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背诵美文:为什么要学photoshop,以及学习体会,杂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8:39:22
为什么要学photoshop

其实它的大名恐怕拥有电脑的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但在这里推荐它的缘故是因为不少人对它有误解 很多人认为photoshop是专业图象处理软件,可能都是那些高手或者从事图象设计相关工作的人使用的,其实这是相当错误的一个观点. 下面我就列一下photoshop能为我们干什么------当然它可以干的事情太多太多,我只列出作为普通人,我们经常会用到的,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兴趣:* 1.用得最多的:调整逆光拍摄或者暴光不足的照片.
现在数码相机越来越普及-------是一个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但是并非所有的照片都很理想.对于上面这个最常见的问题,你使用photoshop的话可以一道工序搞定,即"暗部---高光"功能.
2.调整构图不合理的图片.用到裁切功能.
3.调整拍倾斜的照片.这种现象在我们竖着拿相机的时候比较容易发现.用度量工具,旋转功能可以解决

4.去除画面中影响美观的部分.比如脸上的斑点,胡须,放在一旁的背包等等.用到仿制图章工具,减淡工具.
5.转换图片格式.常用bmp;jpeg.

6.论坛中常用的:可以在图片上做标记.比如在某地方画一横线,加个红圈啥的.用到画笔工具,描边等功能.

7.可以给自己喜欢的图片加上文字注释或者自己的签名.用到文字工具.

8.可以拼和图片.我的签名图片中那只猫/猫头鹰就是从网上找的,然后在右边补上了我的文字签名.可能会用到填充功能或者魔棒等工具.

9.可以制造一些奇妙的效果.如我的签名图片,实际上使用的是它提供的镜头光晕效果.当然,photoshop还有各种滤镜,网上可以下载更多的插件.

10.做一些有趣的图片.参考我的头像图片,呵呵.
11.可以把皱的衣服弄平.(要花点工夫.....因为要调整光线,使它看起来更真实-----很费神,为了不至于让别人看出来是改过的)
 
12.可以撤换背景.合成你和美女或者你在哈佛的图片.(需要用钢笔工具把你描出来,有点费事,另外可能用到渐变工具等很多工具来使你融合到图片中去的效果更真实),不过有一个比较简单的附属用途:登记照红底换蓝底这个比较容易.

此外,它可以给照片加上相框等等好多特殊效果.photoshop提供的图片叠加效果多达16种吧,产生的效果相当丰富.
这只是一些最基础,最能常用到的,还有更多的应用无法一一列举,学会后会慢慢发现。 PhotoShop|FW|教程|设计素材|灌水|美女图片|文学|楹联|拍客|影视|论坛|社区* `6 i( R+ H4 M# u2 _( D. X9 e) L
上面说的这些对于一个没有用过photoshop的人来说自然不能读得很明白,但本帖的目的并不在于介绍具体每个功能如何操作,而在于向没有体验过photoshop的朋友宣传一下,这款软件究竟能做什么事情,有需求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嘛.上面列举的这些其实操作起来都不复杂,如果花几天时间学学应该就够了,可以解决好多问题.以后自己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了. 学习PS的一些基础网站: http://www.it.com.cn/f/edu/063/22/249641.htm ps2教程

http://bbs.jcwcn.com/forum-91-1.html ps学习区

http://jcwcn.com/ 中国教程网

http://www.it.com.cn/edu it学院

http://www.jcwcn.com/html/PhotoShopImageReady/15_26_04_405.htm

ps视频基础教程

http://www.enet.com.cn/eschool/includes/zhuanti/ps/index.shtml photoshop视频教程...

http://www.68ps.com/ ps联盟

http://51.duote.net/photoshop_cs.exe PS快速下载

http://www.it.com.cn/f/edu/068/4/307026.htm 抠图]

http://design.yesky.com/photo/ ps实例

http://www.photoshop520.com/ 照片处理

http://www.52photoshop.cn/class.html ps教程

http://www.enet.com.cn/eschool/video/ps3zp/ 数码照片处理案例

http://tech.ddvip.com/pic/index.html 平面设计 
 学习PS的一些体会 1.推荐看的三本书:
  《Photoshop6.0影像殿堂》好处是便宜,而且又详细。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就是,如果早再我学PS的时候有这本书,我就不用走这么多弯路,摸索得这么辛苦。虽然看到他的时候已经迟了,我没买,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对PS的基本知识还不了解的时候,我强烈推荐你看一看这本书。

  《Photoshop影像密码》这本书我没买,不是不想,而是那时候买不起。记得那天我我看到这本书的震撼,我站了两个多小时,把这本书大概看完。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通道的运用,其实也就是图象的合成技术,对现实中比较实用。那也不就是说这本书就比《照相馆的故事》要好,因为它强调的是艺术感觉而不是技术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创意和美感。如果你拿起画笔和鼠标的时候,你脑筋里面是一片空白,只是左拉一副素材,右拉一副素材,然后合成加滤镜再滤镜,我想你是做不出好作品出来的,就算有,也是你以前作品的翻版,毫无个性可言。

  《照相馆的故事》适合那些有深厚PS基础,却一直找不到门路去提高自己水平的人。对于初学者,你就算把可乐罐画上一百遍,比作者画得还要象,但是你画出来的只会是可乐罐,不会是花瓶。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如果你是通过这些例子来学习各种工具的另类应用,那么我想你是对的,这也是《照相馆的故事》最大益处,这本书我买了两本,现在我可以说我不后悔。 2. 个人感受
  
  同样是照教程做,为什么有的人能吸取精华举一反三,有的人只会做教程上教的东西?其中的区别就是是不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是不是理解了每一步的作用。教程也是人写的,也可能会有错误,或者是多余的步骤,如果不加思索全盘接受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学教程最好能挑出教程中的毛病,或是做出比教程所教的更好的效果。不要简单地照着教程做,要自己想一想每一步的作用、原理,不懂再问,这样才会有进步。

 你可以思考一下,别人为什么会这么做,道理自然就明白了,能举一反三才是进阶的关键。先做一些简单的图形,然后再是做实物的明白了吗? 做事要step by step 的。

  小经验:有空的时候随便挑个PS里你感兴趣的功能,多用几次,然后仔细想想这功能能做出些什么效果,达到些什么样的目的,可以多往偏处想,三两下你就会对这功能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了。经常这么比较深入地研究某个功能,过上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有更深一些的理解了。还有个比较快速的方法当然就是多看网上的一些好的教程,不一定要照着做,关键是理解教程里采用方法的实质和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样提高会比较快,总是一味照教程一步步做是很难有大进步的。有了一些经验后,要独立地不看教程地自己做些东西。不要被现成的教程限制住了想象力,很多工具有还有没挖掘出的妙用,教程里使用的往往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自己开动脑筋,可以想出很多小花样来的。
                                         

  还有,其实学东西,不管看的是教程还是原理,如果不用脑子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处理的作用是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有的人看了大概的步骤,就知道其原理,就是因为他分析了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学东西在于人自身。比如我经常到军人俱乐部里的长三角书店买书,有些不便宜的好书,我翻看其中的一些精典例子,较迅速的分析一下过程原理,不用买也可以。回到家自己想想,试试也就八九不离十了,何必一定要照到一成不变的做?

   以下是我教一些人PS的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指引。 
  

  首先你自己学的基础一定要扎实,这样一来当你想到一个创意和构图时,就会想到如何去实现它,不然就只能是空想。这一阶段只有自学看基础教材。要看透。我推荐的基础教材是“PS6影像圣殿”,这一阶段可能会有些枯燥,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好戏在后头。 
  

  当你对基础有了一定的掌握,就进入临摹期。这个阶段主要是看一些经典的实例教材。这样的教材我推荐“照相馆的故事”“影像密码”这两本书侧重点不同。前者可以给你很多新的做图思路,后者在个性作图方面更有独道之外,比较实用。在这个阶段,你会常常出现为自己能够做出漂亮的作品而兴奋的时候。这些感觉都是刺激你学下去的动力,也是形成自己风格所必须的感觉。
 

  当你频频出现自己创作的灵感的时候,你就应该抛开那些公式形的实例教材。不断的探索新的思路,当然,最好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吸取更多的经验。独立创作作品,要有主题,有思想,那怕只是表现自己心情的作品也要给予灵魂,不要因为做得漂亮就认为是好的作品。
   

  这样一直参加下去,相信你的独立创作水平一定会进步神速的。
   另外对自己要有信心,你会成高手的。 通道 图层 一定要学 ,教程也要看 然后试着把教程里方法应用到其他方面去 ,素描透视基础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也都掌握一些   不用那么多理论的基础,但要又一颗善于发觉"美"的心,要多看(喜欢看杂志吧,里面有很多广告的构图和色彩是很好的教材). 熟悉软件的使用,都差不多了再去补一些美术理论不迟.(主要是:色彩运用,构图) 
 PS设计杂谈 

一个好的作品的产生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从基础开始说是计算机表达,构图能力和创意。但作品的产生过程是相反的:首先有了好的创意,然后把它在脑海中进行粗略构图,借助简单的计算机手段,或者手绘,变成较为详细的草图。最后综合运用计算机技巧出成果图。所以说三者缺一不可,但有时又各有侧重。有些非常经典的创意,寥寥几笔就可以表现,不需要什么技巧,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我们平时所大量制作和接触的,都是精美、优秀的作品,而不是经典的作品。所以其他两个方面是必须掌握的。

关于构图就是指三大构成的综合应用,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对于平面设计者来说,前两个犹为重要。构图在一般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通过合理的组织各种元素,安排视觉中心,使图面美观并引导读者的目光和兴趣,为你的创意服务。简言之就是把你自己的创意想法,组织为脑海中可实现的并可识别的一张图。计算机表达就不用多说了,就是把刚才存在于你脑海中的图落实到计算机中,使别人也能看到。计算机在这里纯粹起一个工具的作用,但你的水平至少要高到心里想得到什么效果,就可以表现出来。比如一个复杂的螺旋,一个金属效果,等等。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绘图速度,不要让一双笨手影响了想法的落实。正所谓心到手到。

创意总是不稳定的东西,它需要思维的跳跃,灵活而善变;有关构图,只要人们的审美不变,它是永远都不会变的。计算机水平则是有规律的,不断变化着的。这里说明构图能力是最重要的。三方面的修养要相辅相成,不能逐个进行。初学者有时会想先把软件学好了,再学构图。其实基本命令掌握了以后就可以进行构图的尝试了。然后作品也就越来越有深度了。

下面谈一下怎么加强这三方面的修养。

计算机表达,无须多言,一条途径是从教程开始。网上有大量的免费资源,不乏好的教程。除去基础教程,特效教程可以使你知道一条命令的其他用处和组合命令的魅力。如ps中组合滤镜就可以创造出几乎无所不能的效果。看教程的时候不要一步一步跟着做,先不开软件通看几遍,在脑海中操作一次,然后不看教程默做一遍。如果哪步忘了,也不要去看这一步,再通看一遍,默做。总之保证整个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这样有助于对命令的整体认识。否则的话,可以说做了白做,很快就忘记了。教程的唯一目的,不是让你学会了他做的什么,而是他的命令是怎么用的。学完一个,立即可以举一反三,效果最好。你可以在学完后不久就忘了那个教程是做了什么东西,但你必须记着那几条命令是怎么用的,并且还可以再怎么用。

另一条途径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这种方法可能耗费的时间多一些,作为第一条途径的辅助。但是可以有深刻的印象,增加自信心。说白了就是自己写教程。撇开设计,它也能培养独立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总之是学习阶段(这个阶段是永恒的)要不断有作品产生。不要嫌弃它们的拙劣,它们是通往成功道路的基石。

关于构图当然也是以练为主。平面构成比较简单,可以在没事的时候或者无聊的时候找张白纸随便画(即所谓“涂鸦”),同时也可以练习造型能力。比如枯燥的选修课上,听音乐的时候,或者开会的时候。在心如止水的状态下很多灵感就随着笔头流出来了。虽然计算机表达日趋完善,手头功夫始终是根本。平构的书有很多。一些作品里面也能清楚的领会到。在计算机上练习小图,先用黑白位图(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就是纸上的美工笔,钢笔所表达的效果;差不多了就开始用灰度的做。也就是铅笔素描,水彩单色渲染的效果;灰度的用熟了就可以练彩色的了,也就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培养空间思维,平面作品只是体现在二维介质上,但很多是表现三维空间的。

刚才谈到的其实就是美术基础修养的问题。非美术出身的朋友其实只要练好了三大构成就可以了。它们虽然是逐级难度增加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自发的不经意的用到的。比如你在摄影时相机里的取景框,平日出门衣服的颜色、款式搭配,室内家具的摆设,乃至你向垃圾堆里扔一包新垃圾时的随意一丢都无不分别或综合应用了这些构图原理。自觉的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它们都是严格遵循了审美原则的。你的生活空间将和你的作品一样,自然而迷人。

最后是创意的问题。乍看起来它好象是偶然的,不可琢磨的。其实只要付出了劳动,灵感会不停向你招手的。

首先,灵感的出现源于生活。

丰富的生活经历是提供灵感的源泉。要积极的体验生活,努力尝试各种新的事物。如果你没有去过西餐厅,没有听过音乐会,没有看过现场球赛或是没有在草原上策马飞奔,那么你赶紧去。你可以进迪厅而不跳舞,干小工而不要钱,甚至,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你可以尝试吸毒的感觉,和乞讨的屈辱……总之是为了能够感受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所有的阅历,无论好的坏的,都是人生的资本,最大的财富。

当设计任务迫在眉头时逛街是一个短时间取得创意的不错的主意。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的千变万化的脸孔、表情和服装中很容易得到些什么。然而要培养灵感信手拈来的本领,你必须去旅游。能出国当然是上选,感受一下古代文明的沧雨,文艺复兴的春雷和现代社会的飓风。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国人只能在国内转转。这就足够了。祖国辽阔的疆土虽然使你和你的网友远隔千山万水,但同时也孕育了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景观。人性的特点,在自然面前容易受到激发。两千年前巨蟹座星云无比绚丽的挂在夜空,自豪的中国人在它的光辉照耀下短时间内向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你又怎能肯定当自己面对苍山洱海挥手及云,在五岳之颠看日出东海的时候会无动于衷呢?

要广交朋友。在网络时代交一个朋友是非常容易的事。不要局限在GGMM的小圈子里。多交一些年龄跨度大一些的朋友。体味一下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你会知道几十岁的人对社会的看法,也能明白十几岁的少年眼中的同一个地域的不同之处。要学会用别人的阅历和思想充实自己。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把握这个时代。

要想及时的抓住灵感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

除了学好专业(即美术类等),还要加强非专业知识的修养。在博学的基础上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深度。不要满足于过去的“一专多能”的口号,向“多专全能”迈进(设计者是领导潮流的人,我们不属于跟随潮流的人群)。当然只是相对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全才在牛顿时代以后就没有可能出现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机遇出现的时候,别人不会产生灵感而你能产生灵感,从这个学科出发产生不了灵感而你从另外一个学科范畴出发可以产生灵感。

平时准备一个可以放在口袋里的迷你型笔记本,无论什么时候灵光闪现的一刻,赶紧记下来。因为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在路上可能洋洋自得,一推家门或许就空空如也了。其实每人每天都产生很多不错的想法,只可惜它们绝大多数象阳光下的薄雾一样悄然而逝了。

平日里多临摹一些身边的作品。无论口香糖的外包装纸,科技市场的免费宣传单,还是房地产商的楼盘广告,用一两个小时来临摹它们,无论对构图能力还是电脑水平都大有帮助。你甚至可以把握原作者的心情。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的作品,不要只是欣赏,你不仅要能把它认出来,还要能再现出来。

培养敏锐的眼睛。看到影视作品和广告的时候,欣赏其精彩情节的同时,揣摩其中的处理手法和电脑特技,特别是一些科幻作品。用自己的知识把镜头拆开再剪辑,用自己会的软件重演特效。多看广告是很有益处的,现在的广告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要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

交流是很重要的。不要闷在自己的(没有网线的)电脑桌前,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同样的结果途径可能有好多种。水平相当的要多交流,比自己高的更要讨教,即使水平低于你的人也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如何改进等等。对于水平远在你之上的要勇敢的联系他们,当然也不要愚蠢到问基本操作的问题。在学习他们高超技能的同时,体味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人格魅力。

呵呵,罗里罗嗦写了这么多。不知对你是否有所帮助。文中有些观点过于偏激,请适当取舍。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帮我转载,谢谢你的阅读,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