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医学教材:点亮那盏道德的明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8:33:41
近日,每每打开网络,总会弹出一些触目惊心的新闻与话题。“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汪某刺母案”、“浙江色情演出事件”、“医患事件”等社会病态问题频频凸现,令人感到惶恐,无不触动着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本来就十分敏感的社会神经,挑战着我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拷问着人们的心灵底线。让人在惶恐之下,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多个层面的道德出界现象所带来的痛与反思。众多事件的背后,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最基本的人性问题——道德,去点亮那盏道德的明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方面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各领域所呈现出经济成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断振兴发展的希望。物质文明建设提升了,可是在众多成绩光环下,我们也看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道德文明的阴晦。我们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所带来的衣食住行的享受,我们同样痛惜因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带给经济建设的巨大损失。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领域大搞经济建设,而价值最大化成了人们在实施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就致使部分群体只注重经济物质成效,而忽略道德文明标尺,无视法律与社会伦理道德的限制与制约,做出了让社会心痛的种种举动。
接受拷问——道德与金钱孰重孰轻?
温家宝总理近日针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措辞严厉地指责生产厂家"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再次敲响了道德底线的警钟。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调节下,我国的各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通过上述事件的频频发生,我们在查找政府对市场,特别是食品监管问题存在的法律和制度漏洞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利益驱使下的道德缺失。市场经济、消费主义、利益需求解放着我们的思想,开拓者我们的视野,同样也冲击着我们的道德底线。“唯利是图”、“利益第一”、“金钱至上”等价值观正在肆意的充斥着我们的思想世界。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扭曲的、甚至是畸形的价值观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的某些领域主导着市场规则,进而也就潮起潮落般不断暴露出市场经济下的某些道德问题。“明胶粉丝”、“增白面粉”、“拥有都匀市第一个‘中国人居环境’之称的示范工程成了问题楼房”等等事件无不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为商之人推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审判台,人们不禁质问:君子谓之生财有道,可是现实却无奸不商,奸商的道德何在?
药王孙思邈曾说过“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医学工作者的本分、是职业操守所归,更是医德之根本。然而近年来,我们却也总是见到医生为医之道,不以救死扶伤为根本,却以效益提成为己任,造成医疗事故频频发生,患者花费巨大却医治无效。致使“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生丧失最根本的信任,医生形象大打折扣,医疗问题日益凸显。此种怪现象的出现,不仅给本已经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雪上加霜之痛,更造成群众对我国现有医疗体制改革方向的迷茫,造成医生失信于患者的局面。不禁让人们拷问:医者仁心何在?
金钱的逻辑,正无情的冲击着道德底线,无情的挤压着我们的生活,颠覆着原有的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归属感,拷问着人心。
道德的传承在于园丁的自律与文明的传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向来对为师者报以崇高的敬意和仰慕之情。敬师,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毕生所学无怨无悔的传授给学生,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仰师,是因为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所教授的学生,用人性光芒照亮每个学生成长的内心世界。为师者的道德底线在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忠诚。然而随着世界价值格局的不断变化,乱收费、体罚学生、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或利用职务,要求或暗示学生家长办私事、牟私利等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正在悄然浮动,让每个寄未来希望于教育的人们开始产生怀疑,让学生开始困惑所学,迷失价值取向,也致使国家和社会不得不将本应该在道德层面约束的问题写入法律。然而此种现象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道德的沦陷发人深省,教育园丁的自律问题再次引人思考。同时“药家鑫案件”、“汪某刺母案”等问题的出现,不得不让社会深思何为教育的成功?迫使社会急切需要道德的重塑与校正,需为师者将道德的功能充分发挥,而不仅仅将成绩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社会或许更需要的是为师者的“传道”,通过传承文明道德来推动社会发展。
道德明灯的点亮,需要为官者以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滋润与呵护。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应该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这就要求我们在意识到社会价值和伦理道德形态出现问题时,应该首先通过紧抓领导干部队伍自身道德建设,来引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在面对社会规则意识薄弱、社会公德不振、善恶观念颠倒、传统美德萎缩、价值观念扭曲、社会正义沦陷、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时,为官者能够做到“为上能自受,群属比畏钳”,通过上级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新风,使得他的所有部属对其有归属感,执行正确的命令。同样下属也会以上级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准则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务社会,规范和引领社会道德正气。
“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这是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遵从,为官者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会增强官德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点亮那盏道德的明灯,就是关怀我们的生活,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缔造祖国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和完善公民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建设满洲里这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过程中应该同样注意道德体制建设,合理确定公民道德主体地位和建设目标,积极拓展公民道德公共生活领域,构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合满洲里发展的正义制度。通过树立道德至善的理念,引领经济建设的社会新风;通过培养公民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公民正确的“做事”、“做人”;通过法制民主、诚实守信的道德建设,来正确引领社会价值思潮;通过开放的思想、崭新的面貌、正确的道德取向,来点亮道德那盏明灯,引领满洲里市更好更快的发展,谱写兴边富民、构建和谐边疆的壮丽诗篇!