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闻与传播:用历史档案戳穿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8:42:42

用历史档案戳穿谎言

潘培新同舟共进2011年第3 

 

核心提示:1937年~1938年,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内务部领导人278次,时间长达834小时。在俄罗斯总统档案馆里,保存着叶若夫在1937、1938年间向党中央政治局呈报的383份名单,涉及44465名党政军领导干部,其中39000人被确定为枪决。在所有上报的名单中,斯大林签署批准名单362份,莫洛托夫373份,伏罗希洛夫195份,卡冈诺维奇191份,日丹诺夫177份。

 

刘书林先生在《关于苏联解体与中苏关系的评价问题》(乌有之乡电子杂志2009年八月上,总第93期)一文中谈到:“在新出版的《斯大林全集》第15卷(中央编译局:《斯大林全集》第15卷,莫斯科俄文版,2005年)中,斯大林对被镇压的人数有正式的统计。”“斯大林说:'1938年,根据反革命罪条款,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逮捕了52372人,司法机关在审查这些人的案件过程中,对2731人定罪,其中89人枪决,49641人被宣布无罪。如此数量的无罪判决表明,许多人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被原内务人民委员叶若夫逮捕的。他背着中央胡作非为。’”

这是斯大林关于1938年对被镇压的人数的“正式统计”吗?这是真的吗?

《斯大林全集》第15卷是苏联最高领袖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汇集,理应是最具权威性的。然而,刊载于其中的这种“新说法”却与历史事实不符。本文旨在弄清史实,还原历史真相,让已经解密的历史档案戳穿谎言。

与“斯大林完全不知情”的上述谎言相反,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斯大林是亲自坐镇指挥镇压行动的。1937~1938年,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内务部领导人278次,时间长达834小时。在俄罗斯总统档案馆里,保存着叶若夫在1937~1938年间向党中央政治局呈报的383份名单,涉及44465名党政军领导干部,其中39000人被确定为枪决。在所有上报的名单中,斯大林签署批准名单362份,莫洛托夫373份,伏罗希洛夫195份,卡冈诺维奇191份,日丹诺夫177份。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19381212日一天就批准枪决3167人。斯大林等人批准的名单实际可能比提到的更多,因为在这些名单上常常还有其他领导人的签名,有许多文件在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后失踪了。(《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册,沈志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下面请看几例斯大林等人批示的文件:

一、19371030日内务人民委员部上报了逮捕“全俄军人联合会”399人的报告。斯大林在上面批示:“一律枪毙。”其中载明逮捕399人的身份是:1.公爵2人,2.海军少将1人,3.将军8人,4.上校42人,5.上尉和炮兵上尉43人,6.中尉、少尉和准尉102人,7.沙皇官吏61人,8.警察和宪兵69人,9.贵族27人,10.工厂主和地主35人,11.神甫9人。(《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二、19371213日,叶若夫向斯大林转呈了内务人民委员部新西北利亚分局局长戈尔巴奇的报告,其中提到增捕387名“俄罗斯军人联合会”的成员。斯大林在上批示:“戈尔巴奇报告中所有军官和将军一律枪毙。”叶若夫执行这一指示后,也写了一行话:“已执行。电报已发出。19371216日叶若夫。”(《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5卷)

三、斯大林每天都亲自过问“军事阴谋”案件侦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他不断收到审讯被捕者的笔录,几乎每天都接见叶若夫。1937521日和28日,还接见了直接参加捏造罪名的副人民委员М.П.弗里诺夫斯基。(《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

四、193711月,内务人民委员部呈交斯大林一份名为“莫斯科—总部”的列有292人的名单,建议将他们枪毙。名单上都是为党和国家立下卓著功勋的红军著名活动家。(《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

五、19387月,叶若夫呈交斯大林一份列有138人的名单,并附上一张小纸条,条上用铅笔写满了字:“绝密。呈斯大林同志。送上应由军事审判厅按第一类审判的被捕者名单。叶若夫1938726日。”名单上写有批示:“同意将138人全部枪决。斯大林莫洛托夫。”(《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2卷)

这里举的例子如同“沧海一粟”。但对戳穿上述谎言则是足够的。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刘书林先生引用的话真是斯大林说的吗?斯大林在何时何地说的?果真是他说的,就会载入历史档案(当然,即使是他说的,也说明他说的是谎话),就应当公之于众,对世人有个交代。否则,就只能说明有人在造假,谁胆敢利用《斯大林全集》第15卷来伪造历史,难道这能蒙混过去吗?!假的就是假的,历史终究会作出公正的结论,伪造历史者绝不会逃脱历史的审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员)

 

 

据最新估计,斯大林在肃反运动中共枪毙了1200万人。前两届政治局委员除列宁已经去世和斯大林本人以外,全部被斯大林处死或自杀;苏共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83人被枪毙;元帅5人中枪毙了3人,集团军司令5人中枪毙了3人,全部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85个军长中的57个、195名师长中的110名被斯大林枪毙;仅1937年,1938年两年共枪决红军军官3.5万人;各部部长(人民委员),副部长多数被斯大林枪毙;1941年在明斯克附近一次就枪毙10万人,为节约子弹,苏共当局令两人背靠背,脑袋对脑袋,从而一颗子弹打死两个人:为消灭肃反的知情者,仅1937年斯大林就枪决了3000名执行肃反任务的内务部人员,各州内务部分局的全部领导人被枪毙;1937年斯大林、叶若夫还下令将所有的父母被枪决的青少年全部枪毙:为平息人民的不满,斯大林将副手雅哥达、叶若夫作为替罪羊,先后以'毫无根据地镇压苏联人民’的罪名而处决;1929年,斯大林推行集体化,导致饥荒,饿死700万人,起初斯大林不承认发生过饥荒,后来承认了,但嫁祸于农业部长以及白俄罗斯党中央书记等人,说他们故意捣毁收割机,弄死了马匹3万头,往牛奶中扔玻璃渣子和钉子'以割断我国人民的喉管和肠胃,’结果这些人都死于非命。一般认为,斯大林还害死了不愿为他歌功颂德的著名作家高尔基。孙中山的顾问鲍罗廷也被斯大林迫害,死在狱中。乌克兰的政治局委员们反对斯大林的大俄罗斯主义,于是,斯大林致电邀请政治局委员们来莫斯科磋商,然后斯大林枪毙了所有的乌克兰政治局委员。1939年,居住在苏波边界苏方一侧的数十万波兰人只有妇女和儿童被迁到了哈萨克定居,男人们则被斩尽杀绝。二战以后,斯大林把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犹太人也全部杀光。(参见《斯大林的肃反》《斯大林肃反秘史》等)

 

《斯大林之死》

迟暮之年,斯大林的多疑已发展到了离奇的地步,临终前不久,更出现了躁狂性恐惧症。用餐时,某一道菜只要没有人当面亲自品尝,他是决不去动的。那些多年来侍奉左右、忠心耿耿的人,他一个也信不过。身边那两个人们熟知的最恭顺的人物———波斯克列贝舍夫和弗拉西克均被解职并送进监狱。

斯大林不信任医生。他多年不让专家看病。仅在前往海滨休假时偶尔准许派一名他了解的牙医去。在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之后,斯大林觉得每个医生都是暗藏的敌人和恐怖分子。因此,谁也不了解斯大林的真正健康状况。但他那日益加重的心理变态则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与几名信任者共进晚餐开怀畅饮时,斯大林会突然站起身来,离开饭厅前往外室,站在门外久久地偷听,看当他不在场时人们都讲些什么。当然,人人都懂得斯大林的这套把戏,都佯装不知。谁要是若有所思或愁眉不展,斯大林便以怀疑的目光仔细盯着你。他要求每个人都高高兴兴,和他一起唱歌,甚至跳舞。

从克里姆林宫到近郊孔策沃别墅的路途不算长,车队忽然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里兜起圈子。斯大林有一份莫斯科地图,他在行车中指示往哪儿拐,怎么走法。事先司机也不知道该走什么路线,且每次都有变化。

从许多迹象看来,斯大林没有想到过死,他根本没有让党和国家领导层对此作好准备。斯大林叫人觉得似乎“他的王国永无尽头”。诚然,有时他也作出不堪重负、希望免除职务的姿态。他在苏共十九大后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上就谈到他一人兼任政府总理和党的总书记甚感吃力。年岁不饶人,精力不济,连报告都作不下来,还算什么总理?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探询的目光盯着大家的面孔。在座者没有一个人认为斯大林实际上可以退休。大家本能地感到,斯大林并不想将他这番关于退休的话付诸实施。马林科夫的发言只讲了一句话:斯大林同志应当留任总理和总书记,这点无需证明。斯大林也就没有坚持自己的要求。

长期以来,斯大林明显地器重莫洛托夫。同他见面的次数比其他人都多,往往在作出最重大的决定之前都只找莫洛托夫商量。政治局委员中大概只有莫洛托夫可以反驳斯大林,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到十九大召开时,斯大林对莫洛托夫突然变得冷淡了,在随后的中央全会上,对莫洛托夫和米高扬表示了政治上的不信任,指责莫洛托夫“向美帝国主义投降”,并建议不让莫洛托夫进入主席团常务委员会。赫鲁晓夫曾说过,如果斯大林再多活上一段时间,莫洛托夫和米高扬的结局会很悲惨。

斯大林显然对日丹诺夫颇为赏识,但对他的酗酒无度也很反感。不过日丹诺夫死得相当神秘。斯大林未必把赫鲁晓夫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赫鲁晓夫是个“庄稼汉式领导人”,直率,勤勉,却未必是挑大梁的料。晚年的斯大林,对贝利亚亦颇有戒心。至于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斯大林对他们早已冷淡,甚至是讨厌。他从未将米高扬、什维尔尼克、布尔加宁、别尔乌辛等“二线”领袖当成领军人物。于是,在除掉波斯克列贝舍夫之后,机灵、勤勉、阿谀奉承的马林科夫实际上操办了斯大林所有的个人事务,他将呈送斯大林的公文一一“归类”和“过滤”。然而在晚餐会上,斯大林曾不止一次地责备马林科夫的“没有骨气”和不可饶恕的“软弱”。斯大林不会把这个女里女气、缺少魄力的人当成自己的继承人。

死期将至的斯大林,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个真空。1952年底和1953年初,斯大林曾几次晕倒,血压已接近危险值。赫鲁晓夫回忆道,斯大林往往会一时糊涂或记忆模糊。有一次,他刚要对布尔加宁说点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二战后的斯大林,对自己的身体倍加注意。他把希望寄托在高加索人的长寿上,那里的男子往往可以活到九十乃至一百多岁。

他不止一次地在小范围内说过,高加索总是使他充满新的活力。每年春天,他都要到位于高加索的黑海之滨长时间休养。然而归来不久,他就在贝利亚和莫洛托夫面前抱怨头晕、恶心、不舒服。他身边的人曾看见他在办公室中摔倒在地。国际外交界中有人打听到了这些情况。19481月,斯德哥尔摩和伦敦都出现了关于苏联首脑可能已经去世的传闻和报道。随着斯大林在莫斯科大剧院的公开露面,谣言不攻自破。

1953228日是个星期六。斯大林邀请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和布尔加宁到克里姆林宫,大家一起看了电影。意犹未尽的斯大林提议到他位于孔策沃的近郊别墅吃晚饭。这顿饭照例吃到了次日清晨四五点钟。斯大林已略有醉意,但心情极佳,没有任何会出意外的迹象。客人告辞了,斯大林出来送客,高声地说笑,还用手指戳赫鲁晓夫的肚子,照乌克兰人的方式叫他“米基塔”。心情好的时候,他总是这样叫的。

第二天(31)是星期天,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还会召见他们,便一直等电话,饭也不敢吃。后来还是稍微吃了点东西。然而电话始终未来。难道斯大林决定给他们放一天假吗?这不可能,有点反常。莫名其妙的赫鲁晓夫脱衣上床了。

斯大林通常是上午1112点起床。有时他10点就睡不着了。这天10点,他的房间内没有动静,11点,没有动静,12点、1点、2点、3点、4点,始终没有动静。警卫人员坐不住了,觉得情况不妙。可怎么办呢?进他房间去吗?但他曾下过死命令:如无动静,不得进入他的房间;否则严惩不贷。时间不断地过去,警卫人员却始终不知该怎么办。晚上10点,邮件送到。一名警卫以送邮件为名大着胆子走了进去,这才老远看见斯大林躺在小餐厅的地板上,举着右手,他似乎尚未失去知觉,但已不会讲话。看来是听到了脚步声,便勉强举起手来求助。“斯大林同志,您怎么啦?”“要不要叫医生?”回答是含混不清的“兹……兹……”声。地板上摆着一块怀表和一张《真理报》,表上的指针指着六点半。一问一答之间,两三分钟过去了,斯大林忽然轻轻地打起鼾来,好像是睡着了。几名警卫将斯大林抬到大饭厅的沙发上,开始四处打电话。先是打通了马林科夫的电话。大约半小时后,马林科夫给警卫人员回电话:“我没找到贝利亚。”又过了半个小时,贝利亚来电话说:“斯大林同志的病情不要对任何人讲。”

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急于救助生命垂危的斯大林。只有警卫人员坐在床前等待着。到夜里三点钟,贝利亚和马林科夫才来。他们问斯大林情况如何,这时病人躺在床上,发出轻微的鼾声。贝利亚冲着警卫一顿臭骂:“你干嘛大惊小怪的?主人原来睡得挺好嘛。咱们回,马林科夫!”贝利亚不听警卫的解释,说:“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打扰我们,也不要惊动斯大林同志。”然后扬长而去。

74岁的斯大林穿着尿湿的裤子躺了4个小时(小便已失禁),被他的战友们宣布“睡得很好”,他没有得到任何救助。

警卫人员总觉着不大对劲,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给马林科夫去电话。于是,赫鲁晓夫在早上七点多钟来到别墅。他询问了斯大林的病情,并说医生马上就到。医生是在八点半至九点之间到的。

这里有个重要的细节值得注意。31日凌晨,斯大林送走客人后,对当日值班警卫说了一通完全出人意料的话:“你们统统去睡觉吧,我什么也不需要,我也要睡了。今天我不用你们。”(这位警卫名叫赫鲁斯塔廖夫,他在31日上午10点交班后即离开别墅)赫鲁斯塔廖夫当即把这个指示传达下去,大家感到又惊又喜,“主人”从未发过这类指示,通常是问你:“想睡觉”并用眼睛从头到脚盯着你。谁还敢睡?今天真正破天荒头一遭,于是一个个放心大胆,倒头便睡。

人们永远无法知道当天夜里,斯大林紧闭的内室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只有两种可能:一、斯大林失去理智命令大家睡觉,恰好那天夜间他突然中风……二、赫鲁斯塔廖夫在某人的授意下将部下都打发去睡觉,好让他或者别的什么人有机会与领袖单独在一起……

赫鲁斯塔廖夫本人或者别的什么人是否潜入了无人看守的房间?是否给酒后熟睡的“主人”打了一针?这一针是否引发了中风?是否“主人”醒来后感到一阵头晕恶心,试图自救,却只能走到桌子跟前?这一切都是推测。若果真如此,则四位战友(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那惊人的大胆就不难理解了:他们得知此事后,并未及时赶来救助,对所发生的事情似乎早已成竹在胸,并且确信斯大林已不会对他们构成威胁。

有论者认为,无论是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四战友都是有意识地对生命垂危的斯大林见死不救。都是他们将斯大林害死的。事隔多年之后,莫洛托夫曾引用贝利亚对他说过的一句骇人听闻的话:“我把他干掉了。”

为斯大林作检查的医生们都怕得要命,他们的手在瑟瑟发抖,牙医在为其卸假牙时将假牙掉到了地上。警卫将病人的衬衫撕开,医生在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得出结论:脑溢血。斯大林已失语,右手不能动,左腿也已瘫痪。接下来,医生们对病人进行了抢救:注射、在后脑勺和脖子上贴医蛭……

战友们将布尔加宁留在病人身边,驱车前往克里姆林宫。据日志记载,32日上午1030分,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来到斯大林办公室。随后,失宠的莫洛托夫、米高扬、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和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也来了———开始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瓜分他的权力。此后,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胆子大了起来的伏罗希洛夫、米高扬又驱车前往别墅。

根据日志,当晚九点半,他们又在斯大林办公室开会,继续瓜分权力。早上又去别墅。天天如此。

尽管如此,奄奄一息的斯大林对他们说来还有用处。一位在场的医生后来写道:“马林科夫暗示我们,他希望医疗措施可以使病人生命延长相当一段时间。我们都明白这里说的是为组建新政权和准备社会舆论所必需的时间……斯大林偶尔呻吟两声,只有那么短短的一瞬仿佛他用理性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伏罗希洛夫便说:'斯大林同志,我们在这儿,都是你的忠实朋友和战友。你感觉如何,亲爱的?’但那目光已无任何表示。”

莫洛托夫说:“我被叫到别墅……他的眼睛已经闭上,当他睁开眼睛想说点什么的时候,贝利亚就跑到他面前吻他的手,葬礼后贝利亚哈哈大笑道:'科学泰斗,哈哈哈。’”

赫鲁晓夫说:“斯大林一发病,贝利亚就骂骂咧咧,直挖苦他。可只要病人脸上出现恢复知觉的迹象,贝利亚便跑过去,跪在旁边,吻起他的手来。”

斯大林之女斯韦特兰娜是正在上法语课时被叫到别墅的,她回忆道:“临死之前的痛苦挣扎十分可怕。大家眼看着这种挣扎使得他透不过气来。在某一刻,看来是在最后一刻,他忽然睁开眼睛,扫视了一下站在周围的人,这目光令人不寒而栗,不知是神经失常的目光,还是愤怒的、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和俯身向他的陌生医生的恐惧的目光。这目光在刹那之间扫视了一下所有的人。这时,他又令人感到费解和可怕地忽然举起(可以活动的)左手,不知是朝上指着什么地方,还是在向所有在场的人发出威胁。手势令人不解,却是带威胁性的。而且不知道他那是针对谁、针对什么……”

她还写道:“只有一个人的举止简直有些不成体统,这就是贝利亚。他极度兴奋,那张本来就招人讨厌的脸不时因使他膨胀的私欲而变得不堪入目。他的私欲是图虚荣、残暴、狡猾、对权力的渴求……在此重要的时刻他竭力做到既不要狡猾过度,又不要狡猾不足!他走到床前,久久凝视着病人的脸,父亲偶尔睁开眼睛但看来并无知觉或者是意识模糊。于是贝利亚便紧紧盯住意识模糊的眼睛,他希望在这里也是'最忠实、最忠诚的’……这是个绝妙的狡猾廷臣的现代典型。他身上体现了东方式的奸诈、诌媚和伪善,连父亲这样不会轻易受骗的人也被他所蒙蔽。”

眼下,贝利亚的本性已暴露无遗,他已很难克制自己。不光是斯韦特兰娜,许多人都明白是这么回事。但大家都很怕他,都知道值此斯大林弥留之际,全俄国再没有人握有比这个十分可怕的人更大的权力和力量。

35日晚上950分,在位于莫斯科近郊孔策沃的斯大林别墅,斯大林停止呼吸。贝利亚第一个跑到走廊上,人们听到了一个掩饰不住喜悦心情的高声呼喊:“赫鲁斯塔廖夫,来车!”(又是这个神秘的赫鲁斯塔廖夫!)

贝利亚匆匆去了克里姆林宫,其他领导人也随后赶到。在这里举行了斯大林去世后的第一次中央主席团全体会议。时任《真理报》主编的德·特·谢皮洛夫应邀列席会议。据他的回忆,斯大林坐了30年的首席圈椅空着,没有人坐,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相对坐在首席圈椅的两边。贝利亚显得兴高采烈。没有正式的主席,但马林科夫的新角色是数日来在斯大林的病榻旁讲好了的,于是大家都对着他说话。他也对会上的发言加以总结。会议决定由苏斯洛夫和波斯佩洛夫立即起草《告全国人民书》,并成立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治丧委员会。

后来举行的几次会议,决定由马林科夫出任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为副主席,卡冈诺维奇任第一届主席;决定中央主席团从25人减为10人。贝利亚分管由国家安全部和内务部合并而成的内务部,莫洛托夫任外交部长,布尔加宁任国防部长。

 

《苏联的饥荒》(19291934

背景:斯大林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意在把苏联建设成具有苏式特色的最先进的共产主义国家,决定用最短的时间赶超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向世界展示苏联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仅仅19321933年间(笔者目前没有见到第2卷,19291934年间饥民死亡总数还待查找)就有500万-700万人饥饿致死。饿死一个人给国家做出的是10个卢布的贡献(上册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