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84列车时刻表停靠站:策展人:一半是商人一半是艺术家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34:08

策展人:一半是商人一半是艺术家1

2011-11-29 10:40:41 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423次  我要说两句     字号T|T

分享到: 复制链接 | 加入收藏 | [只看新闻图片]

侯瀚如,一位生于广州后移居巴黎的艺术批评家,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部分,便是将雕塑等艺术家的作品有组织地融入一个城市的景观和公众中。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准确地说,他是一位独立的艺术展览策划人。

 

侯瀚如

 

如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在深圳路边的草地和宽阔的广场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很多富有生机的雕塑。这些雕塑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这个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侯瀚如,一位生于广州后移居巴黎的艺术批评家,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部分,便是将雕塑等艺术家的作品有组织地融入一个城市的景观和公众中。

 

这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准确地说,他是一位独立的艺术展览策划人。

 

策展人,这一独特的职业,兴起于西方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也出现了众多或职业或半职业的策展人。侯瀚如在这一行里已经滚打摸爬了十几年,从国内到国外多年的经历使他成为艺术圈里面知名的人物。1990 年以后侯瀚如移居巴黎。目前他是美国密苏里州沃克艺术的国际艺术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阿姆斯特丹的皇家美术学院教授展。这些年来,他策划的展览如芬兰的“从中心出走”、伦敦的“巴黎人”、墨西哥的“世界摄影双年展”、上海的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1997 年他和汉斯策划了名为“移动中的城市”展览,该展览历时3 年,分别在7 个国家(奥地利、法国、美国、丹麦、英国、泰国、和芬兰) 展出,世界上有超过140 个艺术家参与了这个展览。

 

近日,侯瀚如来到深圳,应邀参加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的策划。这个雕塑展将邀请国内外十多位艺术家,在华侨城生态广场及其他一些户外公共场地上,进行现场雕塑艺术创作。趁此机会,记者对侯瀚如进行了专访。

 

展览是表演的场所

 

记者:今天的艺术展览和传统展览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一个独立策展人,在你心中,展览是一个什么样概念?

 

侯:随着社会的变化,艺术创作方式和语言的变化,今天的展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展览了。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来说,一个展览已经不是简单地陈列一些艺术品。在我看来,展览不是一个展示物品的地方,它是一个活动的地方和表演的场所,是艺术家之间进行交流以及公众和艺术家之间进行交流的活的空间。所以对我来说,展览决不是把一个东西挂好,让一个东西很好看就行了的。

 

记者:这也就是你近年来集中探讨城市空间中艺术形态和可能性,并策划了一系列公共艺术计划的原因吧。一个成功的策展人,总有些理念区别于其他策展人。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你对于展览的观点,那么,你对于传统的个展,传统的国家馆的展览方式,比如很多国家馆只展览一个艺术家,把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展得很透,你觉得这样的展览方式和你的展览方式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侯:我觉得艺术家虽然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他在今天也是全球艺术圈里的一部分,一个人怎么可能代表一个国家呢? 但因为以国家为单位的展馆是一种传统所形成的惯性的东西,所以它们还存在于威尼斯双年展中。至于这种展览方式,我对这种十九世纪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示怀疑,当然,一个好的艺术家如果能充分表达那当然很好。但我现在越来越对这种个人的独立性自治性觉得不是那么可靠。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只有在和别人发生关系的时候才能生存。所以我的展览强调公众的开放性,它提供给艺术家一个机会,一个艺术生长的空间,同时吸引公众的参与,一起完成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