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双旗币值钱:形意拳入门-母拳鹰捉 浏览文章 武风内家拳综合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5:36:44
形意拳入门-母拳鹰捉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09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0 【字体:大中小】
(一)具体练法
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l)周身自然放松,身体直立,两臂下垂;下颏回收,头正,目平视,齿扣,舌顶上腭;两脚跟对齐成立正姿式(图2一①)。
(2)两前臂向胸前抬起,手心向下(图2一②)。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两掌平停于丹田;同时两腿随之屈膝半蹲(图2一③)。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成拳心向上靠于脐之两侧(图2一④)。
(5)右拳及右前臂贴身沿中线钻至颏下(图2一5);动作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继续从颏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图2一⑥)。
要求
①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 抬前臂要贴身,掌根、拇指侧贴于“心口”上。要在吸气时上抬,不得耸肩、亮肘,也不要提气。
③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从抬起到下按,即经云:“肘不离胁,手不离心”,以及“摩经’,和“手摩内五行”的技法,在做时要头顶、项直、肩垂、肘坠,抬起和下按要结合呼吸。下按时要塌掌根,沉气入丹田,两肘抱于两肋,拇指横平靠于丹田;两腿下蹲要扣膝压踝,不得突臀,上体与地面垂直。
④先从小指握起,成实心拳,向上翻转要有拧拉之意,但两臂必须贴于两肋。
5 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是肘,这是“先打顾法后打”的技法窍要所在。有拳钻出未动步,故发劲较难。务要顺腰、拔背,要肩催肘、肘催手;上体要“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6)原地左鹰捉 左拳贴“心口”上钻至有臂肘窝上部(图2一⑦),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尖随之稍外展,两腿构成三体式的桩步;同时左拳沿右臂向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变成“三圆掌”,左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右掌则由上向下、向里,前臂贴肋回拉,靠落在脐之右侧,掌心向下;目视掌前方(图2一⑧、2一⑧正)。即构成原地左鹰提式,亦即三体左式。
要求
①原地鹰捉是藉重心稍变,原地发劲,这是形意的高度技巧之一。练习时,切忌一摆三体式姿式就往下练,这会失掉原地发劲以求技法进益的好机会。
②当左脚迈出,在脚尖外展,必须符合桩步的技法要求,姿式正确。
③两掌拧翻,要体现出起钻、落翻的技巧和整劲来。从(图2-①~2一8)的动作全过程,即形意每趟拳开始的预备式(少数例外)。经曰:“起手鹰捉。”即指此。以下各拳皆按此做,故从略,只写“预备式”。
2.进步右鹰捉
(l)撤半步回 收接上式。左手握成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臂边外旋使掌心向上,停于脐左侧;同时右掌亦变拳,外旋微拉停于脐右侧;当左拳拧转回拉时.左脚亦同时回收靠于右脚里踝骨前,脚尖、膝尖皆向前;右膝紧靠于左膝里侧:目视前方(图2一⑨〉。
要求 1 拳要握实心拳,不得用拙力。要借腰劲拧转拳和前臂回拉。②左脚回收与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一致,不得长身。
(2)提步左钻 左拳向里拧转.沿体中线上钻至额下(图2一⑩);动作不停,右腿屈膝后蹬,左脚贴地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眼进提起靠在左脚里侧,右脚踝骨压在左脚躁骨之上,即“右提步”;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颏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斜向上;目视左拳(2一11)。
要求 ①左拳上钻时要做到:“肘不离胁,手不离心”,不得努气使拙力。②左拳前钻.左脚前踹要同时进行,做到上下相随;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发挥“龙折身”的技法作用。③右脚提步时里踝骨压在左脚里踝骨上,脚尖要翘起,脚掌尽量要平。凡有“提步”,不论左右都要按此要求,下略。④提步时重心要稳。这就是形意鸡脚的特点,既有强立之形,又有行逞之速。
( 3)上步右鹰捉 右拳贴“心口”,上钻至左臂肘上(图2一12);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一大步趟进、踩落,左脚随即向前眼进半步成桩步;与此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同时变掌,右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同时左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转贴肋回投靠在脐之左侧,掌心向下;目视右掌前方(图2一13)。
要求 ①右掌翻落时既要做到“三催”又要做到沉肩、坠肘、发腰劲,还要鼻尖、手尖、脚尖“三尖”相对;左掌翻转回拉要与右掌的动作、劲力协调一致,两掌在拧转中要有撑拨之劲,起钻、落翻要走弧形如水之翻浪。②左脚后蹬,右脚前趟其踩落要与右掌的翻落同时完成,以做到“手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但身体不可有起伏;动作要从舒展、自然中求上下和谐,完整一气,以便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练好刚劲。

3.进步左鹰捉
(l)撤半步回收 右掌握拳向下、向里贴肋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亦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前,脚尖向前,同时,左掌亦握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2一14)。
要求 与2一①同,惟动作左右相反。
(2)提步右钻 右拳向里拧转沿身体中线贴身上钻至颏下(图2一15);不停,左脚屈膝后蹬,右脚贴地向前踹进、踩落,左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右脚里侧,即“左提步”;与右脚趟进的同时,右拳由颏下、嘴前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左拳在原处配合右拳沉劲助力,紧靠于脐之左侧;目视右拳〈图2一16)。
要求
同2-(2),唯有动作左右相反。
(3)上步左鹰捉 左拳贴”心口”上钻至左臂肘窝上(图2-17);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左拳向前、向上钻出与右拳上下相遇时,同时变掌,左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同时右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转贴肋回拉,靠在脐之右侧,掌心向下;目视左掌前方(图2-18)。
要求 同2-(3),唯动作左右相反。
如此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现以练至左鹰捉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左鹰捉回身式
(1)扣脚收拳 两掌同时握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边外拧边回收靠于脐左侧,拳心向上;同时,右拳亦外拧回收靠于脐之右侧,两拳抱腰;目视左方(图2-19)。
要求 1、左拳屈臂回收要以肘拉手;收拳、扣脚要上下相随,动作一致。2、回头要借腰力外拧束身。 (2)转身收脚 上动不停,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处;目视前方(图2-20)。
要求 1、重心转移要保持身体正直,不要长身,更不要突臀。2、右脚回收后脚尖与膝尖朝前,左膝里扣于右膝窝里侧,两腿靠紧,重心在左脚。
5、进步左鹰捉
动作及要求:同3。(图2-2~24)。
以下仍可左右式交替练习;如练至起端,回身练完左式(图2-25)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须在练完左式时方可收式。
6、鹰捉收式
动作及要求与三体式收式16同(图2-26~31)。

(二)鹰捉的技法和作用
三体式被视为形意拳技法静的定型,静的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三体式诸多技法的动的应用,也是体验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法的动的筑基功夫。故称”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母式”,而鹰捉则是”形意拳的母拳”,是开启形意拳奥秘这之门的钥匙。前人有句名言”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说明练好形意拳,必须是:步步不离开腿上的步下”鸡腿”的功夫,把把不离开”鹰捉”身上的技法,手上的劲路。
前人常说形式有意技法的精体是要通过鹰捉来体验、运用和提高的。那么这个精华的核心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起落钻翻”劲。我们所以要千锤百炼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它。虽然说五行、十二形等拳是多种多样,而且各有特点,但是哪趟拳也没有”鹰捉”这趟拳体验”起落钻翻”劲最明显、最深切。换句话说,也只有先通过学它、练它,才能逐渐找到、练到这种真劲。人们追求的”翻浪劲”实质就是“起落钻翻”劲的核心。
练鹰捉,在从自然、和谐中练出”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整劲来,还要从轻松开展中练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来。使内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发缓若轻风,即发迅如奔雷”。我们就是要练出这利气势和劲路来。至此,才能说对形意技法有所领会。人们或知”沾身纵力”之言,却不知”沾身纵力”其技,实际客观存在就是’起落钻翻”的具体应用。也只有通过练习鹰捉、用鹰捉,才能逐渐懂得它,找到它,并把它运用到其它拳法中去。故人们知人们称它为形意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