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冬季运动休闲搭配:转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高高校管理效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2:54:47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高校事业不断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领导干部、教师的廉洁从政、从教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廉洁与诚信,有助于高校内部制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能。因此,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意义,并寻求其实现路径。

    一、高校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随之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它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高校廉政文化是以廉政思想和廉洁精神为核心,以廉政制度为保障,以廉政道德标准为约束,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和廉政文化的有机统一体。
高校廉政文化就其构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廉政物质文化、廉政精神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行为文化。它具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文化形式多样化的统一、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统一、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统一以及约束性和自觉性的统一等多方面的特征。
    二、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政治氛围、宽松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文氛围,而且需要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由于高校新旧管理体制的矛盾交织、管理理念的激烈碰撞,使得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面临考验,与新的形势和对高校新的要求相比,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我们分别从廉政精神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廉政行为文化和廉政环境文化四个层次来分析,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在廉政文化理念上,还没有完全形成高校廉政精神文化与学校改革、建设相互协调,整体推进、共同发展,体现出高校廉政文化特色的理念;二是教育内容不系统。主要是廉政文化条块分割,缺乏系统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廉政精神文化与学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学校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教育、高校文化建设、高校党建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得不够,廉政文化育人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中,重视干部面上的普遍教育,忽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出现了部分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思想蜕变、道德滑坡;在教师的教育中,没有突出教育的重点,把学术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重视学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教师的思想道德的养成,使部分教师学术道德水准不高;在学生的教育中,重视专业理论课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廉洁思想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思想道德和做人准则的教诲,使学生诚信意识下降。四是教育广泛性不够。没有体现分层教育的原则,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多强调是党员干部,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相对薄弱,辐射渗透的力度不够;教师和学生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各层面教育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同步发展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
    第二,在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制度不系统,缺乏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干部制度建设针对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学生制度建设针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学生的廉洁思想教育等问题,还需要健全完善制度。三是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广泛性。制度建立之前,没有充分地听取和吸收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意见,把大家的智慧凝聚在制度建设之中,体现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制度建立以后,没有很好地把制度建立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进行广泛宣传,使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热情、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不高;四是制度的执行缺乏监督保障机制。往往是制度颁布以后,没有建立与制度配套的实施办法和奖罚措施,形成严格的责任制,没有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去检查督促,很好抓落实,真正建立起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监督保障机制,使制度往往留于形式,成为摆设。
    第三,在廉政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的教风、学风和管理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校风。一是在教风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好教师的思想道德、工作作风建设方面强调的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在学风上规范学生的学习风气,防止学风不正的措施和办法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和漏洞,抓得力度不够;三是在管理作风上,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推进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等方面还需要得到加强;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机制还要进一步建立。
    第四,在廉政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一是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建立廉政物质文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条件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廉政文化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教师廉政物质文化建设,学生廉洁物质文化建设存在明显不足;二是利用学校现有物质条件,实施教育的手段不够。主要是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形式缺乏多样性,廉政文化教育停留在读书、看报、会议、报告的单一教育形式上,严肃的廉政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得不够,使廉政文化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枯燥乏味,没有体现出寓教于乐,潜移漠化的教育效果。三是在管理体制上,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校各部门的作用,还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在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于上述分析,高校要站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政治高度,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克服不足,发挥文化在精神塑造人、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行为规范人、环境熏陶人的作用,为高校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价值分析
    高校廉政文化能够为高校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加强教育,健全制度,规范行为,营造氛围,使人们弘扬正气,抵制诱惑,形成自觉纪律。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将有助于高校内部制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能。
    第一,发挥高校廉政文化的教育和导向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管理能力,切实改进作风和态度,有助于引导和规范领导干部、教师的廉洁从政、从教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廉洁与诚信。高校廉政文化的教育和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廉政精神、制度、环境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为高校群体和个人行为的选择提供了正确的标准。一是廉政精神文化所倡导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社会意识具有辐射和导向作用,通过文化的自身规律和传播渠道,渗透、影响到受教育者,并由外向内,“润物细无声”地滋润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悟”;二是廉政制度文化通过规范、监督、制约等方式,造成一种相应的舆论导向和情绪氛围上的诱导,以启迪人们的思想觉悟,创造出一种内聚力,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中蕴藏着的憎腐崇廉的精神导向为拒腐行廉的行为,使其选择正确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三是廉政行为文化,通过发现、树立、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思想行为,把先进的行为示范导向于人们,用先进事迹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行为,通过塑造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学术风气和班风。四是廉政环境文化,通过创建载体、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廉政文化主题思想教育活动,用活活生生的实物和场景,把优秀的廉政思想和文化传播导向于受教育者,启迪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受到教育,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第二,强化高校廉政文化的规范和约束功能,有助于高校内部制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从而提高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能。高校廉政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指廉政制度文化作为调控机制和调控力量所具有的约束功能和控制功能。这种“规范和约束”主要是规定和限制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在规章和制度的范围内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履行教师育人职责、健全廉洁诚信人格。廉政制度倡导的道德观要求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不能以权谋私;要求师生员工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等,这种思想政治上的要求,通过规范、监督、制约等手段,就会形成一种严格的约束力,使人们的日常行为保持在正当合理的范围内。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廉政制度文化的规范制约功能,主要是规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保障“权力”正确行使,防止以权谋私,规范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行为,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从而有助于高校内部制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进管理作风和管理机制的改善,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能。
    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路径选择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为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三个层面,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对廉政文化的认知程度的不同,所以采取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实行分层次教育的原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才能达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并最终实现高校管理效能的提高。
    第一,加强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突出思想教育,发扬廉政文化精神,为提高高校管理效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主要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廉洁诚信教育,关键是思想道德教育,最终目标是提高高校管理效能,构建和谐校园。高校必须把廉政精神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教育、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根据学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和高校所处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廉政文化教育思路与格局、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一是明确教育思路。要始终坚持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按照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始终抓住党员领导干部、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关键为基本思路,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廉洁诚信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完善宣传教育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构筑高校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形成合力。充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平台,加强廉政精神文化的传播、渗透和教育,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熏陶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二是突出重点,深化教育内容。思想道德文化是廉政文化的精髓,加强高校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抓起。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敬廉崇洁”的道德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御腐败亚文化的侵蚀。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按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规范学术行为,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促进和保障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的要求,抓好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倡导教师学术自律,正确处理好“德”与“术”的关系,规范学术道德行为,坚决纠正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增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榜样。要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灌输,让廉政精神文化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品德、廉洁操守和廉政文化观,增强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意识,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袭。其次,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从教行为,防治腐败现象发生;要抓好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要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自觉做到权力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入开展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知法、懂法、守法意识,提高政治文化素质,弘扬高尚的精神境界,自觉主动抵制消极腐败行为,创造高校校园廉洁、清正、和谐、守法的氛围。
    第二,加强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为规范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主体思想和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根本在于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把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使廉政制度文化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形成能够有效防范高校腐败现象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高校效能提升的根本保证。要深入调研分析影响高校管理效能的主要问题、内在矛盾及其原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切实转变机关职能,进一步理顺各部门的职能关系,实现准确定位和科学配置,把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另一个方面就是坚持依法治校,使高校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安排符合法律的精神,并且符合一致性要求。高校管理效能的提高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加强高校廉政制度文化建设,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廉政制度的制定要突出政治性、科学性和文化性,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先进的政治文化、法治文化、德治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把先进的文化通过高校廉政制度这样一个文化载体,变成学校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刚性要求。二是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制度的效用,在于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认同,因此,加强制度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其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地遵守它,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是十分必要的。三是要注重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由于主体的多层次,各层次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对文化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受外界消极腐败亚文化、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差异性,所以,高校廉政制度在研究制定时,要充分体现出各个群体思想、文化的特点,体现出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加强高校廉政环境文化建设,为提高高校管理效能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环境文化是提高行政效能潜力最大的因素之一。营造先进的环境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调性,保证组织的和谐与活力。良好的文化环境,要求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各项工作安排中都要首先体现对人的关怀,并尊重人的成长和多样性的需求,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具有更大的工作动力。
总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高校内部制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能,而且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以及高校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与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自:南通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