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修补疝修补术视频:智慧如埃舍尔 网友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7:07:34
       世上的好东西太多了,以至我要不停不停地写,才避免得了因惊叹而带来的唇焦口燥。有些人遇见美好,不会像我这样大惊小怪,她们习惯将好感收藏保留,而我,只有这样写下来,给你,给我自己,因为,还有更多的事物,等着我去看去想去感受与经历。这大概就是生命吧,每时每刻,因他人他物而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有人问我:读,总是在读,找到什么呢?我答:至少养心怡情,开阔视野,不读,又找到什么呢?对我而言,生活只有某些具体的实际的问题等待我去解决,而不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书,是多好的朋友啊,远远比此时此刻的人类可爱。每一本好书,都如一个奇迹,给我不同的世界与智慧,比如亚当斯,比如埃舍尔,我在他们这里看到情感的浩瀚与内心的无穷智慧。

      物理学家从埃舍尔的《瀑布》与《嘹望塔》看到彭罗斯的三角原理,从他画中的球看到晶体折射;数学家从埃舍尔的作品看到连续、对称、变换、循环、无穷这些理念;心理学家从埃舍尔画中的房屋结构分析他复杂缜密的内心世界……无论如何,一个画家,能提供给人如此多的视觉角度,本身,就已经很有意思。

       秩序、法则、循环、再生等等,在他的画中随处可见,红蚂蚁、骑士、爬出书本的蜥蜴经过一圈之后,重又潜入书本……只从视觉错觉的角度去分析他显然有失偏颇,他对秩序的探寻包含着种种诡秘的心灵分岔,如他作品中的飞鸟与鱼:飞鸟之中有鱼,鱼里潜藏着黑色的鸟。他十分善于表达物物相生紧密联系的道理,在他的图画中,一样事物都牵连着另外的事物,明处,是此,暗处,是彼,画面元素非常耐人思考,透视在他这里只是雕虫小技,日常的重心,也在他这里失效,他把人带到秘密的图画本身,使观众与画家一样敏捷地感受到井然有序又十分令人懊恼的世界。
  
       有人分析过他绘画作品中的镶嵌技巧,发现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各种图形的平面排列,这个荷兰人,从1936年开始,从他在西班牙看到那些瓦开始,大脑不时冒出丰富的灵感。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不规则的五角星乃至各种立体,都是他手下经常使用的图形;反射、平滑反射、变换、旋转等,是他经常使用的手段;三次、四次、五次乃至更多次的对称排列……要分析他绘画中的通常理性成分,实在是不胜枚举。

       埃舍尔对空间维度的关心,他“用二维的方式表现三维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他的《手绘手》《捆绑》等等,都神奇地表达出他对空间的认识与开掘。而《捆绑》,不仅有空间的展示,更十分形象地反应出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身体与思维的相互牵扯与息息相关清晰地纠缠在这个作品里,那两个被捆绑的人头之内之外的圆球,则如人世间无数的事物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干扰着挤压着人或人类。埃舍尔在《画廊》里十分巧妙地扭曲了线条,那蜿蜒前伸的部分,辗转到鳞次节比的画中之屋,有人从拓朴的角度去思考,而我,则直觉它如联想的触角,埃舍尔的这些曲线,在我眼里,十分准确地画着人在画廊中产生的丰富联想,思维的形状,丰富的感受,都在这些曲线里,既是埃舍尔的,也是那作品中的人的,还是我们这些观众的,埃舍尔的魔力,不仅在于他超越平面的变形,不仅在于他的心灵不受任何牵绊超越通常理性。

       要分析他绘画中的非通常理性,也同样不胜枚举:“例如木版画《圆形限制III》,这是非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二种空间之一,在埃舍尔的作品中它的原型实际上源自法国数学家Poincaré。要得到这个空间的感觉,必须想象你实际上是在图像的内部。当你从它的中心走向图像的边缘,你会象图像里的鱼一样缩小,从而到达你移动后实际的位置,这似乎是无限度的,而实际上你仍然在这个双曲线空间的内部,你必须走无限的距离才能到达欧几里德空间的边缘,这一点确实不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如果你能仔细观察的话,你还可以注意到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所有类似的三角形都一样大小,以及你能画没有直边却有四个直角的图形,这就是说,这个空间没有任何正方形或矩形。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地方!” 从空间几何学去挖掘埃舍尔,会不得不惊叹于他的天才。他画中蕴涵的智慧,令科学家们叹为观止。

       埃舍尔不仅善于开掘与表达空间的维度,而且善于巧妙地将观众拉入他自己的画中,观众看着看着,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置身于他的绘画中,一面惶惑,一面惊叹,渐渐迷失。埃舍尔,这个特立独行几乎不与同时代艺术家交流的画家,创作的时候认真细致地打着格子草图,内心,却早已跳出这些格子,将无垠的宇宙显现在平面中,观众在他的无垠宇宙当中,只感到自身的有限。“埃舍尔能够使作品‘上和下’、‘高和低’表现的场景取决于观众观察它的目光。在他的名为‘高和低’的透视作品中,艺术家总共设置了五个消失点:上方的左边和右边,底部的左方和右边,以及中心。其结果是:在作品的下半部观众是在往上看,但是在作品的上半部,观众是在朝下看。为了强调他所取得的成功,埃舍尔把上半部和下半部合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显然,观众也被埃舍尔拉进了创作,如何体会他的空间,取决于观众如何去看,越看,越沉迷,越惊讶,收获也就越多,这种互动效果,也是埃舍尔的魅力。

       埃舍尔1965年说:“我们身边的现象所展现的规律——秩序、法则、循环与再生,对我来讲,越来越重要。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能够为我的心灵带来平静,给我的精神以一种支撑。我试图在我的作品中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有序的世界之中,而不是象有时感到的那样一团混乱。” 这话,既解释了他为什么执著地沉迷于镶嵌,很大程度上,也能解释他画的建筑为什么那么不合常理:多层,多梯,四处是人,四处有门,狭窄,拥挤,常常面临绝境颠三倒四……埃舍尔曾说,他的作品与人类没什么关系,与心理学也没关系。那与什么有关系呢?只与那时那刻他的思维有关吗?早已有人将他列为思想家,“只不过他的思想不是付诸语言,而是形诸画面。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思想探险的一个记录和总结。”因此,要去了解他与他的作品,除了费尽心思迷失在他的图画中,恐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

       有没有人画十分埃舍尔的画呢?它是不是:很多人在看埃舍尔的画,不约而同地,沉入他的画中,变形为他画中的角色,如那些蜥蜴蚂蚁飞鸟和鱼甚至瀑布中的某滴水,辗转一周,再出来,复又沉入……
  来源网站:清韵论坛  来源网址:http://www.qingyun.com/cgi-bin/ut/threaded_show.cgi?tid=86348&pid=336070&h=1&age=0&bp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