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活量标准 高中生:品味我们的城市中国 十六、委屈者有如海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3:07:44
品味我们的城市中国   十六、委屈者有如海口
  
   海口是“椰城”,有着独特的热带景观 ,但海口也是和中国很多边陲省会城市一样,在自己这个省可谓是“独霸天下”,让人轻易的把海南和海口划等号,甚至不少人都会轻易认为海口就是“天涯海角”我们知道,洪常青、吴琼花这些《红色娘子军》里面史诗般的人物本来是活跃在五指山,万泉河一带的,但走向全国却是得益于1959年现代琼剧《红色娘子军》在海口戏院的首演,当时就引起轰动,这股热潮迅速并席卷大江南北,而同名电影、芭蕾舞剧也层出不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们对海南岛的理解就是按照《红色娘子军》的荧幕或舞台背景来想象的,可琼剧,毕竟只是一个地方戏种,大家在欣赏《红色娘子军》的同时,是没有去思考这部电影,这幕舞台剧的起源的,海口乃至整个海南也丧失了一起让琼剧文化趁热打铁提速发展的大好良机,随着如今各地方戏种的萧条,让《张文秀》、《红叶题诗》这些经典琼剧也失去了很多观众,海口,也面临着地方剧种的衰败和陨落。
  说海口乃至海南是山高皇帝远,我们不反对,和云南、黑龙江、新疆这些“极边”一样,海南自古以来孤悬海外,被认为是“炎雾喷毒,往鲜生还”、“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确是朝廷流放“重犯”的“宝地”,唐代宰相河北人李德裕来了,宋代宰相福建人李纲、山西省人赵鼎来了,南宋抗金将领浙江人李光和江西人胡铨也来了,甚至一代文豪四川人苏东坡也来了,皇帝自己却的确来得少,来得少但并不代表没有。元朝是一个继承和执政上不依汉人规律的朝代,而我们的男主角在这时候也出现了,元文宗叫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孛儿只斤是元朝的国姓),他的父亲是元武宗海山,但等到他登上帝位中间却隔了好几个别的皇帝,而他也是两起两落,不管怎样,他是中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一位皇帝,可在公元1321年他堂兄英宗即位后,图帖睦尔曾被流放于海南琼州,后来另一堂叔泰定帝在位时,为念及叔侄之情,于公元1324年在将他召回京城,这样一来,海南的土地上也算是来过皇帝的,而从元朝开始规定“南人迁于辽阳迤北之地,北人迁于南方湖广之乡。”此后被流放到海南的可都大是北方汉子。
  我没去过海口,不能通透什么是他的软肋,所以在这里只能泛泛而谈,海南一省都是经济特区,要和香港、广州、深圳对接?看起来很美妙,但依现在的交通条件和技术因素,这些谈何容易。不要说个着一条琼州海峡,我们看连大陆上的粤西末端照样台难以和香港、广州对接,人家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有海底隧道,我们的琼州海峡好不容易才开通了火车轮渡,但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还得叫停,无论是在运输能力上,还是在旅客的舒适程度以或列车抗风浪能力上,都让人提心吊胆,所以,自该轮渡开通以来,一直被当地人视为鸡肋,而大多要赶去广东办事的人也很少选择这一交通工具,而海南始终还是全国铁路的末梢。日前,不少学者建议“一条隧道通台湾”,其实目前“一条隧道通海南”更为必要,南中国海有丰富的各种资源,海南也有吸引大批游客的海岛风情,不管从战略还是经济上都值得我们深入考虑,海南未来的发展,当然最终是要面向海洋,但在其起步阶段,是绝对离不开与大陆(地理学上的)的联系的。
  可长期以来,海南人对广东却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自己归广东管的时候就跟后妈生的一样,认为自己被广东仔“压”在脚下的滋味不好受;另一方面,一些广东人也“看不起”海南人,认为是从“穷慌之地”来的,看来,在整合两地资源经济的同时,尽快调整两地的心态尤为必要。海南人同时也很自傲,表现在海南人排外,由于海峡的阻隔,海南这块土地上在千年来都是自己原住民在生生不息地劳动和生活。改革开放以后,海南的外来人口暴涨,虽说繁荣了市场,但极大地冲击了本地人的就业和生活,也有外来人口对本地人口的不敬。像、厦门也一样,但厦门毕竟是一个小岛,排外也是有一定限度,可海南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大岛,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这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海南的气候湿润,海南人的心态好,也勤恳耐劳,这一切加起来造就了海南人的平均寿命在全国前列,也算是海南(包括海口)的一大骄傲。
  海南是中国最早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但各方面排名却远远被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拉在了后面,甚至有人戏言,海南这个“特区”应该改叫“特别贫困地区”,作为海南省会的海口尤其尴尬。三亚,是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近年来通过阳光沙滩的宣传,成为了国内游的一条热线,并经久不衰。三亚的崛起,也为海口旅游业的停滞不前敲响了警钟,三亚,的确是个被大自然宠坏了的地方,是中国最南端的滨海城市,也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中国海水水质是最好的城市,这些优势更多是三亚天生的(当然也离不开人为保护),是海口比不来的,所以,海口也很委屈,懊恼上天没把自己也造得那样天生丽质,倾国倾城。但别忘了,海口的优势也是三亚永远比不来的,三亚毕竟处于海岛最南端,是不能像海口这样担负起振兴全省命运的重担的,除了旅游,三亚还是旅游。光丛名字上分析就可以知道海南和海口的关系,海口绝对是海南的嫡长子,继承家业,兴家旺祖,自然是长子的事,作为省会,海口具有比三亚更有利的各方面优势,海口有海南大学,三亚有的不过是海大下面一个分院;海口有众多媒体,三亚却少得可怜(当然这些都是因为海口是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医疗……海口样样是全省的中心,也得到了海南人的普遍认同,要说其广度和深度,是很被很多人竞相看好的,有意思的是,前三亚市市长陈辞2005年3月在海口走马上任,成为海口新一任市长,陈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风水轮流转,我只要把环境保护好,规划看住,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再过5年,繁荣又会回到海南。”海口市政府也准备最迟到明年全部解决1993年、1994年房地产泡沫留下的1500多万平方米“半拉子”工程,看来,陈市长是充分吸取了三亚经验来为海口所用,因地制宜地解决解决那些困绕海口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另外说到旅游,海南应该是和云南一样全国不多的把旅游作为全省支柱产业的省份,毕竟毗邻港粤,海南走得更前卫更时尚,连海南电视台也不叫海南电视台,而抢占性的命名为“旅游卫视”,并且节目质量也很高,尤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海口的旅游运作的确做得没有三亚到位,城市雕塑特色的却不多,很多人来过海口后都难有深刻印象,更为尴尬的是,最近在海口出现了不少黄色故事,而那个著名的“才知道”笑话也被演绎出了新的版本,如今在过去的“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钱少;到了成都,才知道结婚太早”的后面添上了“到了海口,才知道身体不好”,“中国城”、夜总会,夜迷离,也萌动。
  再说到劣根性,哪个地方没有呢?常人眼里,北方人总是“懒散”,而南方人却是的“过度精明和能吃苦”,比如在温州,一个小伙子要是成天待着懒洋洋混饭吃是不会有女孩子喜欢的,那里的民风就是要鼓励你去做生意、闯世界。这里我们不说其他,专论海口,据海口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海口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2亿元,增长13.3%,而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也由上年的8.32:32.93:58.75调整为8.36:32.63:59.01。那么海口第三产业的水平和比重我们应该有个初步了解,要知道第三产业都不是什么轻轻松松的“休闲工作”,那些说海口人“怕苦怕羞”的论调着实值得我们怀疑。
  海口,虽然不是身处真正的“天涯海角”,但绝对值得人向往和追寻天涯,因为,“天涯”就在那里。我的一个朋友很喜欢电影《天龙八步之天山童姥》中那个叫“天涯海阁”的地方和王菲那首歌:
  
  曾经欢天喜地
  以为就这样过一辈子
  走过千山万水
  回去却已来不及
  曾经惺惺相惜
  以为一生总有一知己
  不争朝夕不弃不离原来只有我自己
  纵然天高地厚容不下我们的距离
  纵然说过我不在乎却又不肯放弃
  得到一切失去一些也在所不惜
  失去你却失去面对孤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