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人民医院院长:《顾蔚专栏》金砖之盟难以突破特里芬悖论 | 市场 | cn.reuters.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7:43:36

(顾蔚是路透专栏撰稿人,以下内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路透香港6月19日电---近来中国签署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货币互换协议,并紧锣密鼓地和金砖国家商讨扩大本币结算的可能.国际媒体认为这些都是中国走出美元陷阱,让人民币发挥更大作用的妙招,但因为"特里芬"悖论客观存在,要想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

所谓特里芬悖论,指的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又把货币作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又保持贸易顺差.中国这些安排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贸易,要想实质性改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是不现实的,反而有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征程上的一个多馀动作.

促进贸易也不是没有代价,比如中国拿币值稳定的人民币去换因为金融危机而有贬值风险的俄罗斯卢布或韩元,可能必须承受汇率损失风险.而美元虽然有长期贬值风险,但却被证明是危机中的避风港.

中国和其它国家货币互换,或者本币结算,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两国的货币相关联起来,否则如果还是通过美元换算就失去了本币结算的意义,但如果不通过美元,又涉及到它们和美元以及其它主要货币的套利问题.现在货币互换的规模还很小,因此外币汇率下跌的风险也不大,但反过来说因为规模不够,也就谈不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危机处理中履行大国义务的直接体现,既有利于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也有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共同应对危机.但双边协议是在多边协议不成功之下的无奈之举,而汇率等问题更是给协议增加了不稳定因素."货币互换"和"金砖之盟"很有可能是金融海啸中的一个应景之作,最大的作用还在于促进出口和获得资源.

日本曾经通过对周边地区的日元贷款来推动日元国际化,但亚洲金融危机後日本金融机构从东南亚大撤退,推动日元贷款的努力也不了了之,现在日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只有2%左右.追究各种原因,可能是因为日本和中国基本上都是贸易顺差国,不管如何呼吁本国货币国际化,总是存在先天不足.等到时过境迁,日元贷款的诱惑也没有那麽大了.

**战略考量**

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包括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央行的解释是,这些国家对人民币有需求,因此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和中国签署这样的协议.但这些国家的选择应该不是那麽随意,仔细观察其中不乏政治考量.

印尼是亚洲为数不多的资源丰富的国家,包括林业和煤矿;马来西亚具有橡胶、棕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阿根廷也都有矿产,食品等资源.中国拉人一把,未来别人有可能投桃报李,有助于中国稳定资源供应.韩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仅次于台湾),也没有什麽中国迫切需要的资源,但在韩元面对贬值压力下中国通过货币互换间接伸出援手,韩方也不胜感激.

货币互换中最让市场捉摸不透的要数东欧国家白俄罗斯.2008年中白双边贸易额为8.6亿美元,中白货币互换的200亿元人民币规模等于中白双边贸易的3.4倍之多,要说单纯为了促进贸易不免有点勉强.而央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不过相当于中马双边贸易额的22%.

白俄罗斯也具有中国需要的资源.它和俄罗斯同为钾堿的主要生产国,钾堿被用来生产化肥,是中国主要进口的原材料.协议签署时东欧正岌岌可危成为第二波金融危机的爆破口,今年初白俄罗斯的国家外债飙升到43.1亿美元,由于其人口仅1,000万,难以通过大量出口换得外汇收入,这点外债足以构成导致其国家破产.危机肆虐之际中国与白俄罗斯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助于为白俄罗斯渡过难关提供一臂之力.

香港的情况有些特别.它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中方给人民币表面上看有助于中国出口.中方可能希望互换协议能够刺激香港贸易商用人民币来购买中国产品,但他们缺乏这麽做的动力,因为人民币升值风险使得它们付款成本上升.

中国和香港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仅仅至相当于大陆和香港两个月的贸易金额,因为香港实在缺乏对人民币的需要.国际游资涌入香江,香港资金异常充裕,没有流动性的需求.而香港坐拥约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不需要通过人民币来增加其金融稳定.另外,由于港币和美元挂钩,对中国来说分散投资到港币和持有美元没有什麽两样.

中国有必要首先考虑是否要让人民币国际化,其次再设计一个统筹方案.现在央行推人民币国际化,财政部推亚元,中国的人民币政策让人感到摸不着头脑,脚步不免显得杂乱.在这个问题上摸着石头过河未必是一个好的方案,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难以说服别人用你的货币.(完)

(本文刊出时,顾蔚对文中提及之证券未有任何直接投资,但可能透过基金间接持有相关证券.)

《顾蔚专栏》请点选[COLUMN/CN]

--审校 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