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肌肉男大帍大图: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完全不是一码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1:09:00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完全不是一码事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之所以反复被一些人强调为一码事,和“非毛化”的宏大工程是有关系的。这个工程的宣传方向,就是指向毛泽东思想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的思想其实全部都抄自古人的。所以,就要拼命寻找对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一些不通的解释,把它们说成是古已有之。因此,一段时间就把毛泽东的《实践论》硬说成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观点。其实,只要从百度百科全书和毛泽东的实践论的原文看,它们就完全不是一码事。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首先,王阳明这个人的思考,仍然是没有脱离出中国古代文人的“道德”思考范围,就是说,他的知,其实是指的对“道德”的知,而他的行,也是指的对“道德”的行。

 

比如说吧,孝顺父母,这就是一件很道德的事情,因此,知道要孝顺父母,这就是王阳明所谓的知了,而具体采取措施去孝顺父母,比如给母亲洗脚,就象现在的电视公益广告上表演的,那就叫行,因此,知行合一,意思当然是不仅要在道理上认识到孝顺父母的伟大意义,也要在行动上孝顺父母。

 

而毛泽东的实践论根本就和这种道理完全不是一码事。毛泽东的实践论是真正的科学家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其中的理性认识,就是寻找到大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而感性认识,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试图找到规律,或者说,上升到理性认识。

 

而且,理性认识不等于真理,理性认识也并非从感性认识中推理得到,而是有一天突然大脑灵光一闪,飞跃了那么一下,于是突然性地大脑冒出一个概念,“是不是这个这个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理性认识其实是猜想。既然是猜想,就不能够说一劳永逸地到达真理了,而是要进一步地在实践中检验它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那么,在检验这种实践的过程中,或者是否定了原来的理性认识,或者是部分地否定,或者是初步肯定,但是,永远都不要说最后肯定,永远都不要说一劳永逸地到达真理。也就是说,真理的到达,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毛泽东的《实践论》其实也在说明了到达真理的无限性,以及理论这种信息,永远不如实际这种信息所含的信息量更丰富。因此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要避免戴着花岗岩脑袋去坟墓,就要勇于根据实践的情况来修改前人的或者自己已经作出的一些理论。

 

其实,从这一点上讲,毛泽东的《实践论》导致的改革开放理论的过程原本是正确的。而苏联因为没有《实践论》所以完蛋了。当然,对于改革开放中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也不能够认为就是万古不变的真理,甚至还有许多谬误也未可知。

 

我以为,中国近几十年来,对毛泽东的《实践论》的否定对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伤害极大。昨天我看了一篇东西问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什么?我认为就是缺实践。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都缺少实践。

 

有一些人真的感到现在毕业的这些大学生,这些硕士博士,怎么都这么笨啊?现在的小孩怎么比自己小时候笨得多啊?其实人都是一样笨或者一样聪明的。一些人你看到他笨,原因不过就在于他的实践少了,把这个实践的量一提上去,他自然就不笨了。

 

本来,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步骤也是,先进行实践,就是搞研究,搞试验,要知道科学实验是三大革命运动或者三大实践之一。然后,实践得多了头脑中产生飞跃,于是上升到理性认识,把这个理性认识写成论文,那就是学术论文,发表在各个学术期刊上。但是,现在普遍流行的办法,却是不实践,直接去搞论文,但是没有实践怎样论文呢?就是抄袭,也不是说大段抄别人的东西,聪明的抄法不过就是把别人的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而已,因此通过这种办法导致全国涌现了不少“有论文”的教授。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