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是怎么导致的:周雷:云南‘城镇上山’:进一步亦退一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9:42:44

周雷:云南‘城镇上山’:进一步亦退一步

(2011-11-24)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 周雷

中国聚焦

  山地城镇这一土地利用策略最大的价值在于“先行性”,也就是说在没有摧毁平地耕作和农业景观,明清民国城市建筑残局之前,城市规划者能够在山坡的废地、荒地上筚路蓝缕造一个城市,才是有真正意义的。

  在中国,西南区域(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相对而言是自然植被较好、山川纵横、民族聚居的“欠发达”区域,云南是西南中国自然条件较为独特的区域: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澄江的古生物化石群、哀牢山自然植被体系、横断山植物学方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等等,在云南旅游即使走马观花,也能感觉到当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虽然这些多样性已经在遭受各种“现代和发展”的挑战。

  近期,云南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开始提出“用地上山”的战略,主要就是指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中,要向西方学习,在山坡上建城市,把宝贵的平地资源留作耕地和农业用地,以平衡城市在发展中的生态负面影响。能向西方先进经验学习,并且调整多年以来的用地策略,这在政治治理的思路上应该鼓励。但是从内在逻辑、历史延续、现实策略三个层面,这个“城镇上山”运动,仔细端详之下,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城镇用地策略,可以说是进一步亦退一步。

  按照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的观点:“山地城镇在世界上很多,如美国依托奥林匹克山建设的山水城市西雅图,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阿尔卑斯山麓的达沃斯等。山地城镇以立体化的生态美景、对耕地的有效保护、与自然的有机融合等,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备受关注和青睐,逐渐成为当代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在云南,坝子周边荒山荒坡很多,潜力很大,且多为丘陵,地质条件、生态环境、景观效果都比较优越。”

  首先,云南省的土地利用现实是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城镇化和城市化,已经彻底蚕食了云南本来具有浓厚农业景观和乡土社会色彩的城市景观系统,也就是说真正可以开发的“平地”实际上已经被占用殆尽,这时候的“向山要地”,是对现有资源的二次盘整。所以,山地城镇这一土地利用策略最大的价值在于“先行性”,也就是说在没有摧毁平地耕作和农业景观,明清民国城市建筑残局之前,城市规划者能够在山坡的废地、荒地上筚路蓝缕造一个城市,才是有真正意义的,否则这种用地策略在现有时空局限下,意义有限。

  秦光荣还提到:“注重提高山地城镇的安全性和人居环境质量。受地形的限制,山地城镇在交通、管网设置等方面都不同于平地。要充分利用自然山势、水系,形成高效的城市供排水系统,避免大开大挖。三是依托自然地形做好‘山’的文章。借助自然环境、景观特色,建设与自然面貌有机结合的城市环境,形成‘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镇风貌。”

平地建设问题在山地更突出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造城想法,但是就现实而言,它存在几个问题。对于一种新的造城策略和用地转型,评估其有效性以及后续的实施难度,关键在于理解一个城市的治理机器、城市文化、城市建设现有格局三者所已经体现出来的“城市智识”和“城市能动性”。更通俗地讲,就是考虑到老机制和老团队的执行能力,新的一套理论和想法能实现吗?就事论事,平地的交通和管网设计已经比山地容易了,而云南首府昆明在近二十年以来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不当的城市规划、用水规划、水再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昆明本来是一座点缀着晚清民国遗风建筑、高原湖烘托、山峦环抱、四季如春的小城,现在已经成为拥堵严重、污染加剧、城市形态退化、城市功能退化的后社会主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