释论第四》云:

 

复名阿罗呵。云何名阿罗呵?阿罗名贼,呵名杀,是名杀贼……复次,阿名不,罗呵名生,是名不生,佛心种子后世田中不生,无明糠脱故。复次,阿罗呵名应受供养,佛诸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以是故佛名阿罗呵。

复名三藐三佛陀,云何名三藐三佛陀?三藐名正,三名遍,佛名知,是名正遍知一切法。

 

“应(供)”的梵语为“阿罗呵”,“正遍知”的梵语为“三藐三佛陀”。“阿罗呵”又作“阿罗诃”,与“佛”一样为唐代景教所借用。

另外,“无上丈夫调御士”(或者“无上士调御丈夫”)也可以断为两个名号,即“无上”“丈夫调御士”(或“无上”“士调御丈夫”)。传为龙树菩萨造的《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念义第三十六之一》中关于佛的尊号有云:

 

知世间已,调御众生,于种种师中最为无上,以是故名阿耨多罗富樓沙昙藐婆罗提。

 

也就是说“阿耨多罗富樓沙昙藐婆罗提”即是“无上丈夫调御士”(或者“无上士调御丈夫”),而在《大智度论·初品中婆伽婆释论第四》中“阿耨多罗富樓沙昙藐婆罗提”则分为两个尊号:

 

复次,知世间相,非有常非无常,非有边非无边,非去非不去,如是相亦不著,清净常不坏相如虛空,是名知世间;复名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云何无上?涅槃法无上,佛自知是涅槃不从他闻,亦将导众生令至涅槃,如诸法中涅槃无上,众生中佛亦无上。复次,持戒禅定智慧,教化众生,一切无有与等者,何况能过,故言无上。复次,阿名无,耨多罗名答,一切外道法可答可破,非实非清净故,佛法不可答不可破,出一切语言道,亦实清净故,意识故名无答。复名富楼沙昙藐婆罗提,富楼沙,秦言丈夫,昙藐言可化,婆罗提言调御师,是名可化丈夫调御师。

 

从该文看,“阿耨多罗”即“无上”是一佛号,而“富楼沙昙藐婆罗提(意译“可化丈夫调御师”,即“丈夫调御士”)”又是另外一个佛号。

当然,佛之尊号,除去上面提到的“十号”外,还有许多的尊号,如婆伽婆、阿婆磨、阿婆摩婆摩等。

                 (已载《芝山妙旨》2009年第11期,原创文章,如果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