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片煮粥:中西文化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3:30:10

“力”与“德”——浅谈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

引言:

    神话传说是产生于远古时代时期的口头艺术形式,是人类在童年时代对大自然及社会的理解和想象的形象描述,反应出原始人类希冀用想象以及借助想象来认识自然力,征服自然力并使之形象化,努力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向的愿望。”(1)神话是人类童年的艺术奇葩,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百科知识的特别是文学创作的源头。美丽的神话故事不管是在当代还是在前朝各代,都极具文学魅力,其高度的美学享受深受人们的喜爱。

 

摘要

     同世界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希腊与中国在其童年时代也创造美丽丰富的神话故事。但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各有区别,一个重“力”,一个重“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神话,但同样地光芒四射,异彩俱放。

 

关键词:  “力”   “德”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2)中国与希腊神话产生的背景均是人类处于童年时代,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知识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想象来认识、了解和解释自然。像四季更替,斗转星移,生老病死往往被他们归结为神的意志,于是便产生了神话。由于自然地形的因素,希腊产生了海洋蔚蓝色的开放性文化,中国产生了大陆黄色的封闭型文化。但这不是两种神话的主要不同之处。“自然状况,社会生产、民族性格、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都对文明发展起主导作用。”(3)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希腊神话体现一个字——“力”,而中国神话注重一个字——“德”。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灵魂,其魅力经久不衰。尼采曾说过:“能向希腊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荣耀。”(4)希腊神话关于神的故事可分为旧神谱系和新神谱系。旧神谱系反应的是人类母系氏族时代社会的状况,而新神谱系反应的是父系氏族时期的社会状况。希腊神话中,另一半是关于神之子——英雄的传奇故事,其内容体系也是非常的完整。但不管是神的传说还是英雄的传说,都体现出一个字——“力”。

希腊神话中的“力”是一种美。“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敬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为神明。”(5)这种美丽的体魄就是一种“力”。在希腊神话中,诸神对世界的主宰都是凭借力量来进行。神系的更替也是如此:提坦巨神克洛诺斯与母亲该亚联合起来推翻了父亲的统治,但之后又被其子宙斯用神力推翻。这更替的过程都是神力斗争的结果。常说西方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神人同形同性。这种同形同性的特点也是通过“力”来体现的。神与人一样具有有爱有恨,有嫉妒心,有原欲……在“金苹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神与人的同性:欲望。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弗萝蒂特为争夺代表最美女神的金苹果不顾形象相互争执;为了贿赂裁判帕里斯,众女神各发神力,天后诱以权力和富有,智慧女神诱以智慧和成功,爱神诱以爱情与美女。由于对虚荣的欲望,名利争夺开始成为一种肮脏的交换。最后演变成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是神力让他们的欲望变得更加明晰露骨。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也是一种“力”的体现。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建立12大功,忒修斯为民除害杀死米诺牛,伊阿宋盗取金羊毛,俄狄浦斯王以及古老的特洛伊战争等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们个个不畏艰险,意气风发,用他们神奇的力量为民造福,拯救人类。希腊神话的“力”是神奇的,无法估量的,在有些故事中,人的力量也能战胜神。神不是万能的,因为神力也有斗不过人力的时候。

中国上古神话也是人类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中国神话没有谱系而言,多数是零碎地分布在文学著作中,像«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中国神话的散失其重要原因是神话的历史化。封建统治者出于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便把神话故事中的神或英雄加以修改已达到向人们施加某种影响的目的。而改的结果就使得中国的神话着重强调的一个字——“德”。像上古神话中的政权更替,凭借的是让贤举能的“德”。黄帝有25子,却传位于颛顼,因为颛顼有“德”,“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颛顼不传位于其子而禅位于帝喾,也只因帝喾有“德”,“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中国的神是“德”的完美化身,所以他们往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庄严肃穆的,是受世人顶礼膜拜的,世人是无法能与之抗争。这也就完全区分于西方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同样是管世上的植物生长,西方的酒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极具纵欲色彩的欢乐之神,而中国的神农氏却是一个为了天下百姓利益以身试药,尝遍百草的无私奉献之神。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都闪耀着“德”光芒。

    “力”是一种自我觉醒、自我肯定和自我解放,“德”是一种自我控制,无私奉献,追求善美。希腊神话中强调的“力”促成了个人的自由奔放,使个体富于幻想,追求自我,自我肯定,但不利于社会稳定;中国神话中强调的“德”促成了义务本位,注重了个人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义务,保持了社会稳定但压抑了人性,延缓了社会的发展。任何文化都各有优劣,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才是上策。

   总而言之,不管是“力”还是“德”,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都是世界文化中璀璨耀眼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丽的奇葩。

 

 

 

 

 

 

 

 

 

注释:

 (1)方汉文主编«东西方比较文学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9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13页。

(3)方汉文:«比较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页。

(4)朱光潜:«悲剧心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页。

(5)陈鹤鸣:«古希腊神话传说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