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真绪:闲谈乱语之物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9:54:54

闲谈乱语之物理

物理,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无穷无尽……

通俗的讲法,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释物质世界的构造,组成和其中的各种作用规律。深层目的的话主要就是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还有就是纯粹出于对世界结构的喜好,仅仅是想去知道世界的规律。我个人去学物理比较偏向后者。曾有一位高人说道,所谓物理,其实“悟理”。此话一出,受撼许久。万物之理,离不开一个悟字,大凡一些顶尖的物理学家无一不是思想上之集大成者。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个世界的话,我立刻就想到了“美”。而对于美感的体验,往往就是靠悟的。

本文不会涉及专业的东西(本人才疏学浅,也弄不出什么专业的东西作为例子),仅从大的方面去说说物理。物理,从初二开始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里很多专业都是必修课。物理作为一切技术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这么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中学里,曾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物理难,化学繁,数学的习题做不完。”可见,物理在中学就被人们认为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这也能说明了物理是需要靠悟的。中学阶段,物理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尚浅,因此大多是定性的去了解,而悟性,悟性,也正是定性地去明白道理。

如果深入学习物理,则渐渐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毕竟我们需要准确地来描述这个世界才可运用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数学和物理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甚至有时候是相互融合,相互推动发展,就像如今许多数学家的工作基本就是为物理服务的。不过奇妙的是,很多时候,物理学所需要的一些数学知识,包括一些新的概念,在这之前很久就有数学家“玩”过了。这不得不让人问,上帝难道是数学专业的?不过这里暂不讨论这个恶心的问题……

总之呢,要深入地去搞物理,必然要深入地搞数学,这是逃不了的,除非是神级人物,否则怎可能仅靠思维而给出世界的规律,能令人信服的只有靠实验来验证,这个很难脱离量,涉及到量就涉及到数学。数学虽然繁琐,但是很多时候一旦赋予了物理意义,就能显示出美的一面,许多表达式看似冗长,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里面充满了规律性。还有一些表达式本身就很简洁,而且意义丰富,那就更令人着迷了。所以这里就牵涉到物理研究当中的数学性和物理性的问题了。数学性严格,说服力大,注重证明;物理性跳跃,想象空间大注重理解。不过证明基本都是殊途同归,理解的话每个人可能都不同,因此每个人对物理有着自己的感悟。物理学上要有所突破往往就是从它的物理性开始突破的,首先出现一些奇妙的想法,引入一些突破性的假设猜想,然后再进行数学性地改造扩充,得出一些惊人的结论。前者往往是个人的成就,而后者是许多人共同的努力。但是孰轻孰重呢?这不好说,也不能说,只能说他们相互缠绕,虽然物理性总是先于数学性,但数学性总是紧跟物理性的,不可分割,而且往往数学性的工作比物理性要大得多。这也使得有一部分人,工作中容易忽略物理的物理性而过分执着于数学性而错过了一些东西。

这也告诉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不要怕,对于一些公式的推导要认真踏实,对于一些问题要仔细分析,有时候工作量大但是要坚持;同时,也要时刻不丢物理性,时刻把握住每个式子的物理意义,这样才不至于得出荒谬的结论并且不会觉得很枯燥。这里所说的物理意义不仅仅指表面现象,而是要联系整个世界的真正物理意义。个人感觉数学性方面是体力活(脑部体力活),物理性方面才是真正的脑力活……说到体力首先就会想到劳动(因为说到劳动,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体力劳动,因为容易联想到某些画面),所以整天学习的人是挺光荣的,劳动者光荣啊哈哈。

所以很多人都说学物理是很苦很难的,在我个人看来,苦是苦于数学性,难是难在物理性,痛是痛在数学性,乐是乐在物理性,很适合用苦而乐来形容学物理的心境。这样也看出了搞物理的两个必备条件,首先是高悟性,没有悟性不可能有突破成就;其次就是高耐力,不然这些数学就可以搞死你哈。至于高智商么,这个并不是非常的必要,不过还是越高越好,能提高效率。不过说实话,高智商应该算是个隐含条件,不然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会更苦。所以,学物理的人请欢呼吧,你们是高悟性、高智商又肯吃苦耐劳的顶级人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