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新硬盘怎么分区:胡耀邦子女的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7:26:49
  我的空间   [纸条 |退出 ] 访问|▼|
上传和“1”有关的图片,参与BMW1系新车活动,千元限量BMW车模抱回家!
上传和“1”有关的图片,参与BMW1系新车活动,千元限量BMW车模抱回家!

|社区|▼博客|▼活动|▼|
|帮助


《环球人物》·刘海儿http:// 303169848.qzone.qq.com
飘啊飘 摇啊摇 无边的野草……
装扮我的空间添加关注
[ 读人 ]
设置置顶转载到我空间复制本文网址 显示签名档 小字体上一篇|下一篇|返回
胡耀邦子女的生活
发表时间: 2008年03月14日 16时12分         评论/阅读(10/1536)
本文地址: http://qzone.qq.com/blog/303169848-1205482364

记者 刘畅     很少听到有关胡耀邦子女的消息。     和传说中的一样,胡耀邦的家戒备森严。与中南海仅一墙之隔的西华门,住着许多中共领导人。门上都没有门牌号。推开一扇绿色的大铁门,在警卫员的带领下,沿着高高的围墙走出不远,就是胡家。这是一个典型的北京老四合院。胡耀邦去世后,小儿子胡德华一家便陪伴母亲居住在此。     会客厅保持着十几年前的原貌,胡耀邦的遗像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四周鲜花环绕。这里更像是一个胡耀邦的小型纪念馆,他生前的书籍、照片、奖章全部陈列在此。伴着满屋的花香,胡德华与记者面对面坐了下来。     “其实我挺普通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大人物,”胡德华和妹妹一样低调谦虚。     2005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之后不久,胡耀邦的小女儿满妹出版传记《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这也是胡氏子女第一次进入公众的视线。     即便如此,满妹当时就表示:“我一向都特别低调,千万别把我当名人,”她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访问。直到2008年新年之际,记者才有幸应胡耀邦三子的邀请,来到了胡家。     翻看胡家子女的履历:长子胡德平,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次子刘湖,华润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三子胡德华,90年代从中科院软件中心下海,投资项目囊括植树造林、填海造地;小女李恒(满妹),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某外企高管。他们个个功成名就。     谈起兄妹们与父母的关系,胡德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竟是“他们才不管呢!”这正是胡耀邦夫妇对待子女的一贯态度。也正因此,胡家子女从小就在“自力更生中长大”。 胡耀邦全家福 默默无闻出生     “如果要从出生讲起,那么很遗憾,我多次询问母亲我的出生地,她的回答是‘记不得了’。”胡德华感慨地说。     1948年11月,任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和徐向前等人正在太原战役的前线,当时正是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激烈的阶段。而在后方石家庄的胡耀邦夫人李昭,即将临产。就在此时,石家庄遭到敌方偷袭,身怀六甲的李昭在警卫员的保护下,迅速转移。“母亲只记得被拉上一辆运煤车,跑了大概一两天,途中生下我。”胡德华最后自己推算,他应该出生在井陉,“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王的地方”。     而让他备感遗憾的是,由于家里已接连生下两个男孩,父母都望女欲穿,导致在他出生后,父亲直接从前线传话:“既然又是个男娃,也没什么好回去看的了。”在父亲的失望中,胡德华默默地来到人间。不仅没有出生地,他还和其他兄妹一样,一直没有名字。     “如果要按现在的说法,我父母就是典型的工作狂,孩子生下来就不管了,能活就活。”胡德华和兄妹们都是被外婆拉扯大的。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前两个名字都不堪入耳。第一个叫“胡利利”和狐狸谐音。对此他一直不解,再三追问得到两个答案:一是因为父亲姓胡,母亲姓李;二是他出生后不久打了胜仗,胜利了。虽然两者都经不起推敲,但胡德华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街坊四邻叫大。     1950年春,川北地区获得解放,参加完“成都会战”的胡耀邦,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共川北区委书记。于是,胡耀邦拖家带口到了四川。“那时候我们家算是聚齐了,连爷爷奶奶都去了。”     在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胡耀邦的父亲看着一群都是小名没有“大号”的孙子,郑重地拿出家谱。“爷爷宣布,我爸是耀字辈,我们是德字辈。家中德字辈出生的男孩,以后按长幼分别叫平、安、发、财。”于是,胡耀邦的长子名为德平,轮到胡利利,就是德发了。之后在北京的幼儿园,由于德发的“发”字繁体字太难写,幼儿园老师自行将其改为胡德华。至于当时孩子叫什么,是否妥当,胡耀邦夫妇完全无暇顾及,听之任之。     1952年,胡耀邦夫妇终于在重庆迎来了小女儿的诞生。“家里人特高兴,外婆说孙儿、孙女都有了,满足了,就给小妹起名满妹。”在胡德华看来,家中这个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儿,备受恩宠,“父亲为了体现男女平等,还让小妹随母亲姓,学名李恒。”     1952年,胡耀邦调任中国共青团中央任书记。第二年,已经4岁的胡德华说着一口四川方言跟随母亲来到首都北京。在胡德华的记忆中,父母为他选择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标准,都是一条——全托,能住校。而在满妹的回忆录中,她也这样写道:     “小时候,父亲对于我来说,虽然并不陌生,却也不太熟悉,至少不感到亲切。坦白地说,在我内心深处,还多少有点害怕,害怕这个从来没有跟我玩过的爸爸。母亲是共产党培养起来的典型干部,一向只顾工作不顾家。1952年她随父亲来京不久,便参加到北京的棉纺行业。从此以厂为家,工人们反映说:‘一天三班倒,班班见领导。’在我记忆中,母亲只抱过我一次,可当我好奇地伸出手去摸她那亮晶晶的眼镜时,她‘啪’地给了我一巴掌,我吓得大哭起来。外婆忙从她怀里把我夺过去,埋怨道:‘从来也没抱过孩子,就抱这么一回,怎么还打她!’母亲说:‘她要是把眼镜弄碎了,我明天怎么工作!’” 胡德华夫妇和父亲     稀里糊涂长大     胡德华常听外婆讲,父亲生来好动,虽然个头矮小,却喜欢体育,常和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同学同场竞技。“除了喜爱体育,父亲还喜欢作鼓动演说。有意思的事,他从小有些口吃,爷爷还曾叫他‘九结巴’。”调皮的小德华儿时也是个结巴,直到上大学才慢慢纠正过来。“大人总说‘哎呀,你就是学你爸,’父亲开会的时候‘啊,那个那个’,我也跟着‘啊,那个那个’……最后他生气了轰我走,说‘不欢迎你啊,不欢迎你’,我就跟他做个鬼脸跑了。包括那会儿他和后来的中国副主席王震见面儿,人家都管他叫结巴子。”胡德华在父亲身边,总是非常随性,他说家中“母亲很厉害,而父亲从不发火”。奇怪的是,随着胡德华长大,胡耀邦的口吃也渐渐矫正了,成为一位口若悬河的演说家。     胡耀邦家中4个子女却有3个姓氏,除分别随父母姓胡、李之外,还有一个姓刘的。胡德华说,他们从小就知道有一个送了人的二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胡耀邦出席党的“七大”后不久,担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将赴前线参加对日决战。即将生产的李昭意语坚决,宁可流产也要同往参加战斗。无奈,最终胡耀邦夫妇把刚出生的次子,送给了陕北老乡刘世昌。“当时他们对孩子可不太在乎,把革命看得高于一切。父亲只提了3个条件:一是不要把孩子再转送别人;二是将来要让孩子上学;三是让他自由恋爱。父亲坚持让孩子和老乡姓刘,老乡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就叫刘胡(湖)了”。     从胡德华出生起,就没见过二哥。这一别,就是十几年。全国解放后,历尽坎坷的刘世昌一家,辗转到了青海。他牢记着胡耀邦的嘱托,即便家里连吃饭都困难,老乡还是坚持让刘湖7岁就上了学。13岁时,刘湖小学毕业,各门功课成绩优良。其间,胡耀邦从没有来找过儿子。     一天,当刘世昌得知胡耀邦已在北京身居要职,他和妻子犹豫再三,“孩子像生父,学习那么好,不能耽误了”。就这样,刘世昌硬是把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送回了北京,从招待所领进了胡家大院。“父亲看到刘世昌愣了,半晌说不出话,他拍着二哥说‘记住,刘世昌永远是你父亲!’”此后每逢寒暑假,刘湖就会去看望刘世昌夫妇。陕西——北京,两个家庭因为一个共有的儿子,合在了一起。     “走资派”的后代     然而,全家团圆的幸福时光转瞬即逝,很快“文革”便开始了。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发配到了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劳动。“我们都被困在各自的学校里,母亲被隔离审查,年近七旬的外婆被轰回安徽老家、音讯全无。父亲的秘书、司机、炊事员和公务员也早就撤走了。满妹曾一个人住在三进大院子里,几十间房子空空荡荡……”     胡德华当时还在上高中,那时他的理想是要做工程师,要当科学家,要考清华大学。然而刚读完高一,随着“文革”的开始,他被分配到北京市政二公司工作,负责修马路。“当时我主要做壮工,听着就可怕。那时候我一天能吃一斤八两粮食,体力消耗特别厉害。”     “现在想想,当时母亲比父亲受冲击还早,在‘文革’中的境况更惨。母亲孑然一身,在牛棚里独自熬过了一年多屈辱的日子。然而,刚强的她,从来不谈自己在‘文革’中所受的煎熬,也从不抱怨。”     由于“文革”,胡德华戏称二哥成了年头最长的预备党员。“我二哥当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和现在全国政协主席刘延东一个班,她还是我二哥的入党介绍人。”1966年5月,刘湖提交入党申请,一般党员的预备期是半年,但他刚入党一个月“文革”就开始了,党组织没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刘湖才成为真正的党员。“二哥这个党员的预备期最长,预备了将近20年!”     而长子胡德平,也因为“文革”改变了命运。196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在1967年毕业前夕,随着邓小平、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邓朴方和胡德平也成了“黑五类”子女。“大哥在北大成了受专政的对象,聂元梓等造反派把持的北大革命委员会,勒令他们接受检查,要他们反对自己所敬仰和信赖的父母,使他的肉体和心灵受到极大创伤。我大哥小时候特别淘气,但是随后变得越来越老实、沉稳。”     胡家三子的外表都酷似胡耀邦,尤其是德平和德华,日常都戴着一副眼镜,有很浓厚的书生气,聪明的脑袋还都有些谢顶。实际上,胡德平在进入政界以前,是个标准的学者,准确地说,他是个学者出身的政坛人物。     “文革”后,胡德平捡起了他心爱的历史学专业,考取了中国思想史研究大家侯外庐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担任研究工作,后成为考古部部长,不久,又担任了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同时,胡德平还致力于“红学”研究。1983年,他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中青年红学研究者,成立了“曹雪芹研究会”,出任会长。在此过程中,为了考证曹雪芹的故居,胡德平到传说中的“黄叶村”香山一带认真考查,并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然后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出版了一本名为《曹雪芹在西山》的小册子。一些红学老前辈对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极为赞赏。     1984年胡德平作为中共中央整党领导小组的特派员到了湖北省。由于学历在高干子弟中是较高的,而且在学术领域小有成就,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政界。他在湖北时,帮助成立了一家民间科技组织,同时创办了曾经轰动一时的理论刊物。从湖北返京后,胡德平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之后,被提升为统战部副部长。1992年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选举参加党的十四大代表中,他以较高的票数当选为代表。     因为父亲是“走资派”,胡德华的“壮工”职业也没能持续多久。之后,他加入解放军,来到天津66军198师592团。 普通人的人生     谈起子女对父亲的继承,胡德华坦言“差远了”。“谁也比不了父亲,父亲做人的骨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无人能及。”如果说有联系的,就是胡家人的共同情趣——读书。“其实父亲文化程度并不高,14岁就参加革命,但是他博览群书,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不论在马背上还是帐篷里,父亲只要有点滴空闲时间,总是孜孜不倦地读书。他记忆力惊人,对一些佳作警句,能背诵如流。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诵读几遍,便能全文背下来。因此,他知识非常渊博,作报告,或与人交谈,常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令人惊羡……”    胡德华列举了许多父亲看过的书目,算起来总有5000万字。“父亲说每天坚持读1万字书,14年就可以成为学者。因此在‘文革’期间,邓小平派他到中科院工作,那些大科学家才特别敬佩父亲,按理说那里的人都是我们国家最有知识的。”     1973年,胡德华考入重庆通信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南京通信学院教书。他在南京一呆就是10年。1982年,胡德华进入中科院软件研究中心工作,他说自己的梦想一直是要科学救国。“以前就觉得能当个科学家、发明家才是对国家贡献最大的。”但当了副所长之后,胡德华却改变了想法:“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我突然觉得应该走出去,闯荡江湖。”胡德华决定停薪留职,而这个想法引起了家人的一致反对:“我大哥说‘你搞科学技术的,哪能做买卖,我就不服气,我说当时那么多农民企业家,农民都能当企业家,我上过大学的,我怎么不成。我就一定要争口气。”     采访中,胡德华高兴地告诉我,单位前几年还分给他一套经济适用房。这让我有些吃惊,因为他比我想象的还要平民化,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以前在单位,因为大家知道我的父亲是胡耀邦,每次分房,即便我当了所长,也都谦让了。”     胡耀邦家中的子女对父亲都充满了敬畏。事隔这么多年,胡德华每每回忆起父亲批评自己的情形,表情还是很慌乱,那个劲儿完全不像是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而像是父母身边那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对于父亲的铁面无私,胡德华至今还十分感慨。     “就连父亲最疼爱的小妹,也没能沾父亲半点光。”1968年满妹被分配到北京市造纸总厂一分厂的维修车间当车工。一年后,看到大家陆续都去参军了,而父亲不闻不问,她自作主张,找到了父亲在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时的搭档,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她托警卫员带话:“我是胡耀邦的女儿,想请郑司令员帮我去当兵。”     作为胡耀邦的女儿,能当上兵的满妹深感不易,她甚至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根本不在乎军兵种如何、部队驻在何地,乐不可支地来到当时全军最大的柏各庄农场,在师医院当了名卫生兵。”可几年兵当下来,满妹却发现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或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至极的她,给父亲写了信,希望父亲能托托关系,好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     胡耀邦很快回信了:“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内心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的后门。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既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时,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的思想,懊恼、委屈一齐涌来,她把信撕得粉碎。“打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指望能沾父亲的半点光。”如今的满妹回忆起当年撕信的事,心中充满了内疚。     如今,一切都已成为过往,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谈话间,胡德平的女儿走了进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气质不凡。胡德华掩饰不住骄傲:“大哥家两个孩子,这个是英国剑桥毕业的,另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都已经成家生子。我的女儿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如今在澳大利亚,一个投资公司工作。我们家也算是四世同堂了,其实很幸福。”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胡氏子女,最终归于和谐平静欢乐之中,他们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一样,生活着,创造着,享受着。谈话中,胡德华笑声爽朗,常常一讲起历史就跑题。他的描述绘声绘色,可能这也是如今胡氏子女的真实生活写照。
我空间的其他文章:
[读人]:删节版——叶挺不为人知的柔情(2008年03月03日 15时20分)
[读人]:中央电视台永远不会公开的照片,悲惨-痛恨(2008年02月21日 11时19分)
[读人]:日本黑道公主的蜕变(2008年02月14日 18时05分)
[读人]:福特女刺客的荒诞人生(2008年01月24日 00时48分)
[读人]:史上唯一敢与皇帝离婚的女人(2008年01月21日 18时50分)
[读人]:浦仪亲侄子生活揭秘(2008年01月20日 13时48分)
[读书]:阿甘获得的“永远的紫心”勋章,有多美?(2008年01月16日 12时57分)
[读人]:点燃侵略中国第一把战火的女人(2008年01月12日 18时27分)
[读我]:电影画面比电影还美(2008年01月09日 22时49分)
发表评论 共 10篇评论,第 1页/共 1页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1楼 0免费设计空间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16时16分3秒
哈沙发啊支持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2楼 0免费设计空间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16时16分24秒
环球人物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3楼 0.﹎飄緲'!亂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18时21分29秒
呵呵。。 阁下经常写红色家庭的?不错  又知道了许多。。。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4楼 0Leah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18时27分32秒
我喜欢你的空间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5楼 0Elle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19时5分42秒
胡耀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大力平反冤假错案,使数百万蒙受不白之冤的党员、干部、群众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大力提倡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他给中国的宝贵遗产.革命前辈,我们缅怀您.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6楼 0一股痴劲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19时26分34秒
喜欢你空间---------------这事情好多不好讲---但也好讲,,,,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7楼 0虚空子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20时57分40秒
好!现在再也看不到那时代的干部了,,, 主人回复:
虚空子.道然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8楼 0美人鱼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21时49分38秒
很感兴趣,胡耀邦的孩子们都怎么样啦?今天算是满足了一下好奇心。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9楼 0阿飞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4日 22时21分33秒
农村有句俗语言"是地主永远是地主,是农民你永远是农民".看来这句话 不假啊.是名人.后代就不一般.不是说他们沾点什么关系.而是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拼搏. 主人回复:
主人回复 | 引用 | 举报 | 删除10楼 0冰火--紫胭脂  评论时间:2008年3月15日 7时53分28秒
支持,不錯 主人回复:
发表评论
日志新版升级特性介绍 使用签名档 请选择道具 隐身草 彩虹炫 天使之爱
温馨提示:点击验证码输入框,以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提交  取消 悄悄话 | (将您的回复以小纸条形式发送给对方)查看今日免费发送数量

Copyright ? 1998 - 2007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