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宝宝用品必买药品:〖新兵时评〗军售合同背后的大国变谋之术(法国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2:25:58
[取消置顶][精华][推荐]

发表于:2008-12-25 19:44:30 作者:退役新兵更多作品博客
勋章:级别:少将积分:52387
法货:特产造成自由危机
出产地为法国的一切商品,无论是军用品,还是民用品,倘若是选择空间比较大的话,还是不买为妙,不过法国的化妆品与服装除外,或许红酒等饮品也在这个行列。并非呼吁抵制法国货,而是准求一种真正的自由。如果购买选择充足的话,必定不会选择法国货。
法国货凭借其品牌,以及法国文化,侵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愚昧的认为法国货是一种地位与生活水准的象征。仅举两个不含有任何贬义的例子:
一.法国红酒在法国即使是乞丐都是必备饮品,同样的品牌,到了中国,恐怕只有占地面积超过四位数的饭点才会销售,那些假考察之名行旅游之事的部分人群,却是国内法国红酒的最大消费群体。姑且对其外出称之为考察,他们是否也曾关注过法国的民生问题?如果却曾关注的话,必定不会回国之后饮用法国红酒。
二.法国化妆品,似乎是一个浪漫的代名词,是和由法国制造的自由女神一样是象征性极强的物件。只有表面现象才会被广泛认可,在法国,化妆品是从事色情行业人士的必备品。以香水为例,欧洲人肉类摄入量大,故而会分泌出臭味,需要用香水掩盖,这是从事可公开职业之人的初衷。对于从事色情行业人士,从其服装是很难辨认的,若是通过嗅觉,就会方便许多。
我曾面见过一位区域内的从事政治的妇女届人士,她的香水品牌我不知晓,但我知道那是法国货,因为很浓郁。推测并不复杂,首先她身上没有中和了烟味,能够得知香水排除其他气温。其次我们是北方城市,风大,难以形成集中的香味。最后,见到她的是下午,香味持续时间较长。综合之后,可以得知,香水的含香量浓,而非是气味浓。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得知购买法国货的消费者是被蒙骗的,但却无法称法国企业为商业欺诈,自愿接受欺骗形成的购买行为不属于商业欺诈。
归结了购买法国货的些许重要因素:
一.因智力发展存在空隙,而造成盲目购买行为,购买考虑很片面。
二.因购买选择空间狭小,即使不购买此产品,也没有合适的替换购买物,形成法国货稳定的消费人群,导致法国货有了立足之地。
三.基于对日韩的抵触心理,在商品重叠之时乐于选择第三方。
四.国内重叠产品趋于低端,难以满足更高层次端口的需求。
法货:军火流向第三世界
萨科奇,一种严重背离了戴高乐主义的法国政客,他在戴高乐主义大的方向内先后违背了两项。第一点,戴高乐促使法国退出北约,而萨科奇却重新使法国加入北约。不要用应势谋变为政治倒退寻求借口,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就是“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谋求西化之人总说外国领导人比中国领导人强,在事实面前,人民自有公断。胡主席最新知识“不折腾”,萨科奇引领法国政治却在走回头路,或许拿萨科奇与胡主席相比都是一种极大的不敬。第二点,戴高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西方人认定的承认,多少含有承认实际控制区成分,故而秉持戴高乐主义的密特朗对台军售,至少他没有违背戴高乐主义。萨科奇到好,连西藏都不承认了,自古传承的领土区域与目前实际控制的地区重叠相加的领土模式都要颠覆,在这方面他到更像是一个纳粹份子,一直对我国西藏地区怀有觊觎之心。
戴高乐曾经蔑称日本首相池田勇人为半导体推销员,如今萨科奇却成了军火推销员。讽刺意味较强的是萨科奇推销资本却是戴高乐主义,中国有个专有形容词“打着红旗反红旗”不过此人是三色旗。
法国对印军售
法国曾经是印度军火第二大供应国,仅次于俄罗斯,后因种种原因,军火贸易一度疲软。所谓疲软,实则就是法国军事装备不符合印度的战略需求。于是乎,萨科奇拿子虚乌有的西藏问题所砝码,刻意制造中国与印接壤地区火药味指数上升,若是抽空了萨科奇,中印直面相对,关系必定紧张,在此条件下,军火合同就可以签订了。只要把印度的战略转向备战中国,那采购方向就会扩大,采购意向也会略带紧迫。印度希望和法国签订原由法制装备升级合同,可法国偏要捆绑销售,升级一部分,并出手一部分新型的,短期内形成科技含量高的军事打击力量,一个诱人的条件。萨科奇还和辛格大谈戴高乐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增进合作,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便破茧而生。萨科奇希望改革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利用英、法、俄的原有身份与可能形成的其他国家,搞泛欧洲统治模式,给了印度一席之位,迎合印度“入常”夙愿。
反观印度决定购买法国军火,主要是因为本国军火趋于低端化,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其中还有本国已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先遣购买法国装备的零部件及升级都是需要法国来完成的,利益链条已形成,难以突破。
法国对巴军售
巴西采购法国装备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按照常规思维模式巴西应该采购德国军火。一个是德国军火适于黑人操作使用,专销南非的装备便是如此。二来是巴西与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白人大多是由德国迁移而来的。对于一个移民国家,在相同情况下,大法官的人选趋于德裔。若是按照巴西采购军火的习惯来看,便不会大惊小怪。巴西采购军火一直是遵循“采购—吸收—外销”的模式,巴西可以从美国采购军火,可会向委内瑞拉出售军火,其定位似乎是拉美军火转销商。纵使军火合同上签订装备不可以转卖给任何敌对国家,可却不会限制在装备国产化后卖仿制型号给敌对国家。
萨科奇在推销军火之时是很下功夫的,俄罗斯凭借其地处亚洲,向亚洲兜售其军火,萨科奇便利用法国在拉美有分布区域较广的海外省来兜售其军火。“美洲豹”直升机就是这样卖给巴西的,至于潜艇,更像是一种捆绑销售模式。如KFC炸鸡把鸡分成多个部分,然后又做成套餐一般。卢拉一直谋求拉美能够成立统一的军事力量,故而大力发展军工业,萨科奇便允诺转让一些技术给巴西,以帮助其发展本国军工业。
“美洲豹”中国也有,其特点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拉美特殊的地形,交通设施不完善,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居多,且毒枭与反政府武装蛇鼠一窝。直升机可以克服地形障碍,并且能够用机载武器打击,以及载员攻击。对于采购国巴西而言,是有更多的选择,但巴西为了避免落入美俄矛盾,故而采取游刃两国间的法国,采购军火是小,别因为这得罪大国。以往巴西多以采购美制装备为主,可随着俄罗斯强势回潮拉美,必然造成采购美制就得罪俄罗斯,采购俄制就得罪美国,故而法国装备是替代品,且巴西为了不形成“万国造”给后勤补给制造麻烦,特意采购的只是运输直升机。
萨科奇卖给印度和巴西军火的策略是如出一辙,在适用性上求同存异,伴以转让技术,帮助发展本国军火工业,在政治上则是高唱戴高乐主义,增进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以便抛出支持两国入常的砝码。
池田勇人的频繁鞠躬是为了推销,萨科奇的亲密拥抱是为了推销,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法国制造,都是一样的货色,采取单一品牌策略,由一种商品精良而使的其他仅仅是达标的产品头顶精良光环,不然的话,日本也不会超其返厂率的全面召回销向中国的汽车。很大一部分人持有中国制造是勉强达标商品的错误观点,我们可以借鉴法日销售策略。不需要抵制法货与日货,加强自身制造水平,全面抢占除中国外的海外市场,用本国市场形成牵制,最终毕其功于一役。
退役新兵
2008.12.25
您的帖子被退役新兵于2008-12-25 19:54:26置顶
你的贴子于2008-12-25 20:42:42被管理员加分(500分)
个人签名:
无人折花即孤芳自赏 门外犬吠任狼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