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160在日本算高吗:古螳螂门秘传罗汉十八功(调理气口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0:14:55

古螳螂门秘传罗汉十八功(调理气口篇)

  罗汉十八功在螳螂门中秘不外传,少有人知,是练金刚不坏之身的秘法,今全面公开,望习螳螂拳者重而珍之!

  预备式

  练习者两脚左右分开,脚趾抓地,并站成高式马步。舌抵上颚,气沉丹田,两拳收拢于两侧腰间。

  拢摊功

  1.两拳变掌,掌心向上,向胸前伸出,两臂伸直。两手手指在慢慢地将两拳握紧的同时,手臂也慢慢地向腰间收回。



  2.左拳拳心贴身体中心线,向上慢慢地抬至胸口(剑突)下,全身放松。随即翻转,拳心向上,全身绷紧,左拳用力,贴身体原路下落至丹田处,再收于腰间。右拳照左拳的动作同样进行。如此左右两拳交替各作八次(图1)。

  3.两拳在丹田处变掌,左掌在里,右掌在外,两掌相叠,掌心向内,全身放松。同时,相叠的两掌从丹田处起,沿身体的中心线慢慢地向上抬起至胸口剑突处,随即翻转,掌心向上,全身绷紧,两掌用力,贴身体原路下落回至丹田处(图2)。两掌如此往返做八次。随后,身体前倾,两掌交叉,迅速向大腿前用力下插(图3)。身体站直,两掌变拳,在体前左右分开,收拳咂于腰的两侧(图4)。准备接下式。



  第一式

  接拢摊功。两脚不离地面,向左右转动,并向两侧分开,变成大马步(马步的高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设定,此式叫做骑马式)。向左侧方向出左拳(图5),回咂左肋一下。两拳在胸前向左右方向齐出,左拳在上,右拳在下。左右两前臂在胸前相互重叠,拳尖与肘尖相互对齐(图6)。两前臂用力向背后移动,两拳在后腰眼处相抵,揉按后腰眼两下(图7),再用力沿原路拉回至胸前。如前,两前臂再成重叠状。如此反复在胸前和背后做揉按后腰眼动作共八次。当第九次两前臂在胸前做重叠动作后,身体前倾,两拳交叉变掌,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在直腰时,两掌变拳,两拳在胸前分左右向两侧咂向两肋。两脚不离开地面并左右转动收回,站成高式马步,呈原预备式。做拢摊功。接下式。
 第二式

  接拢摊功,做骑马式,向左侧出左拳,回咂一下左肋。

  1.两拳拳心向内,在丹田处拳面相抵。两拳贴身体中心线向上提至胸前剑突下,用力沿原路返回丹田处,两个拳面相抵的双拳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作八次。

  2.两拳沿腰底部左右分开自乳头垂直向下,拳心向内,贴身体向上提至乳头上方边缘,拳由内向外旋转,拳心变成向上,两拳用力再按原路返回腰的底部,如此反复共作八次。

  3.两拳移至肚脐处拳面相抵,贴身体沿腰部(图8),分左右向背后推移至两后腰眼处,各自揉按后腰眼三下,继续向后推至两拳面相抵,两拳一起沿脊柱向下推至尾骨尖处,揉按尾骨尖三下。随后,两拳沿原路收回至两侧后腰眼处,再揉按后腰眼三下。继续收回至肚脐处,使两拳拳面相抵。如此反复共作八圈。

  4.身体前倾,两前臂交叉,两手掌用力下插。再站直,两拳拳心相对,并在一起,向上提至嘴巴处,贴着喉咙,从身体的中心线向下行至丹田处,两拳变掌,两掌交叉,迅速在腿前用力插下,同时,向肚内咽一口唾液。做拢摊功。接下式。



  第三、四联动式

  接拢摊功,做骑马式。向左侧出左拳,回咂一下左肋。

  1.腰向左转,两脚站成左弓步,左拳变立掌,走弧形用力慢慢地向左侧推出至眉高(图9),左掌在眉高处外旋握成拳,拳心向上,慢慢地向左肩方向屈肘收回。同时,右拳拳心向下,慢慢地向左拳收回的方向推出,身体重心随之后移,成左虚步。在左拳后移至右臂的肘关节时(图10),两拳翻转,变成左拳在上、右拳在下,左拳向左侧打出,右拳收回在右侧腰间。左拳回咂一下左肋。右式与左式相同。右式作完后,迅速做“扎把功”。

  2.“扎把功”。做骑马式。两拳拳心向上,左拳靠在右手腕部,两拳慢慢地向胸前推进至两臂肘关节成120度角时,两拳紧靠并翻转成拳心向下,左拳打出(图11),同时,右拳收回贴于身体中心线处。右拳打出,左拳收回于身体中心线处。两拳出击两次后,在身体中心线处,两拳拳面相抵,贴身体中心线慢慢地向下移至丹田处。身体前倾,两拳变掌,两掌交叉,迅速用力在腿前下插。身体站直,两掌握拳,在体前向上、向左右分开,并向下咂向两肋。做拢推功。接练下式。

  第五式

  接拢摊功。左脚脚尖向前点低,呈左虚步。向左前方出左拳,然后回咂乳线穴。左拳旋转使拳心向下,拳面顶在左乳头外侧,肘尖与左脚尖的方向相同。出右拳,拳心向上,紧贴左肘下侧,慢慢地推至左肘尖相对齐(图12),两拳前臂相互靠拢,右拳向上、向里转,左拳向下、向外转。在左侧方向,身体前倾,两拳变掌,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图13)。直身,两拳在身前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右式也如此进行。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六式

  接拢摊功。做骑马式。

  1.向左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左脚掌外转90度,左腿伸直,脚尖翘起,重心后移,坐在右腿上(图14)。左拳变掌沿左腿里侧,走弧线用力慢慢地向上、向外推进。步形随着左掌的推进也逐渐变成左弓步。左掌推至眉高时,左掌指尖指向右边,并随着腰向右转。左脚也转向正前方。在左掌转向正右方向时,右臂也抬起,左掌尖与右肘尖相对,两前臂相互重叠。

  2.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两前臂内旋,开始握拳。右脚尖翘起向左转,腰也向左转。两脚站成左弓步。左拳随腰的转动,向左斜上方转至正左方向,沿原路回咂左侧腰部。同时,右拳也按原路收回至右侧腰部。右式与左式相同。身体前倾,两拳变掌,两掌交叉,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两拳在身前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七式

  接拢摊功。做骑马式。向左方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左脚向左转,腰也向左转,左腿伸直,重心坐在右腿上。两拳变掌,掌心相对,距离约两乳宽(图15)。两掌慢慢地向左推出,使两臂伸直至眉高。重心前移,两脚站成左弓步(图16)。两掌内旋,使两掌掌心朝上。腰向右转。左脚向右转,两脚站成马步,两臂平端至正面(图17),握两拳并旋转,拳心向下。两臂向额头收拢,两拳拳面在额头相抵,贴着身体的中心线向下推至丹田处。身体前倾,两拳变掌,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两拳在身前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八式

  接练拢摊功。做骑马式。向左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左脚向左转,腰也向左转,左腿伸直,重心坐在右腿上。两拳拳心相对,相距约两乳宽。两拳慢慢地向左推出,使两臂伸直至眉高。重心前移,两脚成左弓步(图18)。两拳旋转,使两拳拳心朝上。腰向右转。左脚向右转,两脚站成马步,两臂平端至正面。两臂向额头收拢,两拳拳面在额头相抵,贴着身体的中心线向下推至丹田处。身体前倾,两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两拳在身前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扎把功”。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九式

  接练拢摊功。做骑马式。向左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左拳变掌,在左后腰部旋转,使左掌心由上变为向下。左掌下沉至膝关节处。腰向右旋。左掌指向右边,走弧线慢慢地推行至正右方,左掌内旋握拳,拳心向上(图19)。腰向左转。左拳沿原路转向左边,回咂左肋。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扎把功”。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十式

  拳、脚、腰的行动路线与第九式相同,不同的是骑马式的要求比第九式矮一些。

  第十一式

  接练拢摊功。以左脚跟为轴,腰向左转180度。右脚跟翘起,重心在右脚,呈左坐盘步。向左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左拳在左侧后腰部旋转变掌,掌心向下(图20)。左掌手指指向右方,向右慢慢地推进至右侧,左掌旋转握拳,拳心朝上,沿原路返回,收拳咂向左肋。左脚向右旋转180度,腰也向右旋转180度,两脚站成原来的位置。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十二式

  接拢摊功。出左脚,左脚尖虚步点地,呈左虚步。向左侧出左拳,回咂胃部。左拳变掌,掌心向右,贴左耳后边缘,沿后脑旋转向上升起,使左臂伸直(图21)。左掌自旋,掌心向前,在头顶部上空自漩握拳。拳心向下,沿前额贴身体中心线向下行(图22),在丹田处收拳。再出左拳,回咂左肋部。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十三式

  接拢摊功。做骑马式。

  1.向左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两拳变掌与肩同宽,掌心朝前,向胸前慢慢地伸出。在两臂伸直时,两掌慢慢地下按至膝下,两掌掌心向外,分左右收至腰间。掌心向上,两臂向胸前平端至臂直(图23),两前臂向前额屈肘,两掌握拳,在额头两拳拳面相抵,沿中心线慢慢地下行到丹田处。身体前倾,两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两拳在身前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

  2.向右出右拳,回咂右肋。两拳在两侧后腰部旋转,两拳变掌,掌心向上。两臂慢慢地向前伸出,在与肩等宽后,两前臂向前额屈肘,两掌握拳,在额头两拳拳面相抵,沿中心线慢慢地下行到丹田处。身体前倾,两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两拳在身前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十四式

  接拢摊功。左脚原地向左转,左脚跟部与右脚中心线垂直。腰向左转。向左侧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两拳变掌与肩同宽,向斜上方慢慢地推进。头后仰,望着天空,脚不离地面,身体向上拔起(图24)。两掌自旋握拳,两前臂向前额屈肘。两拳拳面在前额相抵,贴着身体的中心线慢慢地向下行至丹田处。两臂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拢摊功。

  第十五式

  接练拢摊功。除掌从耳边直接向上伸出外,其他动作与第十二式相同。

  第十六式

  接练拢摊功。做骑马式。

  1.向左出左拳,然后回咂左肋。两拳变掌,左掌掌心向上,手指向后,从左脸旁向上伸出,左臂伸直(图25),在头顶上方自旋握拳,拳心向下,沿额头和身体的中心线,向下行至丹田处,收拳咂左肋。右式与左式相同。



  2.两臂向左右分开,两拳分别咂向两肋。两拳变掌,两掌与肩同宽,掌心向上,手指朝后,两臂向上伸直(图26)。两掌自旋,拳心向下,沿额头和身体的中心线向下行至丹田处。身体前倾,两拳迅速在腿前用力下插。直身,两拳在身前向左右分开,咂向两肋。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十七式

  接练拢摊功。向前出左腿,左脚尖点地,呈左虚步。向左侧出左拳,回咂胃部。左拳变掌,在胸前伸出,掌心向外,左臂慢慢地向前伸直。同时,左脚贴着地面也慢慢地向前滑行至左弓步。左臂伸直时,左掌自旋握拳,拳心向上,沿原路慢慢地收回,左脚也慢慢地跟随左拳的动作,按原路收回至左虚步。左掌变拳向左侧伸出,左拳收回咂向左肋,站回原式。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拢摊功。接练下式。



  第十八式

  接练拢摊功。身体左转,左脚向左前伸出,脚尖点地,呈左虚步。向左侧出左拳,回咂胃部。左拳变掌,左掌呈立掌,掌心向右,并在胸前伸出。右拳伸出至胸前时,被左掌罩住,左掌与右拳一起向前慢慢地伸出(图27)。同时,左腿慢慢地提起,右腿慢慢地下蹲。在两臂伸至120度、左腿提至胸前和右腿下蹲至90度时(图28),手臂和两腿各按原路慢慢地收回到原处。左掌变拳向左侧伸出,左拳收回咂向左肋。右式与左式相同。做拢摊功。

  收功

  两掌自上身拍打至下肢,直至脚面。气沉丹田。

  注:关于此功与“三回九转功”的合练之效及合练之法、时间交错等事项,当在近期刊发,望对此两种功法感兴趣者注意。

  罗汉十八功及三回九转功,一练内,一练外,是螳螂门卓有成效的内外双修秘法。
三回九转功 罗汉十八功合练程序释义

 

  太极梅花螳螂门三回九转功、罗汉十八功在《精武》刊发后,让我们足足地激动了一把。本门中这两个被视为不外传的神功秘笈,重又绽放光彩。但在欣慰之余,对于编辑部转来的读者来信,我们认真拜读一番,感到这两篇稀世秘法,由于过去记录功法的人受传统保守思想的束缚,有意在文章中打造了一些“埋伏”,本想打一个“哈欠”就可以过去之处,已被一些读者明察秋毫,甚至一语点出问题所在。为还读者一个明白,特将练功详法问答公诸如下:
  
  问: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功法有哪些,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答:本门功法有很多种,但具体地让我们说出数和点出名来,这个我们不好讲。生物学上有这么一句话:“有生命力的事物,才能繁衍下去。”把这句话引用到武术范畴,我们认为,凡是能够让习武者练出功夫的功法,才是好功法,自然就能代代相传,留给后来人。现在本门中有代表性的功法主要有三回九转功、罗汉十八功和“四铁功”(即铁砂掌、铁脚功、铁臂功和铁腚功)。
  
  问:三回九转功和罗汉十八功的确是好功法,那它们是谁创出来的?
  答:非常欣赏你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考究。不过,大家认为是一种好的功夫,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让功夫上身。有一个文人说过,你既然已经吃上了鸡蛋,又何必一定要找那只生蛋的鸡呢?是否这样,请自想自思。
  
  问:为什么说练就这两个功法就能超越泰拳的抗击能力,有根据吗?
  答:这绝非自吹自擂。武者大都知道泰拳抗击能力的过人之处,同时也知道螳螂门中“铁人”杨八楞、杨春霖和“铁巴掌”杨三爷等名人轶事。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使练者对外力抗击能力上的超越;二是使练者具备抗击能力存留时间上的超越;三是使练者具备抗击能力后在健康长寿上的超越。年代较远的不说,就是近代、现代(从我们的师爷、师傅和师叔身上的功夫)也能证实这一点。在文章中,我们说到这些功法是三面双修的功夫,其根据也在这里。
  
  问:三回九转功既然是“秘传”,又是怎么保留下来的?
  答:过去的武馆里,师傅常把天赋较高的徒弟——拳不仅练得好、并且认为能够接他班的徒弟叫到一边没人的地方,单传这三回九转功。因为这种“秘密行动”,所以给三回九转功罩上了神秘色彩。而得到这种“神功秘笈”的人便自然怀珍自秘了,大概由于这些缘故,从而造成了这一功法流传的面非常窄,精此功者当然是凤毛麟角。
  
  问:练三回九转功是否还有其它“窍门”?
  答:首先,练功夫没有“窍门”可循,如果一定要谈“窍门”的话,我们可以非常直白地告诉大家:“窍门”就是苦练。当然,苦练也要得“要领”。练三回九转功的要领不外乎八个字:提、举、推、拉、抽、按、抓、坠。拳谱中有几句非诗非词的口诀谈出了这八字的修炼之意:“内炼八字在天天,五脏六腑得安然。五官百骸气运到,血气流通周身环。人有精神体又健,万般事实不为难。到老没当真罗汉,却也落个自在仙。”
  
  问:除了“八字”口诀外,还有其它注意事项吗?
  答:当然有,而且还有很多。比如,在练功期间,不可贪酒和房事过多。在用棒槌拍打时,头要向上顶,脚趾要抓地,眼皮要下垂,目光要内收,心要静,不可心猿意马、胡思乱想。在呼吸方面,要用鼻孔吸气,口呼气。吸气要细长、缓慢和均匀,呼气也是如此。
  
  问:练功时,常有唾液渐多之感,这是怎么回事?
  答:练功时舌抵上腭,唾液自然比平时多,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吐掉,要分几次咽下。唾液可助胃消化食物,被武家视为“神水”。
  
  问:三回九转功需要练多长时间才能够有“火候”?
  答:从开始练功那天算起,每天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不间断,需百天左右。功成也不要停止,要慢慢地守功,即平时也要练一些,拳谱管这叫“温热”,其意是保持功力长期不减不退。
问:三回九转功仅仅练就人体筋骨皮的抗打吗?
  答:这只是该功法一个重要的方面,它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炼五脏六腑中的内气。
  
  问:该功法有健身作用吗?
  答:当然有。经常拍打全身,筋骨皮腠里(毛孔)也比常人细密,这会使病毒不易侵入体内,有预防作用。特别是在偶遇风寒时,按照练功要领拍打全身,利于出汗,排除毒素,达到治病目的。
  
  问:功法中要求用手指点击穴位后,再拍打身体,这是为什么?
  答:初习此功,自身内气不足。用手指点穴,可使意念导引内气,按照经络的走向流通全身,让自身内气渐足。拍打穴位是封闭穴道,提高自身抗击能力。
  
  问:罗汉十八功是螳螂门里的重要功法吗,怎么很少有人知其来由?
  答:可以这么说,少有人知。不过,可以坦率地说,本门得到罗汉十八功也是很偶然的。也许是年代久远,我有一个师叔马英贤在江边练拳,时常有人在他练拳处观看。马师叔遂上前与他搭讪,方知他是湖南人,也是一位练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世家出身。因此,每次出差在外,总爱找练螳螂拳的。马师叔知其为同门后,便与他谈起练拳体会,并在一起切磋拳技。马师叔感到他拳掌之力奇大,有时重拳打到他身上,浑如未觉,极其抗打。对方也觉得马师叔拳速极快,而且妙招横生,技法巧妙。两人都感到自身的不足。于是,两人相互交换了各自的绝学。罗汉十八功就是这位湖南练家传过来的功夫。当时,马师叔得了罗汉十八功,只顾高兴,却忘记问这位湖南人有关该功法的来龙去脉。究竟罗汉十八功是从哪代螳螂拳传人传下来的,恐怕现在仍是个谜。
  
  问:练这一功法可使人体具备多大抗击功能?
  答:因为罗汉十八功是“从内练到外”的功法,且其效显著,练法简捷。功成之后,其最大特点是内力特别大,尤其是掌上的穿透力特别强。而人体产生的抗击能力也如穿上一层盔甲,且具有反弹功力,螳螂门杨八楞前辈就是典型例子。
  
  问:每天练罗汉十八功需要多长时间?练成得需几载?
  答:每天大约一小时左右可练完此功。因为它出功夫比三回九转功慢一些,一般来说只要不间断,一年左右,可功德圆满。
  
  问:比较三回九转功,罗汉十八功又有哪些技术要求?
  答:罗汉十八功比较三回九转功的技术要求简单一些,虽然没有什么清规戒律,但是,它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在呼吸方法上,它要求自然呼吸。还有在练功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等。
  
  问:这两种功法,是选择一种功法练好,还是两种功法同练好?
  答:因为两种功法一主练内(调理内气),一主练外(筋骨皮),属内外双修,同练比较好,也比较科学、实用。其中,本门发生的一件事,也足以说明同练之功。上面提到的马师叔,虽然他没有练过三回九转功,可是自得到罗汉十八功后,便下决心苦练。一年时光下来,马师叔的掌力特别大,跟同门师兄弟过手,他的掌一撩上别人的身体,不是青紫,就是红肿。后来,大家因他的掌打人特别疼痛,便谁也不敢与他过手,且管他叫“马铁掌”。马师叔见师兄弟对他敬而远之,开始抱怨说:你们像纸糊的灯笼……其中有人说:大家不是怕你掌力,而是身体抗不住打。你身体棒,你打自己一掌,如果不疼,说明你掌力一般。马师叔可能气不过,便照着自己胸部使劲打了一掌。这一掌下去,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过了三天,马师叔感到胸部隐隐作痛,后来竟痛得挺不住了。到医院一透视,发现胸部有一个手掌形的阴影。后来这个阴影发生癌变,马师叔因此而亡。这就告诉我们:第一,练成罗汉十八功后,千万不要与人轻易过招,否则很容易造成伤害;第二,三回九转功是练就人体抗击能力的,犹如给人套上了一层“铁甲壳”,而罗汉十八功则是练就人的肢体打击力,犹如装备了“穿甲弹”;第三,把这两种功法结合起来练习,就是内外双修,如虎添翼。可惜,当年马师叔不明两功合练之理。如果他把这两种功法都练到身上,就不会发生戕害自身之事了。
  
  问:这两种功法结合练,有没有练功的先后顺序?
  答:不分先后,可根据自身习惯及舒适程度即可,不必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