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号独奏我的中国心:朝鲜战争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1:09:30
历史背景李承晚(左)金日成(右)
参见:朝鲜半岛历史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长白山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一直都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此外,周边民族亦不断迁入朝鲜半岛,并渐渐融入朝鲜民族中。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清朝的册封国,定期向清朝朝贡。19世纪,日本国力变强,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并最终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将清朝势力赶出朝鲜半岛。1904年,日本又与俄国因为韩国(1896年大韩帝国成立,朝鲜改称韩国)爆发了日俄战争,并战胜俄国,从而彻底控制韩国。后来日本在韩国设置了朝鲜总督府,将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先在开罗会议提出朝鲜独立的主张,后来美国苏联又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22][23]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北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8月24日,苏军占领北部后在三八线停止了进军[23]9月8日美军占领了南部。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24] 美国一开始在南部地区任用日本殖民时期的行政人员,激起了朝鲜人的不满,之后美国驻军开始使用不了解当地情况的美国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鲜人民的反对。[22] 北部地区则以金日成为首成立了朝鲜劳动党(由朝鲜共产党新民党合并而成),并在1946年2月8日成立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管理朝鲜半岛北部事务。[24]

1947年11月14日,美国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在苏联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问题抵制联合国的情况下,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决定由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后改称联合国韩国问题委员会)监督,在美苏管辖区同时举行选举,然后美苏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由当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此后苏联拒不承认这一决议,并拒绝委员会进入其管辖的朝鲜半岛北部地区[24]1948年4月,济州人民六万人被韩国国军杀害(济州四·三事件??)[25]1948年5月,美军以联合国的名义坐镇朝鲜半岛南部,开始进行选举,而南方的左翼组织抵制这次选举。8月15日,亲西方的李承晚(???)当选总统,接替了自1945年以来在朝鲜半岛南部执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同年9月9日,北方选举了金日成为元首,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立即予以承认。

由此,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目前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编辑] 战前南北关系和军备

分界线南北各自建立政权后,都拒绝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双方互相以小分队袭击对方边境。分界线附近经常发生小规模战斗。李承晚声称要北上统一朝鲜半岛。为此,美国严格限制对韩军的装备援助种类。韩军仅有轻武器和轻型火炮,没有飞机和坦克等重型装备。美国希望,韩军能够防御朝军的攻击,但缺乏主动攻击朝军的装备能力。但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在积极援助并装备朝军。到战争前夕的1950年春,朝军规模约135000人,装备有苏制T34坦克和重型火炮。[26]

朝鲜于1948年2月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边防警察,而苏联还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约有十五名苏军顾问,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国东北与中国关内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朝鲜族和朝鲜籍官兵,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韩国所无法匹敌的。与一般的看法不同,虽然北方在人力方面的得到的援助较南方为多,但扩军时仍然需要大量动员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参军的人员入伍。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27]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称为第6师,156师改称为第7师。朝鲜人民军的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第3师参谋长张平山、第3师16团团长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军干部。[28]

[编辑] 战前事件

1950年5月,韩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总统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向朝鲜半岛南北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北方的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韩国政府逮捕。

[编辑] 经过

[编辑]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统一祖国”

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占领汉城的朝鲜人民军向美军开火

[编辑] 战争爆发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与苏联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27][29]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而毛泽东认为此时打仗时机不好。[29] 斯大林随后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安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29] 战争爆发时,毛泽东并未事先得到消息[29]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凌晨,在猛烈的炮击准备后,朝军全面攻击分界线以南的韩军。四小时内,朝军的坦克和步兵突破韩军防线,直趋汉城。[30] 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广播声称,韩国侵略了朝鲜,李承晚政府“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朝军是在反击“强盗卖国贼李承晚”的挑衅[31][32]。当时,韩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也缺乏对全面战争的准备。这导致韩军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损失,战线快速南移。

[编辑] 美国和联合国的反应:联合国军的组建和参战

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于6月24日深夜收到驻韩使馆的报告[33]

6月25日,安理会通过82号决议,“断定”“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施行武装攻击”“构成对和平之破坏”,“要求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促请北朝鲜当局即将军队撤至北纬三十八度”。(从1950年1月到8月1日,苏联因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加入联合国而联合一些国家抵制安理会,缺席并弃权[34]。)

6月25日晚,美国总统杜鲁门授权在朝鲜半岛北纬38度以南地区使用美海空部队攻击朝军[35]

6月26日,杜鲁门命令美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35],以防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渡海攻击并解放台湾。

6月27日,安理会通过83号决议,“须采取紧急军事措施,以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

6月28日,美军作战飞机进入朝鲜半岛投入战斗[36]

6月29日,杜鲁门授权部队对北纬38度以北地区进行海空打击[37]

7月1日上午11时,史密斯先遣队-驻日本九州的美军第24步兵师第21步兵团第1营的两个连,空运抵达釜山附近的机场。这是战时首支美军地面部队进入朝鲜半岛[38]。7月5日晨,史密斯先遣队在汉城以南约50英里的水原附近阻击朝军主力第4步兵师南下的坦克部队。这是美军地面部队的首次作战[39]

7月7日,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建议…会员国将此项部队及其他援助置于美国主持之联合司令部指挥之下”,“请美国指派此项部队之司令”,“授权联合司令部斟酌情形于对北朝鲜军队作战时将联合国旗帜与各参战国旗帜同时使用”。

7月8日,杜鲁门指定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的指挥官。6天后,李承晚将韩军指挥权交给麦克阿瑟。[40] 此后几个月,来自18个国家的军队陆续到达朝鲜半岛援助韩国[41]

在北朝鲜军挥军南下的混乱中,朝韩两方都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北朝鲜的政治人员有系统的逮捕、处决南韩方的公务员、军警与反共主义者,而韩国国军也在溃败中大规模屠杀了被认为有通敌嫌疑的左派份子,被统称为保导联盟事件的全国级屠杀中?的受害者据信在20万人以上[42]。苏联的反应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认为这是“针对中国领土的武装入侵……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并宣称韩国在美国的指使下入侵朝鲜的做法是“美帝国主义夺取亚洲的计划”。

在7月初,得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周恩来明确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会在东北集结9个师,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会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作战。7月7日东北边防军正式组建,并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名称。[27]

[编辑] 联合国军的攻击(1950年9月15日-10月25日):越过三八线

联合国支援韩国军在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进攻

[编辑] 仁川登陆

主条目:仁川登陆

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韩国军队被一直逼退到釜山附近的洛东江一带。此时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下达了死守釜山环形防御圈的命令,不得再后退。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成功

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

[编辑] 美军越过三八线

北纬38度线,这是一条政治上的划线,而非地理划线

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产生大幅改变。麦克阿瑟将军要求乘胜追击,将共产主义势力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都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这仅是一场“有限度的战争”,美国单方绝不愿再掀起世界大战。麦克阿瑟则信誓旦旦地表示,中国大陆在百业待举之际,绝不可能介入朝鲜半岛战事。9月28日,美军部队进逼三八线;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终于进入朝鲜作战。[来源请求]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市)渡鸭绿江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军大举进攻前,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麦克阿瑟保证不会进入中国大陆,并同时还认为战事将在感恩节前结束,称要让美国士兵回家过这个传统节日。

10月11日,韩国国军占领元山;10月19日,美军进占平壤,朝鲜政府迁往江界市。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已跨过鸭绿江,但当时美军还不知道具体情况。韩国国军陆军第六师的部队已进抵鸭绿江畔楚山郡,同时,中国政府宣称美国空军飞机多次轰炸安东市附近的机场与交通线。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战争爆发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月13日即成立东北边防军,抽调4个军及炮兵部队,积极备战,以防不测。8月5日,毛泽东电告东北边防军领导,要求在8月底完成作战准备,在9月上旬能够出动至朝鲜参战。此时,朝鲜人民军还在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一带作战,联合国军仅守住釜山防卫圈一小块地区。

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北京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出兵。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措辞强硬讲话;10月3日凌晨,美国部队大规模进入朝鲜前,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北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美国总统杜鲁门视这段讲话为对联合国的“外交讹诈”,而没有予以重视。中国方面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起因正是美国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43]

[编辑]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1年5月23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的进攻美军支援韩国155mm自行火炮,当时联军对中朝军装备有绝对优势,火炮优势40比1

中国政府高层在10月初对是否要派兵入朝参战长久不能决定,派兵计划一直没有执行。10月8日,周恩来和俄语翻译师哲自北京前往莫斯科;10月11日,在黑海的阿布哈兹区的阿德列尔休养所同林彪与斯大林讨论了朝鲜问题。双方就该问题达成协议,两国同意不出兵,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不过经毛泽东与其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高层讨论决定最终还是出兵参战,但要求苏联方面最迟在两个半月内提供空军掩护,还要负责各主要城市的领空安全。斯大林最后也在17日同意了请求。

决策形成后,毛泽东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并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黄炎培认为支援军,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让国际认为中国对美国宣战。因此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表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地参战。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4]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战争初期,这一名称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45] 后来联合国军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只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后,也愿意承认“志愿军”这一名称,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避免将战争升级。

[编辑] 第一次战役

主条目: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怀为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中朝界河鸭绿江。中国人民军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用了一个多小时夺回了温井,并歼灭了所有"侵略军"。此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场战役。北京政府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为援助危难的友好邻邦和保家卫国而战”。[46]

联军并未料到中国军队会在联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的情况下发动进攻,而且此前联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联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全面告捷结束,中国方面宣称歼灭了3万5千名联合国军士兵。

在撤退的过程中,由于李承晚政府与军方将领的贪渎侵吞物资,40万以上的韩国国民防卫军在缺乏给养的寒冬中的撤退演变成一场死亡行军,导致九万人于沿路上因饥寒而死(国民防卫军事件)[47]

[编辑] 第二次战役

美军使用M46战车朝鲜战争为第一场大规模投入直升机的战争(图为Sikorsky H-19直升机)美国菲律宾海号航母参与朝鲜战争北朝鲜上空的AD-2战机长津湖战役后由兴南港撤退的美军摧毁无法携走的物资和港口设施
主条目: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全部被歼的危险”,因此建议应该大规模轰炸东北地区,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作战将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应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而中国的主动参战,令杜鲁门政府再度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日后再谈判”,显然抛弃了之前要一鼓作气统一朝鲜半岛的策略。

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示形于敌,诱敌军进入战役发起线后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在西线战场使用志愿军第38军、42军从左翼突击美军第8集团军纵深。美韩军被迫全线突围南撤至三八线12月5日弃守平壤。此时彭德怀向毛泽东要求停下来:“目前部队粮、弹、鞋、油、盐均不能按时接济,主要原因是无飞机掩护,随修随炸。”12月13日,毛复电:“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编辑] 第三次战役

主条目: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

杜鲁门政府与联军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的意见产生很多冲突。杜鲁门希望避免与中国或苏联产生直接冲突,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则以军事上的胜利为优先,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国大陆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台湾军队参战等,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马修·李奇微将军接任。这项命令是麦克阿瑟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起知悉的,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对他的羞辱。被解职以后的麦克阿瑟在全美受到英雄式的欢迎,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但是这股热潮并未持续到1952年麦克阿瑟参与共和党总统初选。

此时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朝鲜半岛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因此美国在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战建议,但在顺利的战争形势面前毛泽东认为志愿军有能力将美国军队逐出朝鲜半岛,他在给彭德怀的指示中称现在停火“将给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热打铁,统一朝鲜半岛。事实上,由于军需紧缺,彼时的志愿军已难以即刻推进。

[编辑] 第四次战役

主条目: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1月的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撤退,放弃仁川和汉城,全线被迫后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此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已掌握志愿军的“礼拜攻势”与“月光攻势”,由于后勤的落后,志愿军的士兵只能背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粮尽弹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则趁这时发动“屠夫作战”与“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立体作战的炮火下承受了惨重的伤亡。1951年2月11日晚,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在志愿军牵制住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的情况下,志愿军计划进攻横城西北的南韩第八师,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志愿军取得胜利志愿军通过横城反击战迫使南韩第三、第五、第八师以及美军第二师一部和空降一八七团开始后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志愿军在整个战场上面临的压力。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出现了全线动摇的迹象,并开始不同程度的后退,除了砥平里的联合国军。[48]

2月13日,志愿军发起砥平里战役,是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北朝鲜六个军以迂回穿插战术向联合国军发动攻击,获胜。 温玉成将军随即指挥五个师的人马,向横城以西砥平里的一团联合国军发动猛攻,美军的弗里曼团外加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以火海战术对人海战术,志愿军第39、第40、第42军的8个团蒙受惨重伤亡。 8个团伤亡高达5000余人。仅40军参加攻击的3个团就伤亡1830人,其中359团3营的志愿军几乎全部阵亡。美军伤亡400人不到。

砥平里战役后,为了避免志愿军陷入不利局面,彭德怀果断下令志愿军全线后撤。之后,美军再发动“撕裂者行动”攻势。中国军队弹药不足,炮损严重,衣服破烂以致赤身露体,粮食耗尽被迫忍饥挨饿,但中国军队依靠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士兵顽强的战斗意志,有效的迟滞了联合国军的前进,避免了全线溃退的局面。

4月20日,志愿军完成撤退,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也停止了前进,第四次战役结束。

由于缺空现代化空军编制,使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所谓前线与后勤的区别,整个战线几乎曝露于美军的狂轰滥炸,空袭猛烈之下,只能利用夜战突击、并利用夜间以大量民工抢修道路与桥梁,随炸随修,随修又随炸。严苛的环境逼得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搭机返北京,排闼直入,掀毛泽东的被褥,直言前线之困难。[49] 毛泽东向彭德怀提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1951年3月14日,志愿军撤出汉城。

[编辑] 第五次战役

主条目: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

4月,联合国军开始掌握一定的优势。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攻势结束,志愿军再次向南进攻至汉城附近。之后,志愿军进一步打击南韩军队。在志愿军的全面攻势结束后,联合国军开始发动攻势,逼进铁原、涟川,志愿军63军奉命防守铁原,减缓了联合国军的进攻速度,最终,志愿军全线撤退约40公里后在铁原一线阻止住联军的进攻,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进三八线,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被称为“范弗里特的弹药量”,奉命孤军断后的第三兵团60军180师陷入包围,失踪、伤亡、被俘共计7644人。[50] 双方最后在“三八线”附近再次陷入僵持状态。7月10日双方终于同意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

中国方面的战役结果统计是重创敌军8万多人,为五次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减员是8万5千多人,尤其是后期的撤退行动中,伤亡达1万6千人,其中损失最惨重的是第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字为7644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朝鲜方面统计人民军损失10000多人[来源请求]。联军方面的战役结果统计是,4月攻势期间歼灭敌军75,000人(据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3卷),韩国方面的统计则是五月攻势期间歼灭敌军100,000人,总战果超过20万人(据韩国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