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成因:从人的智力追溯到生命智力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38:34
                      
                                             从人的智力追溯到生命智力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王红旗          人类拥有智力,这是所有人都承认的事实。那么,人的智力是从何而来的呢?动物有智力吗?植物有智力吗?微生物有智力吗?石头有智力吗?究竟什么是智力?人的智力能够追溯到生命智力吗?学术界是否有必要研究生命智力的起源与进化过程吗?

  笔者经过数十年的思考与研究,创建了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强调指出学术界可以从人的智力追溯到生命智力的起源与进化过程,这样的学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大有可为、前途无量的。众所周知,哪一种理论的包容性越大、能够解释的现象越多、能够适用的范围越广,该理论就是一个更好的理论。举例来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够包容并超越牛顿的经典力学,因此相对论是一种更好的物理学理论。同理,21世纪由中国人创建的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能够包容并超越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也就标志着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是一种比达氏随机微变古典进化论更好的、更全面的进化理论。

  一 、学术界对智力的研究

  众所周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多次明确拒绝讨论生命智力的起源与进化现象,他的这种观点显然对后世学术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事实上,一百多年来,学术界(包括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生命智力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自身的智力现象及其相关问题,虽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关于智力的理论,但是至今并未取得一致看法。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智力定义有: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智力是学习的能力,智力是处理复杂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智力是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智力是各种能力的总和,以及多元智力理论,等等。

  1 、吴宗熿在《智能学论纲》一书的第1页写道:“根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的《科学学辞典》的解释,智慧是指人的智力和能力。即指人的聪明才智和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我的看法是:智慧是人的内在的智力(也叫智慧)和智力外化的行为的总和。”第2页:“智力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它和一般的非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它又是在一般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认识和智力认识形成了人的认识由低到高的梯级层次。”第81页:“智慧的核心是智力,智力是创造性的认识能力。”

  2 、于大海在《智力论》一书中写道:“①智力是正常人类在其演化的一定阶段和发育的成熟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高级精神本能和模型,它的表现特征从形式上看,主要体现在行为的计划性、活动的预见性、学习的主动性、实践的目的性等方面;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符号使用、语法运用、工具制造、技术革新、艺术表达、情感抒发、内省意义、道德伦理等方面;而从内在的意义看,主要体现在自由的意志、自我的觉知、自主的精神、自觉的意识、自在的行为等方面。②智力是大脑神经组织结构发育到一定阶段,并且是在成熟阶段所衍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运行方式和活动状态。”

  3 、维基百科:智力或智慧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主流刊物中,当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是存在争论的问题时,研究者们通常能在就这些争议达成共识。

  4 、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性智力(是指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所依赖的心理过程)、经验性智力(是指人们在两种极端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异的或常规的问题)和情境性智力(反映是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你的需要)。

  5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慧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逻辑 (logical)、语文 (linguistic)、空间 (spatial) 、音乐 (musical)、肢体运作 (kinesthetic)、内省 (intra-personal)、人际 (inter-personal)、自然探索 (naturalist)。

  6 、智力的认知理论代表是信息加工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信息加工理论包括了以下三个核心观念: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7 、在百度检索: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 “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8 、综上所述,虽然大多数学者都把智力定义为人类独有的能力,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还存在着动物智力现象(例如黑猩猩),以及植物智力现象,甚至微生物智力现象。有鉴于此,我(王红旗)主张有关智力的定义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这是因为,人的智力可以追溯到动物智力,动物智力可以追溯到生命智力。进一步说,由于仅凭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并不能够解释和预见到生命的诞生、物种的进化和人类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扩展“智力”的内涵和外延,把“智力”提高到自然基本力的高度上,予以重新认识和定义。

  二 、王红旗给出的智力定义

  智力是一种推动物质结构及其性能出现复杂化或多样化变化的自然基本力。智力与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共同存在于宇宙之中,并决定着宇宙万物的结构变化及其性能变化。上述智力定义可以同时包容物质智力、生命智力、人类智力,其中物质智力亦可称之为万有智力。如果考虑到“智力”一词已经被大量应用于特指人类的行为,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也可以用“智性”一词取代“智力。”

  我给出的智力定义之所以强调“出现复杂化或多样化变化”,意在表明智力的效应,不仅有复杂化效应,也有其它多种变化效应。从熵的角度来说,复杂化效应相当于负熵,即有序度的增加(例如形成化合物),这时智力可称之为“负熵力”;而多种变化效应之一,则涉及到有序的破坏或降解(例如化合物的分解),亦即熵的增加。

  三 、生命智力的定义

  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对间接信息进行操作、达成某种期望效应的智力系统。准确说生命智力是一种能够使用大量间接信息、实施某些认知和选择活动、达成某些期望效应、拥有复杂协同结构的智力操作系统,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命智力亦可称之为生物智力。我这里之所以使用“大量”、“某些”等复数词,意在说明生命智力的出现需要跨越一定的阈值或门坎,而这正是生命智力起源和生命起源的迷人之处。

  也就是说,生命智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物质行为,这类物质(实施智力行为的主体)能够认识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的结构、性能或者功能;这类物质具有用信息重构(包括再现和模拟、预演)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的行为;这种类质能够根据信息来复制并重构其他物质(包括它自己);这类物质能够有目的的使用另一种物质(包括它自己);这种物质对其他物质(包括它自己)形成好恶取舍行为。

  人们经常说的生命力、生命活力,实际上就是生命智力在工作、在顽强的工作。所谓“我思故我在”现象,其实质也是只有当生命智力在工作时,才能够体现出生命智力的存在。在睡眠、休眠、冬眠等状态下,生命智力仍然保持着某种微弱的低消耗的“待机状态”,以便能够随时苏醒过来重新开始工作。

  无庸置疑,发现所有的生命都拥有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它标志着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开始明确承认生物界还存在着其它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

  为此,我主张在评判各种层次生命智力与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的时候,学术界应该采取同样的标准。如果说人类制造的石器、青铜器、机床、汽车、飞机都属于人类智力的杰作,那么由生命智力制造出来的细胞、植物、动物、人类同样也应该视之为生命智力的杰作。有鉴于此,那种把人类制造机器视之为智力活动,却把制造出人类的活动排除在智力行为之外的观点,乃是自相矛盾的。

  有读者把生命智力与生命体比喻为软件和硬件,一般来说这是可以的。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软件是由计算机外部的人类设计的(外部智慧),而生命智力则是由生命自身生成的;因此若用软件比喻生命智力,可能会让人误会为“智慧设计论”(该学派认为生命智力来自生命体之外的“神”,源自神创论)。同样重要的区别是,虽然计算机软件可以控制硬件的运行,但是却不能够改进硬件;对比之下,生命智力不仅能够控制生命体的行为,而且能够不断的改进生命体。

  有必要指出的是,心理学家和教育界所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实际上都属于生命智力,前者主要是指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等能力,后者包括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抱负与目标、性情、气质等等。

  为了更好的理解生命智力的内涵和外延,建议读者可以参阅我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等文章里,对“信息”、“间接信息”、“认知”和“选择”、“期望效应”、“复杂协同结构”、“操作系统”等词汇,以及各种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予以的解释或重新定义。

  四、从人的大脑思维智力系统可以追溯到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

  学术界在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长期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判断什么是人?通常使用的标准涉及到能否直立行走、能否使用和制造工具,以及脑容量的多少等。笔者愿意指出的是,能否使用和制造工具、脑容量的多少,实际上已经是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制定生命智力水平的标准,并试图用生命智力水平的高低来界定猿与人的分水岭。为此,笔者建议用能否使用火来区分猿与人,亦即举起火把才是人。

  这是因为,使用火标志着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此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开始超越其它形式或层次的生命智力系统,占据了主导地位。

  有趣的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载体乃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更准确的说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的附着物和衍生物(神经节、轴突、树突等)。也就是说,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载体实际上就是薄薄的细胞膜。与此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人类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可以追溯到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

  有鉴于此,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智力的实质是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或生命智力系统,它们主要有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大脑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等等。其中,DNA生命智力系统主要由基因和智因组成,智因即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基因。“我”就是生命智力系统的自觉,“灵魂”属于高级层次的生命智力。

  五、打开“本能”的黑匣子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里,虽然没有给“本能”下定义,但是仍然津津有味的用整章的篇幅讨论所谓的动物本能现象。一般来说,学术界所谓的动物“本能”是指动物生而就有的、未经学习就有的某些生存技能,例如鸟类幼雏能够啄破鸟卵、破壳而出。

  有必要指出的是,生物学界长期使用的“本能”乃是一个错误的虚构的概念,它非常不利于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本能”是一个“黑匣子”,是一个无需、也没有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演变成为学术的禁区。然而,从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所谓动物的“本能”行为,实际上都是由动物的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以及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DNA生命智力系统来实施的。

  具体来说,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是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的高级形式,可以简称为“智元”。众所周知,神经元细胞是多细胞生物的特化细胞,主要存在于动物体内,它们承担着“专业化”的信息传输、信息控制、信息处理功能。

  大量事实表明,不同动物的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生命智力水平,彼此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神经元细胞的数量越多,神经中枢的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该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的智力水平也就越高。对于高等动物来说,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可划分出两大类型,其一是植物神经(这个名词并不准确)系统,其二是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植物神经包括两部分,其一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司理运动与感觉,其二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在内脏,控制与调协内脏、血管、腺体等功能。因植物神经通常不受人的意志(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支配,故又称之为自主神经。

  众所周知,鸟类是由爬虫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冷血变温动物进化成为热血恒温动物,接下来还要解决由于变成热血恒温动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生存技术问题。例如,由于鸟类的体温升高,其受精卵不能够自然孵化,而需要由亲鸟(雌鸟或雄鸟)利用其高于自然环境的体温来孵化受精卵(俗称抱窝);接下来,由于亲鸟要孵化受精卵,这又要求受精卵的卵壳增加强度,形成高度钙化的卵壳;再接下来,由于受精卵的卵壳钙化后变得坚硬,这又要求孵化成熟的幼雏必须拥有足够坚硬的喙,并且能够利用其坚硬的喙,主动去啄破卵壳,只有这样幼雏才能够顺利的孵化出来。

  对于幼雏破壳而出行为,达尔文随机微变进化论的解释为,幼雏啄破卵壳是一种“本能”,于是相关的研究也就到此为止了。对比之下,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解释为,幼雏啄破卵壳、破壳而出行为,乃是鸟类从爬行类进化过程中,它们的生命智力系统(特别是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必须掌握的一种新的生存技术,至于其具体机制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正如我们知道了大脑细胞是一种生命智力系统之后,才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理解诸如神经节、轴突、树突等结构及其功能的运作机制。

  无庸置疑,运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生物学界打开“本能”的黑匣子,深入理解并掌握“本能”(准确说是“智元”)的运作机制,从而推动生物学迈进一个全新的时代。

  六、深入到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之中

  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是由若干单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共同组建起来的新的生命智力系统,可简称为“智网”,其生命形式即多细胞生物。在多细胞生物里,出现了细胞分工,并形成了“细胞信息互联网”及其生命智力系统。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无论多细胞生物里各种细胞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是每一个细胞或每一种细胞里的DNA都是一样的或者几乎都是一样的(生殖细胞例外,它们只有一套染色体),不同细胞彼此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各自拥有的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的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又相互组成了细胞膜网络,因此我将其命名为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所使用的间接信息,主要是各种激素(蛋白质类激素、胆固醇衍生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类激素)和无机化学分子,以及温度信号、压力信号、机械震动信号、电磁信号、重力信号,等等。上述间接信息所使用的信道,包括细胞膜之间的“膜纳米管”,以及血液、淋巴和中医理论所说的经络等。

  有必要指出的是,许多人往往会忽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其实质都是多细胞生物,因此也就难以认识到多细胞生物拥有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进一步说,对于动物拥有生命智力系统,人们还比较容易理解,至于植物也拥有生命智力系统则觉得难以接受。为此,这里我愿意以食虫植物“猪笼草”为例,来揭示植物也拥有生命智力的道理。

  猪笼草的叶柄长有一个独特的以昆虫为营养来源的器官“捕虫囊”,它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形状像猪笼,民间俗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岛,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思是它像酒壶。捕虫囊又称捕虫器,它的开口处的边缘能够分泌蜜汁,以吸引小昆虫;捕虫器的内壁光滑,昆虫掉进去就很难再爬出来;捕虫器的开口处的叶片,正好形成一个小盖叶,可以阻挡杂物(例如鸟粪)掉入捕虫囊袋里;与此同时,猪笼草还能够在捕虫囊袋的底部分泌出液体,液体里含有能够消化昆虫动物蛋白的酶等成分,把动物蛋白变成能够被植物吸收的营养(这时其作用就好像是动物的胃)——那么,猪笼草的捕虫器是如何进化出来的?

  按照达尔文及其追随者的观点,猪笼草的捕虫器是随机变化出来的,其中一次次微小的对猪笼草有利的变化,经过“无数多的中间状态”,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得到积累,最后就形成了这种精巧的捕虫器。问题是,猪笼草刚刚随机变异出来的叶柄、刚刚变异出来的囊袋,并不能捕捉昆虫,对猪笼草的生存也没有任何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自然选择根本就不会发生作用!显然达尔文及其追随者这样的解释乃是苍白无力的,也就是说一棵小小的猪笼草,打败了占据生物进化理论殿堂150年之久的学术权威达尔文及其理论追随者。

  对比之下,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则可以很好的充分地解释猪笼草如何进化出来捕虫器的问题:猪笼草是多细胞生物,拥有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和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正是它的生命智力系统,设计制造了如此精巧的、如此复杂协同的捕虫器(其复杂性是不可降解的,即不能够化解为“无数多的中间状态”)。事实上,生物界存在着大量的类似猪笼草的捕虫器这样的例子,它们都可以用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予以充分地合理的解释。从这个角度来说,达尔文坚持进化论是正确的,但是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则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不全面的。我相信,如果达尔文活在今天,他一定会接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

  七、揭开生命的最高秘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是出现了神灵崇拜,而广泛的神灵崇拜,通常称之为万物有灵论。此后,老子在《道德经》里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可以解读为“灵魂”或“自然基本规律”。与此同时,佛教“不杀生”的理念,其基础则是所有生命都有灵魂,因此都应该得到尊重,而这种观念源于公元前六七世纪的耆那教的教义。接下来,科学家和哲学家继续着漫长的探索: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无庸置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探索,归根结底是要找到生命的最高秘密。那么,生命的最高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根据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的最高秘密就是生命智力(包括多种形式的生命智力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的载体及其运作方式,以及生命智力的欲求及其实现欲求的过程。我就是生命智力,我来自初级生命智力,我要设计创造更高层次的生命智力。

  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关注我即将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21世纪中国人要重构人类知识体系》、《生命智力在生命起源与进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原理》,以及用中文和英文分别发表的《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等文。接下来我还要撰写一篇《为什么不要迷信达尔文》,欢迎读者到我的博客阅读。

  参考文献:

  1 、百度、谷歌检索“智力”。

  2 、王红旗,《生命智力的起源及其进化法则(智因进化论)》。墨尔本:汉声杂志,2008年12期,25页。

  3 、重构,《揭秘符号之谜》。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12-14页。

  4 、重构,《灾难与生存》。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2-5页,219-232页。

  5 、重构,《解读远古密码》。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74-82页。

  6 、重构,《透视圣人心灵》。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7 、吴宗熿,《智能学论纲》。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

  8 、于大海,《智力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

  9 、珍妮·古尔多(英),《黑猩猩在召唤》。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 、雨果·德·加里斯(美),《智能简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 、王红旗,《新基因的形成验证了智因进化论和生命智力学》。墨尔本:汉声杂志,2009年12期。

  12 、王红旗,《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