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大院胖球文包:玄奘大师的马?有追求才有闪亮的人生与事业 | 哈佛商业评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0:02:04

玄奘大师的马?有追求才有闪亮的人生与事业

玄奘大师的马

有一次,悬空寺的方丈空若禅师给弟子们讲了这样一则寓言: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京城长安十分繁华,在京城的城西,有一家磨坊,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天竺取经。

一去便是十七年,当这匹马跋山涉水地从遥远的西域载着经书回到长安,来到磨坊见到昔日的老朋友驴子时,老马谈起了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耸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极为惊异。驴子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啊!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

老马感慨地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相等。当我向西域前行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眼睛,一生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讲完寓言,空若禅师对弟子们说道:“佛,就是要有佛的目标。”

 

禅师棒喝

有追求才有闪亮的人生与事业

这则寓言给了我们积极有益的启迪: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面对自己正在走的路,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那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原地转圈,二是瞎走乱撞。

对于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小而言之,工作要有计划,大而言之,发展要有愿景和战略规划。许多企业由于受到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的制约,从来就没有制订过战略,有的连计划都没有,仅靠老板对市场的经验和理解做决策。这类企业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战略管理被忽视,目标管理处于形式。在管理学上,把这种以企业领导人个人的感觉来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式称为机会导向型。

有些管理者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什么赚钱做什么,赚一笔是一笔。做什么项目,进入哪一个领域是不做任何论证的,也不作调查,老板自己说了就算,全凭老板自己的心情。这样的管理者带领企业,迟早会让企业走上绝路的。

客观地讲,企业在初创时期要捕捉市场机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占领市场、扩大业务。当企业有了一定的业务基础和一定数量的赢利之后,就出现两种分化:一种是按照过去的惯性思维,捕捉机会,大胆投资。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不是战略投资,也不是长远发展的最佳选择。这种机会导向型的投资方式失败的概率极大。另一种选择是不断巩固和延伸已经形成了一定基础的核心业务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主营业务发展减速时,也不能轻易地进行主营业务转型,而是要认真分析影响主营业务下降的因素。此时可以反思如下问题:一是外部环境是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是竞争者是否有了新的优势;三是自身对主营业务的投入是否充足;四是自身的组织架构和运营体系是否适应业务的发展,是否及时作了调整;五是市场的自然增长是否放慢或已达到了饱和。分析清楚这些因素后,才可以决定是否进行主营业务的转型和新业务的拓展。总之,企业对自己的战略目标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对自己熟悉的业务,不能轻易放弃。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高峰与低谷,如果起步时就确定了目标,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美的风光就在风雨后。

愿景是彼岸的希望之光,有追求的管理者能够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自身优势,愿景是快速驶向彼岸的导航器,而管理者的计划则是航船的行程安排和时间表。以战略为导向并通过绩效管理,把战略落到实处,企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摘自《高效管理的禅学智慧

查看本书的更多书摘,请点击《高效管理的禅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