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回来了韩剧:健力宝假金罐是骗子常干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4:38:53

古代用假金子行骗的精明手段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当年,健力宝赠送奥运冠军“金罐”的事情,可是个大新闻,这罐子说价值4万元,当时“万元户”便属大款了,这金罐可是一笔大财富呢。想不到多年后,金罐又成为舆论焦点。不同的是,当年是无限风光,如今却是无限尴尬,原来这金罐是个假的。

 


图:健力宝“金罐”

 

近来又有说法,这金罐里面是银的,外面弄了一层金,准确地说应该是“银罐”,或是“包金罐”,肯定不是纯金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据说健力宝正在调查,真相不明。

 

将银或是铜包上金皮冒充纯金,外形做得一模一样,以假乱真,这是古今骗子常干的,行骗时往往施以“调包术”,令人防不胜防。就如今天的假币一样,稍不留意就可能上当受骗。明人张应俞《新刻江湖杜骗术》书上,记述了一个“道士船中换转金”的故事,揭露的就是这种欺骗手法。

 

当年有位姓贲的大学生(监生),在相当于今北大、清华的南京国子监毕业后,准备回家。临行前,贲同学想兑点金子带回家,送给家中妻妾打金饰。为什么要在南京兑换呢,因为京城的金子成色足。但他的老乡邓同学提醒他,京城骗子多,常有人兑换金子受骗,被用假金元宝(铜鏪)调包。

 


图:明代金锭(定陵出土)

 

贲同学称如果骗子能骗到我,我佩服他,对此不以为然,几天内兑换了十多两成色好的金子。有一个年轻人也拿出十二两金锭,要与贲同学兑换。贲同学拿过金锭一看,果然是几近赤金的好金子,便问怎么换。年轻人说他是替某乡官换的,一两金兑换五两银。

 

依这金子的成色,在当时的汇市上,每两可以兑换六两银子。贲同学动心了,但他还是很谨慎,叫邓同学帮他掌个眼。邓同学看过告诉他确是好金子,为了防止受骗,邓同学给老乡出了个主意:在点验后直接将金锭收下,不要让对方再过手。

 

邓同学的主意真管用,原来那年轻人真是个小骗子。贲同学不再把金子递回骗子手里,骗子根本无法调包,用假金换真金,只好收下银子,自认倒霉。

 

回到家,小骗子把事情经过对父亲说了,埋怨那两个学生防得太严,无法得手。这是个骗子世家,他的父亲是个老骗子,听儿子说后气得直跺脚:“我们一家人就靠这吃饭,你却连本钱都给赔进去了!”到底是江湖老手,老骗子赶紧想办法,后来真地把贲同学兑换去的真金弄了回来。怎么得手的?施的便是调包计,手段相当刁钻、老道。

 


图:明代金锭(背面,定陵出土)

 

老骗子听了儿子汇报后,当即让人去打听贲学生回老家的行程,知道他们已定好了船,将于某日按时上船。到了那一日,就在启船时,有个道士上来搭船,船主让他上了船。道士上船后,没事时就坐在船舱中与大家闲聊,打发时间。大家见他言辞文雅,谈吐不俗,对京城里的大事小事也都非常熟悉,都很高兴与他聊天。

 

两天后,在天快黑时,道士谈起了如何辨认珠宝的方法。闲谈了一会后,他又扯到辨别金子话题上去,自称辨别金子的真假他最拿手。贲同学爱炫耀,便自吹曾在京城里换得一锭足色的赤金,得了便宜。船上人都叫贲同学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兑换到的到底是不是好金子。

 

贲同学真的从箱子里将金子拿了出来,大家都夸这金子成色足。贲同学正要把金锭放回箱内时,道士说他也要看一看。老道士接过后,也连称是好金子,说完随手把金锭交还给了贲同学。第二天,道士付给船主船钱后上了岸,挥手而去。

 


图:明代银锭(定陵出土)

 

贲同学高高兴兴回到家,把金子分别送给了自己的妻妾,几天后,请金匠来家里打制镯子和头钿。先拿出打制的是小锭金子,匠人夸金子成色不错。贲同学一听,很是得意,称还换了一锭十二两的,成色更好。匠人提醒大锭金子最容易作假,京城的骗子常常用铜元宝、假金锭骗人。贲同学不服气,便拿出来大金锭让金匠过目,金匠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贲同学惊讶了,再一细眼真是假的。思来想来才恍然大悟,真的金锭在船上让那个道士用假金锭调包了。原来,那个道士正是老骗子扮演的,而在船上谈起珠宝辨认,自称是辨伪高手,是老骗子故意说的,引诱贲同学,想不到贲同学真的中招了。

 

骗子无孔不入,伎俩多多,古今如此。健力宝的“假金罐”难道也是骗子所为?但我想,此非一般骗子能为,根本上可能就是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